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的教材编写

中等职业教育的教材编写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也必须看到,在教材质量和教材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部分国家规划教材因调整和修订工作不及时,不能很好地适应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个别地方、学校和出版单位无视教育部有关政策规定,自行编写、出版、使用了包括德育课、文化基础课在内的一些教材,甚至有些学校使用盗版、盗印教材等。因此,进一步加强对中等职业教育教材管理工作的指导,提高教材质量已是迫在眉睫。

第二节 中等职业教育的教材编写

一、及时编写中等职业教育教材的必要性

(一)及时编写教材是适应科技发展的需要

“十五”期间,教育部立项并组织开发、编写、出版了包括德育课、文化基础课及重点建设专业骨干课程在内的1000多种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2004年职成教育司又组织立项、编写并出版了一批推荐的教材。这些教材对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也必须看到,在教材质量和教材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部分国家规划教材因调整和修订工作不及时,不能很好地适应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个别地方、学校和出版单位无视教育部有关政策规定,自行编写、出版、使用了包括德育课、文化基础课在内的一些教材,甚至有些学校使用盗版、盗印教材等。因此,进一步加强对中等职业教育教材管理工作的指导,提高教材质量已是迫在眉睫。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指出,“积极推进课程和教材改革,开发和编写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和教材”,这是中职教材编写的努力方向。现在使用的教材中体现新知识、新观念、新技术和新方法不够,教材滞后于时代的发展,缺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内容。中职教育受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影响很大,也应该与时俱进,如果不能及时地在教材中吸收、涵盖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则势必会影响教育质量,影响到学生的就业和社会的需求。因此,应当采取相应措施,在新教材中及时引入那些新技术、新知识、新设备中最基本、最核心的知识与技能来充实到职业教育教材中,删减过时、陈旧的教学内容;另外要用现代的知识观来重新审视、选择和组织传统教学内容,使其在新形势下能够焕发出新的活力。国外的教材一般三年左右就修订一次。

(二)及时编写教材是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观念的变化,一个人需要不断地学习、更新知识和技能,以适应职业、岗位和社会的变化。同时,由于高校招生写度的改革和高职院校的出现,也使得中职学校的学生对口考入大学成为可能。因此,现代化的中职学校应当形成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应该使学生有更多的出路,形成“宽基础,活模块”的教材结构体系,即在某专业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增加数个可供选择的、不同专业方向的选修模块,学校或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灵活取舍;同时,教材中还为有进一步学习和深造愿望的学生留出与更深的知识相衔接的接口,就像计算机留接口以备升级换代一样,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教材的灵活性。另外,为满足技能型紧缺人才和农村新型农民培养培训的需求,急需编写大量新的专业课程指导方案,出版新的国家规划专业教材。

(三)及时编写教材是更好地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

教材中要有目的、有意识地渗透学习方法,教材不仅传授前人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还要教学生学会学习。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对于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其综合素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可以从技能训练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精神,培养其爱国情感和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信心和决心。

(四)及时编写教材是适应中职学校教育手段现代化的需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可以说,计算机使得课堂教学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根本性转变。丰富多彩的计算机教学软件使课堂教学不再是传统的、枯燥单一的教师一言堂,人机对话的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针对性强的、具有教学辅助作用的课件,使得过去需花大量的课时和口舌讲解的教学难点,现在只需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就一目了然,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但现在发行的教材没有很好地体现这些内容,虽然有些出版社也发行了部分学科的教学课件,但数量较少,涉及面窄,一些专业课没有开发,这为教师们积极参与教材编写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中等职业教育教材编写的基本要求

(一)教材要具有实用性、先进性

教材是反映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重要标志,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最终成果必然落实到教材的编写上。适合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教材应体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具有高质量、高水平的特点,应根据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不断地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

教材内容不仅要反映最新的科技成果和社会动态,而且要随着职业岗位(群)对知识、能力结构要求的变化而变化。注重用先进的科学观点和行业规范调整、组织教材,形成先进的教材结构。同时,要优化教材体系的总体结构设计,突出重点和难点,精选基础、核心的内容,不断研究解决科学技术知识的无限、高速增长与学校的教材内容相对稳定、教学时间相对有限之间的矛盾。

(二)坚持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结合相统一

为培养既有一定文化基础和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中、初级专门人才,教材必须同时兼顾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既选编“必需”“够用”的理论内容,又融入足够的实训内容。两者可合可分,应视不同专业和不同课程的具体要求而定。应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主线培养中、初级专门人才,实行“以实践教学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模式。高度专门化的技术岗位,需给予针对性较强的专门指导和训练,需要编写实践性教材。而实践性教学一般占职业教育总学时数的1/2到2/3,是职业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一些专业课程的教材应采用富有弹性的模块式内容结构,对知识与技能进行有目的的综合和整合,将若干知识点组成模块,便于组织教与学。

(三)教材编写与教学改革紧密连接

教材不仅是“看”的,而且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教师的讲授,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所以教材建设与教学改革是密不可分的。教材是课程理念的物化,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基本依据。职业学校是按照行业和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的,因此教材的编写要遵循两个基本原理:以工作任务引领专业知识和以典型产品或服务引领工作任务。教材还要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教材中要精选教学内容,大胆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选些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素材,多选择发生在身边的事物作案例,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既帮助学生了解、掌握一定的知识,也教育学生以后应该怎么做,不应该做什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训练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和能力。

