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

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职业教育,为此面临着较大的冲击与震撼。职业教育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是以专业设置和布局来集聚教育资源。而现实却是,这些年来,受社会各种因素影响,一些学校无奈地抛开自己多年形成的拳头专业、品牌专业,为提高办学效益,出于从众心理盲目跟风,在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等严重匮乏的办学条件下,开设所谓高档、热门、紧俏专业来吸引生源。中等职业学校应抓住这一机遇,新专业的设置应瞄准这一市场。

第一节 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

在新的形势下,过去的专业设置已远远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应适时调整专业结构,满足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专业设置除满足行业、部门的需要外,还应面向整个社会和区域经济建设的需要。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是实现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目标的主要基础工作,学校应按照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调整和规范现有专业,拓宽专业面向,增设新专业。

一、合理设置专业是中等职业学校健康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市场机制在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职业教育,为此面临着较大的冲击与震撼。目前,主动参与市场竞争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生存和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相对而言,职业教育是一种更为贴近市场的办学类型,无论是资金来源、招生生源还是就业途径等,都更多地需要依赖于市场竞争而获得。而在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的诸多要素中,专业资源是一项关键性的资源。因而,合理设置专业是中等职业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一定专业操作技能的劳动者。职业教育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是以专业设置和布局来集聚教育资源。发展职业教育,无疑会对提高我国劳动者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市场经济的繁荣有着重要的意义。

而现实却是,这些年来,受社会各种因素影响,一些学校无奈地抛开自己多年形成的拳头专业、品牌专业,为提高办学效益,出于从众心理盲目跟风,在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等严重匮乏的办学条件下,开设所谓高档、热门、紧俏专业来吸引生源。这样,不仅使教育、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培养出来的学生达不到社会需要的标准,而且还人为地造成相同专业的毕业生大量过剩,学生毕业后无法找到相应的工作岗位的局面。还有不少学校为扩大招生,在新生录取时,无奈地降低要求,个别专业甚至没有选择余地,造成生源素质参差不齐,其中相当一部分学生不仅文化基础知识严重缺乏,而且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都较差,给学校的教学、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为顾及基础差的学生,学校不得不降低教学要求,这样使毕业生整体素质下降,削弱了社会竞争能力,影响了职业教育的社会声誉。

二、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制约因素

(一)社会的需求

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必须建立在社会需求的基础上。这是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根本出发点。考虑社会需求是双方面的辩证考虑,既要考虑市场对劳动力的要求(市场对专业的要求),又要考虑学生对劳动岗位的要求(学生对专业的要求)。简而言之,就是要考虑招生(学生对专业的要求)和就业(市场对专业的要求)两个方面。

(二)学校的硬件条件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劳动者素质需求的转变和提高,劳动力的技术含量显得越发重要。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硬件设施的配合,而不同的专业又需要不同的硬件设施。一个专业的设置能不能带来社会效益和直接的经济效益,能不能带来长久的经济效益,却往往在短时期之内无法体现出来。那么怎样认识在某一个专业上的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以及该专业和学校整体的比重关系是一个很难把握住度的问题。这样,能不能对该专业足量投入、使该专业得到健康发展就很难保证了,结果开设专业往往是重申报轻建设,重名称轻内涵。

(三)师资队伍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的是应用型技术人才,这对教师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带来教师作用的变化,教师必须是“双师型”的,不仅是讲台上讲课的好教师,也是本专业实践操作的熟手。学校开设新的专业,必须要求具有熟悉该专业理论和实际操作的教师。但从现实上看,绝大多数学校无法充分保证此环节。一些新兴的专业缺乏师资力量,学校只能勉强使用对原有教师进行短期培训的方法来实现转行,完成新专业的开设。

(四)学生基础

由于高校扩招、办学供需双方信息传递不灵敏、社会对职业教育存有偏见等多种原因的影响,造成了职业教育生源上人数的相对枯竭,而职业学校为了保证生源,只能无奈地降低门槛,其直接后果就是导致生源文化程度的整体下降。这样,又给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提高带来了困难,尤其是某些技术含量高的专业,其人才更是难以培养,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该专业无法开设。

三、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思路

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如何从学校自身的条件出发,设置与社会需求密切相关的专业,是每一个职业学校十分重视的问题。

(一)面向市场开设新专业

新专业要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要有较强的生命力,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并有利于形成新的专业优势和新的专业特色。据有关专家预测,未来从业人数增加的行业有:食品加工业、纺织业、服装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等。中等职业学校应抓住这一机遇,新专业的设置应瞄准这一市场。

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应该以企业(行业)岗位对劳动能力的需求以及劳动者对劳动能力的需求双方面的考查作为专业设置的依据,以职业道德为指导,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能力训练为主线。

(二)优化结构,拓宽专业面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许多部门、行业、学科互相渗透、交叉,社会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综合型中、高级技术人才,这就要求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必须向专业覆盖面宽的综合方向发展,使相关专业相互融合。因此中等职业学校首先要更新观念,克服专业设置中的短期行为和功利主义思想,按照专业大类或岗位需求的知识和技能要求进行专业重组。改造重组后的专业特点为:专业服务范围扩大,适应性和灵活性增强,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应该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的基本思想

能力的培养是职业学校的核心要务,这就要求职业学校所设置的专业要有适当的宽度和深度。大量的市场需求实践表明,绝大多数企业对劳动者的需求早已经从以前传统的专一型技术人才的需求转变为对通用复合型技术人才的需求。这样,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就不再是面向一种职业或一个岗位,而是面向一个职业群。此外,专业设置还应该考虑到如何处理专业知识和文化基础知识的关系,职业核心能力与职业专业能力的关系,以及核心课程与边缘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等之间的关系。理论上应该是兼顾文化基础和职业核心能力,重点突出专业技能的培养。

(四)设置具有个性的专业的同时应注重长线专业,即要求专业设置具有预测性

众所周知,社会需求的反映必定滞后于社会需求的现实,要满足社会的需要就必须超前。而进一步看,同样一种职业有不同的岗位层次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岗位的升级,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将不断地提高,这也要求用超前的眼光作好提前的准备。在这种情况下决不能“跟风”,不能看人家办了我就跟着办,更有甚者到了人家就业形势好时才想起自己要办这个专业。专业的预测来自于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的把握,当然,究竟如何把握好准确的度和超前的量,这主要取决于学校决策者的眼光了,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无可借鉴,只能单纯依靠经验了解今后几年的走向,然后预先设置新专业。

(五)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既要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的调节机制,能对整个社会的市场需要做出快速反应,根据实际需要及时调整,又要有相对稳定性。

总之,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必须根据我国的国情、当地的地情以及学校自身的校情,综合职业教育本身的特点和专业设置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来进行,使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确确实实地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目标,以推动职业教育健康稳步地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