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职业病处理原则

职业病处理原则

时间:2022-05-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职业病处理总体原则为:防止职业危害因素继续侵入人体;促使已吸收的危害因素排出体外;消灭致病病因;使用特效拮抗治疗;采取对症与支持疗法。目前尚无根治办法,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者多年来研究了一些治疗药物,如克矽平、柠檬酸铝、汉防己甲素、羟基哌喹、磷酸哌,矽肺宁等。职业中毒都是有致病原因的疾病,应该探明病因。慢性职业中毒诊断后,应及时改善劳动条件,降低车间空气中有毒物质浓度,防止皮肤吸收毒物而中毒。

第四节 职业病处理原则

职业病处理总体原则为:(1)防止职业危害因素继续侵入人体;(2)促使已吸收的危害因素排出体外;(3)消灭致病病因;(4)使用特效拮抗治疗;(5)采取对症与支持疗法。

一、尘肺病处理原则

尘肺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治疗办法,主要是以对症治疗和预防各种并发症为主。尘肺一旦确诊就应调离粉尘作业场所,严重的应安排休息和疗养;加强营养,加强锻炼,以增强体质;根据病情,对症治疗,以缓解症状和减轻痛苦;积极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早期得到诊断,及时脱离粉尘作业,可延缓病程进展,延长患者寿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一)治疗原则

尘肺病人应及时调离粉尘作业,并根据病情需要进行综合治疗,积极预防和治疗肺结核及其他并发症,以期减轻症状、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病人寿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二)药物治疗

目前尚无根治办法,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者多年来研究了一些治疗药物,如克矽平、柠檬酸铝、汉防己甲素、羟基哌喹、磷酸哌,矽肺宁等。这些药物有一定的预防和延缓纤维化进展的作用。

1.克矽平。临床应用以4%水溶液8ml(320mg)雾化吸入,每周6次。以3个月为一疗程,每个疗程间隔1个月。可治疗2~3年。治疗后可改善呼吸道症状和减少呼吸道感染,延缓或稳定病变的发展。

2.柠檬酸铝。柠檬酸铝能紧密覆盖于石英尘粒表面,保护巨噬细胞,减弱石英致纤维化作用。用法:针剂10mg(Al)每周一次肌注,或水溶液每周50mg(Al),分次雾化吸入,连治6个月,停2月,为一疗程。

3.羟基磷酸哌喹(抗矽1号)。实验表明具有抑制胶原蛋白合成,保护和激活巨噬细胞的作用,能提高机体免疫状态。片剂口服,每周2次,每次0.5g,首剂加倍,连服6个月,停1~3个月,为一疗程。应用后50%患者症状改善,X胸片病灶大部分稳定,少数病例阴影变淡或变小。

4.汉防己甲素(汉甲素)。本品可与胶原大分子蛋白质结合,并将其分解;提高巨噬细胞活力;促进对降解的胶原蛋白大分子和蛋白多糖的吞噬,影响胶原纤维的聚合;还具有保护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临床应用每日300mg口服,每周6天,连服3月,停1月,为一疗程。

5.矽肺宁片。活血散结,清热化痰,止咳平喘。用于矽肺、煤矽肺等引起的咳嗽、胸闷、胸痛,气短,乏力等症。用法:一次4片,一日3次,饭后服用。1年为一疗程,或遵医嘱。

(三)规范的大容量肺灌洗术

这项技术可清除呼吸道和肺泡中的粉尘,吞尘巨噬细胞及其生产的至炎症、至纤维化因子,具有去除病因,缓解气道阻塞,改善呼吸功能,控制感染,缓解症状等作用。

(四)综合治疗

1.对症治疗:主要是消炎、化痰、止咳、止喘、预防治疗感冒。

2.支持治疗:补充营养,还可利用中药增强机体抵抗力。

3.生活规律化和适当的体育锻炼

二、职业中毒处理原则

有效的治疗建立在正确的诊断基础上。职业中毒都是有致病原因的疾病,应该探明病因。治疗职业中毒首先应分辨是急性中毒还是慢性中毒。对于急性中毒,采取挽救生命的对症治疗是十分必要的,同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也关系到治疗效果和预后。对于慢性中毒,也需要对病因给予妥善处理。

