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校园文化建设的一把旺火

校园文化建设的一把旺火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我校人文学院院长郎伟教授主持,在《宁夏大学报》开办的读书栏目《持灯使者》,自2010年10月与读者见面,迄今已连续办了17期。应该说,这是为校园文化建设添的一把旺火。《持灯使者》栏目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品牌工程,从一开办就得到了校党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

——评《持灯使者》

由我校人文学院院长郎伟教授主持,在《宁夏大学报》开办的读书栏目《持灯使者》,自2010年10月与读者见面,迄今已连续办了17期。该栏目以“博览全国优质期刊,推介当代优秀小说”为宗旨,共推荐中国大陆办刊历史久远、品质优良的23家著名文学期刊社(含三家出版社)发表的优秀小说170篇(部),其中长篇16部,中篇94篇,短篇60篇。

这些经“当代中国最新优秀小说推荐榜”评选的作品,视野开阔,思想深邃,是主持者带领本师门研究生,认真阅读、精心评选后推荐给大学生读者的当代中国最新优秀小说。读这些优秀文学作品,大学生们能够用最短的路径,花比较少的时间,深切体验当下国人丰富的情感生活,感受波澜壮阔的伟大时代,了解今天日趋复杂多样的社会现实,逐步提高大学生的文学鉴赏力和艺术审美力,从而将我们向善、优美的境界提升。应该说,这是为校园文化建设添的一把旺火。

鲁迅言道:“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前途的灯火。这是互为因果的……”(《论睁了眼看》)。作为《持灯使者》栏目主持人的郎伟,早在此前就拟在校报开办一个读书栏目,经过与几届弟子仔细的筹划,在校党委宣传部及《宁夏大学报》编辑部的积极支持下,终于如愿。起初,为定栏目名称颇费了一番脑筋,从“好书评介”、“读书纵横”、“文学评论”等多个候选栏目中,敲定了“持灯使者”。“灯”,借用鲁迅给文艺“灯火”的定义;“使者”,原意指“代理人”、“奉命办事的人”,这里可以有多种理解:一是指“文学”,二是指“推荐人”,也可以泛指“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拿、握“灯火”者,或作为女神的文学,或作为推荐作品的栏目主持者(包括“当代中国最新小说研读小组”的历届研究生),都本着同一个目的:在欲念纷乱的骚动岁月,为当代大学生点亮心灯,从优秀文学阅读中学得清新的思想和卓越的智慧,提供思索,化育灵魂。

《持灯使者》栏目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品牌工程,从一开办就得到了校党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宣传部领导兼《宁夏大学报》总编对该栏目十分重视,每期都审读全版文稿,安排在三版或四版每月按期用整版刊登。《持灯使者》自开办以来,从没有因为宣传任务重、新闻版面紧而压缩稿件或推迟刊登,要求编辑部精心编发稿件,把《持灯使者》作为品牌栏目办出特色、办成精品,提升校报在读者心中的品味。并且强调,要通过《持灯使者》打造书香校园,让大学生读书成为学校的主流文化,逐步在校园内营造高品位的读书生活,用经典点亮心灯,让书香润泽人生,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绿荫。

《持灯使者》栏目每期由三部分内容组成,包括当代中国最新优秀小说推荐榜、推荐榜导读和评论文章。推荐榜每月一期,每期十篇(部),所选择的篇目是郎伟教授带领研究生共同讨论确定的;推荐榜导读由主持人郎伟撰写。另外从研一至研三研究生所写的评论文章中选三篇优秀评论(每篇限1500字)组成专版(每期约8000字)刊出。据统计,共有20名各届各年级的研究生发表了共68篇优秀文学评论,其中有1人发17篇,5人各发了3篇,6人各发了2篇,8人各发了1篇。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现当代文学研究生,除了个别人在本科学习阶段发表过少量新闻或散文外,进入研究生阶段在公开报刊上发表有一定分量的文学评论,还是头一次。这种“无意插柳”,给研究生提高写作水平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持灯使者》所推荐的170部小说,虽不能说篇篇都是冲击读者心灵之作,但所推荐的每一篇作品,都是经过研读小组成员认真阅读、反复讨论后敲定的,是作者凭借文学这一特殊的审美方式对生活与人性的深层勘探。把它称之为有着阔大文学胸襟和深厚人间情怀的中国大陆最新优秀小说,名至实归,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欣赏与喜爱。《持灯使者》已成为《宁夏大学报》的一个精品栏目,在校园内外引起了相当大的阅读反响。每期的《持灯使者》专版,成为《写作》选修课推荐给学生的“写作范本”,有的本科生写的《持灯使者》读后感在校报上得以发表,一时间,校园里出现了争相阅读《持灯使者》的喜人局面。

