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教育公平机制探析

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教育公平机制探析

时间:2022-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是和谐社会最基本特征的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和谐社会背景下构建教育公平新机制,不是一般的“缝缝补补”可以解决的,必须从根本上杜绝教育不公平的源头,从我国实际出发建立和完善各项政策与措施。树立公平公正的教育理念,是实现和谐社会教育公平的首要前提。
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教育公平机制探析_文化建设的理念与实践

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教育公平机制探析

陈 耀 朱杭军 陈 冲

(浙江工业大学 学生处 杭州 310014)

摘 要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基础与核心,是构建现代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在转型时期,造成教育不公平的主要原因在于现有体制和机制上还存在计划经济时代的各种“病症”。文章对和谐社会与教育公平的关系进行阐述,对中国古代教育公平与和谐的思想进行回顾,对当前存在的不公平现象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举措。

关键词 和谐社会 教育 公平 机制

教育公平是人类的教育理想,是和谐社会在教育领域中的体现。教育公平与社会和谐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和谐社会的构建内在地要求各种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而平等地分配,而教育公平则为每一位社会成员在社会博弈中提供了实现利益均等的机会。因此,坚持教育公平自然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1.和谐社会与教育公平的内在联系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必然要求经济和谐、政治和谐、文化和谐、生态和谐等不同社会领域的和谐。社会内部的利益整合与机制调节是实现社会各项领域的和谐的前提条件,即要使社会内部各个组成元素达到公平、平衡、协调的理想局面。众所周知,教育是造就管理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事物的管理建设人员的基础,是和谐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的最直接的手段,这就使教育与建设和谐社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同时使教育公平成为和谐社会追求的建设目标之一。

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公平观认为,教育公平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教育具有缩小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贫富差距”的基本功能,它可以有效地促进社会公平和人的自由平等。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是和谐社会最基本特征的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教育公平可以积极服务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与推进,反过来,和谐社会的构建也必将为教育创造一个“公平、民主、自由”的发展环境。

2.当前我国教育不公平的主要表现形式

在看到我国教育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的喜人局面的同时,我们不可看轻因为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尤其是教育中的公平缺失问题。当前,我国社会中存在的教育不公平问题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2.1 教育起点的不公平

受先天素质、性别、家庭环境、经济水平、教育规模与水平、生活环境等条件的影响,儿童开始其受教育生涯的机会在社会转型时期存在着不均等的现象。主要包括:义务教育“就近入学”政策对学生入学选择权的限制、以钱择校问题、东西部地区之间以及城乡之间学生入学率和辍学率等方面的差距、女童受教育权利的侵害、流动人口子女入学机会得不到保障、高等教育机会分配不公等。

2.2 教育过程的不公平

现阶段我国此层面的不公平现象表现为:地区间办学条件差异太大、重点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的差异、教师队伍素质的差距、“一刀切”的教育收费、班额的超标现象、教师评价学生的标准和评价方式不同、教师与不同学生交往的时间与方式的不同、课堂学习中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态度和关注程度不同、公开或隐蔽的能力分班或分组、教学不能面向全体兼顾特殊需要学生、精英教育、高等教育收费并轨问题等。

2.3 教育结果的不公平

表现为不同地区之间、同一地区不同学校之间、同一学校的不同班级之间、同一班级的不同学生之间教育质量的差距、男女生之间升学率的差异、高考分数线地区性差异等等。

3.推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策略与机制

教育部部长周济曾指出,教育公平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教育部门要把怎样处理好教育快速发展和教育公平间的统筹和协调,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来抓。和谐社会背景下构建教育公平新机制,不是一般的“缝缝补补”可以解决的,必须从根本上杜绝教育不公平的源头,从我国实际出发建立和完善各项政策与措施。

3.1 树立公平公正的教育理念,增强政府科学决策能力

公平公正是教育的基本原则,教育不公平,是公众最不能接受的现象,也是阻碍社会健全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障碍之一。树立公平公正的教育理念,是实现和谐社会教育公平的首要前提。树立公平公正的教育理念,要体现在教育的全过程之中,须在教育的起点、过程和结果上贯彻始终。只有首先树立公平公正的教育理念,才能制定科学的决策与制度。当前,导致我国教育不公平的关键在于制度性原因。政府公共政策的不同取向或偏差,加剧了现实中的教育不公;同时,相对于缩小历史形成的发展差距而言,通过制度安排和政策调整来增进社会公平,是更为容易实现的。因此,政府科学决策能力的增强于推进教育公平同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目前的背景下,政府出台教育政策必须考虑大多数公众的利益,通过实际调研、公众听证、试点先行等公共手段加以调节,尽量避免政策的朝令夕改。同时,各级政府要加大改革力度,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来调整地区、城乡、阶层之间的收入分配,逐步缩小贫富差距,推进社会公平,为教育公平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