(一)防止毒物进一步吸收

慢性职业中毒诊断后,应及时改善劳动条件,降低车间空气中有毒物质浓度,防止皮肤吸收毒物而中毒。如有就业禁忌症应调换工作岗位,脱离接触。

急性职业中毒患者经过必要的检查和初步诊断后,应立即进行脱离接触,去污染,减少与有关途径的吸收。

1.冲洗皮肤和眼睛。接触能通过完整的或损伤的皮肤吸收的毒物,如脂溶性毒物、杀虫剂和腐蚀性毒物,立即脱去污染的衣服,用大量水冲洗,脂溶性化学物要用肥皂洗。遇水产生强酸和热的物质如四氯化钛等,冲洗前先及早用毛巾把液体吸干再用水清洗,以免扩大损伤面。眼睛溅入化学物特别是酸碱,立即用流动水或生理盐水冲洗眼睛,至少冲洗15分钟;检查结膜囊有无异物存留,角膜有无溃疡。

2.稀释毒物。吞服强酸、强碱等腐蚀性物质,不要用较强的碱或酸中和,以免引起黏膜发生热灼伤,可口服300ml牛奶或水稀释毒物。吸入有毒气体时,应脱离现场,吸入潮湿的空气或氧气有助于稀释吸入的有毒气体,特别是一氧化碳。

3.催吐。毒物由口进入可用吐根糖浆15~30ml催吐,用后应饮水200ml。服后15~30分钟可呕吐,如未呕吐可重复一次。本品作用时间2小时。在吞服毒物后1~2小时内催吐可明显减少吸收。神志清醒的患者也可用清洁的钝器刺激咽部引吐,但往往效果不佳。患者昏迷,吞咽反射消失,惊厥;吞服腐蚀性毒物或煤油、汽油等以及有严重的心肺疾病,不要催吐。

4.洗胃。胃中有毒物需要迅速消除,但又不适合催吐的患者应该洗胃。服用了大量易迅速吸收的剧毒药品的患者应该立即洗胃。短期内可能陷入昏迷者洗胃前应插入带气囊的气管后再洗胃。口服腐蚀性物质一般不洗胃。石油蒸馏物表面张力和黏度低,洗胃应慎重,但用作剧毒化学品如农药的溶剂就应洗胃。洗胃时患者侧卧,头向前取低位;肯定胃管位置后,先吸出胃内容物留作毒物检验;反复由胃管灌入温水或0.45%盐水再抽出,每次100~300m l;至抽出液澄清后,再洗1~2L;最好在15~30分钟内完成。洗后由导管注入活性炭和泻药。

洗胃液可根据毒物的种类不同,选用适当的解毒剂,如保护剂、吸附剂、中和剂、沉淀剂等。洗胃的效果与开始时间距离毒物进入体内的时间长短有关,这方面与催吐的情况相似,服后1小时或数小时内洗胃效果最好。

5.活性炭吸附。活性炭颗粒小,内部有大量小孔,表面积大,可吸附很多毒物,但不能吸附氰化物、酸、碱、甲醇乙醇、一些金属化合物等。活性炭是有效地防止毒物吸收的局部解毒药。活性炭用量应是10倍于食入的药品,成人一般用50~100g,用水配成混悬液口服或由胃管灌入,以后吸出。对有肝肠循环的毒物,多次给予活性炭吸附清除肠腔中毒物称“胃肠透析”,方法是每4~12小时服20~60g活性炭。

6.泻药。洗胃后常用盐类泻药排出肠腔残留的毒物。用泻药并非全无害处,故只在需要时才用。常用硫酸钠15g或硫酸镁5~10g,3小时起效,作用时间长,不被活性炭吸附,常与活性炭合用治疗药物中毒。剂量:70%山梨醇50ml。用量过多易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7.消化道黏膜保护剂。有些化学物引起口腔和胃肠黏膜刺激但无严重毒性,可用消化道黏膜保护剂。思密达颗粒的层纹结构间具有粘塑性,遇水后可展开连续覆盖在消化道黏膜表面,加强黏膜屏障,加速受损细胞的修复和再生。用法:每次口服1袋,每日3次。

