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河北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

河北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河北省应当努力开展好这项工作,认真选派教师参加国家骨干教师培训;安排专项资金,积极开展多个专业的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经费投入不足、基础薄弱是制约河北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对于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行为,应落实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捐资助学。

一、营造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环境

职业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历程还比较短。虽然规模已经很大,但总体上处于弱势地位,迫切需要关心和支持。因此应加大宣传力度,形成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和改革的良好社会氛围。

(一)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作用

通过舆论宣传和政策引导,使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程度再上一个新台阶,逐渐营造一种适合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和教育环境。消除偏见,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使人们认识到“技工荒”已成为制约河北新型产业化道路的一大屏障,与此同时,社会“人才观”也发生重大变化,过去那种学历越高越好的用人观念逐步被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观所取代。近年来,技工难求而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成为人们必须面对的事实。

(二)充分发挥政府的统筹作用

职业教育具有公共产品性质,政府在其中的作为必不可少。政府应加强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划、政策措施、资源配置、条件保障的统筹管理,为其发展提供有利的公共服务和良好的发展环境,重点做好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统筹协调和城乡之间职业教育的统筹协调。

(三)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待遇和地位

政府和企业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对优秀技能人才实行特殊的奖励和激励。大力表彰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优秀教师,宣传优秀技能人才的先进事迹以及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贡献,定期开展全国性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企业对技术工人可以发放技术奖励津贴,调动其积极性。

(四)继续推进联席会议制度

2004年3月,河北省政府建立了由19个部门参加的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之后全省11个设区市政府也都先后建立该制度。联席会议制度的建立,使各部门明确职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能够更好地协调全省职业教育的规划和政策,以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只有政府积极采取措施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创设良好的发展环境,学校积极探索职业教育的规模和特点,理清思路,办出特色,职业教育才能更有吸引力,扩大招生规模的目标才能顺利实现。

二、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是支撑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和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支柱。因此,要想真正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需要把它作为一项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任务来完成。这就要求:在师资力量建设方面必须做到人数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就我省乃至全国现状来看,建设一支高素质、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始终是中等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确保教师来源

认真贯彻落实《教师资格条例》和《〈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通过教师资格制度的实施,拓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来源渠道,严把教师入口关,优化教师队伍。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应设立较高的进入门槛,既要有理论知识又要有实践技能。在当前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主管部门要支持鼓励学校多渠道从社会上特别是企事业单位聘请在职或退休的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教学一线。

(二)重视教师管理

做好教师聘任后的管理工作是关键。首先,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对不合格教师予以淘汰,形成优胜劣汰的流动机制。其次,建立激励机制。体现按劳取酬、效率优先的原则,对优秀教师给予较高的待遇,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再次,完善职业院校的职称评审办法。《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已明确提出:“职业学校教师职务资格评审要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改进评审办法”,可以探索建立单独的职称评审体系和建立“双师型”职称评审制度。

(三)加强教师培训

搞好中职院校教师的日常培训工作,鼓励教师根据工作需要和自身实际自主参加相关培训。有计划地组织现有教师到工业企业或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学习轮训,使其熟悉现代企业运作,提高专业技能。

1.骨干教师培训

按照《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要求,教育部和财政部于2006年12月发布通知,决定在“十一五”期间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其任务之一是通过国家和省两级组织实施的方式,培训15万名专业骨干教师。河北省应当努力开展好这项工作,认真选派教师参加国家骨干教师培训;安排专项资金,积极开展多个专业的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培养一批教育观念新、实践教学能力强、起骨干示范作用的“双师型”优秀教师,带动中职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2.培训基地建设

“加强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构建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是从根本上解决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和培训的基础性工程。”[13]河北省要争取在原有基地的基础上,再选择部分高校和企业,建立更多的省级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使培训专业能够覆盖当前我省技能型人才紧缺的所有专业。同时,要加强对职业教育师资基地的统筹领导和管理,做好协调工作,并参照中央财政的做法对基地建设工作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确保基地管理规范、培养能力强、有职业教育特色、能起到示范和辐射作用。

三、有效增加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

经费投入不足、基础薄弱是制约河北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必须多渠道增加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完善和规范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职业教育投入保障机制,确保中职院校办学经费逐年增长。同时,既要开源,又要节流,对于现有的中等职业学校资源要做好管理,争取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益。这样,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才能普遍得到提高。