(四)教材内容重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适应科技进步的要求

有的教材虽经几次修订,但内容仍然存在一些落后的、实际岗位很少应用的或者实践中一用就会、一点就明而理论长篇论述的,甚至不属于岗位必须掌握的知识内容,这些均应删除或删减。教材内容的选编应以应用知识为主体,将实际问题引入课堂,将解决实际问题所需要的知识内容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与方法进行论述,在此基础上再引进新知识、新技术,以适应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还可以模块结构组成教材,可以适应职业教育大众化、技能教育大众化的新要求。

专业课程教材创新应立足一专多能的教育模式。“一专”是指根据个人特长学习和练就一个工种的知识与技能。“多能”是指对本专业中各个工种的技能知识有所了解,当工作需要时只要略为学习就能胜任工作,以适应转岗和转产的需要。

(五)教材编写形式要多样化

一般来说,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思维形式多趋于表象性,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归纳、举一反三的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在编写中职教材时,其编写方法是与过去传统的教材编写方法所不同的。教材内容宜深入浅出,由简入繁,循序渐进,易于理解,应尽可能安排简洁直观的插图和简单易行的实验,以发挥学生的表象思维能力和掌握动作技能方面的能力。学生对于自己能够理解、掌握的知识会产生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的目的不是要把学生难倒、考“糊”,而应以学生能够学会和掌握为原则。因此,在编写教材时应注意启发和引导学生思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教材的编写方式应符合职业学校学生的认知规律。考虑到目前学生水平参差不齐,需要实施分层教学,教材的内容和习题应由必学、选讲、应用与实践三部分组成。学校可根据实际需求及学生的情况安排教学;学生可根据个人情况自主选学。教材内容尽量选择联系生产和生活的实用性强的实例。每章节要有醒目的学习目标、引导语;学习内容重点、难点出具标示(粗黑字体或画底线);由理论引导至或生活化、或趣味化、或让人向上的和生活有关的实例,且具有前后的逻辑关系;每章最后有测评,并附解答。

(六)教材编写要注重案例教学

中职学校教材不仅要围绕提高职业能力这条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而且在现有的教材体系里还应该适当增加或加大实验课和案例教学所占的比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和学生生活、学习相关的案例来进行教学,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把本来较为枯燥的内容变得趣味横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可以引导学生“身临其境”,积极思考和实践,让学生能更好地主动参与其中,勤于动手,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感性认识,提高他们的职业适应能力,这样才能使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相结合。例如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的工程施工、电气设备的安装、建筑识图等,都可以将课程的教学和实际工程案例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加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了解、掌握。

(七)部分教材应该由一批高素质的学科带头人与行业和企业专家合作进行编写

具有一定教学和实践经验的中等职业学校一线教师,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能“对症下药”,编写出符合中职教育特点的教材。

用于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教材要力求体现实用性、先进性,反映现实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技术水平,学生学过之后即能上岗操作,并能解决生产工艺中出现的技术问题。这样的教材单靠教师是很难完成的,只有教师和生产一线的技术专家紧密协作才能完成。人才应具备的能力和知识结构只有企业才最清楚,行业和企业的参与必不可少。为此,可以聘请行业内的知名高级工程师或专业技术人员,共同研究教材开发。可以邀请企业专家进学校座谈,并与教师结成对子,共同研讨教材编写思路,教师任主编,企业高工任主审。主编教师提出编写大纲,经讨论后交企业专家审定把关;教师执笔写作,遇到技术问题随时与企业技术专家碰面探讨;编写完工讨论定稿后请企业专家终审。有了企业技术人员的实质性参与,就保证了教材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就能反映出企业生产岗位的最新技术,避免了闭门造车、照抄照搬、改头换面等问题出现,而且提高了编写效率。通过校企合作开发教材,还密切了校企关系,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素质,促进了教师向“双师型”教师发展。

总之,中职学校的教材建设是一个随着社会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不断探索研究的过程,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教学大纲为基础,以适合学生学习为目标,为学生的就业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职业教育教材的编写过程

编写教材是由若干阶段组成的,任何一个阶段都对所编写教材的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只有在编写过程中按照有序的阶段依次进行,才有可能编写出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教材。职业教育教材的编写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拟定初步编写计划:教材的初步编写计划应该包括若干总的指导性原则,这样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才有纲可循。参与制订初步编写计划的成员,应该包括参与教材编写的教师或其他有关专家和领导,也可包括即将使用该教材的教师代表。初步编写计划应该解决以下问题:所要编写教材的中心,各个阶段的负责人,各个阶段的工作安排,等等。虽然初步编写计划不能确定每一个细节,但它为整个教材编写工作提供指导方向,为教材的编写者和教材的使用者构建了一个明确的参考框架。

