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试论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创新型教学

试论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创新型教学

时间:2022-09-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返本、归真、务实、创新——试论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创新型教学梁瑜静[1]习近平同志关于《领导干部要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讲话中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领导干部的必备素质,号召广大领导干部要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教学的深度上注意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教学的立足点和归宿点,同时在教学的广度上注重拓宽各种西方理论思潮的思维视角。

返本、归真、务实、创新——试论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创新型教学

梁瑜静[1]

习近平同志关于《领导干部要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讲话中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领导干部的必备素质,号召广大领导干部要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要真正培育出爱读经典、勤思经典、善用经典的学习氛围,各级党校必须首当其冲地承担起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教育教学任务,并结合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围绕“返本、归真、务实、创新”的目标导向,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要素探索出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之上的反思和批判、继承和发展的创新型教学。

一、以经典、热点、视点为立足点,创新党校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教学内容

(一)一室一经典:打造不同学科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精品课程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创作一系列著作时,并没有刻意地以不同学科领域作为划分标准,而是围绕具体历史阶段的具体历史任务去展开论述的,因此,要系统地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必须首先从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本本入手。正如恩格斯在谈到如何学习《资本论》时曾经指出的:“对于那些希望真正理解它的人来说,最重要的却正好是原著本身”。要讲好经典则必先“啃好”经典,即返本和归真,当然这并不是让党校教师困于书斋,孤芳自赏,而是要求教师能够以发展、辩证、系统的方法研读原著第一手资料,注重对原著重点语句语义的发掘,注重原著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对接,吃透原著的核心精神,善于归纳总结蕴涵于经典著作中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各个时期的继承、批判和发展。

不同学科领域对于经典著作研究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在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内在的、有机的联系的前提下,党校不同科室的教师可根据自身的学习专长去挖掘经典著作在不同学科领域的思想基础和当代价值,打造出各个科研室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精品课程。比如:经济学教研部可以重点读透《资本论》、《帝国主义论》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专著的核心要义;哲学教研部则要重点抓好《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等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的专题研究;党史党建教研室可以围绕《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进一步,退两步》《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著作创设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的建党理论等专题研究。

(二)一课一热点:创设活学活用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实效课程

任何的学习最终都应回归到现实的运用,党校在进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教学中,更应该将求真务实的学习要求贯彻始终。因此,在经典著作的专题课程创设中,我们要善于把经典著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融合起来,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以经典著作的基本内容、基本观点为辐射,以当前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类热点问题为案例对象,展开深入地理论分析,深刻挖掘经典原著对于当前社会整体发展趋势的预见性,反思经典原著存在的某些时代局限性,在反思和批判中探寻解决新问题的创新方法。比如: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此次金融危机的本质、成因以及它对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广大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将这个热点问题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教学结合起来,我们可以创设“研读《资本论》,透视金融危机”的专题课程,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通过导读让学员具体认识《资本论》的基本理论,具体分析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的内在二重性矛盾的不可克服性,深刻揭露金融危机的本质和根源。结合中国共产党在危机应对中制定的行动纲领,科学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同一性与差异性,创新提出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防范风险和应对危机的具体措施。通过热点与经典的结合,使得教学内容充分体现出追朔理论的本源性和务实创新的现代性的交融,不断满足干部教育与时俱进的培训需求。