(二)加速排出已吸收的毒物

毒物吸收后,治疗的目标在于缩短毒物的作用时间和减轻中毒的程度。主要措施是加速毒物由体内排出,可根据毒物的排出途径和中毒程度选择治疗方法。

1.加强通气。立即将患者移出现场,置于空气流通的场所,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由肺吸入的有毒气体主要由肺排出,吸氧和加强换气可促进排出。此法可用于CO中毒。

2.支气管肺泡灌洗。用灌洗液将滞留在肺内难溶性放射性核素或其他毒物,随同肺泡内容物一并冲洗排出。最好在吸入2天内灌洗,一般用生理盐水灌洗1~2次。本法用于严重核事故,吸入钚及超钚核素或其他难溶性放射性颗粒。

3.加强利尿。很多毒物由尿排出,输液增加尿量可促进毒物的排出。作用机制是输液增加肾小球滤过液,肾小管尿量增加,肾小管尿液中毒物浓度降低,导致驱动肾小管重吸收毒物的渗透压梯度降低,尿中排出的毒物量增加。为达到增加尿量排毒的目标,尿量维持300ml/h或7L/d,需要输入大量葡萄糖液,并用利尿剂。这种治疗措施可能诱发心力衰竭和水电解质平衡失常。加强利尿充其量可增加毒物排出量2倍,远不及血液透析有效。

改变尿PH值可增加某些药物由尿排出。非离子性和脂溶性化学物能跨过肾小管细胞膜进行重吸收,改变尿PH值使化学物离子化可降低肾小管重吸收而加速其排出。碱化尿液,使PH值维持在7.5~8.5能增加巴比妥酸盐、水杨酸盐以及砷、锂、异烟肼等的排出。

4.腹腔透析。方法简便易行,并发症少,能排出一些血液透析能透析出的毒物,但效果差。

5.血液透析(Hemodialysis)。有些化学物能通过血液透析由血浆排出。原理是将血液引出体外,通过透析器(人工肾)的半透膜,利用半透膜一侧血浆与另一侧透析液之间的化学物(毒物)浓度梯度,将血浆中浓度高的化学物向透析液中移动。单位时间内弥散化学物的量与膜两侧化学物浓度梯度成比例。

能有效通过血液透析排出的化学物是水溶性强、分子量低(<500)、血浆蛋白质结合少、脂溶性低、分布容量(Vd)小、能迅速弥散通过透析膜的化学物。化学物的透析效果:(1)金属:铊、铜、钾、锂效果好,砷、砷化氢效果较好,铁、汞效果中等,铅、铬效果差;(2)卤化物:氯化物、氟化物、碘化物效果好,氯酸盐效果中等;(3)醇类:甲醇、乙醇、异丙醇、乙二醇效果很好;(4)酸类:甲酸、乙酸效果好;(5)卤代烃类:二氯乙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烷效果中等;(6)芳烃类:甲苯效果好,苯胺、硝基苯、二硝基甲酚效果好,甲酚无效;(7)农药:敌草快效果好,百草枯有效;(8)药物:水杨酸类、巴比妥类、茶碱、异烟肼、硼酸有效,氰化物、地西泮无效。

血液透析治疗化学中毒由于设备、技术、经济以及毒物的可透析性等条件的限制,不是常规使用的疗法。只有少数病人在口服大量毒性大的毒物,病情严重,长期昏迷兼有并发症,虽经积极治疗病情仍继续恶化等情况下才采用此种疗法。直接或间接原因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有水电解质平衡失常者适用血液透析疗法。

6.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本法比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更为有效。方法是将血液由动脉导管泵出,通过装有活性炭或合成树脂等吸附剂的装置,将有毒化学物吸附后再输回病人。血液灌流能清除一些血液透析不能排除的毒物,如分子量、脂溶性、蛋白质结合率(>60%)较高的化学物。影响吸附的因素包括吸附能力、通过吸附装置的血流速度以及分布容量和半衰期等。采取与血液相容性良好的材料包裹活性炭且表面有微孔,可防止血液有形成分的破坏和活性炭微粒脱落进入血液。

