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职体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职体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是紧紧围绕发展这个主题的。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提倡以人为本,要更加注重个性的发展,更加注重个体的需求,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以人为本”的教育观要求体育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

科学发展观指导高职体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鲍其安

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同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是紧紧围绕发展这个主题的。随着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国际化、信息化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一个基本走向,职业教育必须适应以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为特征的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提出的社会需求和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为核心的科学技术发展对高职教育提出的社会要求。

高职教育的发展理念为高职体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它要求我们体育工作者应该站在历史和社会的视角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运用科学发展观,重新审视自己所承担的职责。

1 重新整合高职体育目标,注重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高职体育目标整合,是将不同价值取向的高职体育课程目标整合起来,使它们之间形成一个完整的目标体系。高职体育目标要和高职教育目标整合;目的论和手段论之间进行整合;目标和过程进行整合,使高职体育目标体系和高职教育改革同步发展,真正实现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1.1 当前高职体育目标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长期以来,高职体育目标一直不明确,不是照搬普通大学体育目标,就是沿袭中专模式。众所周知,课程目标是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为取向并为其服务的。高等学校是为社会发展培养所需要的高层次人才;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而中专培养的是高素质劳动者。

其次,将体育目标、体育课程目标和体育教学目标混为一谈。事实上,体育目标、体育课程目标、体育教学目标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和联系,体育目标主要体现社会的需要,体育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学生个体的需要,体育课程目标则主要是社会需要和个体需要的整合,并通过社会需要规范制约个体需要,实现改造社会需要。

再次,高职体育目标受泰勒的目标模式的影响,认为目标统领课程,由目标导向内容、导向实施、导向评价。以“三基”为教学目标,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要教学内容,以技术传授为主要教学手段,形成了高职体育目标单一,组织教学僵化,学生处于被动状态等问题。使不少学生讨厌这种缺少主体乐趣、枯燥乏味的教学活动,并与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教学目标的全面性、教学内容的基础性、教学过程的生动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教学对象的主体性相差甚远。

1.2 高职体育目标的探索

体育的目标应当围绕体育固有的文化特征来确定,并形成一个包含多种目标的总体结构。一个人的体育价值观和他本人的体育目标和生活方式有很大的关系,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是专业性强(就业方向比较明确)、学制短(通常体育课程只有三学期)、文化层次与高等学校相比相对较低(表现出活泼好动)。为此,承认高职院校学生价值观的特性是思考高职体育目标的基本出发点。

但是,以往高职院校的体育目标是“增强体质”、“培养三基”、“培养道德品质”,却忽视了体育实践能力。我们必须通过体育目标的整合,使体育课程目标和学校的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和学生的客观条件联系起来,把体育课程目标整合成适应学生发展的学习目标。

第一,高职体育应与他们未来职业相关联,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以满足未来社会对其成员提出的要求。

第二,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重视终身体育技能的培养,使其能更多、更好地享受生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第三,高职体育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组织领导才能、合作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责任感和参与感。

第四,关注个体差异和学生的不同需求,确保每位学生的个性和能力都能得到发展,使每个学生受益。

2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推进高职学校体育改革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也要坚持以人为本,其中的“人”就是学生,“本”就是学生的利益。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提倡以人为本,要更加注重个性的发展,更加注重个体的需求,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同时,作为社会的人,也不能忽视社会和国家的需求。高职体育教学改革要紧紧围绕这一中心,发挥其独特的作用,适应未来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2.1 “以人为本”对高职体育教学目标提出新要求

高职院校教育具有双重性,它既属于高等教育,又属于职业教育,其任务是培养在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第一线的工作就是要求我们的学生既要有适应本专业工作的体质,又要承受局部、重复和固定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这就要求高职体育教学应突出职业的针对性,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的优势,针对各专业的特点,一方面,加强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体质和体能训练;另一方面,选择预防职业病的教学内容开展体育锻炼,并帮助学生掌握职业病预防的有关知识,使学生的身体发育成长与职业技术和职业体能的发展同步推进。

2.2 “以人为本”要求对高职体育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由于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是从中专转制而来。长期以来,受“整齐划一”、“万人齐步”教育思想的局限,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突出了增强体质和“三基”的任务,忽视了对学生智力和心理品质的开发与发展,使教学实践活动长期陷入在对学生进行单纯知识、技能传习的圈子里难以自拔。

21世纪体育课程改革进程中,出现了体育教学内容必须“开放”和“放开”的新思想,这种理念是体育课程理论上的一个进步,也是人们对体育教学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是体育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

为此,高职体育教学知识性的选择要以高职体育教学目标为依据,以全面实现高职体育教学目标为准绳,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意识和态度创造条件。技能性内容的选择要有利于高职学生的健康和发展,有利于指导终身体育锻炼。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要为学生今天与未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服务;为将其转化为未来工作和生活的能力服务。素质性内容的安排必须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到每位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突出职业的针对性。在操作性内容中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制定科学可行的锻炼计划;自我健康状况的测量与评价;在一定条件下的生存与自救。