(三)一论多视点:树立多元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解读课程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创新型教学既要丰富和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教学内容,同时也要打破马克思主义理论单一学科的束缚,以西方学术思潮作为参照系,增强解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历史整体感和科学性。过去封闭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习使广大领导干部的理论知识较为单一,在面对众多西方学术思潮和话语的冲击时,不能正确、客观地看待西方学术思潮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之间的关系,当然,也不能有效回应西方的学术疑问和挑战。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教学内容改革应该尝试:“一个中心”——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作为教学的轴心,“两条轴线”——包括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历史发展轨迹作为纵向比较轴,以同一时期西方学术思潮的主要代表作为横向比较轴的创新路子。在教学的深度上注意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教学的立足点和归宿点,同时在教学的广度上注重拓宽各种西方理论思潮的思维视角。在马克思、恩格斯所撰写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等一系列著作的教学中,教师必须拓展对于黑格尔、青年黑格尔派和费尔巴哈等人的哲学思想的认识,并且能够结合原著的具体阐述,帮助学员学会自觉分析,自主批判地学习,把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形成发展与马克思对黑格尔、青年黑格尔派和费尔巴哈等分离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分离的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与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的反思批判统一起来,真正做到批判地学习,使学员真正掌握“比较——反思——批判”的经典原著学习方法。

二、以教师和学员的组合互动为突破点,创新党校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创新主要是通过教师间的互动、学员间的互动以及教师与学员间的互动等方式,改进传统的讲授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互动式教学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教学中的作用,挖掘出课程教学中的批判精神、质疑精神、务实精神、创新精神,使学员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理论本原,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一)主题论坛式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多学科专家团队的切磋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教学本身就是一门多学科交融的课程,党校在重点做好各个学科领域经典著作的研究、导读和运用的同时,更应将各科室、各部门的专家学者组织整合起来,预先设定主题,开展以“4-5个专家学者”为主体的主题论坛式教学。开展主题论坛式教学,需要党校教研部门充分调动起各种教学资源,结合具有长期探索意义的党建问题或者最新的时事热点,回归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本原,进一步深入挖掘出指导我们工作的理论和原则,并迸发出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的启示。论坛式教学作为以教师互动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较高,主要包括:具备覆盖多学科的知识含量,掌握多学科的思维模式,充分的课前预设情况准备,敏锐的反思总结能力以及较强的即时语言表达能力等。主题论坛式教学,能够从不同主体、不同专业视角,不同研究领域对于马克思经典著作进行的不同探讨解读,为学员呈现出视野开阔、丰富多彩的学习直播盛宴。

(二)开放研讨式教学模式:以学员为主体,多角度思想体会的碰撞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教学不仅要教会学员怎么读经典,更要启发学员如何运用经典去思考问题,开放研讨式教学模式的首要要求就是要充分发挥学员学习自主性和能动性,通过学员的思想“共振”引发创造性思考,是团队学习的良好模式。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发挥开放研讨式教学模式的作用,教师要做好以下的准备:(1)选好研讨主题。如:在胡锦涛同志建党90周年纪念讲话中,指出的党正面临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大危险,这四大危险的本质就是理想信仰的危机,执政能力的危机,执政基础的危机以及党建危机。在进行经典著作教学时,我们必须直面这些问题,并将其与原著的研读结合起来,比如:结合《共产党宣言》的研读,可以引导学员对于当前共产主义信仰危机的深入思考。结合《论人民民主专政》、《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研读,引导学员对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深入思考。(2)做好课前引导。开放研讨式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教学作为主体班课程设置之一,教师必须做好课程相关的导读材料的印制,并在入学时由各主体班组织员提前布置经典原著教学的前期要求,通过校园网整合原著阅读的网络资源,为学员提供课前自主阅读原著的平台,做好开放式研讨的准备。(3)掌握课堂节奏。成功的互动式教学要求教师在讨论节奏的把握、学员积极性的调动、开放式的总结概括以及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的应对等方面具备高水平的组织、协调、控制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创造宽松的学习讨论环境,要让每个学员“敢于说”,“说得真”,“说到点”,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各抒己见,交流思想,各有所得。

