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区医师常用中成药简介

社区医师常用中成药简介

时间:2022-04-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亦用于气虚血瘀络阻型中风病,症见半身不遂或偏身麻木、口舌歪斜、言语不利。穴位注射,每穴0.5~1.0ml,多穴6~10ml。本品在酸性条件下,其酚类成分可能游离析出,故静脉滴注时不宜和其他酸性较强的药物配伍。如药液出现浑浊或沉淀,请勿继续使用。瘀血阻滞,中风偏瘫,肢体麻木,口眼歪斜,言语謇涩及胸痹心痛;缺血性中风、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证候者。

1.感冒清热颗粒

【成分】荆芥穗、薄荷、防风、柴胡、紫苏叶、葛根、桔梗、苦杏仁、白芷、苦地丁、芦根

【功能】疏风散寒,解表清热。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每次1袋,每日2次。

【适应证】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咽干。

2.小柴胡颗粒(无糖)

【成分】柴胡、黄芩、姜半夏、党参生姜甘草、大枣

【功能】解表散热,疏肝和胃。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每次1~2袋,每日3次。

【适应证】用于外感病,邪犯少阳证,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食欲不振、心烦喜呕、口苦咽干。

【配伍禁忌】此药不可与乳癖消片、附子理中丸同用。

3.柴胡口服液

【成分】柴胡

【功能】退热解表。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0~20ml,每日3次,小儿酌减。

【适应证】外感发热。

4.双黄连口服液

【成分】金银花、黄芩、连翘

【功能】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20ml,每日3次,小儿酌减或遵医嘱。

【适应证】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咳嗽,咽痛。

5.通宣理肺丸(颗粒、胶囊、片)

【成分】紫苏叶、前胡、桔梗、苦杏仁、麻黄、甘草、陈皮、半夏(制)、茯苓、枳壳(炒)、黄芩

【功能】解表散寒,宣肺止嗽。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每次7g,大蜜丸每次2丸,每日2~3次。

【适应证】感冒咳嗽,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头痛无汗,肢体酸痛。

【配伍禁忌】此药不可与乳癖消片、附子理中丸同用。

6.金莲清热颗粒(无糖)

【成分】金莲花、大青叶、石膏、知母、地黄、玄参、炒苦杏仁

【功能】清热解毒,生津利咽,止咳祛痰。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每次5g,每日4次,高热时每4小时服1次;小儿1岁以下每次2.5g,每日3次,高热时每日4次;1—15岁每次2.5~5g,每日4次,高热时每4小时1次,或遵医嘱。

【适应证】用于感冒热毒壅盛证,症见高热、口渴,咽干,咽痛,咳嗽,痰稠;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症状者。

7.银翘解毒丸

【成分】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淡豆豉、牛蒡子(炒)、桔梗、淡竹叶、甘草、蜂蜜

【功能】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用法用量】用芦根汤或温开水送服,每次1丸,每日2~ 3次。

【适应证】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

【配伍禁忌】此药不可与乳癖消片同用。

8.防风通圣丸(颗粒)

【成分】防风、荆芥穗、薄荷、麻黄、大黄、芒硝、栀子、滑石、桔梗、石膏、川芎、当归、白芍、黄芩、连翘、甘草、白术(炒)

【功能】解表通里,清热解毒。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6g,每日2次。

【适应证】外寒内热,表里俱实,恶寒壮热,头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风疹湿疮。

【配伍禁忌】此药不可与乳癖消片同用。

9.藿香正气水

【成分】苍术、陈皮、厚朴(姜制)、白芷、茯苓、大腹皮、生半夏、甘草浸膏、广藿香油、紫苏叶油

【功能】解表祛暑,化湿和中。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5~10ml,每日2次,用时摇匀。

【适应证】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夏伤暑湿,头痛昏重,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胃肠型感冒。

【配伍禁忌】此药不可与乳癖消片、附子理中丸同用。

10.川芎茶调丸(散、颗粒、片)

【成分】川芎、白芷、羌活、细辛、防风、荆芥、薄荷、甘草

【功能】疏风止痛。

【用法用量】饭后清茶送服,每次3~6g,每日2次。

【适应证】外感风邪所致头痛,或有恶寒,发热,鼻塞。

【配伍禁忌】此药不可与乳癖消片同用。

11.鼻炎片

【成分】苍耳子、辛夷、防风、连翘、野菊花、五味子、桔梗、白芷、知母、荆芥、甘草、黄柏、麻黄、细辛

【功能】祛风宣肺,清热解毒。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3~4片(糖衣片)或2片(薄膜衣片),每日3次。

【适应证】急、慢性鼻炎。

【配伍禁忌】此药不可与乳癖消片同用。

12.藿胆丸(片、滴丸)

【成分】广藿香叶、猪胆汁

【功能】清热化浊,宣通鼻窍。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3~6g,每日2次。

【适应证】风寒化热、胆火上攻引起的鼻塞欠通,鼻渊头痛。

13.冬凌草片

【成分】冬凌草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咽止痛。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2~5片,每日3次。

