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公共关系持续发展的基础

公共关系持续发展的基础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何具体地来对待各个“公众”中的个体成员,已经成为公共关系主体工作的新的挑战。
公共关系持续发展的基础_公共关系学

三、现代公众社会:公共关系持续发展的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就整个世界范围来说保持了一个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这是公共关系之所以可能在世界各地大规模推广应用的基本前提。在此期间,以美国为中心,日本、西欧为两翼的世界市场形成刺激了经济在世界范围内的高速发展,中国在90年代蓬然崛起并在世界经济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世界市场进一步网络化、整合化、一体化。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战后兴起的新技术革命,以及伴之出现的现代管理思想与技术,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一股主要力量。但犹如剑有双刃一样,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和新技术革命突飞猛进的同时,世界范围内也出现了许多在人类生存层次上产生直接重大影响的问题,诸如环境污染问题、生态平衡问题、水资源与矿物资源短缺问题等。此外,人类必须面临正影响着整个国际社会秩序的一些重大问题,比如东西方对话、南北双向交流、南南合作、领海与大陆架、南极考察与开发、国际社会的数字分割、恐怖主义、经济渗透与政治影响、局部战争不断及太空竞争加剧等一系列问题。这一切都迫切需要通过多边的协调来加以解决,以求建立国际社会新的和谐关系。公共关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随着地理政治的动荡和国际格局的重新洗牌,现代“公众”社会也在发生“公众质地”的变化。从人口学角度分析,现代人口的一大特征就是人口素质的大大提高。一方面,世界总人口中受过教育乃至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增加很大;另一方面,战后出生的青年一代在人口结构中的比重也大为增加。伴随着社会的进步,新知识、新观念的传播,新的生产工具、交通工具和以互联网为驱动力的通讯工具等不断创新与应用,现代人口的素质自然提高了。世界范围内的和平环境与人口素质的提高使由人口不断提供后援的各类特定公关“公众”具有以下新的特点。

第一,各类公关公众尽管在不断地分化、解散或重组,他们的自主独立意识都普遍增强,不再被动地盲从环境(社会环境——包括国家、社区及所在组织的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等),为其左右,而养成了不同程度的自觉反思习惯,有的还有了改造环境的愿望与行动。

第二,各类公关公众群体交流的个性化正在形成趋势。这种以具有独立意识的个人为主体的交流,尽管仍然以某个“公众”的名义来发言,但他或她的个性注入已经使传统意义上“公众”概念起了质上的变化。如何具体地来对待各个“公众”中的个体成员,已经成为公共关系主体工作的新的挑战。而各种公众规模的群体交流越来越成为公众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们在社会运行中可能对社会整体产生影响。因此,如何在微观层次上看待各类公众中的个体作用、如何看到各类公众对整体社会的影响,已成为现代公众社会的全新课题。

第三,公众的自发活动已形成一股潜在的、独立的社会势力,其能量与作用足以与组织对峙,并有可能对有关组织的经营决策产生直接影响。

变化了的并永远变化着的各类公众,在新的现代公众社会环境中对公共关系的需求,跟社会组织与社会公众领袖一样,将不断地主客换位,彼此充满期待和热情,因为公共关系已经成为现代公众社会中组织与公众间的双向沟通、相互劝说、协调平衡、理解支持必不可少的一种活动。公共关系离不开现代公众社会,反之,现代公众社会也离不开公共关系。公共关系持续发展的基础不在书本里,也不在会议里,而是在现代公众社会的土壤里。

【注释】

(1)以上引文皆见《论语》。

(2)以上引文皆见《孟子》。

(3)十字军东征从1096年打到1291年,历时195年。

(4)参见Cutlip and Center,Effective Public Relations;Newsom,Scott and Turk,This Is PR:The Realities of Public Relations;Ray Eldon Hiebert,Courtier to the Crowd:Ivy Le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Relations in America。

(5)英文名为Edward L.Bernays,(1891—1995),详见Larry Tye,The Father of Spin:Edward L.Bernays and The Birth of Public Relations。

(6)Ettenberg,E.(2002),The Next Economy:Will You Know Where Your Customers Are?NY: McGraw Hill.

(7)参见居延安、胡明耀《关系管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8)本书第一作者居延安1982年至1983年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研究生学习期间开始接触这一学科的时候,还不知梨子是甜的还是酸的,完全出于一种懵懂状态。

(9)参见郭惠民的“再谈中国的公共关系教育”及“公关教育,在高校步步走高”系列报道,《传播》杂志,2004年第二期。

(10)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1)中山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12)复旦大学出版社1992年初版,2003年三版。

(13)中国商业出版社1994年版。

(14)复旦大学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1997年版。

(15)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6)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初版,2004年三版。

(17)东方出版中心2004年版。

(18)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9)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20)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