(三)课堂互动式教学模式:以教师为引导的启发式教学

课堂互动式教学模式是建立在传统教学基础上,通过教师教授、引导、问题或者情景设置帮助学员形成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可以根据课程设置需要设定将教师讲授与学员讨论分为(1.5+0.5)小时、(1+1)小时、(1.5+1)小时等互动形式。在教师主讲阶段,要求教师做到:深入原著本身备课,尽量从一手材料中设定教学内容,提炼教学观点,注重学员主体的特殊对象性,将学员带回原著本身。在课堂互动式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做好课堂教学的设计和“问题”切入的设计,有效排除理论的抽象、深奥所造成的阅读障碍,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教学真正落到实处。互动式教学能够让学员在短暂的学习时间中,获得关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核心信息和学习要素,同时也能够对于相应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自主的思考,保证了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三、以科技、情感、艺术为着眼点,创新党校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教学方法

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和教育过程有三个源泉:科学、技巧和艺术。”党校在创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教学中要充分重视和合理运用科技、情感、艺术三方面要素,保证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一)注重教学手段的传统与科技的融合

教师在进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教学时,应该注重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科技教学手段的协调使用。现代科技教学手段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刺激,增强了知识的形象性、延长了学习者的记忆时长,比如:通过多媒体幻灯片的展示,教师可以将大部分的教学重点展现在学员面前;通过虚拟网络平台的搭建,为教师和学员提供了更为便捷的学习、交流平台,能够将课堂上的思考延续到课后。科技手段为教学方法的创新打开了新的方向,但我们不能够过于依赖科技手段进行教学,在需要教师运用传统教学手段的课程内容则要求教师充分发挥传统教学手段的作用,通过教师发展、辩证、全面地教授知识,引导学员学会筛选信息、辨明是非,科学利用现代科技教学手段进行自学。

(二)注重教学内容与形式的感性化

教学过程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学主体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规范等都会直接影响教学对象的判断和思考。在进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教学时,党校教师首先应该确立的是正确的立场和方法,即进行马克思主义研究必须要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这一边,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和无产阶级斗争历程和无产阶级专政探索历程紧密联系起来。只有将冰冷的文字与有血有肉的具体历史融合起来,才能准确把握在具体背景中产生的特殊语言的本质,才能让我们拉近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距离,让原本晦涩难懂的著作焕发出感性的人性光辉。教学内容的感性化还要求教师能够运用各种形式的感性化方法,将自己对于原著本身的理解化作热烈的情感感染学习对象,才能达到理论由外而内地理解和接受。我们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收集马恩、列宁、毛泽东等经典作家的趣事典故,以及广大无产阶级革命家自我纠错、自我成长的故事,将理论的生成与人的自我发展完善结合起来。通过具体实例分析、影像播放、现场观摩学习等,让枯燥的理论文字,活跃于容易让人接受的不同表达方式之中。在教学过程能够潜移默化中唤起学员的思考,避免灌输式教学的所产生的厌倦感。

(三)注重教学艺术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一种理论只有真正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切身需要出发,才能被广大民众所信任;一种理论只有真正被广大民众所把握,才能最终发挥其强大的指导功能。要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则要求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教学必须注重教学艺术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语言文字是理论的载体,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不仅是思想研究上的巨著,同时也是语言文字的巨著。发挥语言艺术在经典原著的教学中的作用,要注重将严肃深奥的理论转换为简单、朴实的语言,注重运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文字说话,让基层干部掌握这样的语言运用。大家都熟识的邓小平同志的“白猫黑猫论”正是语言艺术生活化的经典。毛泽东同志的经典著作中,也常以其幽默艺术为我们解释了很多的名词术语。比如:他形容“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党八股是“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既通俗易懂又幽默有趣。党校教师在进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教学中也要注意总结和提炼出中国化的语言模式,时代化的语言标志以及大众化的语言风格,将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运用幽默、活泼、自然的教学艺术加以表达和解释,进而提升经典著作教学的趣味性。

参考文献

[1]张玉能:《论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创新型教学》[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2]李建柱:《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中的八对关系》[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0(1)。

[3]严书翰:《两点认识亮点建议——关于领导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J],《理论视野》,2011,(6)。

【注释】

[1]梁瑜静,女,2006级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硕士研究生,现为横县县委党校讲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