血液灌流可清除:(1)金属:铊、砷;(2)醇类:甲醇、乙醇、异丙醇、乙二醇;(3)农药:有机磷、有机氯、百草枯;(4)卤化物;(5)四氯化碳;(6)苯酚类;(7)镇静、催眠、安定药;(8)镇痛药:水杨酸类;(9)抗生素、异烟肼;(10)心血管药、茶碱等。

7.血浆交换。服用致死量药物,而且不能用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清除,特别是与蛋白质结合率超过60%的药物,用血浆交换可明显降低血浆药浓度。一次交换2~3L,连续几天进行交换较为理想,但必须废弃大量血浆,同时补充相应的新鲜血浆,费用昂贵。本法目前主要用于治疗药物中毒和免疫性疾病,治疗职业中毒的经验不多。

8.换血。抽出中毒血液同时输入同量新鲜血液,可改善中毒性血液疾病的溶血和贫血。换血疗法主要用于治疗重症急性砷化氢中毒和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中毒。

血液净化疗法的选用应综合慎重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而且不能取代特殊解毒药疗法。有特殊解毒药可用时,应及时使用。

(三)解毒药物的使用

凡能通过理化作用减少毒物的吸收和生成,改变毒物生物转化,减轻毒物的毒性,加速毒物排出的药物都可称为解毒药(Antidote)。解毒药的定义和分类目前尚无统一意见。中毒的种类很多,但可利用的解毒药尚为数不多。现为叙述方便,将解毒药分为两大类:一般解毒药和特殊解毒药。

1.一般解毒药

一些能保护黏膜、阻止吸收、减轻毒性、拮抗毒作用,但专属性不强的解毒药属于一般性解毒药。

(1)形成毒性小的化合物阻止吸收

①葡萄糖酸钙(Calcium Gluconate):钙剂与氟化物结合成氟化钙,与乙二醇、乙二酸(草酸)结合成草酸钙,都是不溶性、毒性低的化合物。口服急性中毒可用钙剂洗胃,口服葡萄糖酸钙0.1~0.2g,每日3次。

②硫酸钠(Sodium Sulfate):硫酸盐能迅速与钡离子结合成为不溶性硫酸钡,减少钡离子。一般可用5%硫酸钠溶液洗胃,口服20%~30%硫酸钠100m l,连用3天。

③普鲁士蓝(Prussian Blue):亦称Potassium Ferrihexacyanoferrate,对口服急性铊中毒、铯(137 Cs)内污染有明显的阻吸收作用,铊和铯可置换普鲁士蓝中的钾,形成不溶的铊盐或铯盐,随粪便排出。普鲁士蓝每日250mg/kg溶于15%甘露醇200m l中,分4次由胃管灌入或口服。铊有肝肠循环,普鲁士蓝可用至尿铊<0.015mmol/L。

褐藻酸钠(Sodium Alginate):本品是从褐藻中提取,在胃肠内不被吸收,对锶等金属有特殊的亲和力,能与90 Sr络合,阻止锶的吸收,可预防和治疗锶中毒。口服2%褐藻酸钠糖浆600ml。阻吸收作用大于治疗作用,因而用药宜早。

(2)加速生物转化解毒

①葡萄糖醛酸内酯(肝泰乐,Glcuronlactone):葡萄糖醛酸内酯在体内水解后生成葡萄糖醛酸残基在肝内与化学物上的羟基、氨基、羧基结合形成无毒或毒性低的葡萄糖醛酸结合物由尿中排出,有保护肝的作用。用于苯、甲苯、苯甲酸、酚、酚酞、苯胺、对氨基水杨酸盐等中毒。口服,每次0.1~0.2g,每日1~2次。

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谷胱甘肽在肝细胞浆中含量很高,对外来化学物有多种解毒作用;GSH供给SH基,与毒物或其有毒代谢产物结合排出;GSH可保护功能重要的巯基酶;GSH能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卤代芳香烃、不饱和脂肪烃和环氧化物可与GSH结合,经过生物转化迅速排出体外。GSH用于辅助治疗乙醇、有机磷农药等中毒,以及抗肿瘤药、抗结核药、抗精神失常药等引起的中毒性肝病。每日300~600mg,肌内、静脉注射,也可稀释后静脉滴注。

