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格列喹酮

格列喹酮

时间:2022-04-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第二代磺酰脲类降血糖药,口服后2~3h达高峰,作用持续8h,t1/2为1~2h。95%经肝脏代谢,只有5%经肾排泄,与其他磺酰脲类降糖药有别,主要从胆汁排出,故用于肾功能轻、中度不良的糖尿病患者。格列喹酮片、胶囊[150] 用于有肾损害的糖尿病患者的治疗。

又名Glurenorm、糖适平、喹磺环己酮。

【性状】

本品为结晶,熔点180~182℃。

【药理作用与用途】

为第二代磺酰脲类降血糖药,口服后2~3h达高峰,作用持续8h,t1/2为1~2h。95%经肝脏代谢,只有5%经肾排泄,与其他磺酰脲类降糖药有别,主要从胆汁排出,故用于肾功能轻、中度不良的糖尿病患者。

【新剂型】

格列喹酮片、胶囊[150] 按相关技术要求制备。

【临床应用】

格列喹酮片、胶囊[150] 用于有肾损害的糖尿病患者的治疗。餐前口服,15mg/d,然后按病情调整剂量,但每日最大量为120mg。

【注意事项】

1.较少引起低血糖反应。

2.孕妇及肾损害患者忌用。

参考文献

[1] 王雅君,等.胰岛素经眼给药对兔体糖尿病模型的治疗作用.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2,12(10):453

[2] 陈庆华,等.胰岛素非注射给药途径及剂型的研究进展.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3,24(2):85

[3] 安富荣,等.胰岛素鼻黏膜给药制剂研究进展.现代应用药学,1991,8(4):27

[4] 王彦,等.胰岛素鼻、口腔制剂的研究.药学进展,1993,17(2):80

[5] 赵德志,等.胰岛素乳剂鼻腔给药对大鼠血糖的影响.现代应用药学,1993,10(2):13

[6] CA,120:144147x

[7] CA,120:144178h[8] 宋友华,等.胰岛素栓剂研究进展.药学通报,1987,22(2):97

[9] 毛磊.胰岛素制剂研究进展.国外医药,1992,13(3):166

[10] CA,120:143856r

[11] CA,110:13585j

[12] 王静清,等.鼻黏膜吸收胰岛素的实验研究.暨南大学学报,1999,20(4):96

[13] 刘敏,等.胰岛素肠溶微球口服的实验研究.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0,21(5):227

[14] 张强,等.口服胰岛素毫微球的体外释药及对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作用.药学学报,1998,33(2):152

[15] 杨彩哲,等.胰岛素毫微囊口服制剂的制备及其对实验性糖尿病的治疗作用.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4,15(1):65

[16] 胡一桥,等.胰岛素聚乳酸微球处方筛选.中国药学杂志,1999,34(12):822

[17] 马利敏,等.胰岛素聚酯微粒的制备及大鼠体内药效学研究.药学学报,2000,35(11):850

[18] 张磊,等.口服胰岛素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及其降血糖作用.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1,32(1):25

[19] 王召,等.胰岛素口服微乳经狗十二指肠给药的体内吸收途径研究.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7,28(6):323

[20] 孙铭,等.胰岛素纳米粒子缓释制剂的实验研究.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01,5(4):188

[21] 尹宗宁,等.注射用胰岛素纳米囊中胰岛素的含量测定.华西药学杂志,2001,15(4):248

[22] 齐宪荣,等.胰岛素与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脂质体的相互作用.药学学报,2000,35(12):924

[23] 李德强,等.肺吸入胰岛素气雾剂的研制及动物实验研究.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00,21(3):225

[24] 高秋华,等.胰岛素舌下滴剂促吸收剂的研究.华中理工大学学报,2000,28(5):101

[25] 王正梅,等.口服胰岛素缓释微球的制备.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2(3):371

[26] 李英剑,等.胰岛素壳聚糖胶态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释药性能.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4,35(11):655

[27] 胡瑞华,等.口服碘油胶丸防治学生地方甲肿效果观察.中国地方病杂志,1991,10(4):234

[28] 尹德润,等.口服碘油新剂型(微囊剂)的研究I.中国地方病杂志,1986,5(3):221

[29] 郑仕中,等.125I标记碘化油及其在正常大鼠体内分布和代谢的初步观察.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8,18(5):418