【适应证】用于热毒壅盛所致咽喉肿痛、声音嘶哑;扁桃体炎、咽炎、口腔炎见上述证候者及癌症的辅助治疗。

14.黄氏响声丸

【成分】薄荷、浙贝母、连翘、蝉蜕、胖大海、酒大黄、川芎、儿茶、桔梗、诃子肉、甘草、薄荷脑

【功能】疏风清热,化痰散结,利咽开音。

【用法用量】口服,碳衣丸每次8丸(每丸重0.1g)或6丸(每丸重0.133g),糖衣丸每次20丸,每日3次,饭后服用;儿童减半。

【适应证】疏风清热,化痰散结,利咽开音。

【配伍禁忌】此药不可与乳癖消片、附子理中丸同用。

15.黄连上清丸(颗粒、胶囊、片)

【成分】黄连、栀子(姜制)、连翘、蔓荆子(炒)、防风、荆芥穗、白芷、黄芩、菊花、薄荷、酒大黄、黄柏(酒炒)、桔梗、川芎、石膏、旋覆花、甘草

【功能】清热通便,散风止痛。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2丸,每日2次。

【适应证】上焦内热,头晕脑涨,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咽喉红肿,耳痛耳鸣,暴发火眼,大便干燥,小便黄赤。

【配伍禁忌】此药不可与乳癖消片同用。

16.牛黄解毒丸(胶囊、软胶囊、片)

【成分】人工牛黄、雄黄、石膏、大黄、黄芩、桔梗、冰片、甘草

【功能】清热解毒。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丸,每日2~3次。

【适应证】火热内盛,咽喉、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

【配伍禁忌】此药不可与乳癖消片同用。

17.牛黄上清丸(胶囊、片)

【成分】人工牛黄、薄荷、菊花、荆芥穗、白芷、川芎、栀子、黄连、黄柏、黄芩、大黄、连翘、赤芍、当归、地黄、桔梗、甘草、石膏、冰片

【功能】清热泻火,散风止痛。

【用法用量】口服,水丸每次3g,大蜜丸每次1丸,每日2次。

【适应证】热毒内盛、风火上攻所致的头痛眩晕,目赤耳鸣,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大便燥结。

【配伍禁忌】此药不可与乳癖消片同用。

18.银黄口服液

【成分】金银花提取物、黄芩提取物

【功能】清热解毒,消炎。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0~20ml,每日3次,小儿酌减。

【适应证】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咽炎。

19.板蓝根颗粒

【成分】板蓝根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利咽,消肿。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每次5~10g(含糖型),或每次3~6g(无糖型),每日3~4次。

【适应证】热毒壅盛,咽喉肿痛,扁桃腺炎、腮腺炎见上述证候者。

20.清开灵口服液

【成分】胆酸、珍珠母、猪去氧胆酸、栀子、水牛角、板蓝根、黄芩苷、金银花

【功能】清热解毒,镇静安神。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20~30ml,每日2次,儿童酌减。

【适应证】外感风热时毒,火毒内盛所致高热不退,烦躁不安,咽喉肿痛,舌质红绛、苔黄、脉数者;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冒,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急性气管炎,高热等病症属上述证候者。

21.安宫牛黄丸

【成分】牛黄、水牛角浓缩粉、麝香、珍珠、朱砂、雄黄、黄连、黄芩、栀子、郁金、冰片

【功能】清热解毒,镇惊开窍。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丸,每日1次;小儿3岁以内每次1/4丸,4~6岁每次1/2丸,每日1次;或遵医嘱。

【适应证】热病,邪入心包,高热惊厥,神昏谵语。

【配伍禁忌】孕妇慎用。此药不可与苏合香丸、平肝舒络丸合用。

22.复方鲜竹沥液

【成分】鲜竹沥、鱼腥草、生半夏、生姜、枇杷叶、桔梗、薄荷素油

【功能】清热化痰,止咳。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20ml,每日2~3次。

【适应证】用于痰热咳嗽,痰黄黏稠。

【配伍禁忌】此药不可与附子理中丸同用。

23.羚羊清肺丸

【成分】浙贝母、蜜桑白皮、前胡、麦冬、天冬、天花粉、地黄、玄参、石斛、桔梗、蜜枇杷叶、炒苦杏仁、金果榄、金银花、大青叶、栀子、黄芩、板蓝根、牡丹皮、薄荷、甘草、熟大黄、陈皮、羚羊角粉

【功能】清肺利咽,清瘟止嗽。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丸,每日3次。

【适应证】用于肺胃热盛,感受时邪,身热头晕,四肢酸懒,咳嗽痰盛,咽喉肿痛,鼻咳血,口干舌燥。

【配伍禁忌】此药不可与乳癖消片、附子理中丸同用。

24.蛇胆川贝散

【成分】蛇胆汁、川贝母

【功能】清肺,止咳,除痰。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0.3~0.6g,每日2~3次。

【适应证】肺热咳嗽,痰多。

【配伍禁忌】此药不可与附子理中丸同用。

25.橘红丸(颗粒、胶囊、片)

【成分】化橘红、陈皮、半夏(制)、茯苓、甘草、桔梗、苦杏仁、紫苏子(炒)、紫菀、款冬花、瓜蒌皮、浙贝母、地黄、麦冬、石膏

【功能】清肺,化痰,止咳。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每次7.2g,小蜜丸每次12g,大蜜丸每次2丸,每日2次。

