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以“创先争优”活动推动学校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以“创先争优”活动推动学校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时间:2024-09-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的共同目标为学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党员同志的学习指明了方向,进一步增强了学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同志改进教学方式推动理论宣传、实现自我完善的学习动力。

以“创先争优”活动推动学校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张 辉[1]

学校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既是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然要求,也是适应新形势下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和学校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通过当前深入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结合学校的职责和任务,充分查找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加强师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学习胡锦涛同志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总结大会上的讲话和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师生党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转变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完善学习机制,以高度的热情推动学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一、“创先争优”活动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关系

(一)两者目标一致

当前全党深入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是巩固和拓展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的重要举措,是党的建设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工作。学校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既是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然要求,也是适应新形势下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和学校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创先争优”活动和学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两者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永葆党的先进性,牢记党的宗旨和使命,坚持和创新党的学习传统,提高广大党员同志为人民服务的本领。首先,“创先争优”活动本身蕴含着学习的内容和任务,而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本身也贯穿着先进性的要求。通过“创先争优”活动将学习到的理论广泛地应用到日常的工作、学习中,促进教育事业实现科学发展。其次,“创先争优”活动与学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互相贯通,互相促进。通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引导学校党组织履职尽责创先进、引领党员同志立足本职争优秀,使广大党员同志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学习过程中比超赶学,共同进步,真正体现“好组织”、“好党员”的要求。

(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创先争优”活动的基础

学习是增强党组织和党员能力素质的途径,是指导实践的基础和激发创新的源泉。注重学习,以努力学习保持党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马克思强调指出,“不学无术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无所帮助,也不会带来利益。”[2]“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3]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同志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先行者,他指出:“我们的任务,是在领导一个四万万五千万人口的大民族,进行着空前的历史斗争。所以,普遍地深入地研究理论的任务,对于我们,是一个亟待解决并须着重致力才能解决的大问题。”邓小平同志强调:“全党必须再重新进行一次学习”,“学习什么?根本是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要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则同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江泽民同志指出:“鉴于世界和中国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鉴于我们党在中国社会中担负的重大责任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所处的重要地位,有必要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胡锦涛同志强调,“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直接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当前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的开展夯实了“创先争优”活动的思想基础,为“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持久开展提供理论指导。结合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和“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学校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同志必须切实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和自觉性,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武装头脑,根据自己工作岗位的需要,开展各方面的学习,加强业务技能的培养,才能有效地促进学校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

(三)“创先争优”活动是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动力

以保持党的先进性为根本目的的“创先争优”活动是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内在动力。唯物辩证法指出,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和动力,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对内因起作用。学校基层党组织是否先进,党员同志队伍是否优秀,都需要在实际的教学、学习中通过“创”、“争”得到体现和检验。从“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涌现出来的全国各行各业的典型事迹中可以看到,重视学习是他们的共同特性。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学以致用使他们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走在了前面,很好地发挥了共产党员模范带头作用,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宗旨,得到人民群众的赞扬。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这都需要广大的师学党员结合实际教学、学习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加以学习并解决。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的共同目标为学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党员同志的学习指明了方向,进一步增强了学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同志改进教学方式推动理论宣传、实现自我完善的学习动力。“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4]“创先争优”活动提倡边学边干,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使理论更好地指导实践。

二、当前学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上不重视

学校就如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开展积极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与学习型党组织的目标和要求,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和要求还有很大差距。面对学校在过去科研、教学中取得的成绩,面对安逸的工作和学习环境,面对相对优厚的薪酬待遇,一部分党员同志开始骄傲自满、不思进取,看不到隐藏在身边的内忧外患,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一部分党员同志经常抱怨工作任务重,往往只注重对业务知识的学习,缺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个全党性根本指导理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认为马克思恩格斯那一套理论是老掉牙,学不学都一样;一部分党员同志丧失了理想信念,缺乏学习的激情,常常借故不参加理论学习活动,甚至参加了也心不在焉,学习心得体会在网上抄抄拼拼应付了事;还有一部分党员同志把学习当做任务,缺乏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毫无学习成效可言。诸如这些“精神懈怠的危险”,对党组织和人民缺乏高度负责的态度,必将导致学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流于形式。胡锦涛同志指出:“全体党员、干部要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深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深入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真正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5]

