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区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源拓展

社区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源拓展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介入社区教育,国外已有成功的尝试,美国的社区学院,就是职业教育介入社区教育的成功典范。其次,中等职业教育介入社区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摆脱现实困境的重要出路。与此同时,我国政府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重点支持农村中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政府财政经费主要用于职业教育基地建设、教学设备建设、资助贫困学生等。

一、社区发展与社区教育

“社区”即“人们”的集体,是共同居住在一定地理区域的人,共同从事经济活动和政治活动,基本形成一个具有某些共同价值标准、相互从属的感情、自治的社会单位,如城市、城镇、乡村,等等。所谓“社区发展”,即运用人文关怀的方法,客观科学的步骤和社会互动的过程,寻找社区需要、解决社区问题,并促使社区按特定社会制度理想和价值观念发生理性变迁的社会运动,它是一项涉及多因素变迁的综合性社会运动。

社区教育是以提高社区成员素质和生活质量、满足社区发展需要为目的而开展的,对全体社区成员身心发展施加影响的一种区域性、有组织的学习型活动。作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载体,社区教育既有利于满足居民对自身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有利于维护社区安定、实现社区和谐,因而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我国社区教育起步较晚,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于城市,并逐渐发展壮大。进入21世纪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心、重视下,在国家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支持下,社区教育已经成为我国社区发展的重要助推力量,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与普通的学校教育相比,社区教育具有以下特征:(1)社会教育是一种平民化教育,是及时、准确、真实反映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本土化”教育、普及化教育、大众化教育。(2)社区教育改变了政府办学的单一局面,体现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居民自治”的办学理念,彰显了办学主体的多元化格局。(3)社区教育是“目标开放、体制灵活、实用性强”的典范,是对传统的学校教育的突破,体现了教育的开放性和市场化。(4)社区教育是以社区为依托、面向全体社区成员的教育,大多是无偿或低偿的,因而是非赢利性的教育。

社区教育对社区发展的促进作用,突出表现在四个主要的方面:(1)社区是社会伦理准则和道德规范产生影响的主要场所,社区教育发挥着道德教育与维护社区和谐、稳定的重要功能。(2)社区教育可以促进社区与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教育机构之间的联系与合作,有利于建立“终身学习”机制,从而促进社区成员素质提升,促进社区文明程度的提高。(3)社区教育是面向社区居民的教育,是以提高社区成员素质和生活质量、反映和满足社区发展需要为目的的教育,针对性、社会实践性较强,对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也更直接、更明显。

二、中等职业教育介入社区教育

(一)中等职业教育介入社区教育的经验借鉴

中等职业教育介入社区教育,一般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一是中等职业教育机构接受社区教育机构的委托,开办社区学校,开展包括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在内的各种文化性、职业性、专业性的社区教育、培训活动,实现对社区教育的介入;二是中等职业教育机构利用自身的教育资源优势,通过项目合作方式参与社区教育,推动社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实现对社区教育的介入。

中等职业教育介入社区教育,国外已有成功的尝试,美国的社区学院,就是职业教育介入社区教育的成功典范。美国职业教育介入社区教育后,侧重于三个方面的教育服务:一是学历教育,在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并重时,侧重于培养社区学员的理论知识,为学员升造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是职业能力教育,侧重于为中青年学生(甚至老年人)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帮助他们实现就业,增长技艺;三是发展性教育,为社区学员创造更多的学习深造、成长成才的机会。作为职业教育介入社区教育的产物,美国社区学院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办学效果,提高了美国社会国民的素质,提高了美国国民的受教育水平,以及全社会的高等教育入学率,增强了社会的凝聚力,促进了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深得社会各界的好评。此外,日本、德国的职业教育,也在融入社区教育过程中,实现了自身的发展。国外职业教育介入社区教育的实践经验表明,职业教育介入后,对社区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等,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也为自身获得更高的社会认可、实现可持续发展等,奠定了有利的群众基础。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要实现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关键是要通过教育实现国民素质的提升,职业教育介入社区教育,就是其中最好的一种方式。然而,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极不均衡,教育发达程度各异。因此,职业教育介入社区教育时,其教育内容、教育目标、服务对象等都要因地制宜。在发达地区、大中城市,社区教育实施主体、教育对象、教育内容较为宽泛:实施主体包括普通高等院校、高等职业院校、中等职业院校及各类社会性的培训机构;面向对象既包括失业者、高考落榜生,也包括在职人员及离退休人员;教育内容包括职业技能培训、通识教育、闲暇教育等。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社区教育的实施主体、教育对象、教育内容相对较窄:实施主体主要是中等职业教育机构,教育对象主要面向失业者、高考落榜生,教学内容主要是短期职业技术培训、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等就业培训。

(二)中等职业教育介入社区教育的必要性

中等职业教育介入社区教育的必要性,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中等职业教育介入社区教育,是改变传统职业教育观念的内在要求。受“学而优则仕”、“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社会上存在着歧视职业教育的观念,发展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的政府支持和舆论宣传乏力。尽管法律政策已经明确规定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并不高。因此,职业学校必须主动介入本地区的社区教育领域,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开展卓有成效的教育培训活动,促进社区居民素质提升、增加社区成员就业机会,才能逐渐改变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和歧视,获得社会的尊重和认可。

