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报纸新闻的阅读指导

报纸新闻的阅读指导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阅读报纸新闻是现代社会中人们不可缺少的一项日常的学习活动。报纸是一种刊载新闻和时事评论为主的定期和不定期的连续出版物。事实本身并未构成新闻,经过人们的报道和传播才成为新闻。新闻是对事实所作的真实的叙述。因此,新闻报道的事件要毫无疑点,并有直接见证。新是新闻的本质特征之一。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许多报纸新闻常出现“今日前线无变化”这样短的报道,读者读后也能满足。

第四节 报纸新闻的阅读指导

阅读报纸新闻是现代社会中人们不可缺少的一项日常的学习活动。纵观历年来的高考作文题,命题者似乎对那些关心国家大事,注意读书看报,掌握信息多,且有一定思辨力的同学格外关照。因此,有必要向读者普及报刊知识,指导读者掌握阅读报纸新闻的基本要领。

一、报纸的种类

阅读报刊应首先了解报刊的种类,掌握报刊的出版情况,以便选择阅读。

报刊是报纸和杂志的合称。报纸是一种刊载新闻和时事评论为主的定期和不定期的连续出版物。杂志也称期刊,是指有固定名称,采用统一形式连续刊行的出版物,每期都有连续的卷、期号或年、月顺序号。报刊都有统一刊号,有的还有邮发代号。邮发代号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数码代表报刊出版省(区、市),报纸用奇数号码,期刊用偶数号码,由邮电部统一编列;后一部分数码代表报刊,中间用短横线连接,如《人民日报》代号为1-1,杂志《读者》为54-17。

报纸是把个人同国家、世界联系起来的纽带和社会舆论工具。学生经常读报,能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好品质,能开阔眼界,及时了解情报信息,增长知识,提高分析概括能力。报纸按范围,有全国性报纸和地方性报纸之分;按内容,有综合性和专业性之分;按出版时限,有日报、晚报、双日报、三日报、周报之分。

二、报纸新闻的特点

人们提到“新闻”这个字眼时,所指的内容有时不尽相同。因为新闻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的两种。广义的新闻一般是指报刊、电视、广播中常用的各种新闻报道体裁,包括消息、通讯特写、新闻评论、调查报告等;狭义的新闻便是指消息。我们在这里所谈的新闻是指广义的新闻。

新闻的主要特点如下:

第一,新闻的本源是客观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的反映。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本身并未构成新闻,经过人们的报道和传播才成为新闻。

新闻是对事实所作的真实的叙述。它要报告事实,反映客观事物的变化,因此必须是客观的;同时新闻又是主观反映客观的结果,它是客观事物经过人的思维活动综合加工制作而成的,而不是客观事物的被动的、消极的反映。

新闻叙述的事件无论如何生动、悲壮,如果不真实,就失去了应有的效果。因此,新闻报道的事件要毫无疑点,并有直接见证。当事件还处于白热化时,公众了解这些事件,就如同进入了时代的实验室。如有证据,必须是不可置疑的;如有怀疑,必须排除在产生之前。

第二,新闻反映的必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而不是陈年老账、历史旧貌。李大钊曾说:“新闻是现在新的、活的社会状况的写真。”新是新闻的本质特征之一。

第三,新闻不是“每事录”。它所反映的是有意义的事实,重要的事实,群众关心的事实。换句话说,新闻事实不是一般的平淡琐碎的事实,而是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是重要而有意义的事实,是广大读者所关心的欲知而未知的事实。

第四,新闻的语言准确严谨、简明扼要、鲜明生动、通俗易懂。所谓准确严谨,就是新闻中所使用的词语,不仅能够切合所要表达的对象,而且还要做到无懈可击。所谓简明扼要,就是精悍凝练,用最经济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内容。所谓鲜明生动,就是具体形象,富有个性特征。所谓通俗易懂,就是清新朴实,明白晓畅,易于为读者接受。

三、消息的阅读

消息,是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消息是新闻文体中最常用的一种体裁,它在新闻报道中占有的比例最大。可以说,没有消息就没有新闻和新闻传播。

