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生“三三制”思政教育和管理的思考

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生“三三制”思政教育和管理的思考

时间:2022-09-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顺应工学结合变革的要求,弄清“工学结合”给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带来的新变化、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是摆在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这种教育模式的主要目的是以工学结合实践为契机,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提升就业竞争能力。据调查,学生工学结合实践的思想教育大都安排在工学结合布置阶段和下企业前的动员,动员的组织形式单一。

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生“三三制”思政教育和管理的思考

项光春

[作者简介]项光春,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党总支书记,政工师,本科,研究方向: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

[摘 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被广泛认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不仅仅对专业教学提出了变革的要求,而且对学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提出了变革的要求。顺应工学结合变革的要求,弄清“工学结合”给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带来的新变化、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是摆在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高职生 工学结合实践 思政教育

“工学结合”是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种新尝试,其实质是将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结合起来、校内课堂学习和真实岗位锻炼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证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已被广泛认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强调,要把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职业教育提高质量的重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对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对学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课题。顺应工学结合变革的要求,调查分析“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困惑和问题,探讨高职院校工学结合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新思路是摆在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工学结合”的内涵、特点及给学生带来的困惑

(一)“工学结合”的内涵

“工学结合”,顾名思义,就是“一边学习、一边工作”,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它是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课堂教学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岗位工作结合起来,贯穿于学生的培养全过程。这种教育模式的主要目的是以工学结合实践为契机,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提升就业竞争能力。从这个含义来讲,包含三层含义,一是工学结合实践的场所不仅仅指校外企业或单位,还可以是校办的、校外引进的、学生自主创业的企业或实体等;二是工学结合的形式多样,包括“工学交替”“项目导向”“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等;三是学生有着“学生”和“职业人”的双重身份,扮演着两种角色。

(二)“工学结合”的特点及给大学生带来的困惑

1.类型的多样性

工学结合类型的多样性体现在多方面。从企业安排学生的数量上看,具有集中性和分散性的特点;从工学结合实践形式方面来看,有“工学交替”式、“项目导向”式、“订单培养”式、“顶岗实践”式等;从工学结合单位的落实渠道方面来看,有学校推荐、学生自己落实的;从工学结合安排时间来看,有第五、第六学期,有第三学期等。由此带来学生在工学结合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不尽相同,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的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难度加大。

2.困惑的现实性

在工学结合背景下,由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身份的变化,使学生产生现实性的困惑。一是教育者(教师)的变化带来的。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下的教育者由单纯的学校教师担任转变为由学校老师和企业师傅交替担任。由于两类教育者身份、资历、背景等的差异,使学生一下子难以适应;二是被教育者(学生)的变化带来的。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下,被教育者由单纯的学生身份转变为学生和员工的双重身份。在这个过程中,势必造成许多“利益”“人际交往”等现实困惑。

3.环境的复杂性

在工学结合模式下,由于课堂和岗位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的差异,使学生在思想方面产生新的想法,带来新的变化,如“专业对口问题”“企业把自己当作廉价劳动力使用”等看法。另外,随着学生与外界社会接触的增多,接受外部环境影响的机会也增多,复杂多样的社会现象、行为习惯、人际关系等对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产生许多负面的牵引作用,造成学生思想不稳定。

二、从教育管理角度剖析学生思想上存在困惑的原因

从工学结合学生思想教育的过程来看,大多数学校还只是停留在阶段性的动员教育和出现问题时的补救措施,系统性不够。据调查,学生工学结合实践的思想教育大都安排在工学结合布置阶段和下企业前的动员,动员的组织形式单一。而由于大部分学生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社会经验,对社会或企业的职业认知缺乏感性认知,处理社会问题的心理准备不充分,势必出现诸如吃苦能力差、缺乏积极心态等问题。

从工学结合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的制度来看,虽然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有一套系统的工学结合管理制度,但由于“工学结合”的特点,决定了许多制度很难得到很好的落实,尤其是企业指导教师的作用难以发挥。另外,由于学生工学结合地点分散,再加上学校指导教师与学生人数的匹配相差太大,因此学校指导教师大部分只能通过电话或QQ等方式沟通,指导效果也很难得到保证。

从工学结合思想教育的内容来看,大部分高职院校停留在工学结合的重要性、工学结合对专业能力提升等方面,对工学结合实践的作用过于“理想化”,过于强调专业技能方面的正向作用,使学生产生把“工学结合”与“专业技能的提升”对等的错觉。而学生一到企业,现实与老师强调的及与学生自己所期盼的有差距,导致学生各种失落感和不满情绪油然而生,影响工学结合实践的顺利进行。

