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一个新的世界观

一个新的世界观

时间:2022-02-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从地心观转向哥白尼和伽利略提倡的日心观,无疑是对整个世界观作出挑战,而以此为骨架的神学也受到挑战。旧有的完结了,而稳定的宇宙却让位给一个不断变动的世界。很多基督教的辩护人,都是依据牛顿的世界观来证明上帝的存在,包括证明自然是有神设计的论点。16世纪时,基督教有神论是盛行的哲学,教会是个被认可的权威;为了使自己的科学被人接受,伽利略便必须从圣经的准确性来证明。
一个新的世界观_自伽利略之后

一个新的世界观

每一时代的神学皆有两个主要任务:(1)对圣经信仰提出连贯的认识以供基督教群体使用;(2)将圣经信仰的价值观和意义跟文化调和起来。由于信徒的经验受其文化背景的思想范畴所左右,所以这两个任务是密切相关的。神学上的沟通可比作一条双向路。基督教讯息与每一时代的思想有关,于是,当时世界观的某些成分亦会渗入到神学的架构中去。神学也是一样,所有数据都是“满布理论”,所以我们从圣经中寻找什么,以及找到后又如何解释,就全受我们的观点所影响。

这种相互作用的事例,可见于新科学的兴起过程。我们已经看到,来自中世纪神学家对世界的神学观,恰是反映了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的地心宇宙。从地心观转向哥白尼和伽利略提倡的日心观,无疑是对整个世界观作出挑战,而以此为骨架的神学也受到挑战。毋怪乎,新科学会成为基督教的敌人。反对哥白尼主义者,大多数是替和亚里士多德体系结合的圣经教义和神学方法作出辩护的。

回顾过往,在19世纪科学与神学的冲突中,我们亦看到相同的模式。进化论的兴起,只是正在出现的新科学世界观的一部分,与培根学派普遍化了的牛顿模式截然不同。在亚里士多德的传统中,培根学派将重点建立在稳定上,并在哲学的本质中来解释变化。新的观点有点像赫拉克利德斯(Heraclitus)的古典哲学:强调变化,而且在哲学的形成中来解释稳定。旧有的完结了,而稳定的宇宙却让位给一个不断变动的世界。

培根认为,科学知识是直接由客观的观察者取得的事实日积月累而成的。他的科学方法被一批苏格兰“常识派哲学家”加以巩固。这一派的哲学家在确定因与果、上帝的存在及上帝对生活的道德标准等事上,都诉诸人类普遍而切实的观念上。由培根和苏格兰现实主义者所塑造的科学方法称为培根主义。这哲学对神学和科学的解释,在19世纪早期的美国很盛行。它强调科学必须附着于事实,而扬弃那些不能以直接观察所确定的“假说”。

很多基督教的辩护人,都是依据牛顿的世界观来证明上帝的存在,包括证明自然是有神设计的论点。福音派的学者又把基督教和培根主义结合在一起,支持道德是既符合圣经,又符合科学的。然而他们这样做,却忽略了三个关键问题:[23](1)培根关于真理的想法是否符合圣经?或谈不上是解释基督教的唯一适当的表达方式?(2)若让一种流行的科学世界观来决定,或是影响圣经的解释的话,究竟会有什么后果?(3)我们对上帝的存在、圣经的准确及基督信仰的正确信念,是否建基于从科学方法而来的判定能力?

当时许多的美国福音派信徒,他们的神学和科学牢牢地倚靠着培根主义,于是一个新型的科学解释在地平线上隐约浮现。它宽广的视野包含了整幅图画的创造观点(在地质学和生物学中着眼于地球及其生命的历史性),而并非局限于培根理想中的孤立“事实”。森林科学取代了树木科学。问题不在于特定的公式或规律是否能保留下去,而在于它们对整个新理论会具有何种的意义?(见第九章)

至为可惜的是,美国的福音派是透过达尔文的进化论才认识这个新科学观,而进化理论又被自由派达尔文主义者用来反对基督教教义,同时又助长不可知论和唯物主义。进化论的生物理论成为福音派关注这方面哲学的避雷针。进化论成为一个错误的焦点,来反对看似连结在一起的新科学趋势及达尔文学说。正如伽利略时代一样,保守派的基督徒又再次以联结较为古旧的科学与哲学的释经名义来反对新科学。

