首页 理论教育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职高专就业长效机制的建构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职高专就业长效机制的建构

时间:2022-09-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职高专就业长效机制的建构王凌锋兰清摘要:本文从“以人为本、学生至上”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建构高职高专学生就业长效机制的一些粗浅建议。因此,建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在此,我们仅从学校角度提出构建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长效机制的一些粗浅建议。

科学发展观指导高职高专就业长效机制的建构

王凌锋 兰 清

摘 要:本文从“以人为本、学生至上”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建构高职高专学生就业长效机制的一些粗浅建议。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高职高专 学生就业长效机制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把它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在就业压力日趋紧迫的今天,加强和改进高职高专学生的就业工作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以人为本、学生至上”的理念,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就业工作观念,构建高职高专学生就业的长效机制。

一、高职高专教育的办学目标需要构建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

高职高专教育的办学目标是要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这一办学目标决定了高职高专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就业式教育,培养的学生应是具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建立促进高职高专学生就业的长效机制、规范高职高专教育的就业工作模式、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所需的技术人才,是高职高专院校发展的重要课题和主要教育目标。

二、严峻的就业形势需要构建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

从国家整个就业形势来看,我国年平均新增劳动力达2000多万,农村剩余劳动力大约1.5亿,“求职大军”的汇集,使得劳动力市场严重供大于求;从大学生就业形势来看,近些年大学连续扩招,高校毕业生规模逐年增加,2009年将达到创纪录的610万人,加之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面临严峻形势;再从高职高专学生就业形势来看,我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数占据了全国高校人数的半壁江山,毕业生呈现出就业压力大、就业质量不高、就业稳定性不强等特点,就业形势同样相当严峻。

三、科学的发展需要构建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

(一)建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科学发展观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强调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构建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将使学生从进校起就在各方面得到培养和锻炼,不断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就业并在工作岗位上长足进步是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的最根本利益,只有实现绝大多数毕业生的充分就业,才能实现他们的长足的全面发展。因此,建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二)建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是实现高职高专院校良性发展的需要

毕业生就业状况是社会检验和评价高职高专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毕业生就业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对高职教育的认同和选择。如果一所学校的毕业生大多数不能实现充分就业,学校的稳定自然会面临问题,招生也会面临危机,将严重影响学校的持续性发展。因此,构建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是高职高专教育实现良性发展的必然要求。

以上三个方面的论述无不说明了一个问题:就业问题的重要性、长期性,决定了促进就业工作既要立足于当前,也要着眼于长远;既要优先解决眼前的突出问题,也要着力建立长效机制,就业工作任重而道远。

四、积极构建促进高职高专学生就业的长效机制

导致高职高专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有很多,自身的、家庭的、学校的、社会的等各方面的因素都可能给毕业生就业带来诸多困难。在此,我们仅从学校角度提出构建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长效机制的一些粗浅建议。

(一)以就业为导向设置专业,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

高职高专学校的专业设置应当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在决定招生规模和专业设置之前应当做好详细的市场调研工作。通过成立以社会各行业技术专家和企业技术专家在内的各专业设置委员会,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科学分析、准确定位,预测未来一段时期内市场上各种人才的需求量和各种人才的培养情况,特别是各个兄弟院校在该专业设置和招生方面的情况。在此基础上,设置有实用性强的专业或者确定专业招生人数。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

高职高专院校应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应该按照应用性、实践性原则进行,更新教学内容,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在教学过程中,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增加技能实训,提高实践教学的知识、技术含量;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新精神;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体作用,追求实效。继续推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制,真正培养出既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又同时掌握职业操作基本技能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三)加大学生实践(实习)的力度,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高职高专院校要经常与用人单位联系,加强与企业合作,经常让学生到企业去参观或实习,或者请用人单位的专家到校作专题讲座,使大学生及时了解用人单位对每个专业的知识和工作能力的要求。学校要积极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建立固定的社会实践基地,有效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同时,尽量在校内多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助学岗位,拓宽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渠道。

(四)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做好就业准备

通过与许多毕业生进行交流,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在临近毕业才开始思考做什么,表现出对自己职业生涯的模糊和准备不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学生的成功就业和职业发展。因此,应当在学生入学之初就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让每个学生树立奋斗目标,并围绕该目标进行有步骤、全面的学习;在学生日常的学习中,无论任何专业都应当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开设“普通话”、“公文写作”、“演讲与口才”、“社交礼仪”、“形象与气质”等方面的培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各方面的需要;临近毕业,还可以开展“应聘技巧”等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增强毕业生的临场竞争力;毕业生离校时,学校还应该对学生进行职业适应教育,使学生少走弯路。

(五)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创建良好的就业平台

在大学生就业中,高校要充分发挥教师、校友、企业的作用,为毕业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共同推进就业工作。

第一,利用专业教师的资源,促进学生就业。在学生就业工作中,专业教师具有独特的优势。很多专业教师与相关企业、协会有各种联系,有的甚至是协会的主要会员,有的是双师型教师,他们既了解企事业单位的需求又了解自己所教学生的基本状况,可谓知己知彼。我校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专业教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利用自身各种有效的社会资源宣传本专业,向各个企事业单位推荐本班的毕业生,尽最大的努力拓宽学生就业渠道,促进学生就业。

第二,加强校企联合,共同促进就业。校企联合,对学校和企业是一个双赢的有效模式。我系微电子专业与世界500强企业INTEL深入合作,为英特尔成都工厂输送了近150名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些毕业生们以他们优异的工作表现,为英特尔成都工厂的快速成长作出了努力,自身价值得到了体现。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强校企联合,英特尔在我系建立了实验班,联合培养学生。通过开办实验班,共同探索培养符合科学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成功实现了校企友好合作、共谋发展的双赢模式。在学生就业中,只有5年历史的新专业——微电子技术专业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就业率年年靠近100%,就业质量也得到了保证。

第三,“走出去、引进来”,有效促进就业。在学生就业中,高校应该主动走进企业,宣传学校、专业和推荐毕业生。在我系学生就业中,老师们主动出击,直接到企业去或者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的方式宣传毕业生,吸引企业来校招聘学生。位于成都高新西区的京东方就是采用这种方式的成功典范。京东方一次就从我系招聘30多名毕业生。我系有的班主任老师还利用网络将成都企业搜索出来,筛选出可能符合我系专业特点的企业,然后通过电话联系,确定是否需要毕业生,如果需要毕业生,再到企业实地考察,确定真假。在就业中采取各种方式将企业引进来选聘毕业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第四,加强校友联系,促进就业工作。很多高校办学都有一定的历史,毕业的一届届学生在各个行业慢慢成长为技术骨干或者部门负责人,这些校友在就业中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我校的就业中,其中很大一部分就业单位都是以前的老校友推荐的,校友功不可没。为此,我系已着手收集老校友的信息资料,建立校友信息库。同时,我们将每年毕业生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建立毕业生信息库,充分利用校友的资源,有效推进就业工作。

备注:本文是校级课题《高职高专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