笔者曾参与了《持灯使者》每一期的编辑出版,作为报纸专刊推出的系列读书栏目,我觉得《持灯使者》有三个不易。

一是排“推荐榜”不易。笔者见过这样一个数字:全世界每天出的书及文章,只读目录,一个人不吃不喝不睡觉,也够看60年。据中国新闻出版局统计,目前我国共有各类期刊9000余种,其中文学期刊有900种,这还不包括全国从中央到各省、市出版社每天推出的一大批文学著作。期刊之多,用汗牛充栋已不足以形容。在如此浩如烟海的文学期刊中,每月选择10本中国大陆品质优良的期刊,推荐10部“当代中国最新优秀小说”,这不仅需要深度与智慧,更需要一颗沉稳、淳朴和耐得住寂寞的心,才能面对五花八门的思潮流派、花招迭出的路标招数,不陷入迷魂阵。

二是挑选评论不易。前已谈及,撰写文学评论对研究生来说也是新尝试,需要阅读大量作品和研究资料,要有自己切实的认识和有力的论述。能读好的作品和写出优秀的文学评论,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对研究生们也是新课题。“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欣喜的是,经过导师的悉心指点和反复修改,已经发表的68篇评论,虽略显参差,但这些文字都言之有物,质朴的叙述中透视着清新的思想,平凡的言说里折射出智慧的光芒。通过这些见血的喷吐,让我们仿佛邂逅了久违的“绝顶聪明的女子”,亲近和感受了广阔无边的世界和生活,体悟了人世间真善美的情怀,享受到了意蕴丰厚、情韵动人的文学涵养,从而达到了主办者“提供思索,化育灵魂”的初衷和愿景。

三是导读更不易。《持灯使者》17篇导读,是主持人郎伟在繁忙的教学、行政事务和社会工作之余,利用休息时间写出来的。他对“推荐榜”的170篇(部)作品认真阅读,精致点评。在导读中,除了开栏语和莫言专版外,涉及评论的作品有133部,其中长篇小说16部,中篇92篇,短篇25篇。令人惊诧的是,他不光对推荐榜上的单篇作品做精到评点,而且对每期推荐的作品都能提纲挈领提炼出主题,用一句话甚至一个词作高度概括,呈现给读者。比如“强烈的现实感”(第二期)、“温暖和善意”(第三期)、“明暗交织”(第四期)、“人间情感”(第五期)、“信念的坚守”(第六期)、“命运追问”(第七期)、“接地气”(第十一期)、“欢歌与悲响“(第十四期)、“光荣与骄傲”(第十五期)、“城市故事”(第十六期)……笔者按17篇导读文章题目的意旨,试用标点连接,似乎可构成较为完整的文意:

《我们为什么需要文学阅读》(导读一)?《为了中国文学的光荣与骄傲》(导读十五),《浮云纷扰岁月有情》(导读八),《问世间情为何物》(导读五)?《有多少人生可以从头再来?》(导读九),《寻常巷陌烟火气息》(导读十一),《西北边地的欢歌与悲响》(导读十四),《艰难的生活怎能改变灵魂的颜色》(导读十二),《明暗交织的生活是真实的生活》(导读四)。《历史是明天的太阳》(导读十三),《文学应该义无反顾地直面现实》(导读二),《敞开的生活与隐藏的秘密》(导读十),《以一种从容的风致讲述中国故事》(导读十七),《永远坚守那些古老而美好的信念》(导读十六),《让温暖永远包围我们的生活》(导读三)。

人们常说,文学是人类生活的一面镜子。然而,同样是一面镜子,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指的是作家的创作一旦成为“本文”,不同的读者对作品的接受是不一样的。“事情总是这样:在平静庸常的日子里,我们孱弱的内心世界当中,不时需要一场由英雄们点燃的冲天大火。借助这火光,我们往往可以把自己的灵魂照亮。”(郎伟:第十期《导读》)这便是“使者”的使命与光荣。相信读者对喜欢的好文章会有自己的诠释和解读。美与不美,谁说了都不算,读者诸君不妨对《持灯使者》细细品味,肯定会有深切的体会和感悟。

(作者 张新民 原载《宁夏大学报》 2013年3月25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