③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乙酰半胱氨酸进入体内能供给谷胱甘肽,而且能进入细胞内补充肝内谷胱甘肽,保护肝细胞。NAC是醋氨酚(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的特殊解毒药。服用过量醋氨酚产生有毒的中间代谢产物,肝细胞内谷胱甘肽用于解毒而被大量消耗,以致发生肝细胞坏死。NAC对一些中毒性肝病有保护作用。此外,有报道NAC用于治疗汞中毒、钴中毒。急性中毒,口服NAC,首剂140mg/kg,以后70mg/kg,每4小时1次,共3天。

(3)降低生物转化解毒

乙醇(Ethanol):乙醇与甲醇和乙二醇在体内竞争醇脱氢酶,但乙醇与该酶的亲和力较大,可阻止甲醇和乙二醇转化为毒性大的甲酸和乙二酸(草酸)。治疗甲醇和乙二醇中毒可口服50%乙醇(或白酒)30ml,以后每4小时服用15ml,共4天。用药后应根据病人情况斟酌,如患者已有明显抑制现象时应禁用。

(4)毒效应的生理药理拮抗剂

①氧:用面罩吸入100%氧可纠正窒息性毒物一氧化碳、硫化氢、氰化物中毒引起的缺氧。吸入高浓度氧能增加血液中物理溶解性氧气,容积百分比可高达1.7%,此种浓度可维持组织合氧作用。吸入氧还能促使COHb解离。严重病例考虑高压氧疗法。高压氧使肺泡氧分压明显增加,进入血液的氧也明显增多,可缓解缺氧,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高压氧舱常规应用压力为2~2.5ATA,一氧化碳中毒可用3ATA,采用间歇吸氧方式,重症患者持续吸氧。持续吸氧时应严格控制舱内压力和吸氧安全时限,以防发生氧中毒。2ATA持续吸氧时间<150min,2.5ATA<100min,3ATA<40min。10~12次为1疗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以1~2个疗程为宜。

②维生素B6:肼类如肼、甲基肼、1,1-二甲基肼、异烟肼与吡哆醛(维生素B6)形成腙、腙复合物与磷酸吡哆醛激酶有强的亲和力,明显抵制该酶的活性,导致吡哆醛不能转化为有活性的磷酸吡哆醛。脑内由谷氨酸脱羧形成抵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需要谷氨酸脱羧酶,并以磷酸吡哆醛作为辅酶。磷酸吡哆醛缺乏使GABA合成减少而发生惊厥。如1g异烟肼需要给予1g维生素B6。维生素B6 1g加入10%葡萄糖液100ml静脉滴注,持续静脉滴注至症状消失。

③维生素K1:茚满二酮类灭鼠剂如敌鼠钠、杀鼠酮、鼠完等,双香豆素类灭鼠剂华法林,化学结构与维生素K1相似,可与维生素K1发生竞争性抑制。维生素K1肝脏合成凝血因子II、VII、IX、X等的一个辅助因子。上述凝血因子中谷氨酸需经羧化酶作用形成γ-羧基谷氨酸,无凝血活性。维生素K1是抗凝血类灭鼠药的特效拮抗剂。维生素K110~30mg加入5%~10%葡萄糖液静脉滴注,每日1~3次。亦可首先用维生素K1 50mg静脉注射,然后改为10~20mg肌内注射,每日1~4次,至出血现象消失或凝血酶原时间恢复正常后停药。

氯化钾(Potassium Chloride):钡离子可使细胞膜发生通透性改变,钾离子大量进入细胞内,发生低钾血症,出现软瘫和心律失常。轻症钡中毒患者可口服或静脉滴注补钾,氯化钾1日3g即可。重症患者在心电图监护和血钾监测下静脉点滴补钾,首日剂量重要,氯化钾一日量一般可达6~8g。棉酚(Gossypol)中毒也可引起低钾血症,但一般多为多日口服所致。

阿托品(Atropine):阿托品是乙酰胆碱M受体阻断药,能对抗乙酰胆碱的作用,迅速缓解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危急症状,发挥挽救生命的疗效。应及早、足量、反复给药,其剂量按病情轻重而定。一般可用阿托品2~5mg皮下或肌肉注射,每0.5~1小时1次。必要时可加大剂量或改用静脉注射。