【适应证】咳嗽痰多,痰不易出,胸闷口干。

【配伍禁忌】此药不可与乳癖消片、附子理中丸同用。

26.养阴清肺丸

【成分】地黄、麦冬、玄参、川贝母、白芍、牡丹皮、薄荷、甘草

【功能】养阴润燥,清肺利咽。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

【适应证】阴虚肺燥,咽喉干痛,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

【配伍禁忌】此药不可与乳癖消片、附子理中丸同用。

27.蛤蚧定喘丸

【成分】蛤蚧、瓜蒌子、紫菀、麻黄、鳖甲(醋制)、黄芩、甘草、麦冬、黄连、百合、紫苏子(炒)、石膏、苦杏仁(炒)、石膏(煅)

【功能】滋阴清肺,止咳定喘。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每次5~6g,小蜜丸每次9g,大蜜丸每次1丸,每日2丸。

【适应证】虚劳久咳,年老哮喘,气短发热,胸满郁闷,自汗盗汗,不思饮食。

【配伍禁忌】此药不可与乳癖消片、附子理中丸同用。

28.急支糖浆

【成分】鱼腥草、金荞麦、四季青、麦黄、紫菀、前胡、枳壳、甘草

【功能】清热化痰,宣肺止咳。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20~30ml,每日3~4次;小儿酌减。

【适应证】急性支气管炎,感冒后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等呼吸系统疾病。

【配伍禁忌】此药不可与乳癖消片同用。

29.玉屏风颗粒

【成分】黄芪、白术(炒)、防风

【功能】益气,固表,止汗。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每次5g,每日3次,一般7天左右为1个疗程。

【适应证】用于表虚不固,自汗恶风,面色白,或体虚易感风邪者。

30.补中益气丸(颗粒)

【成分】炙黄芪、党参、炙甘草、白术(炒)、当归、升麻、柴胡、陈皮

【功能】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用法用量】口服,水丸每次6g,小蜜丸每次9g,大蜜丸每次1丸,每日2~3次。

【适应证】脾胃虚弱、中气下陷引起的泄泻,脱肛,阴挺,症见体倦乏力,实少腹胀,久泻,肛门下坠或脱肛,子宫脱垂。

【配伍禁忌】此药不可与乳癖消片同用。

31.参苓白术散(丸、颗粒)

【成分】人参、茯苓、白术(炒)、山药、白扁豆(炒)、莲子、薏苡仁(炒)、砂仁、桔梗、甘草

【功能】补脾胃,益肺气。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6~9g,每日2~3次。

【适应证】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

【配伍禁忌】此药不可与乳癖消片同用。

32.香砂六君丸

【成分】木香、砂仁、党参、白术(炒)、茯苓、炙甘草、陈皮、半夏(制)

【功能】益气健脾,和胃。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6~9g,每日2~3次。

【适应证】脾虚气滞,消化不良,嗳气食少,脘腹胀满,大便溏泄。

【配伍禁忌】此药不可与乳癖消片、附子理中丸同用。

33.归脾丸(合剂)

【成分】党参、白术(炒)、炙黄芪、炙甘草、茯苓、远志(制)、酸枣仁(炒)、龙眼肉、当归、木香、大枣(去核)

【功能】益气健脾,养血安神。

【用法用量】用温开水或生姜汤送服,水蜜丸每次6g,小蜜丸每次9g,大蜜丸每次1丸,每日3次。

【适应证】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便血。

【配伍禁忌】此药不可与乳癖消片同用。

34.六味地黄丸

【成分】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

【功能】滋阴补肾。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每次6g,小蜜丸每次9g,大蜜丸每次1丸,每日2次。

【适应证】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

35.知柏地黄丸

【成分】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

【功能】滋阴降火。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每次6g,小蜜丸每次9g,大蜜丸每次1丸,每日2次。

【适应证】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

36.杞菊地黄丸(胶囊、片)

【成分】枸杞子、菊花、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

【功能】滋肾养肝。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每次6g,小蜜丸每次9g,大蜜丸每次1丸,每日2次。

【适应证】肝肾阴亏,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

37.麦味地黄丸

【成分】麦冬、五味子、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

【功能】滋肾养肺。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每次6g,小蜜丸每次9g,大蜜丸每次1丸,每日2次。

【适应证】肺肾阴亏,潮热盗汗,咽干咳血,眩晕耳鸣,腰膝酸软,消渴。

38.明目地黄丸

【成分】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枸杞子、菊花、当归、白芍、蒺藜、石决明(煅)

【功能】滋肾,养肝,明目。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每次6g,小蜜丸每次9g,大蜜丸每次1丸,每日3次。

【适应证】肝肾阴虚,目涩畏光,视物模糊,迎风流泪。

39.补肾益脑片

【成分】鹿茸(去毛)、红参、茯苓、山药(炒)、熟地黄、当归、川芎、补骨脂(盐制)、牛膝、枸杞子、玄参、麦冬、五味子、炒酸枣仁、远志(蜜制)、朱砂

【功能】补肾益气,养血生精。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4~6片,每日2次。

【适应证】气血两虚,肾虚精亏,心悸气短,失眠健忘,遗精盗汗,腰腿酸软,耳鸣耳聋。

40.金水宝胶囊(片)

