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国对外经贸发展的战略思考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国对外经贸发展的战略思考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国对外经贸发展的战略思考[1]陈家勤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发展战略思想,是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首次提出来的一个创新的理论观点。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坚持科学发展观,首先,必须树立“五个统筹”的发展战略思想。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是“五个统筹”的重要内容之一。
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国对外经贸发展的战略思考_纪念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三十周年学术论文集·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卷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国对外经贸发展的战略思考[1]

陈家勤

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发展战略思想,是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首次提出来的一个创新的理论观点。所谓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温家宝总理2004年2月21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结业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五个统筹”正是在经济发展中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发展战略思想,是我们党根据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了国内外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吸收人类文明进步的新成果;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新认识;也是我们党站在历史和时代的战略高度,提出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的新要求。

本文从科学发展观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内容、意义和任务三个侧面谈谈个人学习的收获和体会。

一、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五个统筹”就是要求我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坚持统筹兼顾、均衡发展的理论和原则。“五个统筹”内容包括城乡均衡发展、区域均衡发展、经济社会均衡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五个方面。其中,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坚持科学发展观,首先,必须树立“五个统筹”的发展战略思想。应当明确,在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条件下,要取得宏观经济的持续、稳定、可持续发展,必须具备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和社会文化素质的条件:即要具有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营管理体制;要具有经济良性运行的机制,包括经济增长、社会就业、市场物价、财政税收,特别是与国际收支的关联机制;要具有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文化素质等。

其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个本质和目的。应当明确,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本身,不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目的,它只是实现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手段。而真正的本质和目的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是由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决定的,因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就是满足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第三,必须正确认识“五个统筹”内涵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是“五个统筹”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不能脱离城乡均衡发展、区域均衡发展、经济社会均衡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而独立存在,它们之间紧密相连,相互依存,相互推动,互为条件。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必须以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依托,并为它们服务。只有“五个统筹”的均衡协调发展,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才有旺盛生命力,才能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才能保证以人为本这个根本目的的实现。就此意义而言,“五个统筹”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

二、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意义

应当充分肯定,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这一必然趋势,遵循国际产业变动转移规律,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我国对外经贸发展成就斐然,为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2004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已突破万亿美元,达到11547亿美元,世界贸易排名由1978年的第32位,上升到第3位。到2004年末,我国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超过5600亿美元,2004年实际利用外资超过600亿美元。到2004年10月底,国家外汇储备超过5400亿美元,仅次于日本,居世界第2位。对外经贸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证明,抓住全球产业结构调整转移的机遇,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是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这是因为:

1.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有利于加速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国民经济均衡协调发展。国内外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的实践表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边际产业扩张理论和国际投资理论所揭示的国际产业转移规律,是我们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的经济规律。应当看到,我国生产要素结构不均衡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约占世界的1/4,这是我国的比较优势,但是,我国土地资源却十分紧缺,人均耕地仅有1.42亩,而世界人均耕地为3.75亩。同时,我国在高级生产要素,包括知识、技术、先进管理及资金等则相对不足,这是我国的比较劣势。据专家研究我国大多数产业的技术水平比发达国家滞后15~20年。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扬长避短,优化进出口产业结构和商品结构,取得了明显效果。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变化看,由新中国初期的矿产品、农产品初级出口产品为主,逐步扩大到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产品、纺织品和服装出口为主,现在,机电产品包括高科技信息技术产品已成为出口拳头商品。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抓住了国际上劳动密集型产业调整和转移的机遇,大力发展轻纺产品加工贸易,10年间累计进出口总额为7115亿美元,相当于改革开放前28年总和的4.8倍。20世纪90年代,我国抓住了国际机电产业调整和转移的机遇,大力发展机电产品出口,使机电产品取代轻纺产品成为我国第一大类出口商品。世纪之交,我国又抓住信息技术产业调整和转移的机遇,使我国高科技产品和机电产品有了快速的发展,“入世”3年来我国进出口翻了一番,其中,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增长了3倍。

2.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有利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应当看到,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流动的加快,给我国对外经贸发展带来良好机遇和利益的同时,也带来挑战和风险。一些非传统经济安全风险的呈现就是佐证。例如产业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电信安全)、金融安全、生态安全等。1990~1994年墨西哥发生的金融危机,尔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1年阿根廷金融危机的发生,都是因为这些国家和地区在对外开放过程中,过分依赖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本忽视国家经济安全和承受能力,宏观经济失控,国际收支失衡造成的灾难性后果。我国政府以敏锐的战略眼光观察世界,审时度势,及时总结金融危机发生的经验教训,从中国国情出发,把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内需、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家收支平衡作为国际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坚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略有结余的方针,有效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保持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和金融交易项目的基本平衡。坚持深化金融改革,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大大提高了我国抵御非传统经济安全的风险能力。