[30] 言伟强,等.碘水胶浆支气管造影的临床应用.医学影像学杂志,2001,11(2):100

[31] 杨立,等.带药微球与碘化油、明胶海绵联合应用栓塞治疗肝癌可行性研究.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1994,2(1):21

[32] 张旭光,等.碘化油纳米磁流体在兔肝内滞留的实验研究.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23(5):515

[33] 杨宝祺,等.碘化钾片处方组成的改进.药学通报,1981,16(10):封三

[34] 唐敏,等.碘化钾滴剂的配制.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0,10(11):523

[35] 国法成,等.医院制剂操作技术.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389

[36] 蒋云生,等.不同剂量碘化钾缓释片和胶囊的驱铅作用比较.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1,20(6):481

[37] 陈东红,等.折光法测定碘化钾溶液的含量.海峡药学杂志,2001,13(1):41

[38] 张志霞.KI软膏、碘酊及达克宁霜治疗甲癣16例.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31(4):370

[39] 张维谷.地塞米松涂膜剂的研制.现代应用药学,1988,5(4):25

[40] 闫章存.复方地塞米松霜的研制及临床应用.药学情报通讯,1994,12(1):36

[41] 汤关龙,等.醋酸地塞米松滴鼻剂的研制.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85,5(3):134

[42] 徐明堂,等.复方止痒酊治疗夏季皮炎.新医学,1992,(5):240

[43] CA,120:38138k

[44] CA,120:14934r

[45] CA,120:144196n

[46] 陈秀芬.复方地塞米松滴鼻剂治疗过敏性鼻炎.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0,10(10):474

[47] 郑永红,等.地塞米松脂质体质量控制的研究.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1,32(8):357

[48] 万光明,等.丁胺卡那霉素地塞米松复方脂质体的眼毒性研究.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9,17(2):75

[49] 周四元,等.地塞米松、葡聚糖的合成及其肠内容物中的转释特性.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0,21(4):499

[50] 侯惠民,刘国勤,等.单向释药双层缓释贴膜治疗口腔溃疡的疗效观察.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2,23(6):667

[51] 邢琳,等.离心法制得胶原膜载释地塞米松的实验研究.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2,36(1):57

[52] 姚成林,等.用骨粉地塞米松糊剂治疗牙髓炎.华夏医学,1999,12(2):194

[53] 张守尧,等.泰赛喷雾剂的研制与质量控制.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7,17(10):454

[54] 顾学裘.地塞米松的国外制剂简介.医学通报,1999,18(1):44

[55] 李国锋,等.地塞米松磷酸钠脂质体经兔结肠黏膜的体外Ussing chamber渗透研究.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4,24(1):11

[56] 杨红,等.醋酸地塞米松眼用凝胶剂的制备与质量控制.中国药师,2004,(11):839

[57] 张凤妍,等.地塞米松缓释剂在并发性白内障术中前房植入.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4,26(8):529

[58] 荣术英.氯霉素己烯雌酚剂治疗老年阴道炎143例临床观察.实用妇产科杂志,1993,9(2):91

[59] 邢山闽,等.复方己烯雌酚膜的制备.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87,7(10):462

[60] 国法成,等.医院制剂操作技术.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237

[61] 袁继民,等.现代药物制剂技术.济南:济南出版社,1992:371

[62] 孙祥榴,等.雌三醇乳剂的研究.中国药房,1993,4(2):10

[63] 孙祥榴,等.雌三醇乳剂引起不良反应与剂量的关系.中国药学杂志,1993,28(1):44

[64] 尹武华,等.雌三醇阴道栓的制备与临床应用.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87,7(2):8359

[65] 邹军,等.复方雌三醇栓的制备及质量控制.中国药业,2003,12(4):56

[66] 贺曾佑.克罗米芬霜剂的制备.药学通报,1983,18(11):689

[67] 王雪明,等.氯雌酚栓的研制及临床疗效观察.海军药学,1993(2):12

[68] 施锋,等.氨基酸共聚物缓释片和胶囊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的研究.中国药学杂志,1993,28(9):538

[69] 袁继民,等.现代药物制剂技术.济南:济南出版社,1992:371

[70] 袁继民,等.现代药物制剂技术.济南:济南出版社,1992:392

[71] 冯敏,等.聚α-氨基酸黄体酮微球的制备及释药研究.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1,32(4):253

[72] 靳阳,等.黄体酮透皮吸收研究.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1997,30(4):21