【成分】发酵虫草菌粉

【功能】补益肺肾,秘精益气。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3粒,每日3次;用于慢性功能不全者,每次6粒,每日3次。

【适应证】肺肾两虚,精气不足,久咳虚喘,神疲乏力,不寐健忘,腰膝酸软,月经不调,阳痿早泄;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肾功能不全者,每次4片,每日3次,或遵医嘱。

41.耳聋左慈丸

【成分】磁石(煅)、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竹叶、柴胡

【功能】滋肾平肝。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每次6g,小蜜丸每次9g,大蜜丸每次1丸,每日2次。

【适应证】肝肾阴虚,耳鸣耳聋,头晕目眩。

42.天王补心丸(片)

【成分】丹参、当归、石菖蒲、党参、茯苓、五味子、麦冬、天冬、地黄、玄参、远志(制)、酸枣仁(炒)、柏子仁、桔梗、甘草、朱砂

【功能】滋阴养血,补心安神。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每次6g,小蜜丸每次9g,大蜜丸每次1丸,每日2次。

【适应证】心阴不足,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大便干燥。

【配伍禁忌】此药不可与乳癖消片同用。

43.石斛夜光丸

【成分】石斛、人参、山药、茯苓、甘草、肉苁蓉、枸杞子、菟丝子、地黄、熟地黄、五味子、天冬、麦冬、苦杏仁、防风、川芎、枳壳(炒)、黄连、牛膝、菊花、蒺藜(盐炒)、青葙子、决明子、水牛角浓缩粉、羚羊角

【功能】滋阴补肾,清肝明目。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每次6g,小蜜丸每次9g,大蜜丸每次1丸,每日2次。

【适应证】肝肾两亏,阴虚火旺,内障目暗,视物昏花。

【配伍禁忌】此药不可与乳癖消片同用。

44.柏子养心丸

【成分】柏子仁、党参、炙黄芪、川芎、当归、茯苓、制远志、酸枣仁、肉桂、醋五味子、半夏曲、炙甘草、朱砂

【功能】补气,养血,安神。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每次6g,小蜜丸每次9g,大蜜丸每次1丸,每日2次。

【适应证】用于心气虚寒,心悸易惊,失眠多梦,健忘。

【配伍禁忌】此药不可与乳癖消片、附子理中丸同用。

45.生脉饮(颗粒、胶囊、注射液)

【成分】人参、麦冬、五味子

【功能】益气复脉,养阴生津。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0ml,每日3次。

【适应证】气阴两亏,心悸气短,脉微自汗。

46.补肾固齿丸

【成分】熟地黄、地黄、鸡血藤、紫河车、骨碎补(盐水炙)、漏芦、丹参(酒炙)、五味子(酒炙)、山药、郁金(醋炙)、炙黄芪、牛膝、野菊花、茯苓、枸杞子、牡丹皮、泽泻(盐水炙)、肉桂

【功能】补肾固齿,活血解毒。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4g,每日2次。

【适应证】肾虚血热型牙周病,牙齿酸软,咀嚼无力,松动移位,牙龈出血。

【配伍禁忌】此药不可与苏合香丸、平肝舒络丸合用。

47.乌灵胶囊

【成分】发酵乌灵菌粉

【功能】补肾填精,养心安神。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3粒,每日3次。

【适应证】心肾不交所致的失眠健忘,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少气懒言,脉细或沉无力,神经衰弱见上述症状者。

48.附子理中丸(片)

【成分】附子(制)、党参、白术(炒)、干姜、甘草

【功能】温中健脾。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每次6g,大蜜丸每次1丸,每日2~3次。

【适应证】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

【配伍禁忌】此药不可与乳癖消片同用。

49.香砂养胃丸(颗粒、片)

【成分】木香、砂仁、白术、陈皮、茯苓、半夏(制)、香附(醋制)、枳实(炒)、豆蔻(去壳)、厚朴(姜制)、广藿香、甘草

【功能】温中和胃。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9g,每日2次。

【适应证】不思饮食,呕吐酸水,胃脘满闷,四肢倦怠。

【配伍禁忌】此药不可与乳癖消片、附子理中丸同用。

50.四神丸(片)

【成分】肉豆蔻(煨)、补骨脂(盐炒)、五味子(醋制)、吴茱萸(制)、大枣(去核)

【功能】温肾暖脾,涩肠止泻。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6g,每日1~2次。

【适应证】命门火衰,脾肾虚寒,五更泄泻或便溏腹痛,腰酸肢冷。

51.麻仁润肠丸(软胶囊)

【成分】火麻仁、苦杏仁(去皮炒)、大黄、木香、陈皮、白芍

【功能】润肠通便。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2丸,每日2次。

【适应证】肠胃积热,胸腹胀满,大便秘结。

52.逍遥丸(颗粒)