不过在某些地方,情况却恰恰相反。16世纪时,基督教有神论是盛行的哲学,教会是个被认可的权威;为了使自己的科学被人接受,伽利略便必须从圣经的准确性来证明。但在19世纪,自然主义哲学占尽优势,科学的地位具有影响力;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保守的基督教学者为了使他们的神学被人接受,便想到要把圣经同科学协调起来。

及至20世纪,许多类似的问题仍是构成创世说与进化论之争的基础。某些为生物进化论辩护的学者,往往超越自己的科学权威,而作出哲学和神学的见解。某些福音派基督徒反对进化论,似乎也反映了一种对培根主义的强烈信奉。这种态度便是当前创世说与科学之争的核心,现在我们便要转向这个问题。

【注释】

[1]在《艾丽丝漫游仙境》中,有一只消失在空气中的咧着嘴笑的柴郡猫,“缓慢地,从尾巴尖开始消失,最后到咧着嘴笑而离去。”猫的实体离开了,笑容却还保持在那里一阵子,像以一种宗教仪式。在科学界,这样奇特的猫称作“鸿沟之神(God of the gap)”,它填补了科学知识无法填满的鸿沟,当科学有了新发现时它必须让位,渐渐的完全消逝。

[2]Charles Lyell,Life,Letters and Journals of Sir Charles Lyell(London,1881),vol.2,P5.

[3]James R.Moore,“Geologists and Interpreters of Genesis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in Lindberg and Numbers,God and Nature,chaP13.参见Charles C.Gillispie,Genesis and Geology(New York:Harper Torchbooks,1951),chaP5.

[4]Gavin DeBeer,“Charles R.Darwin,”in Gillispie,Dictionary of Scientific Biography,vol.3,P567.

[5]Robert Chambers,Vestiges of the Natural History of Creation(New York:Harper and Brothers,n.d.),P158.

[6]Charles Darwin,inLife and Letters of Charles Darwin,ed.Francis Darwin(New York: D.Appleton&Co.,1887),vol.1,p.68.

[7]A.Hunter Dupree,“Christianity and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in the Age of Darwin,”in Lindberg and Numbers,God and Nature,chap.14.

[8]Barbour,Issues in Science and Religion,pp.86-90.参见John C.Greene,Science,Ideology and World View:Essays in the History of Evolutionary Ideas(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1),chap.3,“The Kuhnian Paradigm and the Darwinian Revolution in Natural History.”

[9]James R.Moore,The Post-Darwinian Controversies:A Study of the Protestant Struggle to come to Terms with Darwin in Great Britain and America(Cambridge:At the University Press,1979),p.41.

[10]同上,第99—125页。

[11]Frederick Gregory,“The Impact of Darwinian Evolution on Protestant Theology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in Lindberg and Numbers,God and Nature,chap.15.

[12]Dupree,in Lindberg and Numbers,God and Nature,chap.14.

[13]Charles Hodge,What Is Darwinism?(New York:Scribner,Armstrong and Co.,1874),pp.48-51.

[14]同上,第60-134页。

[15]Moore,Post-Darwinian Controversies,chap.9.

[16]James McCosh,The Religious Aspect of Evolution,2d ed.(New York:Scribner's Sons,1890),p.7.

[17]James McCosh,“Autobiographical Statement,”in The Life of James McCosh,ed.William Sloane(New York:Scribner's Sons,1891),p.234.

[18]Asa Gray,“Natural Science and Religion,”in Is God a Creationist?ed.Roland Frye(New York:Scribner's Sons,1983),p.109.

[19]同上,第113页。

[20]Frederick Temple,The Relations between Religion and Science(London:Macmillan and Co.1885),pp.122-123.

[21]Moore,Post-Darwinian Controversies,chap.10.

[22]Samuel Phillips,Agreement of Evolution and Christianity(Washington,D.C.:The Phillips Co.,1904).见Green,Science,Ideology,and World View,chaps.4,6.

[23]Mark Noll,“Who Sets the Stage for Understanding Scripture?”Christianity Today,23 May 1980,p.1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