(一)消息的基本特征

1.具有“五个W”

一则消息必须交代清楚何人(Who)、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何因(Why),这是新闻界认同的“新闻五要素”,因为这五个要素的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都是W,故称“五个W”。另外,还有人给新闻加了一个要素How(怎么样),则又有“六要素”之说。一则消息应当具备“五要素”,才能把事件的始末讲清楚,使人们对事情有一个完整的、清晰的了解。如国外新闻学教材广泛引用的一个典型例子的第一段是这样写的:

萨莫严·阿庇亚3月30日电:南太平洋沿岸有史以来最猛烈、破坏性最大的风暴,于3月16日横扫萨莫亚群岛。结果,有六条战舰和十条其它船只要么被掀到港口附近的珊瑚礁上摔得粉身碎骨,要么被掀到阿庇亚小城的海滩上搁浅。与此同时,美国和德国的142名海军官兵有的葬身珊瑚礁上,有的则在远离家乡万里之外的无名墓地上,为自己找到永远安息的场所。

这条消息写出何时(3月16日);何地(萨莫亚群岛);何人(美国和德国战舰和船只上的官兵);何事(6只战舰和10条船只被摔得粉身碎骨或搁浅,以及142名官兵死亡);何因(遭南太平洋最猛烈风暴袭击)。

但是,新闻发展到现代,有人主张,只要有时间、地点、事件三个不可少的要素,其它要素可有可无;尤其在简明新闻中,无何人、何因这二个要素、也不影响消息的完整性。

2.迅速及时,简短明快

消息,贵在新,必须快。“当日新闻是金子,隔日新闻是银子。”新闻的时间性极强,因为新闻是“易碎品”。对党的方针政策,对新形势、新动向和新问题,对新人新事新风尚,必须及时反映。如一些重要的外事活动、会见、声明、重要的庆祝活动、重要的会议的报道,均需当天见报或播出,否则就成了马后炮。迅速及时要做到事实是新的,报道是快的。

消息的“新”,包括内容新、时间新、角度新。内容新是指提出新问题、新成就、新经验、新风尚,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新动态。时间新是指时间要快,快是新闻的生命。1981年3月30日下午2时30分,美国总统里根在华盛顿希尔顿饭店前突遭枪击,2时37分,合众国际社就播发了这条新闻。新闻界有句行话,把快新闻称为“活鱼”、“抓活鱼”,是把新闻的内容与新闻的及时联到一起了。如果把众所周知的事拿来发表,必然成为“明日黄花蝶见愁”了。

“时间新”还有另一层意思,除了“当日新闻”新以外,“阶段性新闻”也叫“新”。如某人20年出满勤,某司机安全行车10万公里,某女织180万米无疵布,这些材料需要一个阶段验证,全过程较长,为了讲求政策性、科学性,则需晚一些报道。

角度新,指同一个内容的新闻可以从多种角度报道,有的可以从正面,从领导角度报道;有的可以从侧面,从群众角度报道;有的可以从群众来信角度报道等等。

简短明快,指消息一般篇幅短小,文字简明扼要。有的消息仅几个字、几十个字,多数消息在二三百字或四五百字,这是由于新闻传播得快,就需写得快,简短明快则是它的必要条件。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许多报纸新闻常出现“今日前线无变化”这样短的报道,读者读后也能满足。

3.真实、准确

消息的内容必须完全真实准确。它报道的人物应确有其人,所述的事件要确有其事;细节材料真实可信,援引的数字准确无误。总之,它写的内容要做到:有案可查,有证可对,绝不允许虚构编造。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只有真实才能取信于民。如果说文学以形象说话的话,那么消息就是用事实说话,任何一点虚假都与消息水火不容,同时也是违背新闻道德的。

4.寓理于事,叙述为主

在消息中,作者通过事实的选择、组织和叙述,体现出思想倾向,亦即“寓理于事”。消息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叙述。消息的叙述,不要求详尽地展开事实的全过程,也不要求细致地表现人物行为变化,而只以简明扼要、精炼概括的语言把重要事实叙述出来,除了必须交代的时间、地点、人物(单位、部门)、结果外,事件的环境、条件和过程只需写出轮廓。