[73] 金倾跃,等.孕康口服液治疗黄体功能不全疗效分析.中国药业,1999(8):31

[74] 王宪英,等.黄体酮β-CD包合物的研制.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3,23(12):719

[75] 武镇忆,等.国产长效皮下埋植剂和Norplant的药物体外释放比较.生殖与避孕,1992,12(3):7

[76] 武镇忆,等.RP-HPLC测定国产18-甲基炔诺酮埋植剂的药物体外释放量.药物分析杂志,1993,13(3):159

[77] 潘仕荣,等.可生物降解的聚氨基酸—甾体药物缓释微球.生殖与避孕,1993,13(3):184

[78] 潘仕荣,等.18-甲基炔诺酮聚氨基酸微球的制备与体外释药实验.中国药学杂志,1993,28(7):405

[79] 施锋,等.氨基酸共聚物缓释片和胶囊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研究.中国药学杂志,1993,28(9):538

[80] 宋存先,等.左炔诺孕酮长效缓释埋植剂Ⅰ结构特征的研究和体内外药物释放的长期观察.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1999,18(1):22

[81] 肖迪,等.缓释左旋-18甲基炔诺酮皮埋避孕剂对骨密度和骨代谢的影响.实用妇产科杂志,2000,16(3):156

[82] 雷永,等.避孕药微球制备工艺的研究.药学学报,1993,28(4):296

[83] 陈国神,等.雌二醇硅橡胶骨架型透皮控释系统的研究.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89,20(4):154

[84] 龚赛君,等.雌二醇透皮控释贴片的初步稳定性研究.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3,24(9):398

[85] 林宝安,等.雌栓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临床观察.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2,18(5):501

[86] CA,120:144205q

[87] CA,120:62196y

[88] 沈子龙,等.雌二醇霜剂透皮吸收示踪研究.药物生物技术,2000,7(3):169

[89] 周新腾,等.雌二醇聚乳酸类微囊的制备与体外评价.中国药理学杂志,2003,12(2):87

[90] 杨绍珍,等.缓释药物丙酸睾丸酮治疗子宫肌瘤.天津第二医学院学报,1993,9(1):31

[91] 杨丹,等.丙酸睾酮缓释硅胶囊植入去势大鼠体内后的雄激素水平及药效学研究.中国男科学杂志,2002,16(2):98

[92] 杨丹,等.丙酸睾酮埋植剂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研究.中国药学杂志,2003,38(8):611

[93] 郭若羚,等.复方左旋18-甲基炔诺酮微球的研究.华西医大学报,1993,24(4):376

[94] 刘础,等.复方炔诺孕酮缓释微囊注射液的研究.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4,25(11):494

[95] 金毓翠,等.达那唑栓剂合并前列腺素抗早孕.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3,24(11):501

[96] 薛佩华,等.不同组分透皮吸收促进剂增强达那唑的透皮效应.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8,19(4):393

[97] 黄胜炎.Alza公司的男性激素贴膏获准上市.化学医药工业信息,1994(1):26

[98] 杨鹏晖,等.睾酮经皮吸收膜剂的研究.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4,25(3):112

[99] 李坚.栓剂基质中睾丸素的体外释放及在男性体内的吸收研究.药学情报通讯,1993,11(4):37

[100] CA,120:62301d

[101] 袁继民,等.现代药物制剂技术.济南:济南出版社,1992:361

[102] 袁继民,等.现代药物制剂技术.济南:济南出版社,1992:390

[103] 袁继民,等.现代药物制剂技术.济南:济南出版社,1992:392

[104] 邵庆翔,等.长效避孕针醋酸甲羟孕酮引入性试验.中华妇产科杂志,1999,34(1):36

[105] 杨惠民,等.男性健康志愿者口服大剂量甲羟孕酮胶囊与片剂的药动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1,32(6):426

[106] 梁智江,等.1%己酸孕酮霜的配制.广东药学,1993(2):21

[107] 顾学裘.药物制剂新剂型选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27

[108] CA,120:14734a

[109] 朱珠,等.国产甲泼尼龙片剂的生物等效性研究.中国药学杂志,2001,36(4):261

[110] 陈新谦,等.新编药物学,第1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365

[111] 袁继民,等.现代药物制剂技术.济南:济南出版社,1992:332

[112] 范腾莱.强的松龙滴眼液配制方法的改进.现代应用药学,1994,11(5):55

[113] 周瑾,等.泼尼松龙葡聚糖前体药物的结肠定位转释机制研究.中国药理学通报,2002,18(3):328

[114] 韩俊,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活络灵胶囊中泼尼松龙和吲哚美辛含量及含量均匀度.现代应用药学,1997,14(1):41

