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金质名片之中国人参鹿茸冬虫夏草集散中心

金质名片之中国人参鹿茸冬虫夏草集散中心

时间:2022-03-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人参鹿茸冬虫夏草集散中心灵溪镇地处浙闽交界处,是浙南、闽东北物资集散地之一。省府有关部门调查了全省10家药品市场的具体情况,决定关闭其他九家药品市场,作为医药大省,仅保留苍南县一家中药材参茸市场,并在1996年7月9日由省府办公室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函,要求保留苍南县中药材市场。
金质名片之中国人参鹿茸冬虫夏草集散中心_沧海桑田 共铸辉煌——苍南建县30年纪实

第四节 金质名片之中国人参鹿茸冬虫夏草集散中心

苍南灵溪——不产参茸的参茸市场

人人都知道,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鹿茸角。而一些人可能不知道,在距离东北几千公里之外的一个不产参茸的浙南小镇——苍南灵溪——却有着一个驰名全国的参茸药材专业市场。在业界,有这样一个说法:全国最大的参茸市场不在其产地东北,而在偏远的苍南灵溪,而且价格比东北产地还便宜。

img62

中国人参鹿茸冬虫夏草集散中心

灵溪镇地处浙闽交界处,是浙南、闽东北物资集散地之一。灵溪人经营参茸药材历史悠久,远在明代,灵溪的街市上就有中药店和一些起串街走巷的“卖药郎”。清至民间时期,灵溪街有南昌国药店、锦春国药店、葆和堂、保龄堂、顺生堂、济寿堂、保寿堂、来安堂、乾德堂、大生堂、乾元堂、民主堂等“二店十堂”,经营中药材和参茸补品。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把参茸及一些贵重药材定为指令计划分配商品,限制自由购销,市场供求矛盾突出,一些世代经营参茸药品的灵溪人就到东北购买少量人参、鹿茸,带回灵溪销售,由此尝到了甜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对中药材实行放开经营政策,一些长期从事参茸补品的经营者每到东北人参收获季节,便会北上关东,在参茸产地建立业务基地,收购、加工参茸药材,然后半明半暗地通过邮局,寄回灵溪销售。据1985年统计,邮寄到灵溪销售的红参、别直参等药材计有3.5万斤,价值2800万左右。同时,一些东北商人也自带参茸药材到灵溪销售,并与灵溪人建立了商务往来关系。这些经营活动,为市场发展打下良好的人缘和货源基础。

生意规模的扩大,推动了一个功能健全的销售平台的建立。1985年,在国家改革开放政策鼓励下,吴在贵、林垂鹏、章华雨、陈益丰、郑崇白等人首先尝试在灵溪建兴西路老车站附近开设了参茸中药材批发商店。商店一开张便购销两旺,生意十分红火,利润也非常可观,经营户也在慢慢增加。灵溪,逐步成为参茸药材的集散地,形成了公开的“地下”参茸补品交易市场。

1987年4月6日,苍南县人民政府根据灵溪人经营参茸药材的历史、现状和群众对创办参茸市场的迫切要求,批准创办参茸补品市场。6月15日,苍南县参茸补品市场在灵溪镇商场三街正式开业,经营参茸补品批零兼营业务。参加经营的28家企业中,一部分是股份合作企业,也有私营企业。从此,将灵溪参茸药材的“地下”经营引导到“地上”经营,促进了灵溪经营参茸药材的滋补药品经营事业的发展,也使得参茸药材的经营集聚起来,形成块状经济,有利于这一产业的发展壮大。