3.2 建立均衡的教育发展机制,完善教育资源的配置与管理

政府有关部门要敢于和善于先从解决“有形的问题”入手,在资源投放(包括师资力量、物质设施等)、教育经费、教育内容、师生关系、受关注、公正评价等方面消除差异性。如下决心在师资分配上按照公平原则实施适当的调整,政策鼓励或行政安排公办重点学校和城市学校的优秀教师,到非重点学校、到农村去任教,使农村子女同样享受城镇子女的教育待遇;加强师资培训、稳定教师队伍,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在教育资金的使用分配上,应切实做到校校平等、城乡平等,同时还要尽可能从资金、信息、生源等方面,给条件较差的农村学校以必要的重点扶持,抓好薄弱中小学校的改造,缩短重点与非重点学校之间、城乡教育之间不平等的硬件差距等。

3.3 关注弱势群体,积极落实不同社会阶层的受教育权利

各种社会群体承受改革与发展成本的比例,应与他们获得改革与发展成果的比例相近。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一些获得改革与发展成果较多的社会群体,承担了较少的成本;而一些获得改革与发展成果较少的社会群体,却承担了较多的成本,并逐渐沦为弱势群体。在城市化过程中,“农民工”往往处于“体制外”的社会经济地位。他们是新市民,但他们的就业、子女受教育往往在城市困难重重;他们是新兴的工人阶层,但他们的工资收入、劳动保护、医疗养老、参政议政等也缺乏保障。当前,应认真落实进城务工人员的市民待遇,切实维护他们的基本权益,这首先就应该从享受平等的教育权利做起。另外,城市薄弱学校教育、偏僻农村地区儿童教育、贫困地区儿童教育、女童教育、特殊需要儿童教育等同样需要引起政府的重视和社会的关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大力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从2006年起用两年时间,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今年在西部地区实施,明年扩大到中部和东部地区;继续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明确了今后政府工作的重点应是实现制度供给平衡,对占人口比重较大的弱势群体和中间阶层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撑。

3.4 注重教育、廉洁自律,消除教育特权、腐败根源

教育乱收费与腐败问题是关系到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群众特别关心的问题。2004年,教育行业名列中纪委调查报告中的“五大腐败重地”。河南濮阳县高考舞弊事件、中国音乐学院器乐系招生不正常事件、北航南宁招生“丑闻”等等,无不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从起跑线到终点之间的过程,如果被掺入了非公平的因素,仍然不能保证教育公平。招生名额分配的地区差异,也使得大城市与小城镇、城市和农村、富裕生与贫困生、有背景者与无背景者之间不能公平竞争。同时,加强高校招生中的“定向生”、“保送生”、“专升本”等考试的管理,实施招生的“阳光工程”。最重要的是要从机制上、从制度上进行把关,通过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招生中的行为,特别是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制止招生中的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加大打击招生黑幕的力度,不给那些腐败分子有机可乘,真正从制度上实现招生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透明化、阳光化。

3.5 大力倡导“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理念

教育公平原则的另一个理念就是“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在终身教育理念下实施教育公平原则,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教育资源公平地分配给学校和学生,即面向全体学生,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国明确宣布到2010年要基本建立起终身学习体系。这个体系是要实现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相互衔接;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非正式教育相结合;职前与职后教育、培训相互贯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配合。这就是要求改变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封闭型教育制度,通过学习化社会建立富有弹性、灵活多样的开放式教育体系,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逐步完善终身学习体系,为每个人任何阶段的继续教育创造充分的条件,使教育成为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参 考 文 献

[1] 胡锦涛.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2] 温家宝. 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

[3] 郑淮. 略论我国的社会分层变化及其对教育公平的影响.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4] 郑若玲. 考试公平与区域公平:高考录取中的两难选择. 教育论坛.

[5] 杨东平. 试论促进教育公平的教育公共政策. 人民教育.

[6] 邬大光. 高等教育发展与制度创新. 大学教育科学.

[7] 周洪宇. 教育公平: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基础和实现途径. 人民教育.

[8] 刘复兴. 市场条件下的教育公平:问题与制度安排.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9] 陈彬. 论中国高等教育公平的价值追求与政策抉择.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