(一)政府承担投资主体职责

职业教育作为“准公共产品”,各级政府必须承担起承办职业教育第一主体的责任,切实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特别要增加对中职院校实习训练基地建设、师资培训、紧缺人才培养等项目的专项投入。改进投入方式,建立职业教育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制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严格执行“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和公用经费支出不能低于普通高中的经费标准”的规定,依法督促各类职业学校的举办者足额拨付教育经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督导检查,确保经费和收取的学费不被截留、挤占和挪用,全额用于学校的发展。

(二)办学主体多元化

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确保政府、社会和个人等多渠道经费的均衡投入是职业教育稳步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行为,应落实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捐资助学。努力形成“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职业教育多元办学格局。

1.大力发展民办中等职业教育

民办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推进民办教育发展是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观念、体制和机制的创新,能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我们要用实际行动落实国家和省政府的有关政策,积极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举办职业教育机构。给民办教育机构及时提供所需要的服务信息,帮助其解决办学中的具体问题。民办职业院校在建设用地、资金筹集、减免配套费用等方面享受与公办学校同样的优惠政策;在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招生和学生就业等方面与公办学校一视同仁;依法加强对民办职业院校的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确保教育质量,促进其有序健康发展。

2.尝试其他办学体制改革

在促进民办职业教育发展的同时,要开展公办职业学校办学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尝试股份制、国有民办等多种办学模式。积极推进公办中职学校引入民办教育运行机制,增强公办职业学校的活力。

在政府投资不减少的情况下,鼓励公办中职院校引入民间资本,以股份合作制的形式参与公办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和后勤服务等领域,逐渐完善以公有制为主导、产权明晰、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办学机制。可尝试对部分公立中职学校在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前提下,由社会力量承办,并允许其获得合理回报,政府对此加强监管。

3.资源利用合理

为了更好地利用教育资金投入,应该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规模,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产业的规模效益。首先,各类学校应努力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精简机构、减少冗员,提高师生的比例;充分发挥现有学校的教师和校舍、仪器设备、图书资源等方面的潜力。其次,针对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对办学质量好、毕业生就业率高的学校和专业予以资金倾斜,鼓励其发展;对办学效益低下的学校,减少拨款额度,限制其发展,甚至可以采取“关、停、并、转”等方式,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损失。

四、推进中等职业教育的市场化

在国外的职业教育实践中,行业企业与职业学习的合作办学机制已经被证明是成功的尝试。[14]《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及其他相关文件都明确要求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实行产教结合,加强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但是至今这种校企合作的模式在河北省还没有全面建立。今后应当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使之形成双方自愿、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良性循环机制。

(一)转变中职办学观念

观念指导行动,正确的思路是成功的前提。要解决中等职业教育出现的问题,必须以改革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不同,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中职学校只有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努力加强教育产品的开发和管理,才能在劳动力市场中大受欢迎,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1.竞争观念。树立竞争观念,是市场竞争的需要,是学校生存的需要。如何确立学校的当前生存及长远发展是一个战略问题,无论是职业教育管理者还是职业教育战线上的每一位教职员工,都应树立强烈的竞争意识,只有强烈的竞争观念才能使我们的职业教育事业具有强大的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2.质量观念。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为地方经济培养合格的劳动者,所以职业教育必须树立质量意识。为培养质量合格的毕业生,职业学校必须建立一整套的教育教学质量体系,从招生、教学、毕业实习、就业推荐等环节,统筹考虑,确保每个环节的质量。

3.效益观念。随着职业教育办学机制的社会化和市场化,投资效益必然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驱动力,只有取得较好的投资回报,职业教育投资的主体才会多元化,投资的规模才会不断地扩大,职业教育才能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二)多措并举促进发展

1.积极培植骨干特色专业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紧紧围绕我省各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调整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和专业结构,大力推行特色专业建设。各校应结合当地主导产业、支柱产业,集中力量打造品牌专业,克服“专业全、规模小、建设水平低”的问题。坚持“依托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争取形成结构合理、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体系。

2.组建职业教育集团

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是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建设能力的有效途径。围绕河北省主导产业、重点行业和重大建设项目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以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为龙头,以特色骨干专业为纽带,以行业企业为依托,联合有关职业院校组建一批集约化、规模化、跨区域的职业教育集团,促进职业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与企业实现零距离对接。各设市区和有条件的县也可在整合教育资源的基础上,根据本地产业发展需求,组建职业教育集团。

