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手术患者术前术后交接流程

手术患者术前术后交接流程

时间:2022-04-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急症手术 病情危急,需紧急实施,以抢救患者生命的手术,如脾破裂手术、胸腹腔内大血管破裂修补手术等。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个月内不施行择期手术。肝轻度损害,不影响手术耐受力;肝功能损害较严重或濒于失代偿者,手术耐受力显著削弱。多数有肝损害的患者,经过治疗肝功能多有明显改善,故肝病患者,应行保肝治疗后再行手术。②蛛网膜下腔麻醉患者,应平卧或头低位12h。

一、术前准备

(一)手术时限分类

1.急症手术 病情危急,需紧急实施,以抢救患者生命的手术,如脾破裂手术、胸腹腔内大血管破裂修补手术等。

2.限期手术 手术时间可以选择,但需在一定时间内实施,不宜久拖的手术,如恶性肿瘤的手术。

3.择期手术 在充分准备后进行的手术,如溃疡病的胃大部切除术。

(二)一般准备

临床根据需要选择术前准备。一般准备主要包括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

1.心理准备 医务人员应增进与患者的交流,对患者的病情、诊断、手术方法、手术的必要性、手术的效果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手术的危险性、手术后的恢复过程及预后,进行充分研究讨论,并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清楚,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和配合,应在患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采取有损伤的诊断治疗措施,应充分尊重患者的意见和选择。

2.生理准备

(1)适应性训练:进行床上大、小便练习,正确咳嗽和咳痰方法训练,术前2周戒烟等。

(2)改善全身状况: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与贫血等状态,提高患者耐受力。

(3)预防感染:术前不与有感染的患者接触;杜绝有上呼吸道感染的人员进入手术室。有下列情况者,应该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2008):①涉及感染病灶或切口接近感染区的手术;②胃肠道手术;③操作时间长的大手术;④污染的创伤、清创时间较长或难以彻底清创者;⑤癌肿手术;⑥血管手术;⑦人工制品置入术;⑧脏器移植术。

(4)手术区皮肤的准备(备皮):①术前1d手术区皮肤剃毛;②骨科手术于术前3d开始备皮;③消毒手术区皮肤,每天1次,并用无菌敷料包扎。

(5)胃肠准备:①一般非胃肠道手术,术前12h开始禁食,术前4h开始禁止饮水(2007B),必要时胃肠减压。②行胃肠道手术者,术前1~2d开始进流食,幽门梗阻患者尚需洗胃,术前插胃管。③一般手术,术前1d做肥皂水灌肠。④结肠或直肠手术,术前1d的晚上及手术当天清晨行清洁灌肠或结肠灌洗,并于术前2~3d开始口服肠道制菌药。

(6)其他:酌情备血、皮肤过敏试验,体温升高或妇女月经来潮等情况应延迟手术日期。必要时留置导尿管。

(三)特殊准备

1.营养不良 血浆清蛋白在30~35g/L时,应补充富含蛋白质的饮食,低于30g/L则需要输血浆、人血白蛋白制剂。

2.血压 患者血压在160/100mmHg以下,可不必特殊准备(2003、2006、2007B)。血压过高者,麻醉和手术应激可并发脑血管意外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等,选用合适的降压药,使血压稳定在一定水平,但并不要求降至正常。

3.心脏病 心脏病的类型不同,其耐受力也各不相同。手术前的准备注意事项有:①长期使用低盐饮食和利尿药、水和电解质失衡的患者,术前需纠正。②贫血患者携氧能力差,手术前应少量多次输血矫正。③有心律失常者,根据不同原因区别对待。对偶发室性期前收缩,一般无需特别处理,如有心房颤动伴心室率增快达100/min以上者,可给予毛花苷C静脉注射。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者,若伴有心动过缓,术前可给予阿托品注射。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个月内不施行择期手术。心力衰竭患者,最好在心力衰竭控制3~4周后再施行手术(2000、2007A)。

4.呼吸功能障碍 有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术前都应做血气分析和肺功能检查。尽可能控制哮喘和感染,促进痰液排出,改善呼吸功能。术前准备应包括:①停止吸烟2周,鼓励患者深呼吸和咳嗽。②应用麻黄碱、氨茶碱或异丙肾上腺素雾化吸入。③痰液黏稠的患者,还可采用蒸气吸入、口服氯化铵或碘化钾。经常咳脓痰的患者,手术前3~5d开始应用抗菌药物,并行体位引流。④经常发作哮喘的患者,可口服地塞米松(2007A)。⑤麻醉前给药要适量,以免抑制呼吸,造成排痰困难,例如不用吗啡