img63

参茸补品市场开业盛况 萧云集 摄于1987

参茸市场在商场三街开业以来,利用集中经营的市场价格优势,吸引了周边各地客商前来购货,市场成交额扶摇直上,市场的辐射面逐步扩大,市场经营户也与日俱增。商场三街市场刚刚开业时,经营户仅28家,当年底即增加至47家。至1988年,仅3年时间,经营户剧增至165家,经营场所也扩大至商场二街。1988年至1989年由于商场二街、三街的店铺难以满足迅速增加的经营户店铺需求,经营户逐步搬迁至灵溪镇城中路经营。至1989年底,市场计有经营户191家。在购销方面,市场也形成一条稳定的购销渠道,这时市场辐射面遍及大半个中国,北自长白山,南至闽粤二省,西从四川盆地及青藏高原,东到山东江苏,到处都留下苍南县参茸中药材市场经营户的足迹。该市场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两头在外”的经营型市场。市场的人参鹿茸来自东北三省,各种滋补品口服液来自辽、吉、鲁、皖、赣、鄂、京、沪、江、浙、冀等11个省、直辖市的37个县市的110个工厂,中药材来源自全10国的12省份,其中16种中药材是从8个国家进口的。市场的商品销至全国13个省的80多个县(市)。市场旺季时节,日销售各种人参3吨,滋补口服液3000余件,中药材约20吨,销售额为人民币100多万元。1988年,年销售鹿茸近1吨、人参约1000吨、中药材7000余吨、各种滋补品口服液100余万件。苍南县参茸中药材市场开始逐步走向成熟时期。

img64

费孝通为参茸市场题字

1991年,国家药监政策不允许参茸、中药材以街为市的不规范经营方式。为保证正处于日出时期的参茸、中药材市场的生存和健康有序发展,灵溪镇人民政府上报县府,要求创建一个规划布局合理、规模适中的全封闭式市场,使市场在硬件方面达到国家有关部门的要求。此举得到苍南县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经多方努力,1992年初,市场开工兴建。1992年11月工程全部完工。

新建成的市场位于灵溪镇玉苍路的繁华地段,占地25亩,市场东自大门路,西到望鹤路,北起康乐路,南至玉苍路,建有综合楼一座,营业用店铺206个,市场冠名为:苍南县滋补品药品交易市场。此后,苍南县滋补品药品市场迎来了全盛时期,在苍南县几个专业批发市场中,不论市场的规模、市场的知名度、市场的辐射面、市场的成交额,滋补品药品市场均独占鳌头。

img65

灵溪参茸市场得以发展的关键原因在于独特的经营方式,多年来,苍南的经营户和参茸、冬虫夏草产地的农民走出了一条“基地+农户+市场”的惠农新路。[8]

一度关闭——参茸市场在曲折中发展

市场发展总是几度风雨几度辉煌。1994年5月国务院下达整顿全国药品市场的五十三号文件,苍南县府根据中央文件精神,对市场进行了四次整顿,成立了“县药品管理办公室”,并授权医药、卫生、工商三家联合对市场进行全面规范化管理,力求成为合格市场,等待国家有关管理部门验收。同时,由灵溪镇府上呈浙江省府要求保留苍南县中药材滋补药品市场的报告。省府有关部门调查了全省10家药品市场的具体情况,决定关闭其他九家药品市场,作为医药大省,仅保留苍南县一家中药材参茸市场,并在1996年7月9日由省府办公室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函,要求保留苍南县中药材市场。1996年7月25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复函:“1996年6月19日至22日,国家医药、卫生、工商部门领导到苍南县调查认为,浙江省苍南县市场原为‘苍南县中药材滋补品交易市场’,不属于中药材专业批发市场,市场内206家经营户中有80多家以销售‘健’字号滋补药品为主,80多家为参茸经营户,专业销售中药材的仅40多家,不符合开办中药材专业市场的条件和要求。”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96]31号《关于对浙江省政府要求保留苍南县中药材市场问题的复函》文件精神,苍南县府成立了“中药材滋补药品交易市场”关闭善后办公室,并于1997年宣布关闭市场。灵溪参茸经营迎来了最为困难的寒冬,经营场所几经搬迁,136户经营户甚至借用副食品仓储中心创办农副产品市场。即便如此,东北三省各类人参总数的80%仍然在灵溪集散。

为了解决200多家市场经营户的出路问题,1998年10月在征求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同意下,由县医药公司对原中药材滋补药品市场进行了改制。1998年5月正式按改制后的新机制运行。新机制挂名在县医药公司属下,共设7个经营部,其中:专营中药材2个组,分39家经营小组。专营中成药2个经营部,分41家经营小组。专营参茸、保健滋补品的3个经营部,112个经营小组。新机制自1998年5月开始运行至1999年9月结束,凭借以前的市场声望,生意依旧十分兴旺,一年多时间共上交国家税收396万元。