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应坚持自愿、互利、共赢的原则,其组织形式可以灵活多样。集团内部建立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和统一的招生、专业咨询和就业服务机构,与用人单位共同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通过这种方式,加强城乡区域、行业、企业、学校之间的全方位合作,促进资源的集成和共享。

3.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积极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才符合职业教育的本质。

促成学校和企业全面的、“零距离”的结合。学校与企业共同成立教学咨询委员会,企业委派技术专家或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参加,学校有关校领导、部门负责人或专业课教师参加,每年召开会议,为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教学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就业安置等工作提供咨询服务。学校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专业课教师到合作企业实践;学校积极与企业联系,由企业每年适当安排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或技术专家到学校任课,指导专业课教学,弥补师资的不足。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最后一年要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加强校企交流,通过联谊活动、校企互访、联办文体比赛、工学技术比武等,增进双方感情,密切校企关系,促进教学教研和学用结合,提高实用人才培养质量。要有弹性学制作保障。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需要辅以学分制、选修制为基础的弹性学制,为学生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创造条件。同一地区的中职院校实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学分互认。

吸引企业积极参与。按道理说,校企合作对双方都有利,行业企业自然有发展职业教育的动力。但由于在河北省这种模式还不成熟,需要出台相应法规保证企业在参与职业教育办学时获得应得的利益。包括保证企业能够享受政府给予的税负减免政策;对职业教育有突出贡献的企业,每年由教育、劳动、工商等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保证相关企业优先选用优秀毕业生,优先获得学校科技成果,优先享受政府提供的各类服务。

五、提供相关的制度保障

(一)严格落实就业准入制度

就业准入制度是实现合理就业的保证,也是抑制“普高热”、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有效措施。就业准入制度的落实主要在于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明确就业导向

建立科学的就业导向机制,有赖于用人单位严格执行“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用人单位发布招聘信息时,必须注明职业资格要求,对取得职业院校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优先录用;凡属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制度的职业,必须从取得职业院校学历证书并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从事个体工商经营的人员也必须接受相应的职业教育和培训。

2.全面推行和规范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者具有从事某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主要依据。应加强对职业技能鉴定、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评价、职业资格证书颁发工作的指导与管理,尽快建立能够反映劳动力市场需要的职业资格标准体系。

(二)完善贫困生救助体系

中职学校的生源主要来自农村和城市的贫困家庭,应尽快建立由政府主导、社会和学校共同参与的职业院校贫困生救助体系,保证他们能顺利完成学业。《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第二十七条指出:“建立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助学制度。中央和地方财政要安排经费,资助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农村贫困家庭和城镇低收入家庭子女。中等职业学校要从学校收入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奖、助学金和学费减免,并把组织学生参加勤工俭学和半工半读作为助学的重要途径。”[15]

1.设立专项经费

省级财政和市级财政应设立职业院校贫困学生救助专项经费,职业学校也必须从办学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救助专项经费。这些经费要全部用于贫困学生和条件艰苦专业学生的学费减免。

2.推进助学贷款

积极推进职业院校贫困学生国家助学贷款制度。鼓励金融机构为贫困家庭学生接受职业教育提供助学贷款,把接受职业教育的贫困学生纳入国家助学贷款资助范围。

3.其他途径

职业学校要加强学生社会实践,多设勤工助学岗位,让学生通过劳动获取报酬,解决经济困难;鼓励和支持企业为贫困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并对学生进行补助。在学制管理上,实行半工半读,为他们完成学业创造条件。多方争取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捐助,设立贫困生奖、助学金,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

【注释】

[1]国务院办公厅.中等职业教育.http:/www.gov.com 2006-8-27.

[2]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 [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

[3]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 [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

[4]河北省教育委员会职业技术教育处.职业教育法规汇编(1986—1997) [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

[5]张志增.对新时期进一步办好县级职教中心的若干思考 [J].教育与职业,2003(23).

[6]张志增.对新时期进一步办好县级职教中心的若干思考 [J].教育与职业,2003(23).

[7]河北省教育厅.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全省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情况的汇报 [R].河北:河北省教育厅,2007.

[8]靳宝栓.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步伐 [R].河北:河北省教育厅,2005.

[9]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意见 [R].河北: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07.

[10]张玉琴.中日职业教育区域研究 [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5.

[11]杨东平.2006年中国教育的转型与发展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12]孙琳.转型时期中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3]王纪平.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4]王健.区域职业教育发展战略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15]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http://www.cvtedu.cn/2007-7-3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