5.肝病 最常见的是肝炎和肝硬化。肝轻度损害,不影响手术耐受力;肝功能损害较严重或濒于失代偿者,手术耐受力显著削弱。必须经过长时间的严格准备,方可施行择期手术;肝功能严重损害,明显腹水、黄疸者,一般不宜施行任何手术(2007A)。急性肝炎患者,除急症手术外,多不宜施行手术。多数有肝损害的患者,经过治疗肝功能多有明显改善,故肝病患者,应行保肝治疗后再行手术。

6.肾病 对轻、中度肾功能损害的患者,经过适当内科治疗,一般能较好耐受手术;重度肾功能损害者,需要在有效的透析治疗后才能施行手术(2007A)。

7.糖尿病 术前应控制血糖水平。一般用胰岛素控制,并连续监测血糖水平,术前血糖以控制在轻度升高状态(5.6~11.2mmol/L)为宜,此时尿糖(+~++)(2001、2007A)。术后胰岛素用量可依据每4~6小时尿糖测定结果给予。

8.其他 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行甲状腺手术前,须先应用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药物、碘剂等,以达到手术条件。

二、术后处理

1.术后常规处理与监测

(1)术后医嘱与监测:术后医疗文书的书写包括诊断、施行的手术、监测方法和治疗措施。常规监测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率、血压、呼吸频率、每小时(或数小时)尿量,记录出入水量。有心、肺疾病或有心肌梗死危险的患者应给予无创或有创监测中心静脉压、肺动脉楔压及心电监护,采用经皮氧饱和度监测仪动态观察动脉血氧饱和度。

(2)卧位:①全身麻醉未清醒的患者,应平卧,头偏向一侧。②蛛网膜下腔麻醉患者,应平卧或头低位12h。③硬膜外麻醉及局部麻醉患者,可根据需要安置卧位。头颅手术后,如无昏迷,可取15°~30°头高足低斜坡位;颈胸手术后多采取高坡卧位(2004);腹部手术后多取低半坐位(2006);脊柱或臀部手术后,可采取俯卧或仰卧位。休克患者,应取平卧位或下肢(床脚)抬高20°,头部和躯干同时抬高5°左右的体位。

(3)活动和起床:原则上应早期床上活动,如深呼吸、四肢主动活动及间歇翻身等,手术后可试行离床活动的时间一般为术后第2~3天。早期活动的优点是:①增加肺活量,减少肺部并发症;②改善全身血液循环,促进切口愈合;③减少因下肢静脉淤血而发生血栓形成;④有利于肠道和膀胱功能的恢复,减少腹胀及尿潴留的发生;⑤有利于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

(4)饮食和输液:①非腹部手术:一般体表或肢体的手术,全身反应较轻者,术后即可进食。手术范围较大,全身反应较重的,需待2~4d方可进食。蛛网膜下腔麻醉和硬膜外腔麻醉者,术后3~6h可根据患者需要而进食;全身麻醉者,需等麻醉清醒,恶心、呕吐反应消失后方可进食。②腹部手术:尤其是胃肠道手术,一般需禁食24~48h,待肛门排气后,可以进少量流质饮食(2007A),一般在第5~6天开始进半流质,第7~9天可恢复普通饮食。

(5)缝线拆除(2001、2003、2007A、2007B):一般头、面、颈部拆线时间为4~5d,下腹部、会阴部6~7d,上腹部及背部7~9d,四肢10~12d(近关节处可适当延长),减张缝线14d。青少年患者可缩短拆线时间,老年人、营养不良者可延迟拆线。切口分Ⅰ(清洁切口)、Ⅱ(可能污染切口)、Ⅲ(污染切口)3类。切口的愈合也分为甲级(愈合优良,无不良反应),乙级(愈合处有炎症反应,如红肿、硬结、血肿、积液等)和丙级(切口化脓,需行切开引流等处理)3类。

(6)引流物的处理:术后观察各种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的性质和量,并记录。乳胶片引流拔除时间一般为术后1~2d(2001);烟卷引流拔除时间多为4~7d;引流管多用于渗液较多者,视具体情况拔除。