1999年8月16日,国家六部委召开纠正医药购销中不正之风的电话、电视会议。8月20日省纠风办、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厅、物价局、工商局根据国家六部委会议精神,在杭州召开电视、电话联合会议,要求浙江各地充分认识纠正医药购销中不正之风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认为改制后的苍南中药材市场不符合中央有关要求,是一个帽子大家戴的经营形式,应予以关闭。9月5日县府成立“苍南县纠正医药购销中不正之风工作领导小组”,于9月12日召开有关部门的座谈会,并发表公告:于10月底以前彻底关闭中药材滋补药品市场。

img66

苍南县副食品批发市场

对于市场停业关闭以后的诸多严重问题,县府、镇府经请示上级有关部门同意,设人参鹿茸剩余商品消化点于灵溪镇玉南街,中药材即迁入塘南街。设玉兰街消化点是临时性的,本意是将经营户库存商品售完为止。一旦剩余商品售完,将意味着拥有二百多家经营户的中药材参茸市场彻底消失;将意味着几千多人的失业与生活无着,同时也势必给其他行业与苍南地方经济带来一定的冲击和损失。鉴于这些实际问题,2000年以来,苍南县府、灵溪镇府、苍南药监局多次派人往返于北京、杭州等地,要求上级有关部门根据国家药监法第21条,允许批准将苍南的参茸中药材纳入地方的农副产品市场经营。其间历尽艰辛与磨难,终于在2001年5月经省药监局批准,同意将苍南的一百多家的参茸经营户溶入苍南县农副产品综合市场继续经营。2001年8月,经苍南县人民政府批准,在苍南县副食品仓储中心创办苍南县副产品批发市场。

华丽转身——温州浙闽农贸综合市场的建立

2004年12月,温州浙闽农贸综合市场投资兴建。该市场作为苍南县重点工程、浙江省“山海协作”工程重点项目,是浙江省最大、功能最齐备的农产品集散中心之一。2005年,苍南县政府在温州浙闽农贸综合市场内设立参茸虫草专区,市场规模有5个交易区,3个配套中心,入驻参茸虫草经营户200多家。同年,经营户从东北三省购进的西洋参、红参、白参达4500多吨、鹿茸8吨、冬虫夏草2吨、其他各种中药材1万多吨,年交易额达16亿元。

img67

浙闽农贸参茸交易区

温州浙闽农贸综合市场经营品种繁多,交易活跃,辐射区域广阔。现拥有参茸交易区、中药材交易区、保健品专营街、蔬菜交易区、茶叶一条街等几大功能区域。已经形成了一个集商贸、加工、运输、储存、住宿、餐饮、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市场,是中国最大的地产药材集散地。

2006年4月25日,温州浙闽农贸综合市场被中国商业联合会授予“中国人参鹿茸冬虫夏草集散中心”称号,成为苍南的又一张“国”字号金名片。2008年“中国人参鹿茸冬虫夏草集散中心”成交额达22.3亿;2009年因受金融危机影响,成交额小幅下降至21.5亿;2010年则增长为25亿元。2008年,温州浙闽农贸综合市场被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评定为“省三星级文明规范市场”。2009年被温州市旅游局评定为“十大购物定点单位”。

img68

灵溪浙闽副食品市场外景

目前,温州浙闽农贸综合市场主要商品结构有人参、鹿茸、冬虫夏草、东北雪蛤、燕窝等各类滋补品。眼下,许多著名品牌都入驻市场,进一步提高了“中国人参鹿茸冬虫夏草集散中心”的知名度和对外影响力。

img69

参茸市场辐射示意图

温州浙闽农贸综合市场的货源不仅来自我国东三省、台湾,而且还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北美和欧洲地区。商品集散不仅辐射至全国各地,而且辐射至世界大部分地区,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人参鹿茸冬虫夏草集散中心”。温州浙闽农贸综合市场的成功经营,为苍南县众多农产品经营户提供了销售平台,解决了大量的就业问题,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地区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推动了农产品大流通,在丰富农产品市场供应、保障消费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块状经济的典型,参茸行业的发展也为推动苍南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