确定教材内容:根据编写教材的目的和未来的使用对象选择教材内容,并确定教材的难度、深度以及复杂程度。

确定最终目标和阶段目标:确定了要编写教材的内容,并不意味着学生就能成功地掌握。因此,在确定教授某门课程的具体内容时,必须先指定一些最终的目标,并把最终目标具体化为阶段目标。这些目标应该能够为教材中必须包含的专业知识提供具体明确的说明,只有这样,才可以开始有关教材的编写工作。

明确所需的特殊材料:这一阶段的任务是明确学生有哪些特殊需要,以便确定所需的特殊材料。比如所编写的教材将要服务的对象是不善于抽象思维的学生,那么在教材编写中就要尽量使用视听手段以及图表等。

查阅文献,确定能获得的资料:这个阶段的最终目的是确定与所编教材内容有关的材料,并应穷尽一切可能的来源,这样才能避免重复编写教材。但当确定了所需要的几种不同资料,而这些资料又不允许都编写进去时,就必须加以权衡和取舍。

明确所缺的材料:把需要的但一时无法获得的资料列出来,并在教材编写小组内讨论,或是向其他专家寻求帮助,看有没有别的途径来获得这些资料。

将所需资料按重要性排序:如果在同一个主题中获得了一系列相关资料,而这些资料又不能同时使用,那么就要根据其重要性进行排序。当然,要确定这些资料的重要性是比较困难的,通常需要考虑的因素主要为将要使用这些教材的教师的教学能力、其他资料的类型与难度等。

拟定最后的编写计划:在此阶段,参与拟定初步编写计划的人员应该进行讨论,给将要承担编写工作的人员分配任务,以及决定是否有必要增加人员来从事每项内容的编写工作。同时,还需要决定教材编写中各阶段的终结日期、预计费用以及其他与整个教材编写过程的操作性大纲有关的细节。另外,还要考虑是运用小组编写法还是个人编写法编写教材,以及所编教材的版式问题等。

进一步查阅文献:在教材编写过程中,还要进一步查阅文献。现代技术日新月异,为了确保所编教材能反映最新技术,在教材编写过程中还要继续查阅文献。特别是当教材编写的整个过程比较长时,这项工作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获得相关的参考书或资料:在正式准备初稿以前,要把能够获得的参考书或资料尽量收集齐全,如果参考书或资料很多,还需要进行归类,并用档案袋分别装好。

准备教材初稿:准备教材初稿可能是整个教材编写过程中最耗时的一项工作。在此阶段,教材编写人员要以已制定的操作性目标和已确定的内容为基础,对文献作进一步研究,然后把专业知识与教育原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编辑初稿:初稿完成以后,紧接着应该对初稿进行一次彻底详细的编辑。编辑的重点放在专业知识的准确性、构思创作的合理性以及教材的实用性上。

一是要注意专业知识的准确性。针对专业知识准确性的编辑工作,最好由教材编写组中没有参与初稿准备过程的成员,或者由教材编写组以外的人员来承担。一旦初稿专业知识的准确性获得鉴定以后,就需要作相应的修订工作,并审定初稿。

二是要注意创作的合理性。针对构思创作合理性的编辑工作,主要集中在下述几个问题:所编教材能否与未来的使用者相适应;解释说明、图式和举例是否清晰有力;语言是否简洁明确。构思创作方面的编辑工作,一方面可以剔除可能引起对专业知识的理解造成困难的词语或片断,另一方面也可以明确所编教材的真正价值。

三是要注意教材的适用性。由于是审定拟编的教材对学习环境的适用程度,所以针对性的编辑工作可能会更主观一些。包括教材所呈现的知识是否有助于实现所确定的目标;教材是否结合了良好的策略。与上述编辑构思创作一样,只有全面检测了教材之后,才能确定教材的真正适用性。

准备第二稿:在对教材初稿专业知识的准确性、构思创作的合理性及教材的实用性进行编辑后,还需要修订。一般情况下,修订工作以编辑所提的建议为基础,并且由准备初稿的原班人马来承担,以避免改变整个教材的写作风格。

试点检测第二稿:这一阶段,教材应该由一批未来的使用者(如教师和学生)来试用,以检测其结果。一般来说,试点检测教材的群体不必太大,最重要的是要在实际的情境中试验及使用这些教材,并给教材编写者提供有意义的反馈信息。在试点检测之前,必须告诉使用教材的学生,这样做的目的是帮助评估教材,而不是看他们的学业成绩。

准备第三稿:在试点检测的基础上准备教材第三稿。这是为了使在试点检测中获得的合理建议反映在所编教材之中。只有收集并分析了所有来自试点检测中的教师和学生的资料以后,才能修订教材,准备第三稿。

面上检测第三稿:对所编教材的第三稿所进行的面上检测工作,应该在一些能代表该教材将来使用环境的学校中进行。这种面上检测的目的是让一大批学生和教师来评估教材的质量。

准备定稿:虽然在这一阶段,对教材可能无需再作重大的修订,但是也应仔细审视面上检测所取得的结果,以确定需要采取什么措施在教材中做一些适当的变动,使教材适于推广。

印刷教材:最后一个阶段是为需要教材的人们印制出足够的册数。为保证教材在修订之前不会短缺,应准备足够的册数来满足未来的需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