(二)缺乏理论联系实际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党和人民的实践是不断前进的,指导这种实践的理论也要不断前进。”[6]学校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本身的目的就是要将学习的成果转化为实际的工作中的理论指导,通过实际的工作检验学习的成果。如果不能很好地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广泛、深刻地运用于实践中去,那么学习的根本目的就不能达到。同时,在学校实际的教学、学习工作中,如果不通过实际的操作检验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同样也不能达到学习的根本目的。李源潮同志指出:“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不能停留在文件上、会议上、墙壁上,而要落实在行动中、干事中。”[7]只有真正地把握好知与行的关系,把握好理论与实际工作之间的本质联系,真正做到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放心里,实实在在地通过广大党员同志在实际的教学岗位、学习生活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学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才能出成效,党员同志才能真正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同时还要把学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阶段性目标与长远性目标统一起来,使“创先争优”活动真正成为促进学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常态化要求,使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保持一种恒久的“创”、“争”激情,为学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打下更为牢固的思想理论和实践基础。

(三)学习方式单一机械

学习方式单一机械,是学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亟须加以重视和改进。许多学校党组织开展的学习活动的方式就是集中开会传达中央的有关指示精神或集中听取政治报告和先进事迹宣讲等,最后是党员结合实际工作点评、发言,发言也是不讲实话讲大话、空话、假话,多年来一直固守着这一套形式。这种常规模式导致党员会上无所事事,会后不了了之。这就要求广大的党员同志不仅要向书本学习,在课堂学习,在单位学习,而且要向实践学习,向社会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向身边的人民群众学习。学校要结合实际的科研、教育、宣传工作,积极开展各种形式、各种内容的下基层调研工作,深入人民群众的生活,亲身体验民情民意,用心体会书本以外的知识,从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上升至理论。历史经验证明,先进性既非与生俱来,也不会一劳永逸。只有通过我们的不断学习,多方面的学习,克服“能力不足的危险、精神懈怠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党的先进性才能长久地保持下去。

三、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推动学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促进学校实现科学发展和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载体。学校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应该紧紧围绕学校教书育人、传播先进文化、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职责和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艰巨任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检验学习成果,转变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完善学习机制,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一)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转变党员的学习观念

学校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永葆党的先进性建设中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经过全体党员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学习、自觉学习和有效学习才能取得实效。因此,要使广大师生党员在思想上时刻保持持之以恒的学习动力,就必须转变党员自身的学习观念。学习观念是指个人对学习这个活动所持有的态度和观点,包括个人学习的目的、学习的能力、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态度等等。在个人的学习观念中,学习态度决定了在学习的活动中所具有的学习观念。2009年11月12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秋季进修班开学典礼上概括了某些党员干部学习观念的五种主要表现:一是不思进取、碌碌无为,不愿学;二是热衷应酬、忙于事务,不勤学;三是装点门面、走走形式,不真学;四是心浮气躁、浅尝辄止,不深学;五是食而不化,学用脱节,不善学。这些由于学习观念偏差的表现都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要求相背离,需要在“创先争优”活动中通过转变学习观念认真加以解决。许多党员在思想上不能认识到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重要性,没有充分认识到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有关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的战略任务,他们认为不过是中央要求、基层执行,走走过场、走走形式。因此,是否具有端正的学习观念和态度是决定党员能否保持持之以恒学习动力的关键因素。“创先争优”活动开展的目的为党员开展自觉而有效的学习提供了动力支持,带着问题学习,结合工作学习,做到学以致用,促进了师生党员学习观念由“要我学、组织学”到“我要学、自觉学”转变。“创先进、争优秀”的要求使党组织和党员紧紧围绕学校建设发展的目标开展学习,在思想上明确了学习是自觉的行为,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突破传统被动的学习观念,最大限度地调动党组织和党员自觉学习的内在动力。

