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科学发展观”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科学发展观”

时间:2022-08-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政治报告中明确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3]因此,我们认为:“科学发展观”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都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新驱动“全面发展”。图0-2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科学发展观”之间关系的示意图图示示主导多维整合效应。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政治报告中明确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揭示了丰富、深刻的内涵,突出地强调了科技创新对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地位,“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力量位置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又指出:“建立健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体制机制,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推进应用型技术研发机构市场化、企业改革,建设国家创新体系。”这就集中地阐述了创新的体制机制、市场导向机制、协同创新机制和创新运作机制,以“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为我国开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随后,胡锦涛又指出:“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把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方方面面的知识、方法、手段协调和集成起来。”[1]显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而且“驱动发展”就是“促进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都是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关于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这种“共产主义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人和类(指人和自我即“人同自身”——引者注)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2]显然,经济全面繁荣就是“人和自然界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的过程和结果,社会全面进步就是“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过程和结果,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同自身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过程和结果。而且三大基本矛盾的“真正解决”在人的现实活动中是“同时存在”与同时变化的。[3]因此,我们认为:“科学发展观”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都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新驱动“全面发展”(见图0-2)。

图0-2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科学发展观”之间关系的示意图

图示示主导多维整合效应。

如图0-2所示: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也就是马克思讲的“一切依靠人”、“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这是包括全面创新在内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是作用机制为“人通过人的劳动”发生的主导多维整合效应[4],即创新驱动经济全面繁荣是以人和自然界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过程为主导的人和自我之间、人和人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三者同时参与的整合效应;创新驱动人的全面发展是以人和自我之间斗争的“真正解决”为主导的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同时参与的整合效应;创新驱动社会全面进步是以人和人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为主导的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自我之间矛盾“真正解决”同时参与的整合效应。反之亦然,如促进人和自然界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是以经济全面繁荣为主导的人和社会同时参与的整合效应。

三是交互/反馈作用。这里的交互/反馈作用是指双向作用,相互作用的双方既是结果又是原因,既是受到作用者又是施加作用者。这样就克服了“先因后果”论。

[1] 胡锦涛:《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4年6月4日。

[2]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77页。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33-34页。

[4] 详见陈文化:《主导多维整合思维:矛盾思维与系统思维之综合》(1997年),收入《陈文化全面科技哲学文集》,东北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466-470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