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和谐世界是一种充满活力的新文明观

和谐世界是一种充满活力的新文明观

时间:2022-09-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是,构建和谐世界是中国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沉着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和谐世界是一种充满活力的新文明观

和谐世界观是处理不同发展模式和文明关系的一种新的国际政治文明观,它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一项重要政治理念,充分反映了中国政府对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的追求。面对这些困难与挑战,人类就更需要提倡各国间的和谐相处,真诚互助,共谋发展,以实现共赢。为此,维护文明的多样性,促进发展模式多样化,协力构建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世界,顺应当今时代发展的潮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首先,构建和谐世界是21世纪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的大势所趋,发展与和谐都是当今世界事务的硬道理。环顾世界,人类步入21世纪后,要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维持世界和平的力量大大胜过破坏世界和平的力量。“冷战”结束以来,各国人民要求维护世界和平的呼声不断高涨,世界上各种反战运动此起彼伏,正聚集为阻止战争,特别是世界大战的中坚力量。面对这一强大的社会力量,任何国家都不能不有所顾忌。同时,多种全球性、区域性、次区域合作组织空前活跃,国际关系的组织化和制度化趋势日益明显,使得发动战争的代价越来越高。20世纪世界人民经历了两次“热战”、一次“冷战”的浩劫和灾难。在新的世纪里,世界人民都不愿再看到发生新的“热战”和“冷战”,都渴望过上安宁的生活,渴望各国友好相处,渴望促进共同发展,渴望世界持久和平,渴望人类拥有美好的未来[60]。二是随着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加快,经济、科技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日益上升,“低级政治”的作用明显加强,发展成为压倒一切的硬道理。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联系日趋紧密,经济利益相互交织的程度进一步加深,大国之间既有共同利益,又有矛盾分歧,形成一种既互相摩擦、互相制约、互相竞争,又互相合作的关系。各国纷纷把振兴经济谋求更有利的国际经济地位放在首要位置,大多希望维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本国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三是各国普遍重视对话合作,更加重视谈判解决争端,通过联合国预防和制止武装冲突、维护世界和平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诉求。遵守国际责任,承担国际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采取有效集体措施,共同维护地区和全球安全,是成立联合国的初衷,也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实现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必由之路。

其次,构建和谐世界也是解决当今世界复杂矛盾的必由之路。当今世界仍很不安宁,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比如由于世界力量失衡的局面在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带来挑战和风险;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恐怖主义活动依然猖獗;地区和国际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等等。不过,当今世界矛盾的性质发生了明显变化,不再是一种你死我活的对抗性矛盾,而是越来越演变成为非对抗性的矛盾,是基于利益分配、政治分歧、身份认同和文化差异而产生的发展中的矛盾,而不是基于结构替代、意识形态对立和政治革命的对抗性矛盾。处理这些矛盾,不能单凭动辄使用武力或者以武力相威胁的办法,而必须转变思路,采取对话、协商和合作的方式予以化解。对话交流、和睦相处已成为国际关系的主流。

再次,构建和谐世界更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一个永恒的愿望。反观历史,古往今来,在许多思想家的著作中,都把社会和谐作为一种理想的追求和美好的模式。例如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孔子就提出过“和为贵”的观点,其政治理想是建立“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在西方也提出过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想。从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的“整个天是一个和谐”、柏拉图的“理想国”,到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的“全世界和谐”、欧文“新和谐公社”,都反映了人们对和谐美好社会的憧憬。16世纪以来,在西方文艺复兴、产业革命的影响下,西方的一些思想家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力求构建公平和法治的社会。例如卢梭提出了人的自然本是善的,并确立人与人平等的社会理想。康德则提出了影响深远的“永久和平论”,主张在国家之间必须结束野蛮的政治自然状态,建立一个逐渐消除战争的永久和平的国际同盟,开启了实现世界永久和平研究的理论路径和社会理想[61]。在经过两次“热战”、一次“冷战”之后,当今世界各国人民都呼吁和平,呼唤普遍和谐。世界和平运动如火如荼,一大批思想家致力于构建世界普遍和谐的理论研究。比如哈贝马斯提出在国家的权威日益消解的“后民族国家”的时代中,要将世界公民权利彻底法制化,以普遍的人权驯化国与国之间的自然关系,以国际法限制主权国家之间潜在的战争危险[62]。这正是德国所倡导的国际新秩序的核心内容,也是欧盟正在进行的伟大政治实验。美国另一位著名哲学家罗尔斯与哈贝马斯不同,他在《万民法》中给出了远比哈贝马斯的思想适应性更广的“永久和平联盟”新构想,即必须建立一种有效的万民法,俾使充分实现公民的自由。”[63]法国解构主义之父德里达在其《好客》和《友爱的政治》中也大谈康德的“好客”和“世界公民权利”概念,呼吁重建世界友爱的政治[64]。总之,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已经成为当今时代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是,构建和谐世界是中国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沉着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国必须成为一支和平力量,这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诚如胡锦涛同志所说:“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中国的发展不会妨碍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只会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共同繁荣。”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国家统一、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长期的历史任务。要想最终实现这三大历史任务,中国必须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邓小平反复强调,“中国现在是维护世界和平和稳定的力量,不是破坏力量,中国发展得越强大,世界和平越靠得住。”[65]美国学者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指出:“和平是中国经济战略的核心;战争,哪怕是局部战争,也会导致把资源转移到满足军队需要方面,从而打乱中国‘四个现代化’的先后顺序。”[66]日本学者高明生认为,邓小平认为发展经济才是解决国际和国内问题的核心,从而把为了经济建设要确保和平的国际环境作为对外政策的基本方针。这一思想贯穿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全过程[67]。总之,只有世界和平和共同发展,才能根本上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为此,中国政府将构建和谐世界作为一个重要理念指导自己的行动,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

和谐世界是中国在特定时代背景下提出的一项重要外交理念,符合世界历史发展的客观潮流,符合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集中体现着国际政治文明进步的历史趋势,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显著的优越性。通过考察和谐世界的内涵,我们发现,和谐世界是和平、发展、合作在世界范围内的有机统一,是一个以兼容各种矛盾关系为前提,以调和矛盾关系为主旨,以建立一个相成相济的和谐整体为目的的深刻哲学概念。通过和谐世界建设,切实调和国家与国家、社会与社会、人—自然—社会的复杂矛盾关系,进而建立一个和平共处、充满活力、互利合作、兼容并蓄、公平正义、稳定有序、人—自然—社会和谐相处的世界,这是全球社会发展前进的方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