三、工学结合实践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的原则

(一)分类区别对待教育的原则

由于工学结合实践工形式的多样化,工学结合的学习方式不同,工学结合学生群体有相对集中和分散的区别,工学结合实践单位落实的渠道不同,工学结合的时间安排不同等,因此学生工学结合实践的思想教育和管理必须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的思想实际,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式区别对待,不能“一刀切”。

(二)与专业素质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把专业理论教育和岗位实践教育结合起来,是高职院校开展工学结合实践的根本所在。因此,要把职业生涯规划、专业能力要求等内容纳入工学结合思想教育的全过程,根据不同年级专业能力不同的实际,有的放矢,区别对待,如对于大二学生参加工学结合的,在思想引导上要跟学生的专业学习相结合;对于毕业班学生参加工学结合的,要把学生的毕业综合实践(“毕业论文”)的教育与工学结合教育相结合,以提高学生参加工学结合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与职业素质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毕业生的专业能力固然重要,但诸如职业道德、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吃苦精神、团队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等非专业素质被企业更加重视已成共识。因此,工学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贯穿于学生工学结合实践教育的全过程,使学生懂得除专业技能外的其他非专业素质的培养也是工学结合实践的重要内容。

(四)与就业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随着就业形势的不断严峻,能否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正困扰着每个大学生,而工学结合实践是给大学生提早进入社会、提早体验就业的一次大好机会。因此通过在工学结合学生思想教育中贯穿就业形势教育,有利于他们更加珍惜工学结合的机会和平台,及时调整好心态,正确面对工学结合实践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四、“三三制”高职生思想教育和管理的思路

基于高职院工学结合实践的背景情况,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管理必须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构建教育队伍的“三位一体”、教育时空的“三位一体”、教育组织的“三位一体”,共同推进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管理。

(一)教育队伍的“三位一体”

工学结合实践中教育队伍的“三位一体”是指企业指导教师、学校指导教师及学生三者的一体化。

1.企业指导教师

在工学结合的实施中,企业指导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帮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工作流程,手把手指导学生完成岗位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同时按照企业的有关规章制度,以员工的要求对待、考核学生,通过严格管理,提高学生的劳动纪律和职责意识,使学生在工学结合中,真正提前感知职业氛围,促使职业能力得到锻炼。

2.学校指导教师

在工学结合实践中,学校指导教师负责与企业或企业指导教师的协调和沟通,协调学生在企业工学结合实践的工作任务安排;了解掌握学生在工学结合中的思想动态和工作状况,帮助和指导学生解决工学结合中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逐步完成向职业人的转变。学校指导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一起同工作同生活、定期走访、电话沟通、QQ及电子邮件等不同方式,加强对学生的检查和指导。

3.学生

学生是工学结合实践中的主体,在工学结合实践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等在工学结合实践中的带头作用,通过建立基地党组织、临时班集体等来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目的。

因此,通过发挥企业指导教师、学校指导教师和学生“三位一体”的教育作用,建立学校、企业和学生之间“三位一体”的信息沟通机制,实现高职生工学结合实践的思想教育和管理。

(二)教育时空的“三位一体”

所谓教育时空的“三位一体”是指“工学结合前”“工学结合间”和“工学结合后”三个时间段的教育一体化。

1.工学结合前的教育

工学结合前教育是确保学生工学结合实践思想稳定的关键。工学结合前教育不只是学生下企业前的动员,而且是学生参加工学结合前在校期间的全过程教育,如从大一新生入学开始向学生介绍专业发展情况、专业所面向的岗位群以及从事本专业的基本要求和发展路径等,使学生在入学初期就开始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树立职业意识;同时通过始业教育、座谈会、主题班会、报告会、访谈会、“两课”教育、社会实践以及体验毕业生专场招聘会等各种途径和环节,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和培养,提高学生对工学结合实践的正确认识;另外,在学生下企业前进行集中培训,把培训工作列为工学结合实践的内容之一,明确学生工学结合的任务和要求及其应注意的事项。

2.工学结合期间的教育和管理

从指导层面看。学校指导教师应当及时向学生灌输学以致用的思想和观念,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主观能动性。同时要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式多多关心、关爱学生,适时走访看望慰问学生,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教育引导学生调整心态,正确面对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从管理层面看。要根据学生工学结合单位的分布情况,相对集中的单位要安排学校指导教师现场全程跟踪管理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实践,及时协调和解决有关问题,解除学生的后顾之忧。对于相对分散的,要建立学校指导教师、企业指导教师、班主任和家长的沟通渠道。同时要选拔一些思想素质较高、理论成绩较好、专业技能突出、工作态度认真的学生党员和骨干在工学结合过程中担任辅助管理人员,协助企业和学校指导教师共同做好学生工作、生活的管理工作。