其次,中等职业教育介入社区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摆脱现实困境的重要出路。在终身教育体系下,职业教育必须以开放的姿态呈现于社会,实现从学校到社会、从学员到职员的有效衔接,才能满足学习者终身受教育的需求。我国社区教育是一种“本土化”教育、普及化教育、大众化教育,一些社区经常性地举办各种形式的政策宣传、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活动,由于多数教育、培训活动是非盈利性的,尽管政府和社区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受场地、经费、师资等各方面的限制,社区教育发展状况不容乐观,社区居民参与度不高。与此同时,我国政府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重点支持农村中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政府财政经费主要用于职业教育基地建设、教学设备建设、资助贫困学生等。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多数中等职业学校生源不足,造成学生资源闲置,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因此,中等职业学校介入社区教育,既能满足社区教育发展对场地、师资等教育资源的需求,也可以避免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资源的浪费,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的有效融合、形成合力。同时,介入社区教育后,中等职业学校更容易形成特色,办学更加开放,从而有利于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再次,中等职业教育介入社区教育,是完善社区教育自身功能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社区教育主要限于“政策宣传、文化娱乐”等“非功利”层面,较少兼顾“劳动技能、职业培训”等“功利”层面的教学。现代社会是一个快节奏的社会,不仅科学技术更新快,劳动力的流动性也很快,转岗频率越来越高,一些岗位随着行业的衰退而减少,也不断有新的岗位随着新兴行业的发展而兴起。由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就业者不断提出新要求,社区居民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以提高就业竞争力。这时,以“劳动技能、职业培训”等“功利”教学为特色的职业教育,介入以“政策宣传、文化娱乐”等“非功利”教学为特色的社区教育,将有利于完善社区教育的功能,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的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最后,中等职业教育介入社区教育,是发展职业教育事业的客观要求。教育要立足于社会,与社会紧密相连,是教育“社会属性”的内在要求和具体表现。教育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活动,社会也要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撑。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要融入社会,才能彰显其社会功能。中等职业学校必须介入社区教育,使社区内有职业教育需求的群体,能够比较容易地、低成本地获得职业教育的机会,才能真正实现职业教育的大发展、大繁荣。同时,职业教育也只有融入社区教育,才能真正了解社会的需求,并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发展职业教育。

三、在社区教育拓展中等职业生源

中等职业学校,可以通过接受社区教育机构委托,开办社区学校的方式介入社区教育,也可以通过项目合作的方式介入社区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介入社区教育,在丰富社区教育内容、提升社区教育质量的同时,也将有利于实现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并将在“共赢”的优势互补中,找到自身发展和生源拓展的“生长点”。

(一)社区教育为中等职业教育提供了发展空间

社区教育以政策宣传、文化娱乐为主要教育内容,这种教育形式的广泛开展,既有利于维护地区的安定团结,也有利于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从而有利于“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因而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大众的广泛支持、重视和参与。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持续提升,人们的闲暇时间越来越多,加上政府构建“学习型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都为社区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这就要求构建更有利于促进社区教育发展、促进学习型社会构建的新模式、新机制,以更好地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社区教育的普及化、大众化、多样性、开放性、灵活性特征,决定了这种教育形式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紧密相连,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来教育、培养人才。综观我国教育发展的现状,与社会生产实践联系最为紧密、最为直接的教育形式是职业教育,而尤以中等职业教育在社区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最为突出,结合也更为紧密。因此,中等职业教育介入社区教育,构建以社区学院为主的办学形式,不仅有利于满足社区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有利于实现中等职业教育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社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共赢”。

(二)社区教育为中等职业教育提供了生源保障

培养可以直接从事生产实践和社会活动的初、中级技能型人才,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受其培养目标的限制,从社会分层角度考虑,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并不是以培养整体地位(包括社会地位、职业声望、经济收入等各个方面)较高的职业为出发点,其教育对象主要面向那些身份、地位、财富、权力等各方面均处于弱势地位的普通社会成员,而不是社会地位较高、权力显赫的上流社会成员。社区教育以全体社区成员为服务对象,其教育的出发点,是满足全体社区成员终身教育的学习需求。但在我国当前社会资源(尤其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宏观环境下,社区教育应更多地关注社会底层群体、弱势群体的需要,主要是满足失地农民、残疾人、下岗职工、新型农民工等群体的教育培训和学习需要,帮助这些群体提高文化、科学素养,在实现社会阶层及人群相对公平的同时,体现社区教育的普及化、大众化倾向。综上所述,中等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对象上是基本一致的。中等职业教育介入社区教育后,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弱势群体由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各方面受到的限制而产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尤其是那些在普通学校教育尚未覆盖或无法解决的职业技能培训,从而拓展了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源,也提高了弱势群体的生存、就业机会,充分激发了他们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热情和才智。当然,中等职业教育要在介入社区介入中拓展生源,并不是要取代社区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应该各有侧重,中等职业教育侧重于向社区居民提供职业技术培训服务,而社区教育侧重于满足青少年的业余生活、老年人的娱乐消遣等方面的教育、培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