新闻严禁抒情。叙述中尽管避免议论,但水到渠成、画龙点睛的议论也不能一概排斥。新闻述评就是边叙边议的。新闻中也允许描写,用以渲染气氛,增强感染力,但忌写得过细。

(二)怎样阅读消息

1.有明确的阅读目的

消息的内容丰富,反映迅速及时,信息量大。这就要求我们有明确的阅读目的,做到读前会选择,读时能深入,读后有收获。我们阅读消息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了解社会,认识生活;开拓视野,丰富学识;积累资料,用于写作;消遣娱乐,增进情趣。只要我们有正确的、健康的阅读目的,就能使自己在思想认识上、知识的增长方面有较大的收益,也使新闻消息起到了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精神文明的作用。

2.要掌握消息的篇章结构

消息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阅读消息要了解每一构成部分的形式和作用。

(1)标题。它是一篇消息的眉目或内容提要,读了标题,就可知全文基本内容和主旨。

消息的标题包括引题、正题、副题。引题是在正题之上,揭示消息的实质,说明背景、原因,烘托气氛,引出正题,起着与主题互为补充的作用。正题用来揭示消息的主要内容。副题在正题之下,是补充正题的事实、来源、结果等作用。例如,《武汉晚报》(1995年6月12日)有一则消息的标题是:

琼楼玉宇临江渚 蓬莱仙境在人间     【引题】

  黄鹤楼昨夜大放光明         【正题】

钱运录赵宝江等参观了亮灯仪式      【副题】

又如:

人流如彩带 喜气比长虹         【引题】

  百万市民争睹二桥          【正题】

一则消息的标题并非“三题俱全”,有时只有正题,有时引题、正题并用,有时正题、副题并用,由报道的内容需要来决定。标题的文字讲求确切、鲜明、简洁、醒目。阅读时要根据其形式,结合文字来准确地理解标题的意义,从而掌握全文的要旨。

(2)导语。导语是消息的开头,通常是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用来叙述最重要的事实,揭示消息的主题。

从导语的表达方式来看,有概述式、提问式、描写式、结论式、评论式、引语式等写法。其中概述式是最常见的,适用于比较严肃的主题。描写式导语也较多见,对消息的主要事实或所处的环境和时间作简洁的描写,使导语显得生动而有特色。例如:

“恰似海市蜃楼,宛如琼阁玉宇,昨晚夜幕中的黄鹤楼在525盏泛光灯的照射下,显得格外光彩夺目,成为武汉又一迷人夜景。”

传统的导语的写作强调必须具备“六要素”,而且必须真实。这“六要素”就是: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因、How何果。

阅读导语的要求主要是抓住文中的实质性内容,包括时间、地点、事件等基本要素,从而了解消息的要点和轮廓。

(3)主体。主体是在导语之后,用充足的、典型的、有说服力的材料对消息的内容作具体的阐述和说明。它是消息内容的主要部分。它与导语的内容是一致的,导语是对事实的简要概括,主体是对同一事实的具体阐述。要了解消息的内容,主要是看导语和主体的内容。

阅读消息的主体部分,要注意主体的结构形式、结构层次和材料的组织方法,以便理清文章的思路和脉络。消息主体的组织结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按时间顺序写的方法,即按事件的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来写,对事件的每个阶段都有清晰、概括的描述。我们阅读按时间、顺序写的消息主体时,就要先了解事件发展的时间和进展,进一步了解事件发展的全过程。二是按逻辑顺序写的方法,即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逻辑关系(主次、因果、点面、并列、总分等关系)来安排层次结构。它一般依次排列出几件事或一个问题的几个侧面,然后对它们逐个加以叙述。如动态消息、综合消息、经验性消息、述评性消息通常采用这种方法。阅读时,要注意着重理解事物的内在联系,分析各个方面的逻辑关系,阐明了什么问题,有何实际指导意义等。