【成分】柴胡、当归、白芍、白术(炒)、茯苓、炙甘草、薄荷

【功能】疏肝健脾,养血调经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6~9g,每日1~2次,大蜜丸每次1丸,每日2次。

【适应证】肝气不舒,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月经不调。

【配伍禁忌】此药不可与乳癖消片同用。

53.气滞胃痛颗粒(片)

【成分】柴胡、延胡索(炙)、枳壳、香附(炙)、白芍、炙甘草

【功能】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每次5g,每日3次。

【适应证】肝郁气滞,胸痞胀满,胃脘疼痛。

【配伍禁忌】此药不可与乳癖消片同用。

54.胃舒宁颗粒

【成分】甘草、海螵蛸、白芍、白术、延胡索、党参

【功能】补气健脾,制酸止痛。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每次1袋,每日3次。

【适应证】脾气虚弱、肝胃不和所致的胃脘疼痛,喜温喜按,泛吐酸水;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见上述证候者。

【配伍禁忌】此药不可与乳癖消片同用。

55.元胡止痛片(胶囊、颗粒、滴丸)

【成分】延胡索(醋制)、白芷

【功能】理气,活血,止痛。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4~6片,每日3次,或遵医嘱。

【适应证】气滞血瘀的胃痛,胁痛,头痛及痛经等。

56.开胸顺气丸

【成分】槟榔、牵牛子(炒)、陈皮、木香、厚朴(姜制)、三棱(醋制)、莪术(醋制)、猪牙皂

【功能】消积化滞,行气止痛。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3~9g,每日1~2次。

【适应证】饮食内停,气郁不舒导致的胸胁胀痛,胃脘疼痛。

57.平肝舒络丸

【成分】柴胡、青皮(醋炙)、陈皮、佛手、乌药、香附(醋炙)、木香、檀香、丁香、沉香、广藿香、砂仁、豆蔻、厚朴(姜炙)、枳壳(去瓤麸炒)、羌活、白芷、铁丝威灵仙(酒炙)、细辛、木瓜、防风、钩藤、僵蚕(麸炒)、胆南星(酒炙)、天竺黄、桑寄生、何首乌(黑豆酒炙)、牛膝、川芎、熟地黄、龟甲(砂糖醋淬)、延胡索(醋炙)、乳香(醋炙)、没药(醋炙)、白及、人参、白术(麸炒)、茯苓、肉桂、黄连、冰片、朱砂、羚羊角粉

【功能】平肝舒络,活血祛风。

【用法用量】温黄酒或温开水送服,每次1丸,每日2次。

【适应证】肝气郁结,经络不疏引起的胸胁胀痛,肩背串痛,手足麻木,筋脉拘挛。

【配伍禁忌】此药不可与附子理中丸同用。

58.胃复春片

【成分】红参、香茶菜、麸炒枳壳

【功能】健脾益气,活血解毒。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4片,每日3次。

【适应证】用于胃癌前期病变及胃癌手术后辅助治疗。

59.保和丸(颗粒、片)

【成分】焦山楂、六神曲(炒)、制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炒)、麦芽(炒)

【功能】消食,导滞,和胃。

【用法用量】口服,水丸每次6~9g,大蜜丸每次1~2丸,每日2次;小儿酌减。

【适应证】食积停滞,脘腹胀满,嗳腐吞酸,不欲饮食。

【配伍禁忌】此药不可与附子理中丸同用。

60.四正丸

【成分】广藿香、香薷、紫苏叶、白芷、檀香、木瓜、法半夏、厚朴(姜炙)、大腹皮、陈皮、白术(麸炒)、桔梗、茯苓、槟榔、枳壳(麸炒)、山楂(炒)、六神曲(麸炒)、麦芽(炒)、白扁豆(去皮)、甘草

【功能】祛暑解表,化湿止泻。

【用法用量】姜汤或温开水送服,每次2丸,每日2次。

【适应证】内伤湿滞,外感风寒,头晕身重,恶寒发热,恶心呕吐,饮食无味,腹胀泄泻。

【配伍禁忌】此药不可与乳癖消片、附子理中丸同用。

61.安神补心丸

【成分】丹参、五味子(蒸)、石菖蒲、安神膏

【功能】养心安神。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5丸,每日3次。

【适应证】阴血不足引起的心悸,失眠,头晕,耳鸣。

62.复方丹参片(胶囊、颗粒、滴丸)

【成分】丹参、三七、冰片

【功能】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3片,每日3次。

【适应证】胸中憋闷,心绞痛。

63.地奥心血康胶囊

【成分】地奥心血康(黄山药或穿龙薯蓣提取物)

【功能】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扩张冠状动脉血管,改善心肌缺血。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2粒,每日3次。

【适应证】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以及瘀血内阻之胸痹、眩晕、气短、心悸、胸闷或痛等病症。

64.松龄血脉康胶囊

【成分】鲜松叶、葛根、珍珠层粉

【功能】平肝潜阳,镇心安神。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3粒,每日3次。或遵医嘱。

【适应证】肝阳上亢所导致的头痛,眩晕,急躁易怒,心悸,失眠;血压病及原发性高脂血症见上述证候者。

65.华佗再造丸

【成分】川芎、吴茱萸、冰片等

【功能】活血化瘀,化痰通络,行气止痛。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4~8g,每日2~3次;重症每次8~16g;或遵医嘱。