2.3 “以人为本”要求高职体育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人为本”的教育观要求体育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它注重学生独立性的培养,把学生的学习建立在能动性上,通过让学生认识自我,实现自我的不断完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一种现代教育和现代课程的理念。高职学院体育教学也必须以此为指导思想。首先,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养成,在强调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同时,更要注重其基本能力和基本态度的培养。其次,实现课程生活化,加强课程与学生和现实社会的联系,使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在高职体育中更为凸现。再次,突出体育课程的个性化和多样化,使学生有很大的自主选择权,可根据自身能力和爱好灵活地选择所学内容和发展方向。强调在尊重学生发展的多样性的基础上,满足学生多样性发展的需要。

3 注重高职体育的超前性、整体性和全面性方向发展

发展要有新思路,必须更好地把握和运用现代化建设规律。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着眼点,就在于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辩证地认识和处理与发展相联系的各方面重大关系,紧紧抓住和充分用好战略机遇期,顺利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深化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教材、学制安排等,都要适应企业和社会需求,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教学内容要注重学以致用。”高职体育要保持自身可持续发展必须注重向超前性、整体性和全面性方向发展。

高职体育的超前性表现在:课程目标要将体育课程目标的运动主线(运动参与和运动技术)和发展主线(身体发展、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两者整合起来,使运动成为发展的载体,也使发展成为运动的目标,只有实现这样的整合,才能实现体育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课程模式要适应高职教育发展趋势,改变以往单一课程模式为多种教育模式并存方向发展,高职体育模式既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也要考虑国情;既要保证全体学生有共同的、必要的体育基础,也要为学生的自主、自立、适应未来工作和生活做好准备;既要考虑体育课程的规定性,也要增强课程的弹性,在保持体育学科的科学性、系统性的基础上,使课程内容更加适应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照顾学生的兴趣、爱好,加强内容的选择性。

高职体育的整体性表现在:①体育教育功能需更趋完善。融体育精神教育与品德教育于体育教育之中,通过各类体育活动,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注重体育活动中的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心理和个性形成。②体育教育结构需更趋合理。通过高职体育教育结构的调整,在教学理念上和教学实践中更加重视终身体育,并能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方向。③体育教育目标更趋多元化。把优化学科课程、发展活动课程、建设潜在课程作为课程的建设目标;把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习惯、锻炼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

高职体育的全面性表现在: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高职体育教育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要为21世纪培养体魄健壮的应用型人才服务,通过高职体育,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终身体育能力,还能改善学生的交际能力、自我评价能力、适应能力等。除此之外,高职体育对于塑造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陶冶学生情操也有重要作用。

4 建立一套完全开放式的高职体育课程体系

高职体育除了履行高职教育的基本职能以外,还应该培养在创新能力及心理、精神等诸方面能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需要的个性化人才,通过改革使高职体育课程能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相适应,以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

为满足高职学生拓展需求,体育课程应该在时间上、空间上、内容上、组织形式上开发和重组,这种开发和重组使体育课程的概念得到延伸。在改革的过程中,整体构建体育课程体系时,不仅包括正规课程,还包括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比赛训练、课余体育俱乐部、体育文化节与校园文化、社会体育活动课程、个人体育体验课程等,使体育课程不再局限于学校体育教育,而是把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结合起来,把体育教育和生活教育相结合起来。

时间上的开放,要求高职体育课程排课中要实施“全天候”的方法,既给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又能充分利用学院现有的场地设施。

空间上的开放,要鼓励教师和学生走出校园,开设野外生存、定向运动等校外体育课程,使学生能真正在大自然中体验体育的乐趣。

内容上的开放,要突出各高职学院特色,结合专业特点,不断拓展体育课程内容。实行“三个自主”,让学生能选择更多的体育项目,为终身体育和职业体育打好基础。

组织形式上的开放,表现在由信息带来的网络化,必然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如果可以实行学院间跨学校选课学习,如果允许学生参与社会体育组织或文化体育实体,并承认其学历和给予相应的学分,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将与体育社会化进程同步。

当前,高职体育改革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着,体育教育工作者要以更高的标准、更宽的视野、更新的观念,努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使高职体育改革向着纵深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2005-11-07

[2]人民日报评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2004-03-30

[3]陈小蓉,顾渊彦主编.大学体育课程改革.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4]王皋华著.体育新课程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曲宗湖,杨文轩主编.域外学校体育传真.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6]高玉莲,周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应与未来职业相结合.教育与职业,2005(26)

[7]陈空清.“以人为本”教育观对体育教学改革的影响.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21(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