(4)背景。背景是指消息中帮助读者理解所报道事实的历史、环境和原因的材料。背景不是消息结构中必须具备的部分,在消息中也没有固定的位置。但它作为一个体现新闻价值的重要手段,在阅读时是应该重视的。阅读消息的背景材料要注意分析其类型及其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常见的背景材料有以下几种:一是对比性背景材料,如把今日的情况与过去的情况相比较,同一时期的有关事物相比较。这种背景材料可以衬托主题,使我们加深对消息中事实的认识。二是说明性背景材料。这是用来说明和解释消息中事实产生的原因、条件或环境。如历史背景,是用来交代原因和阐明意义的;地理背景是用以说明事件发生的地理环境的,常见于对游览胜地的报道;注释背景,即消息中的人物身份、经历、特长、爱好及个人与周围的关系以及一些地名、物名、历史掌故,或对新技术、新事物进行必要的解释和说明等,能帮助读者了解事物的意义和价值,增强新闻的知识性和可读性。

总之,背景对于所报道的事实起着对比、说明和解释以及表现主题的作用,我们在读重要事件、新情况、新问题、新技术以及政策性强的消息时,都应该注意阅读和分析消息的背景材料。

(5)结尾。结尾是消息的自然结束,一般简短有力、能够深化主题。美国著名记者威尔·格里姆斯说过:“一篇好的报道是有对称美的。它必须有一个好的开头;然后,它应该平稳流畅地过渡到文章的高潮;如果可能的话,要用一个出乎意料的结尾使之达到高潮。”阅读者可以从好的结尾,加深对消息的印象的感受,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受到鼓舞和感染。

3.了解消息的类别及其阅读特点

消息按写作特点可分为动态消息、经验性消息、综合消息、述评性消息、标题消息等。

(1)动态消息。它是对国内外重大事件或新情况、新变化、新成就、新动向、新风尚的报道。这类消息大多以叙述为主,用事实说话,一事一篇,时效性强,文字简洁,篇幅短小,新闻要素齐全。动态新闻包括对已经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如《我国向预定海域发射运载火箭成功》;对正在发生的事实的连续报道,如中英关于香港问题会谈的连续报道;对即将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如某国元首何时将对我国访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将在何时召开等。

阅读动态性消息主要是为了知道天下的大事,因此,要及时阅读最新的报纸,了解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事,其经过和结果怎样,想想有何意义,自己有何感想等。对于连续报道的消息,要预测消息发展的动向,并坚持进行追踪阅读,使自己对某一事件发展的过程有全面、完整的了解。

(2)经验性消息。它又称典型消息,主要是报道某地区、某部门或单位在工作中取得新经验、新的成功做法,用以指导工作、教育群众的一种消息体裁。这类消息要介绍情况,反映变化,叙述做法,总结经验。如1982年全国好新闻《学习南京市绿化经验要注意三点不足之处》就是一篇好的经验消息。

阅读经验性消息要注意它所写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例、具体做法和经验教训,以及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

(3)综合消息。它是全面、概括地反映一个时期某一领域带有全局性的情况、动向、成就、问题的消息报道。综合消息是一种高级的新闻报道形式,它以简短的篇幅,生动、形象的手法,把一个地区、一项工作的情况综合性地报道出来。这种消息要围绕一个主题,既要有一般情况的概述,又要有具体的典型材料,做到点面结合。如《中国五个大城市的25万中小学生吃到课间餐》,此条消息就是明显的综合性消息。

阅读综合消息既要注意它全面的概括,又要看到典型事例的叙述,认识其全局和局部、概括和形象、议论和叙述的关系,通过阅读,准确而深刻地认识它所反映的事物。

(4)述评性消息。它对国内外重大的新闻事件和国内一些有倾向性的问题,采用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报道和分析事件的原因和意义。述评性消息的特点是既叙述事实,又有评论分析。从文字上看,往往述多于评,从内容上看,则是评重于述。它要求作者针对问题,分析形势,以鲜明的观点强调事件的意义与发展趋势,要从全局出发评述一事一物。获奖新闻《“小熊猫”为什么能畅销几大洲》就是较好的述评消息。