2.术后不适与处理

(1)疼痛:切口疼痛于术后24h内最剧烈,2~3d后减轻。一般手术后可口服镇静、止痛药,大手术后若无禁忌,可肌内注射哌替啶等镇痛药。如手术2~3d或以后仍有疼痛,须查明原因。

(2)发热: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2003)。原因是由代谢性或内分泌异常、低血压、肺不张和输血反应等引起,升高幅度在1.0℃左右。防治:如术后3~6d发热,体温升高幅度过大或恢复接近正常后再度发热,或发热持续不退,应寻找原因,警惕感染及是否有腹腔内残余脓肿等(2004)。

(3)腹胀:为肠蠕动受抑制,一般术后24~48h即可减轻,轻者无须处理。严重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可采用肛管排气、胃肠减压、局部热敷等方法治疗(2001)。

(4)恶心和呕吐:最常为麻醉药物反应(2003),可自行减轻或停止。如不缓解,应查明原因。可给予镇静、镇吐药等行对症处理。

(5)呃逆:因膈肌阵发性痉挛所致,多为暂时性,不必处理。顽固者应排除是否有膈下感染的可能。可采取压迫眶上缘,针刺、抽吸胃内积气和积液,给予镇静或解痉药等措施。

(6)尿潴留:可由全身麻醉或蛛网膜下腔麻醉后排尿反射受抑制,直肠、肛门手术后疼痛致膀胱括约肌反射性痉挛,患者不习惯卧床排尿等引起。可采取诱导排尿、改变体位、给予镇痛药、局部热敷、针刺疗法等治疗,必要时导尿。

三、术后主要并发症

(一)术后出血

【原因】 早期出血(术后12~24h)多因术中止血不彻底或血管结扎欠妥所致。晚期出血(术后7~10d)则由于血管结扎处缺血坏死、结扎线脱落或局部感染后组织坏死所致。

【临床表现】 术后出血可以发生在手术切口、空腔脏器及体腔内。覆盖切口的敷料被血液渗湿,应考虑切口出血;检查伤口,如有血液持续涌出,则应拆除部分缝线寻找出血点。腹部手术后腹腔内出血,有时临床表现不一定十分明显,必须密切观察生命和腹部体征,必要时行腹腔穿刺,才能明确诊断。胸腔术后,从胸腔引流管内每小时引流出血液量超过100ml,就提示有内出血(2006)。

【防治】 术中务必严格止血,结扎务必规范牢靠,切口关闭前务必检查术野有无出血点。切口出血可行局部处理。内出血或体腔内出血,必要时需再次手术止血。

(二)切口感染

【原因】 体弱、病重者,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过长、操作不当等易发生切口感染,多于术后3~4d出现。

【临床表现】 切口疼痛加重或减轻后又加重,并伴有体温升高,脉率加快,白细胞计数增高,即提示切口可能感染。查体时可发现切口局部有红、肿、热和压痛,或有波动感等典型体征。

【防治】 严格无菌技术,手术操作轻柔精细,严格止血,避免切口渗血、血肿,加强手术前后处理,增强患者抗感染能力;切口感染早期可给予抗生素和局部理疗等处理,如已化脓,则需要充分引流和换药,切口清洁后,行二期缝合。

(三)切口裂开

【原因】 营养不良、腹腔内压力增高、缝合欠佳、年老体弱者、儿童等;诱因常为术后咳嗽、腹胀、便秘等。

【临床表现】 多发生在术后1周左右,往往在患者一次腹部突然用力时,自觉切口疼痛和突然松开,肠或网膜脱出,大量淡红色液体自切口流出。切口分为完全裂开(切口全层裂开)和部分裂开(除皮肤缝线完整而未裂开外,深层组织全部破裂)。

【防治】 切口完全裂开时,立即用无菌敷料覆盖切口,在良好的麻醉条件下重新缝合,最好采用减张缝合。术后腹带加压包扎,并延迟拆线时间。

(四)肺不张

【原因】 多见于老年患有急、慢性呼吸道感染者,常发生在胸、腹部大手术后。

【临床表现】 术后早期发热,呼吸和心率增快等。①查体:颈部气管可能向患侧偏移,肺底部可有浊音或实音区,听诊局部呼吸音减弱、消失,可闻及局限性管性呼吸音、湿啰音。②血气分析:氧分压下降和二氧化碳分压升高。③胸部X线片常有典型的肺不张征象。