(二)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完善党员的学习机制

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完善党员的学习机制为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使这项建设工程获得预期的成效,就必须使之走向常态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创先争优”活动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目的都是为了保持党的先进性和促使共产党员更好的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创先争优”活动主要围绕党的组织工作建设展开,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则是围绕党组织和党员的思想建设和教育展开。因此,“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为完善党员的学习机制提供了组织基础。结合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长远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学校各级党组织要制定和实施各项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制度、条例等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学校各级党组织开展学习的长远规划,在制度上保障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有效、有序开展,坚持把学校的建设和学习相结合,坚持把具体的教学工作与学习相结合。“完善而长效的学习机制是学习型组织建设成熟的标志。要以制度建设为根本,建立和完善科学规范的组织工作运行机制。”[8]为此,必须健全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考核和激励制度,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与“创先争优”活动的目标相结合,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通过树立典型、群众评议、书面考试、教学展示、自我评定等方式,把师生党员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的表现纳入考核指标体系,并把学习考核的成绩与党员的平时考核结合起来,实现考核制度的常态化。在“创先争优”活动开展的基础上,把学习的软指标转化为硬任务与各级党员的评先创优、晋升提拔、职称评定、物质和精神奖励结合起来;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成果与师生党员的个人利益挂钩,按照“鼓励先进、奖惩分明”的原则,激发师生党员学习的内在动力,增强师生党员学习的自觉性。

(三)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转变党员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单一机械,是学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创先争优作为一种学习的动力,既在客观上提出了学习的要求,推动和促进着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学习,又在实际中表现为党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学习的态度和精神。”[9]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转变过去固守僵化的学习方式势在必行。学习的方式有很多,不但要在课堂和书本里学,而且要向实践向人民群众学习。我们党历来重视通过向人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来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保持党的先进性。学校基层党组织是否先进,党员队伍是否优秀,都需要在实际的教学、学习中通过“创”、“争”得到体现和检验。“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目的就是为了在实践中检验工作成果,更好地把学习到的理论成果转化实际工作的能力进一步服务人民。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目的是通过不断地学习保持党的先进性,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科学理论产生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只有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充分地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运用到为人民服务中去,才能检验理论成果。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号召党员同志要向人民群众学习,“只有代表群众才能教育群众,只有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10]进入新世纪以来,面对新时期新形势下党面临的任务,胡锦涛同志指出:“要加强党的性质和宗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是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广大党员同志要以“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为契机,在实际的学习中始终保持向人民群众虚心学习的态度,深入学校的教学、学习和生活的实际中去,真诚地与人民群众进行交流沟通,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深入到教学一线。只有这样才不会脱离实际,才能避免瞎指挥、乱决策;只有当好群众的学生,树立群众的观点,才能真正学好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总之,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学校党组织应该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统筹学校各方面事业的发展,始终保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学风。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促进学校广大党员同志始终保持奋发进取、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同志不断丰富“创”的手段和强化“争”的意识,紧紧围绕学校教书育人、传承先进文化、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和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艰巨任务,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创先争优”活动贯穿于学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全过程,以“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为契机推动学校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

【注释】

[1]张辉,2009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硕士研究生,现为广东省湛江市人事局公务员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69。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79。

[4]《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81。

[5]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年7月2日。

[6]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年7月2日。

[7]李源潮:《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中心任务扎实有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J],《党建研究》,2010(7)。

[8]刘实:《创建学习型党组织需要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J],《党建》,2010(1)。

[9]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把创先争优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紧密结合起来》[J],《求是》,2011(06)。

[10]《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6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