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论校园体育生态文化建设

论校园体育生态文化建设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面对当今社会“以人为本”的总体发展走势,面对以民族创新为生命力的素质教育,面对“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确立以“以人为本”的人文理念统领体育的发展方向是十分重要的。这种亚文化形态既是学校教育文化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又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因此,构建校园体育生态文化,促使形成和谐的校园体育生态文化氛围,使学校体育成为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典范。

论校园体育生态文化建设

葛小军 成 英[1]

人类文化中生态文化的发展引发教育观念的变革。教育生态化观念与思维使得校园生态文化的构建成为高校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文化也必将向生态化方向发展。本文旨在从生态学的视角分析生态环境与校园体育运动的相互关系,探究体育生态文化内涵,揭示体育生态文化的重要性,提出构建校园体育生态文化的途径,从而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1体育生态文化内涵

生态文化的提出引发了教育观念的变革,强调一定程度的组织性和人的主体性,把教育与环境作为一个交互作用的网状立体整体,注重和谐与整合,使大学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的教育生态化观念已经成为大学校园的主流。校园生态文化也成为一种全新的校园文化。而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学的观念也必将深入校园体育文化当中,构建体育生态文化也必将成为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之一。

校园体育生态文化是以生态哲学作为其世界观与方法论,研究师生与学校体育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的文化体系,是校园体育运动可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它强调研究师生与体育生态环境协调性,师生的体育生态适应性和在变异过程中产生的文化行为;它强调学校体育生态环境与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和谐发展的关系。构建校园体育生态文化既要重视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的建设,还要重视体育手段生态系统的建设,它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良好的校园体育生态文化,不仅能推动校园体育运动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而且为给社会培养出健康全面的人才提供了重要保障。

2校园体育生态文化体系的架构

2.1物质生态层面

在建设校园体育生态文化过程中,要重视学校的体育设施的硬件建设。因为体育场馆、体育器材设备等等自然生态系统是构成校园体育文化的有形部分,属于物质文化层面。要充分利用校园的空间全程布局体育场地,因地制宜地开展校园体育文化的活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气势恢宏的现代化的、多功能的体育馆以及各种配套体育器材和设施等,为我们鼓励校园群体参与体育运动,营造校园体育生态文化氛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2意识生态层面

能否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生态文化氛围的关键就在于校园内的体育群体是否具有体育生态文化意识和环境观,也就是指校园管理者自身的体育生态意识和体育手段生态系统(包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生态教学,学生的环境观和对体育的喜好程度,师生关系等)。这些体育的态度、风气、氛围和师生体育活动的参与面,以及与社会信息交流和平衡、融合程度都直接影响着校园体育生态文化发展的进程。

2.3制度生态层面

构建科学规范的生态制度是建设校园体育生态文化的有力保障。校园的组织管理制度是校园体育生态文化体系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组织管理的优良与否直接关系到校园体育生态文化的建设。因此,建设校园体育生态文化要以“生态文化”为价值观以人为本,以“科学的组织、合理的制度”为载体,以“生态系统的管理方式”为工具,以“恰当的人文关怀”为语言,构建一个机构设置科学合理、权责明确、规章健全、管理高效,既体现人文关怀,又体现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制度体系。

3构建校园体育生态文化的重要性

3.1构建校园体育生态文化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

面对当今社会“以人为本”的总体发展走势,面对以民族创新为生命力的素质教育,面对“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确立以“以人为本”的人文理念统领体育的发展方向是十分重要的。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高校作为教育领域的前沿和国家建设人才的培养基地,和谐校园理念的提出可谓与时俱进。塑造和谐校园即塑造生活和谐、学习和谐与心理和谐的育人环境。校园体育生态文化的构建不仅能为师生创造和谐体育生态环境,使其参与体育活动,而且还与和谐校园的构建相辅相成。

3.2构建校园体育生态文化是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需要

“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就表明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就是要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的整体协调发展。构建校园体育生态文化既能为生态文明社会建设培养出一大批“生态人”,又能为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典范。

3.3构建校园体育生态文化是素质教育和培养综合全面人才的需要

校园体育文化是学校教师和学生这个特定群体所具有的体育观念,是校园内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必须肩负教育人、培养全面合格人才的使命。这种亚文化形态既是学校教育文化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又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构建校园体育生态文化不仅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机能、增进健康,获得体育理论、卫生保健知识,掌握运动技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能力和习惯,促进思想品德和个性的全面发展,而且能使学生形成用生态哲学观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各种能力全面发展。