【防治】 术前控制呼吸道感染,术前2周戒烟,注意口腔卫生等。可采取帮助患者排痰、行超声雾化吸入治疗等方法,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五)尿路感染

【原因】 基本原因是尿潴留。

【临床表现】 急性膀胱炎的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有时尚有排尿困难,尿液检查有较多红细胞和白细胞,但一般无全身症状。急性肾盂肾炎多见于女性,主要表现为发冷、发热,肾区疼痛,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段尿镜检见大量白细胞及细菌。

【防治】 及时处理尿潴留,如尿潴留量超过500ml时,应留置导尿。一旦发生感染,应给予有效抗生素,并维持充分尿量,保持排尿通畅。

历年考点串讲

近十年共考15题,其中术前准备6题,术后处理7题,并发症处理2题,主要为A1、A2型题,围术期处理为每年必考,题量在每年1~2题。常考的细节有:

1.术前一般准备:①一般非胃肠道手术,术前12h开始禁食,术前4h开始禁止饮水,必要时胃肠减压。②行胃肠道手术者,术前1~2d开始进流食,幽门梗阻患者尚需洗胃,术前插胃管。③一般手术,术前1d做肥皂水灌肠。④结肠或直肠手术,术前1d的晚上及手术当天清晨行清洁灌肠或结肠灌洗,并于术前2~3d开始口服肠道制菌药物,以减少术后并发感染的机会。

2.术前特殊准备:①营养不良。血浆清蛋白在30~35g/L时,应补充富含蛋白质的饮食,低于30g/L则需要输血浆、人体白蛋白制剂。②高血压。患者血压在160/100mmHg以下,可不必特殊准备。血压过高者,麻醉和手术应激可并发脑血管意外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等,选用合适的降压药,使血压稳定在一定水平,但并不要求降至正常。③糖尿病。术前应控制血糖水平。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个月内不施行择期手术。心力衰竭患者,最好在心力衰竭控制3~4周或以后再施行手术。⑤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行甲状腺手术前,须先应用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药物、碘剂等,以达到手术条件。

3.手术后体位:蛛网膜下腔麻醉患者,应平卧或头低位12h;硬膜外麻醉及局部麻醉患者,可根据需要安置卧位。头颅手术后,如无昏迷,可取15°~30°头高足低斜坡位;颈胸手术后多采取高坡卧位;腹部手术后多取低半坐位;脊柱或臀部手术后,可采取俯卧或仰卧位。休克患者,应取平卧位或下肢(床脚)抬高20°,头部和躯干同时抬高5°左右的体位。

4.拆线时间:一般头、面、颈部拆线时间为4~5d,下腹部、会阴部6~7d,上腹部及背部7~9d,四肢10~12d(近关节处可适当延长),减张缝线14d。

5.切口分Ⅰ(清洁切口)、Ⅱ(可能污染切口)、Ⅲ(污染切口)3类。

6.切口的愈合分为甲级(愈合优良,无不良反应),乙级(愈合处有炎症反应,如红肿、硬结、血肿、积液等)和丙级(切口化脓,需行切开引流等处理)3类。

7.引流物处理:术后观察各种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的性质和量,并记录。乳胶片引流拔除时间一般为术后1~2d;烟卷引流拔除时间多为4~7d;引流管多用于渗液较多者,视具体情况拔除。

8.术后不适:发热,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恶心和呕吐,最常为麻醉药物反应,可自行减轻或停止。如不缓解,应查明原因。可给予镇静、镇吐药等行对症处理。

9.术后出血:早期出血(术后12~24h)多因术中止血不彻底或血管结扎欠妥所致。晚期出血(术后7~10d)则由于血管结扎处缺血坏死、结扎线脱落或局部感染后组织坏死所致。

10.切口感染:切口感染早期可给予抗生素和局部理疗等处理,如已化脓,则需要充分引流和换药,切口清洁后,行二期缝合。切口完全裂开时,立即用无菌敷料覆盖切口,在良好的麻醉条件下重新缝合,最好采用减张缝合。术后腹带加压包扎,并延迟拆线时间。

11.肺不张防治:术前控制呼吸道感染,术前2周戒烟,注意口腔卫生等。可采取帮助患者排痰、行超声雾化吸入治疗等方法,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