⑥纳洛酮(Naloxone):纳洛酮是吗啡衍生物,是纯粹的阿片受体阻断剂,有阻断外源性阿片受体激动剂和内源性吗啡样物质的作用。纳洛酮与阿片受体的亲和力比吗啡和脑腓肽都强,是阿片受体的完全拮抗药。

纳洛酮可解救吗啡类镇痛药过量或中毒。肌内或静脉注射小剂量(0.4~0.8mg)纳洛酮,可防止或迅速逆转吗啡类的作用,给药1~2分钟内,呼吸频率增加,镇静作用逆转,低血压回升。纳洛酮也可治疗急性乙醇中毒。乙醇在体内氧化为乙醛,乙醇和乙醛经单胺氧化酶作用可生成四氢异喹啉类物质,作用类似吗啡,纳洛酮可与其对抗,起催醒作用。

(5)抗氧化

近年毒理学研究发现,很多化学物的中毒机制与化学物产生自由基引起脂质过氧化有关,如四氯化碳、氯仿、氟烷、三硝基甲苯、苯肼、异烟肼、乙醇、百草枯、二氧化氮、高压纯氧等中毒所见。在正常情况下,氧使人体内源性物质氧化,将外源性物质解毒。

①维生素E:维生素E的抗氧化机制主要是通过将活性较强的自由基转化为较稳定、较弱的维生素E自由基,从而截断了脂质过氧化的链式反应。维生素E是自由基链式反应的终止剂。维生素E不宜过大,因过大可影响白细胞杀伤细菌的能力。口服维生素E每日1~2g,可使血液维生素E浓度提高5~6倍。

②维生素C:维生素C是水溶性化合物,是电子供体,是还原剂,食入后分布于细胞内和细胞外,而体内抗脂质过氧化酶仅限于在细胞内起作用。

维生素C与维生素E起协同作用,可提高GSH—Px的活性。维生素C每日600~1200mg,口服或静脉滴注。

类胡萝卜素(Caroteniods,CAR):类胡萝卜素有抗氧自由基作用。由于分子量较小,能透过细胞膜,在细胞内起抗氧化作用,有明显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每日口服15~30mg。

④辅酶Q10(Ubidecarenone,Co-Q10):辅酶Q10就是生物体内广泛存在的脂溶性醌类化合物,在体内呼吸链中质子移位和电子传递中起重要作用。它是细胞呼吸和细胞代谢的激活剂,也是重要的抗氧化剂,可保护生物膜结构的完整性,能保护缺氧心肌细胞。辅酶Q10口服,1次10~15mg,每日3次,饭后服。肌内、静脉注射,每日50~10mg,2~4周为1疗程。

⑤谷胱甘肽(Glutathion,GSH):谷胱甘肽是细胞合成的抗氧化剂,主要存在于细胞内。GSH是GSH-Px催化过氧化物还原的供氢体。GSH-Px可通过清除脂质过氧化物(LOOH)而抑制自由基的生成反应。GSH可直接作用于自由基,使其变为稳定的分子。GSH还可将维生素E自由基还原为维生素E而恢复其抗氧化作用,是细胞内重要的水溶性抗氧化剂。谷胱甘肽300mg用所附双蒸水溶剂或维生素C注射液溶解后,肌肉注射或缓慢静脉注射,每日1~2次。

2.特殊解毒药

(1)金属中毒解毒药

络合剂(Complexing Agent)是一类能够提供电子对的配位原子,并与金属离子以配位键络合形成络合物(Complex)的化学物总称。络合剂有2个或2个以上配位原子(通常为N、O、S)与金属形成环形络合物(螯),称螯合物(Chelate),以5~6个原子形成的螯合物最稳定。能与金属形成螯合物的化合物称螯合剂。螯合剂(Chelating Agent)是金属中毒的特殊解毒药。

理想螯合剂应该具备的特点是:一是具水溶性,进入体内不进行生物转化,能达到有毒金属贮存处,在体液PH值下仍保持络合能力,能与有毒金属形成无毒的螯合物,迅速由尿中排出。二是螯合剂与有毒金属的亲和力要比体内必需元素(特别是钙)大,才能有效地排出有毒金属并减少副作用。