阅读述评性消息,应首先弄清其所述事实的真相,然后透彻理解作者的评论,并从中受到深刻的启迪。

四、通讯的阅读

通讯是比消息更生动更详尽的新闻体裁,有时也称通讯报道。它是一种报道现实生活中具有新闻意义的事物、典型人物以及典型经验的新闻体裁。通讯无论在人物、环境、时间及情节上,都必须讲求真实,真实是通讯的生命。

(一)通讯的基本特征

通讯与消息比较,有如下几方面异同处:

①内容上:消息多以事件为主,一事一报,即使数量有限的写人物的消息,也只写某一重要片断;通讯以写人物活动为主,人物的活动过程、思想感情、性格面貌及人物与外部世界的矛盾,均在通讯里得以表现。那些事件通讯,也是通过事件写人的。可见,通讯的容量大,内容具体详细。

②结构上:消息结构是由导语、主体、背景、结尾组成的;通讯则无需照此办理,可变化多端、自由随意。

③篇幅上:消息篇幅短,多则几百字,少则几十字或更短些;通讯篇幅要长得多,报道同一事实的通讯,比消息的材料丰富,要写全过程。

④表达方式上:消息以叙述为主,有少许描写,也允许必要的议论,但严禁抒情;通讯则可较灵活地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及说明等诸种表达方式。

⑤时间上:消息要争分夺秒地迅速报道事件;通讯需更详尽地采访,更多地占有材料,则可比消息晚一些见报。

根据通讯与消息的上述比较,可以总结出通讯有如下几方面特点:

①具有新闻性。由于通讯反映的是新近出现的真实的人与事,具有真实性与新鲜性,所以,它与消息一样都具有新闻性。

②具有形象性。通讯在报道真人真事时,可以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形象、生动地去刻画人物,描绘场景,渲染气氛,具有一定的文学色调,颇有感染力。

③具有评论性。通讯的作用可以运用夹叙夹议的手法,直接对所报道的人与事加以评论,表现自己的倾向性,以揭示事件的思想意义,使文章起到更好的宣传作用。

(二)通讯的种类

通讯按表现形式(手法)分类,有一般记事通讯、特写、访问记、侧记、采访札记、巡礼、速写、散记、记者来信、故事等。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运用多与少上,篇幅长短上,以及选材侧重面上。

但是,通讯的分类更多用的是从内容上分类,大致分为五种:

1.人物通讯

人物通讯就是写人物事迹和经历的通讯。其中又分为写个人的和写集体的;写个人的又有记一个人的一生与记其一时一事,或某个侧面两种情况。人物通讯中写的人物是新近出现的先进人物、改革家、开拓者、爱国人士、英雄模范、知名学者等。如《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亚洲大陆的新崛起——从李四光走的道路看新中国地质科学的跃进》等。

另外,还有为数不多的写某些“反面”人物的通讯,这是为了某种特定的宣传需要而选取的反面典型。

2.事件通讯

它是记叙具有典型意义的新闻事件的通讯。这类通讯要记叙新闻事件的过程,或讴歌新生事物,或揭露腐朽势力,以教育人民,推动社会前进。如《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林彪反革命政变破产记》等。

3.概貌通讯

概貌通讯又称风貌通讯,这是着重反映社会变化、风土人情和建设状况的通讯。报纸、广播、电视上常见的巡礼、散记、见闻录、纪行等均属此类通讯。有的风貌通讯着重写自然风貌,有的着重写社会风貌,还有的是把二者融会一起去写。例如《今日白帝城》《崎丽的“长白林海”》等。

4.工作通讯

工作通讯是一种报道工作中成功的经验、成就或存在普遍性问题的通讯。它是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例,形象地介绍某一典型经验或做法,分析某项工作进程中的成败得失,概括出有规律性的东西,以指导工作。报纸上的“记者来信”、“采访札记”、“工作札记”、“工作研究”等均可归入此类。例如:《风沙紧逼北京城》《王崇伦抓豆腐》等。

