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校园文化建设与专业教学改革建设的思考

校园文化建设与专业教学改革建设的思考

时间:2022-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深刻认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意见》明确指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校园文化建设与专业教学改革建设的思考_文化建设的理念与实践

校园文化建设与专业教学改革建设的思考

金朝跃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系 杭州 311112)

摘 要 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在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与建设中起着重要的龙头作用。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是把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融入到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校园文化 专业教学 专业建设 人才培养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表现了一个学校精神的价值取向,表现了一个学校的校风校貌,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石,也是高职院校赖以生存的基础和学校整体水平的重要标志。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在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与建设中起着重要的龙头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促进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提升办学品位、争创育人品牌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深刻认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意见》明确指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 校园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源头和创新基地

校园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源头,也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处在社会文化的前沿,既承担着育人的重要职责,也承担着引领社会文化的重要任务。校园文化通过研究和宣传科学理论、知识传播和人才培养、传授人类文明,具有良好的引导、辐射和凝聚作用,可以帮助人们培养良好的道德思想品质,对社会主义经济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产生积极影响。

校园文化是先进文化的创新基地。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文化始终体现先进性和永葆生机的源泉。传承文化是高校的基本功能,研究文化是高校的活动基础,创新文化是高校的崇高使命。高校校园文化是科学思想萌生的催化剂,是先进文化创新的重要载体,它既从先进文化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又为发展先进文化提供强大动力、做出巨大贡献。

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育人作用。先进文化要发挥社会作用,就要把文明内化到人们的灵魂里,积淀到人们的思想中。校园文化是引导人、鼓舞人、激励人的一种内在动力,是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催人奋进的一面旗帜,它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行为规范产生深刻影响。

1.2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生职业理想养成的重要保障

校园文化建设对青年学生职业理想的养成负有重要的引导和辐射作用。职业理想是人们对未来职业表现出的一种强烈的追求和向往,是人们对未来职业生涯的构想和规划。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职业,以及为什么选择这种职业,通常都是以其职业理想为出发点的。职业理想既是人生理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实现其他人生理想的基础和保障。大学时期是人的职业理想养成的关键时期,因此,职业理想养成对大学生在校的成长有极重要的作用,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前提条件。

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提高。校园文化建设,对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培养其高尚的道德品质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但同时,校园文化建设对发展学生的智力,扩大视野,个人特长得以发展,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活动能力和竞争能力,掌握更多的生存与竞争的本领,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职业能力的培养,使理论与实践得以有机结合。

2.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和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

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意见》对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明确任务:“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专业教学是高职院校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因此,专业教学与改革必须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把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融入到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落实到专业教学的各个环节。

2.1 构建结构合理的专业体系,重视人文社科类专业发展

专业设置作为社会需求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纽带,是带动高职院校教学工作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专业设置要经过充分的行业分析和市场需求分析,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需要,根据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实际要求设置和优化调整,既体现学校特色,又具有鲜明的针对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在处理好社会需求的多元性与学校教学工作相对稳定性的关系的同时,要从学校特点和培养复合性人才的高度,重视人文社科类专业的发展,完善专业格局,构建结构合理的专业体系,以创造良好的校园人文氛围。

2.2 准确定位专业培养目标,科学设计课程体系结构

专业培养目标是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在某一具体专业上的体现,反映了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准确,职业面向明确,对学生职业理想的养成,良好学风的培育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十分重要。课程体系与结构设计发应充分体现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特点,并形成职业能力培养系统化课程,体现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规律。同时,要开好人文社会科学课程,通过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不断提升大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等内在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2.3 注重职业关键能力培养,塑造学生良好职业形象

职业关键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创新思维与能力。职业关键能力与素质的教育培养设计思路要清晰,认识要深刻,应突出体现在专业培养方案和方案实施全过程。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素质教育讲座要有一定影响面,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新设备、新系统,适应新环境,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自我控制评价、创新思维等能力,养成强烈的安全意识、社会责任感等,塑造学生良好职业形象,形成高职教育品牌。

2.4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质量,创造优良教学育人环境

要不断整合教育资源,努力形成一支学术水平较高、学科构成合理、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逐步建立起内容覆盖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体系。扎实开展师德教育,不断强化“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三育人”观念,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营造浓厚的育人氛围。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和“管导并重”的原则,不断完善和改进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使其更具时代性、人文性和科学性。要重视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和图书资源建设,优化布局和装饰,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职业氛围。特别是图书资源作为一种时效性和积累性的资源,需要持续积累,不断更新。

3.结束语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内容丰富多样,渗透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及各种校园活动等方面,学校要把校园文化建设列入专业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提高认识,采取措施,积极渗透,使校园文化建设成为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建设的强大动力。

参 考 文 献

[1] 教育部,共青团中央. 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意见. 教社政[2004]16号.

[2]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3] 高洪,田建国,徐艳国. 大力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全面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www.sina.com.c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