从制度层面看。要建立学校和企业全过程双重的考核体系,把考核结果纳入学生奖学金评选、优秀个人推荐、学生入党及企业留用等重要评价内容。

3.工学结合实践后的教育

一是注重总结。对于工学结合结束的学生,要做好学生工学结合实践工作总结的落实、检查和审核把关工作,把工学结合实践总结的撰写作为学生工学结合实践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工作总结,使学生反思问题、总结经验,一方面以利于学生今后有针对性地学习、生活,进一步巩固工学结合实践成效。另一方面通过总结,可以不断完善工学结合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二是注重交流。交流的目的之一是信息共享,达成共识。在工学结合实践中,不同的学生经历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岗位,会有不同的体会和经验。因此,学生工学结合实践返校后,通过组织不同形式的工学结合实践经验交流活动,如工学结合实践主题班会、工学结合访谈活动等,可以使大家共享好的经验,存在的问题和教训给大家以借鉴,有助于扩大学生视野,使学生工学结合实践的成效增值。

三是注重激励。在工学结合实践中,有一些学生确实表现出较好的素质和能力,在实践中也作出较好的工作业绩,得到了企业的认可和赞赏。我们要不失时机地采取各种不同的方式加以表扬和表彰,如开展评选工学结合标兵等活动,这不仅仅是对优秀学生的鼓励,更重要的是营造一个人人参与工学结合、人人争当工学结合标兵的良好氛围。

(三)教育组织的“三位一体”

所谓教育组织的“三位一体”是指党组织、行政机构和团组织在学生工学结合实践教育和管理中的一体化。

1.发挥党组织作用

在党组织的设置方面,要根据学生工学结合实践的实际,把学生党建工作从校内延伸到校外,要根据实际完善党组织的设置,如设立实践基地学生党组织、校企联合党支部、临时学生党支部、企业班党小组等,使学生党员到哪里,党组织覆盖到哪里。

在入党培养考察方面,党组织要把学生在工学结合期间的各方面表现作为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建党对象、预备党员的考察的重要内容,教育引导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在工学结合实践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在入党培训教育方面,党组织要根据实际,在党校培训的组织方式方面与时俱进,充分整合网络党校和企业党建资源,灵活设置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发挥行政机构作用

学院的行政机构是学生工学结合实践的组织主体,在组织安排学生工学结合实践过程中,要注重从传统意义上的“管理”职能向“服务”职能转变。

一是尊重学生意愿。在企业和岗位安排上,要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与学生专业实践相适应的岗位,同时要积极向企业为学生争取合理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要根据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意向,创造条件为学生搭建企业和学生双向选择的机会和平台。要根据学生工学结合实际,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考核方式,使学生工学结合实践与学生将来的就业、职业紧密结合。

二是提供必要保障。必要的物质手段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一方面,学校要主动与企业协商,建立工学结合的激励机制,通过合理的激励措施,提高学生工学结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学校要为工学结合实践工作设立专项经费,为工学结合实践教育和管理工作提供经费保障。

三是关心关爱学生。要定期组织教师到企业,与企业指导教师、学校指导教师、学生座谈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工学结合实践的思想状况和工作状况,及时与企业协商解决学生在工学结合中出现的困难,为学生释疑解惑。另一方面,要利用节庆日的机会,下企业慰问学生,使学生体会到学校对他们的关心和关爱。

3.发挥团组织作用

一是在主题教育活动中发挥作用。在工学结合实践中,共青团组织要协调企业团组织结合工学结合实践的特点和学生思想的实际,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团日活动,提高广大团员对工学结合的正确认识。

二是在寓教于乐中发挥作用。通过开展以工学结合为主题的演讲赛、辩论赛、校友访谈、结对交流等活动,将教育和娱乐融为一体,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得到领悟。

三是在民主建设中发挥作用。在学生党员发展的民主推荐中,各级团组织要把学生在工学结合实践的表现列入推荐的重要考察内容,通过广大学生的民主监督,促进他们在工学结合实践中起模范带头作用。

工学结合实践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各类技术应用型、技能性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随着工学结合实践不断深化,作为工学结合实践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也将面临新的困难和问题,还需不断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王崇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现代交际,2009(6):76—77.

[2]刘莉,熊红斌.创新以人为本”工学结合学生管理模式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9(12):29—31.

[3]栾永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创新[J].职业教育研究,2008(1):57—5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