常用的螯合剂有两大类:巯基络合剂和氨羧络合剂。此外还有一些用途比较单一的螯合剂。

①巯基络合剂

a.二巯丙醇(BAL):BAL是使用较早的螯合剂,油状液体,有典型的硫醇味。因其在水溶液中迅速氧化,用花生油溶解制成10%溶液(100mg/m l)。二巯丙醇主要用于治疗急性砷、汞中毒。二巯丙醇对砷中毒的皮炎有效,但对皮肤角质损害演化为皮肤癌无影响,不能降低脑砷浓度,对砷化氢中毒的溶血无效。

b.青霉胺(Penicillamine,PCA):青霉胺由青霉素水解降解而得,由二甲基半胱氨酸组成,而半胱氨酸是有一个巯基的氨基酸。临床应用右旋青霉胺(D-Penicillamine)和正-乙酰-消旋-青霉胺(N-Acetyl-DL-Penicillamine)。青霉胺治疗慢性铅中毒疗效不如依地酸钙钠和DMSA,目前主要用于需长期用药的肝豆状核变性,可使尿铜增加5~20倍,也用于治疗胱氨酸尿和重症活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

长期用药可出现较严重的反应,因为青霉胺作用于胶原和弹性硬蛋白而侵及皮肤、肌肉、骨骼系统,可出现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血清肝酶升高。肾毒性可由一时性蛋白尿演进肾病综合征。

c.二巯丙磺钠(Sodium Dimercaptosuifonate,Unithiol,Na-DMPS):Na-DMPS可溶于水,口服吸收30~60%,肌内注射血药浓度30分钟达高峰。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有些可进入细胞内。DMPS在体内无重要生物转化,多以原形排出。Na-DMPS可与多种金属形成络合物,促排汞的效果最好,为首选药。

不良反应比BAL小,但较二巯丁二酸(DMSA)大。注射速度过快有恶心、头晕、心悸、口唇发麻感觉,短时间内消失。个别人有皮疹、发热,个别病人可出现过敏性休克。

d.二巯丁二酸(Dimercaptosuccinic Acid,Succiner,DMSA):DMSA的化学结构与BAL相似,但因有两个羧基分布,是广谱金属螯合剂,对外源性金属有良好的解毒作用。螯合能力以Cd2+>Pb2+>Fe3+>Hg2+>Zn2+>Ni2+的顺序递减。临床上DMSA主要用于治疗铅、汞、砷、锑中毒,对铜和210 Po有促排作用,治疗铅和有机汞是首选药物之一。

DMSA虽然与镉的亲和力很强,但实际上不能用于治疗镉中毒。这是由于DMSA不能进入细胞内与金属硫蛋白(MT)竞争与金属硫蛋白牢固结合的镉。不良主要是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血清转氨酶一过性升高、皮疹等。

e.巯乙胺(半胱胺,β-巯基乙胺,Cysteamine,β-Mercaptoethylamine,MEA):巯乙胺治疗急性四乙基铅中毒,能消除神经系统症状。巯乙胺也用于治疗放射病,由于巯乙胺是自由基清除剂,能清除电离辐射照射后生成的自由基,中断自由基引起的连锁反应。

注射过程可能出现呼吸抑制,一旦出现应立即停药,并对症处理。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②氨羧络合剂

a.依地酸钙钠(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钙,Disodium Calcium Ethylenediamine Tetraacetate,Edatate Calcium Disodium,CaNa2-EDTA):依地酸(EDTA)能与多种二价、三价金属离子结合形成稳定的、水溶性、无害的金属络合物,由尿排出。EDTA与各种金属结合的亲和力主要决定于金属络合物的稳定系数。稳定系数依Na、Li、Ba、Sr、Mg、Ca、Mn、Fe(II)、La、Ce、Co、Cd、Zn、Pb、Y、Ni、Cu、Hg、Th、Pu顺序而递增。由于EDTA在体内易与钙络合而引起低钙血症,出现手足抽搐。CaNa2-EDTA主要用于治疗铅中毒,也可促排锰、镉、铬、铜、钴、镍,但效果较差。对放射性核素灶,超铀核素如钚(239 Pu),稀土族元素如铈(144 Ce)、钷(147 Pm)等有显著的促排作用。