3.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有利于保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实现我国对外经贸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对外经贸发展的实践证明,扩大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发展战略,是推动我国对外经贸可持续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强大动力。具体表现在:①吸引了大量外商直接投资。因为出口贸易的迅速增长,经常项目的盈余和国家外汇储备的增加,增强了外商来华投资的信心。在改革开放初期,1980年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占我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不到0.1%,进口额占0.3%。进入20世纪90年代,外商来华投资迅猛增加,大批外商投资企业步入经营期,进出口额大幅度增加。到2004年11月末,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额达到5962.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1.8%,比我国进出口总额增速高出5.3个百分点,占同期进出口总额的57.4%,比上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②扩大了社会就业。我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但加工能力过剩与原材料供应不足矛盾很突出,就业压力很大。通过大力发展加工贸易,使人的因素与物的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扩大了出口,还增加了就业,保证了社会的安定。据统计,目前我国与进出口贸易直接相关的从业人员达到8000万人;1978~2002年间,我国进出口增长总体上拉动就业增长44.8%,对就业增长的贡献率为53.6%。③增加了国家税收。2002年,我国与进出口直接相关的税收,包括进口环节税、出口环节税、加工贸易直接税,共计2389亿元,进出口相关税收占国家总税收12582亿元的19%。

4.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有利于驱动各国之间的贸易交流与经济技术合作,为促进人类的共同繁荣发展做出贡献。历史发展证明,中国对外经贸发展,为世界各国、地区互利共赢创造了有利条件,而绝不是“威胁”。以外贸进出口为例,从出口看,2003年中国进出口贸易额增长37%,对全球货物贸易增长的贡献率为11.3%,居世界之首,从而使全球的进口商和消费者享受到中国价廉物美商品的实惠。从进口看,中国进口对世界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明显。据统计,1990~2004年期间,中国累计进口额高达2.8万亿美元,年均增长超过世界年均增长10多个百分点,中国已成为许多国家或地区出口商品的重要市场。例如2003年我国从美国进口增长24%,从日本进口增长39%,从韩国进口增长51%,从欧盟进口增长38%,从东盟进口增长52%。一些重要原料出口国如澳大利亚、阿根廷等国已成为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国。

三、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是掌握对外开放主动权,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应当充分肯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经贸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但是,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发展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和差距。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掌握对外开放的主动权,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统筹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为此,必须正确处理以下重要关系。

第一,正确处理国内需求与国外需求的关系。我们必须既立足于国内需求,又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因为我国人口众多,国内市场巨大,开发潜力也很大,立足于国内市场需求是我国经济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目前,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了小康,但距发达国家消费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近年来,我国最终消费品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比发达国家低20个百分点,因而扩大内需仍有很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然而,主张立足于国内需求并不等于可以忽视国外需求,国外市场的重要性,在前面已做阐述。应当指出,中国确实是一个贸易大国,但却不是一个贸易强国。主要表现在:①人均进出口额水平低,人均850美元左右,大大低于世界人均约2400美元的水平。②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出口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价值低,产品质量和效益均有待于继续提高。③企业出口商品缺少自有品牌和营销渠道、网络,更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产品,竞争力不强。④缺少具有先进管理水平、综合竞争实力强的大型跨国公司集团。

要缩小上述差距:首先,必须彻底转变“以量取胜”低价竞销的粗放经营方式,继续贯彻实施“以质取胜”战略,积极推进集约化经营,不断优化出口产业结构和出口商品结构,不断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和效益。其次,必须改变对某些市场过分依赖的格局,继续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在努力保持发达国家出口市场份额的同时,大力开拓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市场,以减轻由于过度集中依赖某些国家或地区市场而带来的风险。再次,必须选准出口主导产业,把出口产业结构性调整作为主线,贯彻实施“科技兴贸”战略。一方面要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包括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使高新技术产品成为我国出口的新增长点。同时,要用高新技术和适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增加机电产品出口。另一方面,用高新技术改造轻纺传统产业,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我国成本相对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

第二,正确处理用好内资与有效利用外资的关系。截至2003年年底,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超过11万亿元,应当充分利用好这笔资金。但是,国内资金并不能替代利用外资,因为利用外资所带来的先进技术工艺、先进技术设备、先进管理和高素质人才,是内资不能完全替代的。目前,在利用内资和外资上确实存在不少问题。例如有些地方在招商引资中,“重外资,轻内资”现象比较普遍,他们不管外资项目是否先进可行,不分青红皂白地盲目引进,甚至把一些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项目引进来。在一些地方确实存在引资政策攀比现象,硬性规定引资任务指标和时间表。许多地方为了招商引资,强行征用农民土地办开发区,并以低于开发成本的价格招商引资等。

对于这些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的错误行为,必须引起各级政府和招商部门的高度重视,并认真地加以解决。我们应当在充分利用好国内资金的同时,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要坚持鼓励外商投资的各项政策,放宽投资领域;要鼓励和引导外商投资项目,参与我国西部地区大开发和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用先进技术设备改造老企业,改革改组国有企业;要鼓励和引导国际著名跨国公司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投资农业、制造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提高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第三,正确处理开发利用国内资源和国外资源的关系。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国内外两种资源包括各类矿产资源、土地资源、资金资源、知识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可能拥有一切资源,在主要依靠和开发国内资源的同时,必须充分利用开发国外资源。我国是世界上人均资源稀缺的国家之一,据国家已探明的资源,我国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8%,列世界第53位。以石油为例,我国后备储量不足,致使对国外石油资源依赖程度越来越大。我国曾经是石油净出口国,1985年石油净出口为国内消费的38.4%,随着国内经济的迅速发展,用油量加大,1993年则由净出口国变为石油净进口国,尔后逐年增多,2000年之后,净进口量每年都在30%以上,2003年高达43.2%。根据预测到2010年左右,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很可能上升到60%以上,和美国差不多。2003年,我国消耗的铁矿石和氧化铝大约50%要依靠进口。