[115] 苏敏,等.N-乙酰基-L-谷氨酰基-泼尼松龙肾靶向前体药物研究.药学学报,2003,38(8):627

[116] CA,110:13582f

[117] 张鹤林,等.氮酮对甲巯咪唑透皮吸收的影响.海军药学,1994(1-2):24

[118] 赵维娟,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甲巯咪唑乳膏的含量.解放军药学学报,2002,18(3):181

[119] 石勇铨,等.甲巯咪唑软膏治疗Graves病疗效和安全性的初步结果.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2,23(3):346

[120] 欧阳晓玫,等.甲睾酮贴片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和稳定性考察,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0,20(11):651

[121] 曹倩,等.那法瑞林长效制剂对大鼠垂体功能影响.中国药学杂志,1997,32(6):340

[122] 邱利焱.聚膦腈/聚酯膜的药物释放性能研究.科技通报,2002,18(2):164

[123] 汤谷平,等.高分子药物的研究Ⅰ.炔诺酮-α,β-聚(羟烷基)-DL-天冬酰胺高分子药物体外释放的研究.中国药物化学杂志,1994,4(1):28

[124] 石俊峰,等.复方氯霉素耳用滴丸的制备及临床初步观察.西北药学杂志,1996,11(5):222

[125] 胡道德,等.悬光法测定复氢霜中氢化可的松含量.西北药学杂志,1998,13(3):196

[126] 成霭生.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复方氢化可的松搽剂的含量.华西药学杂志,1995,10(4):236

[127] 高同舟,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氢化可的松栓中醋酸氢化可的松的含量.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02,25(2):105

[128] 韦又铭,等.派瑞松霜治疗5种皮肤病效果观察.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2,24(3):383

[129] 陈安兰,等.复方曲安奈德乳膏的制备.西北药学杂志,1997,12(4):167

[130] 潘淑华.复方醋酸曲安缩松乳膏的制备及质量控制.中国药学杂志,1994,29(12):731

[131] 卢美琼.倍氯米松鼻腔喷雾治疗鼻息肉.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1998,17(3):160

[132] 陈新谦,等.新编药物学.第1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

[133] 张惠宏,等.溶剂扩散法制备丙酸倍氯米松固体脂质纳米粒.药学学报,2003,38(4):302

[134] 林芳,等.二丙酸倍氯米松缓释微囊在豚鼠体内释药浓度的测定.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02,6(4):191

[135] 罗毅,等.含己烷雌酚的聚磷酸酯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4,15(7):1090

[136] 杨鹏晖,等.米非司酮阴道贴膜的研究.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4,25(5):204

[137] 侯冬枝,等.米非司酮固体脂质纳米粒的性状研究.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4,35(10):602

[138] 李瑾,等.卡前列素配伍缩宫素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研究.医药导报,2001,20(7):414

[139] 陈晓燕,等.卡前列甲酯口含片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广州医药,2001,32(3):17

[140] 王苏梅,等.复方天花粉蛋白流产200例临床观察.山西医学院学报,1996,27(S2):47

[141] 甘勇,等.格列吡嗪双层渗透泵控释片的制备及体外释放度考察.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2,19(3):157

[142] 孙国庆,等.格列吡嗪缓释片的制备及其释药特性的研究.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6,27(11):661

[143] 黄圣凯,等.格列吡嗪胶囊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评价.新药与临床,1995,14(3):139

[144] 张祥捷.控释格列吡嗪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福建医药杂志,2000,22(3):23

[145] 江田民,等.格列吡嗪控释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药性质.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4(6):732

[146] 傅颖君,等.格列齐特胶囊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江西医学院学报,2001,41(3):13

[147] 刘宝林.格列齐特缓释片的制备与释放度测定.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2004,12(3):27

[148] 何静,等.格列齐特-羟丙基-β-CD包合物的制备.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26(11):984

[149] 张纪兴,等.格列齐特缓释片的研制.广东药学院学报,2003,19(1):1

[150] 陈西敬,等.格列喹酮胶囊和片剂的人体药动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0,31(6):41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