【适应证】瘀血或痰湿闭阻经络之中风瘫痪,拘挛麻木,口眼歪斜,言语不清。

66.血脂宁片

【成分】决明子、山楂、荷叶、制何首乌、白糖

【功能】减低血脂,软化血管。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2丸,每日2~3次。

【适应证】增强冠状动脉的血液循环,提高心肌对强心作用的敏感性,抗心律失常及高脂血症。

67.血脂灵片

【成分】泽泻、决明子、山楂、制何首乌

【功能】化浊降脂,润肠通便。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4~5粒,每日3次。

【适应证】痰浊阻滞型高脂血症,症见头昏胸闷,大便干燥。

68.稳心颗粒

【成分】党参、黄精、三七、琥珀、甘松

【功能】益气养阴,活血化瘀。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每次1袋,每日3次或遵医嘱。

【适应证】用于气阴两虚、心脉瘀阻所致的心悸不宁、气短乏力、胸闷胸痛;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见上述证候者。

69.通心络胶囊

【成分】人参、水蛭、全蝎、赤芍、蝉蜕、土鳖虫、蜈蚣、檀香、降香、乳香(制)、酸枣仁(炒)、冰片

【功能】益气活血,通络止痛。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2~4粒,每日3次。

【适应证】冠心病心绞痛属心气虚乏、血瘀络阻,症见胸部憋闷、刺痛、绞痛、固定不移、心悸自汗、气短乏力、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或结代。亦用于气虚血瘀络阻型中风病,症见半身不遂或偏身麻木、口舌歪斜、言语不利。

70.牛黄降压丸

【成分】羚羊角、珍珠、水牛角浓缩粉、牛黄、冰片、白芍、党参、黄芪、草决明、川芎、黄芩素、甘松、薄荷、郁金

【功能】清心化痰,镇静降压。

【用法用量】口服,小蜜丸每次20~40丸,每日2次;大蜜丸每次1~2丸,每日1次。

【适应证】肝火旺盛,头晕目眩,烦躁不安,痰火壅盛;高血压。

【配伍禁忌】此药不可与苏合香丸、平肝舒络丸合用。

71.愈风宁心片

【成分】葛根

【功能】解痉止痛,增强脑及冠脉血流量。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5片,每日3次。

【适应证】用于高血压头晕,头痛,颈项疼痛,冠心病,心绞痛,神经性头痛,早期突发性耳聋。

72.三七片

【成分】三七

【功能】散瘀止血,消肿止痛。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小片4~12片,大片2~6片,每日3次。

【适应证】咯血,吐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

73.血康口服液

【成分】肿节风浸糕粉

【功能】活血化瘀,消肿散结,凉血止血。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0~20ml,每日3~4次;小儿酌减;可连服1个月。

【适应证】血热妄行,皮肤紫斑;原发性及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74.大黄虫丸

【成分】熟大黄、土鳖虫(炒)、水蛭(制)、虻虫(去翅足,炒)、干漆(煅)、桃仁、苦杏仁(炒)、黄芩、地黄、白芍、甘草

【功能】活血破瘀,通经消痞。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每次3g,小蜜丸每次3~6g,大蜜丸每次1~2丸,每日1~2次。

【适应证】瘀血内停,腹部肿块,肌肤甲错,目眶黯黑,潮热羸瘦,经闭不行。

【配伍禁忌】此药不可与乳癖消片同用。

75.灯盏注射液

【成分】灯盏细辛

【功能】活血祛瘀,通络止痛。

【用法用量】肌内注射,每日4ml,每日2~3次。穴位注射,每穴0.5~1.0ml,多穴6~10ml。静脉注射,每次20~ 40ml,每日1~2次,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500ml稀释后缓慢滴注。本品在酸性条件下,其酚类成分可能游离析出,故静脉滴注时不宜和其他酸性较强的药物配伍。如药液出现浑浊或沉淀,请勿继续使用。

【适应证】瘀血阻滞,中风偏瘫,肢体麻木,口眼歪斜,言语謇涩及胸痹心痛;缺血性中风、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证候者。

76.苏合香丸

【成分】苏合香、安息香、冰片、水牛角浓缩粉、麝香、檀香、沉香、丁香、香附、木香、制乳香、荜茇、白术、诃子肉、朱砂

【功能】芳香开窍,行气止痛。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丸,每日1~2次。

【适应证】中风,中暑,痰厥昏迷,心胃气痛。

【配伍禁忌】孕妇禁用。

77.冠心苏合丸(胶囊、软胶囊)

【成分】苏合香、冰片、乳香(制)、檀香、青木香

【功能】理气宽胸,止痛。

【用法用量】嚼碎服,每次1丸,每日1~3次;或遵医嘱。

【适应证】心绞痛,胸闷憋气。

78.三妙丸

【成分】苍术(炒)、黄柏(炒)、牛膝

【功能】燥湿清热。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6~9g,每日2~3次。

【适应证】湿热下注,足膝红肿热痛,下肢沉重,小便黄少。

79.茵栀黄颗粒(口服液)