解决石油、原材料供应短缺问题,一方面要加大我国大陆海洋石油勘探力度,研究开发新能源和节约使用石油、原材料资源;另一方面要加强与世界石油和矿产储量大的净出口地区,包括中东海湾地区、中亚、俄罗斯、非洲、南美洲等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采取联合开发等多种形式加以解决。再以高级人才为例,人才是个系统工程,包括党政公务人才、中介组织和企业管理人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在当前我们紧缺的主要是高新技术、金融、法律、商务、经营管理方面的高级人才。据专家预测,到2020年我国需要的知识总量将是现在的3~4倍;到2050年,现有的知识总量只占届时知识总量的1%。解决高级人才紧缺问题的立足点是依靠和开发国内人才资源,同时,还要积极引进海外人才和出国留学人才,把利用外资与引进高级人才结合起来,大力推行人才强国战略。

第四,正确处理“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关系。贯彻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是实现我国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通过引进国外资金、技术、经营管理和竞争机制,提高了国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为我国企业走出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企业走出去,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的国际空间,建立稳定的多元的境外能源、矿产原料的生产供应基地,是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二者是辩证的统一。“走出去”与“引进来”比较,前者比后者要滞后得多。主要表现在:①对外投资规模太小。据统计到2004年年底,我国利用外资累计超过5000亿美元;对外投资累计仅有320亿美元。2003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只有21亿美元,占当年我国吸收外商投资的比重不足4%,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②企业“走出去”的秩序比较紊乱,存在着恶性竞争,损失较大。③投资企业对投资国的人文社会环境缺乏了解,如对当地的投资市场不熟悉,对投资合作伙伴不了解,对法律法规不清楚,就自身而言,更缺乏国际化的经营管理人才。

如何鼓励和支持企业“走出去”实行跨国经营?首先,制定贸易与投资并举,实施“双赢”战略。把贸易与投资结合起来,立足于当地长远发展,实行“本土化”经营;亦可收购当地企业,利用原有企业员工,实施资源重新整合,设计、开发、制造新产品,实行跨国经营。其次,鼓励和支持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包括民营企业投资办厂,扩大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服务,在实践中培养跨国性经营人才。再次,建立和完善对外投资服务体系,积极为企业创造对外投资的法律政策环境,包括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中介组织的功能,以保护我国“走出去”企业的合法权益,培养中国自己的跨国公司。

第五,正确处理扩大对外开放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关系。应当承认,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和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条件下,一些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的因素在增加。主要表现在:①世界经济周期性波动和不景气,使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各种技术性贸易壁垒不断出现,给我国出口发展带来一些不确定因素。②国际资本流动的加速、资本流动规模的扩大和一些国家要求“人民币升值”会加大我国的外汇风险。③到2005年年底,“入世”过渡期结束,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面临反倾销调查和实施保障措施,以及国外进口冲击力度的加大等新的挑战。据统计,1995~2002年间,全球发起的反倾销调查案件2205起,其中,针对中国的就有312起,占全球反倾销调查案件的14%,居全球之最,使我国出口遭到很大损失。④2004年年底,我国的批发、零售业将基本取消地域、股权和数量限制,也会带来一定的风险。

在对外开放过程中,我们应始终把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放在首位,针对开放过程中出现的障碍和问题,采取预警和化解措施,主动应对:①在宏观层面上,政府要加大经济外交的力度,努力争取更多的成员方尽早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这是保证我国企业在进出口贸易中不受歧视和保护国家经济安全及企业合法权益的先决条件。②在中观层次上,行业协会和进出口商会也要“走出去”开展民间外交,加强与国外行业协会、商会的联系与沟通,为企业提供市场需求、价格、客户、销售渠道信息,帮助企业了解国外法律法规、贸易救济措施,以及关税、航运、保险等政策信息,帮助企业解决在对外交往中出现的种种问题。③在微观层次上,企业要彻底改变出口增长方式,提高出口商品的档次、科技含量和附加价值,创名牌,特别要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大力开拓国际市场。

此外,在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关系问题上,还有几个重要关系,比如对外经贸改革与发展的关系、对外贸易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口与出口的关系、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和产品与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产品的关系、加工贸易与一般贸易的关系、东部与中西部对外协调发展的关系、外经贸发展速度与提高经济效益的关系都很重要。由于篇幅所限在此不一一论述。

(原载《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

【注释】

[1]此文被国家行政学院选入大型文献《改革·发展·稳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伟大实践》和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出版的《中国管理科学研究文献》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