不良反应有乏力、发冷、发热、头痛,偶尔恶心、呕吐,可有类似组胺样反应如流泪、鼻塞,或类似维生素B6缺乏的皮疹,可有一过性低血压。长期大量用药可引起微量元素锌、锰、铜排出增加,特别是锌缺乏。

b.喷替酸锌钠(新促排灵,Zinc Trisodium Diethyletriaminepentaacetate,ZnNa3-DTPA): ZnNa3-DTPA的作用和络合金属谱与CaNa3-DTPA相似,虽然促排作用并不比后者强,但毒性只有后者的1/10。ZnNa3-DTPA在体内与沉积的放射性核素如钚(239 Pu)、铈(144 Ce)、钷(147 Pm)形成稳定的可溶性络合物,迅速由肾排出,减少体内放射性物质的沉积。临床上ZnNa3-DTPA促排放射性核素内污染钚、镅效果良好。用药越早越好。

③其他络合剂

对氨基水杨酸钠(Sodium Para-aminosalicylate,PAS-Na):对氨基水杨酸(PAS)难溶于水,且不稳定,临床应用其钠盐。PAS-Na较稳定,且易溶于水。PAS主要用作抗结核病药。近年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证明,PAS-Na与锰可形成络合物由尿排出。早期应用能改善神经系统症状。PAS-Na与CaNa3-DTPA并用,对促排钚(239Pu)有协同作用。

④螯合剂应用的注意事项

a.螯合剂的选择:螯合剂与有毒靶金属的亲和力要比必需金属元素特别是钙要大,亲和力可反映在络合物的稳定常数上。经过长期临床实践,目前已有比较公认的螯合剂促排金属谱可供参考。如DMPS和DMSA促排无机汞效果较好;CaNa2-DTPA和DMSA排铅效果最好,但DMPS和DMSA促排无机汞和有机汞效果较好;CaNa2-EDTA和DMSA排铅效果最好,但DMSA比CaNa2-EDTA不良反应小。明显分布于细胞内的BAL、D青霉胺、去铁胺的毒性增高。亲脂性螯合剂可跨膜进入细胞内,但也可使有毒金属在分布到组织而不完全时排出体外。选择螯合剂也要注意到药物的不良反应,治疗损伤肾脏的金属中毒要考虑螯合剂本身对肾脏的毒性作用。

b.放射性核素内污染的促排:核意外事故、核爆炸产生30种元素200多钟放射性同位素,其中大多数无害。首先是因为多数是相对不溶解的,其二是因为半衰期短,危害最大的是239 Pu、144 Ce、137 Cs和90 Sr。处理放射性核素内污染,首先要考虑抢救病人生命,尽早采取减少不同途径的吸收和促排的治疗措施。CaNa3-DTPA可促排239 Pu、144 Ce和137 Cs等。由于锶与DTPA的亲和力比钙小,而且锶主要滞留骨骼内,难以用CaNa3-DTPA促排90 Sr。在接触早期可用S186(我国合成的多磷酸类化合物)促排锶。

c.螯合剂的用法:原则是应用螯合剂越早越好。急性中毒,特别是重症患者用药量要大些,以后逐渐减量,延长给药间隔时间以至停药,疗程长短以病情好转情况而定。慢性中毒用药剂量不宜过大,疗程不宜过长以免出现不良反应。治疗目标不仅要观察促排量的多少,而且要观察症状的改善和毒副作用。

d.螯合剂的联合用药:配伍使用两种药理作用有所不同的药物,使之发挥协同作用,如DMSA与CaNa2-EDTA合用治疗铅中毒脑病,可加速排铅而不增加脑铅含量。去铁敏与DTPA配伍使用能较多的排除体内的钚。

e.辅助治疗:金属中毒由于金属间相互作用可干扰体内金属平衡。用螯合剂也可引起微量元素如锌、铜、钙、镁等的缺乏。谷胱甘肽、维生素B1、维生素B6、维生素C、叶酸等在某些金属中毒可受到干扰。用螯合剂治疗重金属时要注意补充需要的微量元素和营养成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