【成分】茵陈提取物、栀子提取物、黄芩苷、金银花提取物

【功能】清热解毒,利湿退黄。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每次2袋,每日3次。1个月为1个疗程。

【适应证】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病毒性肝炎,黄疸,转氨酶升高,热邪毒内蕴证者。

80.五苓散(胶囊、片)

【成分】茯苓、泽泻、猪苓、肉桂、炒白术

【功能】温阳化气,利湿行水。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6~9g,每日2次。

【适应证】膀胱化气不利,水湿内聚引起的小便不利,水肿腹胀,呕逆泄泻,渴不思饮。

81.排石颗粒

【成分】连钱草、车前子(盐水炒)、木通、徐长卿、石韦、瞿麦、忍冬藤、滑石、茼麻子、甘草

【功能】清热利水,通淋排石。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每次1袋,每日3次;或遵医嘱。

【适应证】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等病属下焦湿热证者。

【配伍禁忌】此药不可与乳癖消片、附子理中丸同用。

82.龙胆泻肝丸

【成分】龙胆、柴胡、黄芩、炒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盐炒)、当归(酒炒)、地黄、炙甘草

【功能】清肝胆,利湿热。

【用法用量】口服,水丸每次3~6g,大蜜丸每次1~2丸,每日2次。

【适应证】肝胆湿热,头晕目赤,耳聋耳鸣,耳肿疼痛,胁痛口苦,尿赤涩痛,湿热带下。

【配伍禁忌】此药不可与乳癖消片同用。

83.马应龙麝香痔疮膏

【成分】麝香、牛黄、珍珠、煅炉甘石、硼砂、冰片

【功能】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去腐生肌。

【用法用量】外用,涂搽患处。

【适应证】各类痔疮,肛裂,肛周湿疹等病症。

84.如意金黄散

【成分】姜黄、大黄、黄柏、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生天南星、白芷、天花粉

【功能】消肿止痛。

【用法用量】外用药,不可内服。

【适应证】疮疡肿痛,丹毒流注,跌仆损伤。

【配伍禁忌】此药不可与乳癖消片、附子理中丸同用。

85.狗皮膏

【成分】生川乌、生草乌、羌活、独活、青风藤、香加皮、防风、铁丝威灵仙、苍术、蛇床子、麻黄、高良姜、小茴香、官桂、当归、赤芍、木瓜、苏木、大黄、油松节、续断、川芎、白芷、乳香、没药、冰片、樟脑、丁香、肉桂

【功能】祛风散寒,活血止痛。

【用法用量】外用,用生姜擦净患处皮肤,将膏药加温软化,贴于患处或穴位。

【适应证】风寒湿邪、气滞血瘀引起的四肢麻木,腰腿疼痛,筋脉拘挛,跌打损伤,闪腰岔气,脘腹冷痛,痛经腹痛,湿寒带下,积聚痞块。

86.妇科十味片

【成分】香附(醋炙)、川芎、当归、延胡索(醋炙)、白术、甘草、大枣、白芍、赤芍、熟地黄、碳酸钙

【功能】养血舒肝,调经止痛。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4片,每日3次。

【适应证】血虚肝郁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月经前后诸证,症见行经后错,经水量少、有血块,行经小腹疼痛,血块排出痛减,经前双乳胀痛、烦躁、食欲不振。

【配伍禁忌】此药不可与乳癖消片同用。

87.益母草膏(颗粒、胶囊、片)

【成分】益母草

【功能】活血调经。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0g,每日1~2次。

【适应证】经闭,痛经及产后瘀血腹痛。

88.妇科千金片(胶囊)

【成分】千斤拔、金樱根、穿心莲、功劳木、单面针、当归、鸡血藤、党参

【功能】清热除湿,益气化瘀。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6片,每日3次。

【适应证】湿热瘀阻所致的带下病、腹痛,症见带下量多,色黄质稠、臭秽,小腹疼痛,腰骶酸痛,神疲乏力;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炎、慢性宫颈炎见上述证候者。

89.艾附暖宫丸

【成分】艾叶(炭)、香附(醋制)、吴茱萸(制)、肉桂、当归、川芎、白芍(酒炒)、地黄、黄芪(蜜炙)、续断

【功能】理气补血,暖宫调经。

【用法用量】口服,小蜜丸每次9g,大蜜丸每次1丸,每日2~3次。

【适应证】子宫虚寒,月经不调,经来腹痛,腰酸带下。

90.八珍益母丸(胶囊)

【成分】益母草、党参、白术(炒)、茯苓、甘草、当归、白芍(酒炒)、川芎、熟地黄

【功能】补气血,调月经。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每次6g,小蜜丸每次9g,大蜜丸每次1丸,每日2次。

【适应证】妇女气血两虚,体弱无力,月经不调。

【配伍禁忌】此药不可与乳癖消片同用。

91.乌鸡白凤丸(胶囊、片)

【成分】乌鸡(去毛爪肠)、鹿角胶、鳖甲(制)、牡蛎(煅)、桑螵蛸、人参、黄芪、当归、白芍、香附(醋制)、天冬、甘草、地黄、熟地黄、川芎、银柴胡、丹参、山药、芡实(炒)、鹿角霜