3.4构建校园体育生态文化是推广全民健身计划的需要

为了更广泛地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1995年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在普通高校中积极开展体育运动,不仅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对促进全社会的健身运动、提高整体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良好的体育生态文化氛围能使师生产生体育兴趣,能使师生自发地、有组织地参与或者观看体育运动,进而能使师生养成终身体育的观念,使其成为全民健身计划的推广者。因此,构建校园体育生态文化,促使形成和谐的校园体育生态文化氛围,使学校体育成为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典范。

4构建校园体育生态文化的途径

4.1创建良好的体育生态文化环境

校园体育生态文化环境是学校体育文化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学生的体育自我意识、体育态度、体育的价值观,以及他对体育的情感、兴趣、愿望、需要和体育的审美情趣与习惯。良好的学校体育文化环境,会给人一种无形的力量和激发人们对体育运动的欲望。改善体育运动场馆建设和添置必需的体育设施和器材。学校要尽可能在校园内开辟出、建设好适合开展各种体育活动的场馆,加大投资修建体育馆、游泳池、风雨操场、健身房、篮排球场、网球场等,尽可能多地购置各样绿色体育器材,让更多的师生能同时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抓好校园的绿化、美化,一方面可以有效改善校园小气候,另一方面可以为师生课余休息和开展有氧运动创造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设计、修建具有体育内涵的景点,可以在校园的主要地带,设计、建造具有显著体育特色的文化景点,如运动雕塑、体育壁画、体育画廊、体育诗墙、体育体闲广场等;开辟体育生态宣传阵地,充分利用校园内的广播站、宣传窗、黑板报等宣传阵地,推出体育栏目。

4.2创建丰富的绿色体育活动板块

学校要依据“以人为本”,开展丰富的、适合学生健康发展的体育活动,从而形成多彩的体育文化。让有不同爱好的学生参加不同体育活动项目,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参加不同级别的体育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使体育生态文化进一步得到深化。创建绿色体育活动板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创建学校体育节,充分调动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共同竞争、共同提高,邀请和鼓励校外人员参与,把学校体育节办成一个团结、和谐、文明的节日;第二,组织观摩体育比赛(体育比赛录像、校内体育比赛、当地承办各类体育比赛),激发师生的爱国激情和体育锻炼热情,加强学生意志品质和生态文明意识;第三,构建良好体育学术生态,组织有主题的体育生态知识讲座与竞赛如绿色奥运、生态赛场、体育卫生等,让师生了解更多的体育生态知识,让师生不断地接受生态教育,从而培养生态习惯,成为“生态人”。

4.3创建生态体育课堂

首先,建设生态体育课程,它是传播生态信息、培养环境息识的主渠道,课程设置要体现生态主旋律,使生态体育课程建设能够促进和影响整个学校形成全新的生态管理理念,提高教育的生态化水平;其次,制订生态体育教育、教学计划,编辑教材,以生态为主线,设计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发生态体育教学活动的新产品;再次,制定生态体育的行为规范,加强学生生态道德建设,规范运动服装,爱护场区卫生。总之,创建生态体育课堂,让生态理念不断深入教学活动。

4.4创建校园—社会体育生态文化桥

校园体育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全面发展、和谐相处的体育文化。体育生态文化要在校园发展起来,更应该在社会发展起来。如今的校园早已打破了社会系统间的封闭性,融入社会整体系统之中。因此,加大校园体育生态文化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外部化及辐射力度,建设校园—社会体育生态文化桥,如学生家长参加学校体育节等,由校园体育生态文化的传播带动全社会的体育意识、生态环境意识以及学术自由意识,促进全社会体育生态环境的优化,形成和谐、共荣的良好社会体育生态文明。

5结 论

在生态文化以巨大的步履迈进中,构建校园体育生态文化已成为一种不可抗拒的趋势。它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环节,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培养学生优良品质的重要手段,还是发展全民健身计划的助推器。因此,校园体育生态文化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对发展校园体育生态文明、构建和谐校园、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余谋昌.生态文化论[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2]邓跃宁.学校体育生态化与发展对策[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30(5).

[3]周君华,韩晓东等.学校体育的生态环境探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8).

[4]杨辉.学校体育评价新论:一种生态学视角[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5).

【注释】

[1]葛小军、成英,楚雄师范学院体育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