【功能】补气养血,调经止带。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每次6g,小蜜丸每次9g,大蜜丸每次1丸,每日2次。

【适应证】气血两虚,身体瘦弱,腰膝酸软,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配伍禁忌】此药不可与乳癖消片同用。

92.更年安片

【成分】地黄、泽泻、麦冬、熟地黄、玄参、茯苓、仙茅、磁石、牡丹皮、珍珠母、五味子、首乌藤、制何首乌、浮小麦、钩藤

【功能】滋阴清热,除烦安神。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6片,每日2~3次。

【适应证】更年期出现的潮湿汗出,眩晕,耳鸣,失眠,烦躁不安,血压不稳等症。

93.乳癖消片(胶囊、颗粒)

【成分】鹿角、蒲公英、昆布、天花粉、鸡血藤、三七、赤芍、海藻、漏芦、木香、玄参、牡丹皮、夏枯草、连翘、红花

【功能】软坚散结,活血消痛,清热解毒。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5~6片,每日3次。

【适应证】乳癖结块,乳腺囊性增生病及乳腺炎前期。

【配伍禁忌】此药不可与附子理中丸同用。

94.活血止痛散(胶囊)

【成分】当归、三七、乳香(制)、冰片、土鳖虫、自然铜(煅)

【功能】活血散瘀,消肿止痛。

【用法用量】用温黄酒或温开水送服,每次1.5g,每日2次。

【适应证】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95.舒筋丸

【成分】马钱子(调制)、麻黄、独活、羌活、桂枝、甘草、千年健、牛膝、乳香(醋制)、木瓜、没药(醋制)、防风、杜仲(盐制)、地枫皮、续断

【功能】祛风除湿,舒筋活血。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丸,每日1次。

【适应证】风寒湿痹,四肢麻木,筋骨疼痛,行步艰难。

【配伍禁忌】此药不可与乳癖消片同用。

96.颈复康颗粒

【成分】羌活、川芎、秦艽、威灵仙、苍术、丹参、白芍、地龙(酒制)、红花、乳香(制)、黄芪、党参、地黄、石决明、花蕊石(煅)、黄柏、王不留行(炒)、桃仁(去皮)、没药(制)、土鳖虫(酒制)

【功能】活血通络,散风止痛。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每次1~2袋,每日2次。饭后服用。

【适应证】风湿瘀阻所致的颈椎病,症见头晕,颈项僵硬,肩背酸痛,手臂麻木。

97.伤痛宁片

【成分】乳香(制)、没药(制)、甘松、延胡索(醋制)、细辛、香附(制)、白芷、山柰

【功能】散瘀止痛。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5片,每日2次。

【适应证】跌打损伤,闪腰挫气,症见皮肤青紫、瘀斑、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98.麝香祛痛气雾剂

【成分】麝香、红花、樟脑、独活、冰片、龙血竭、薄荷脑、地黄、三七

【功能】活血祛瘀,舒经活络,消肿止痛。

【用法用量】外用。喷涂患处,按摩5~10分钟至患处发热,每日2~3次;软组织扭伤严重或有出血者,将药液喷湿的棉垫敷于患处。

【适应证】各种跌打损伤,瘀血肿痛,风湿瘀阻,关节疼痛。

99.鹭鸶咯丸

【成分】麻黄、苦杏仁、石膏、甘草、细辛、炒紫苏子、炒芥子、炒牛蒡子、瓜蒌皮、射干、青黛、蛤壳、天花粉、栀子(姜炙)、人工牛黄

【功能】宣肺、化痰、止咳。

【用法用量】梨汤或温开水送服。每次1丸,每日2次。

【适应证】用于痰浊阻肺所致的顿咳、咳嗽,症见咳嗽阵作、痰鸣气促、咽干声哑;百日咳见上述证候者。

【配伍禁忌】此药不可与乳癖消片、附子理中丸同用。

100.小儿至宝丸

【成分】紫苏叶、广藿香、薄荷、羌活、陈皮、制白附子、胆南星、炒芥子、川贝母、槟榔、炒山楂、茯苓、六神曲(炒)、炒麦芽、琥珀、冰片、天麻、钩藤、僵蚕(炒)、蝉蜕、全蝎、人工牛黄、雄黄、滑石、朱砂

【功能】疏风镇惊,化痰导滞。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丸,每日2~3次。

【适应证】用于小儿风寒感冒,停食停乳,发热鼻塞,咳嗽痰多,呕吐泄泻。

【配伍禁忌】此药不可与附子理中丸同用。

101.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

【成分】麻黄、苦杏仁(炒)、石膏、甘草、黄芩、板蓝根、北豆根

【功能】清热,宣肺,平喘,利咽。

【用法用量】口服,1—2岁每次3~5ml,3—5岁每次5~ 10ml,6—14岁每次10~15ml,每日3次,用时摇匀。

【适应证】小儿外感,邪毒内盛,发热恶寒,咳嗽痰黄,气促喘息,口干音哑,咽喉肿痛。

【配伍禁忌】此药不可与乳癖消片同用。

(双榆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骞 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