5.小通讯

小通讯又称新闻小故事,它是选择某一事件的有情节的侧面或人物活动的某一片断,反映现实生活中的新人新事新风貌的微型通讯。

(三)怎样阅读通讯

根据通讯的特点与种类,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通过阅读,认识生活,受到教育

由于通讯具有新闻性、现实性、真实性的特点,作品能够反映时代特点,反映个性鲜明、行动(事迹)感人的先进人物、先进思想,报道能够体现生活的主流和本质的动人事件。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了解社会生活、从中受到有益的教育,以先进人物为榜样,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阅读的着眼点,首先是读懂作者所叙述、描写的要旨,也即反对什么,歌颂什么,支持什么,它给自己有哪些有力的教育和影响,自己将怎样仿效和学习作品中的先进人物、先进思想。

2.分析文学笔法,掌握主题思想

通讯为了表现主题,都运用一些文学笔法,使作品富有文学色彩。我们了解和分析作品的表现笔法,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通讯通过描写、叙述、抒情、议论等方式对人物、景物进行形象地描写,对事件的过程进行生动的叙述,对人物的喜、怒、哀、乐展开热烈的抒情,对事理进行深刻的议论。除了虚构之外,几乎运用了小说的各种描写技法,例如,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级节描写、语言描写、社会环境、自然景物及各种场面的描写等。在叙述事件过程方面,其主要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及其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局。叙述的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平叙等。在抒情、议论方面,运用了散文、诗歌的笔法,如运用优美的凝练的散文语言,表现人物的神态和心灵,撷取有情趣的生活情景,抒发感情;有的夹叙夹议,涉古论今;有的谈天说地,旁征博引,或运用比喻、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情景交融等手法记人叙事,道出动人的哲理,为表现主题服务。在通讯中,还经常运用一些诗歌的表现手法,有的作者用强烈的抒情笔调,追求诗意,有的巧妙地运用比兴手法和适当的想像,表现诗意一般的情趣,有的用动人的声情韵律,奏出时代的乐章。例如,徐迟、魏巍、刘白羽的通讯作品,就激荡着诗情。

我们在阅读中,注意作品的表现手法,注意人物、事件的分析,便能更好地掌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就能从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上来把握作品的意义,就有可能由分析到综合、从感性到理性,从形象的体会到概括的认识,透过理解、挖掘本质,得出应有的结论。这样的认识不仅使我们在思想上受到鼓舞和激励,而且使我们的阅读能力也相应地提高了。我们若能做到这样,那么阅读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3.学习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通讯的语言是富有特色的,优秀的通讯具有准确、生动、鲜明的语言特色,有的朴实自然、简洁、通俗;有的清新明朗,优美委婉;有的雄健壮美、气势磅礡;有的深沉,有的明哲。使得现实生活中的人和物惟妙惟肖,绘声绘色,给人以历历在目的感觉,也使得人物的思想情感、作者的态度和风格在字里行间里得到充分的体现。我们阅读通讯时,应该把学习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技巧作为阅读目的之一。

五、评论的阅读

评论大都针对当前发生的重大事件或重要问题直接表明报纸的观点和态度。评论在报纸宣传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被称为报纸的“旗帜”、“灵魂”,是新闻宣传中的“第一提琴手”。在国外,评论被称为“首席文字”。评论有几种不同的形式:

①社论。社论是对某些带有方向性、根本性的重大事件或重要问题发表的评论,具有鲜明的针对性、政策性和指导性。社论是报刊的旗帜,代表报刊的方向,是最为重要的评论。

②短评。短评是针对某些带有思考价值的具体事件或问题发表的评论,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短评就事论理,平易灵活,是最为常见的评论。

③述评。述评是一种以夹叙夹议的方式反映新闻事实,融叙述说理于一体的评论。它兼有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的特点,是以事实为基础的评论,又是带有评论色彩的新闻。

④编者按。编者按是编者对某些文章中的观点和材料所发表的看法和意见,针对性很强。它可以放在文前、文中、文后,放在文后的又称“编后”。

针对性强是评论的特点之一。不论阅读哪种类型的评论,都要首先弄清它是针对什么事件或问题而发的。最好先阅读有关消息或通讯,两相印证。其次,要看评论对该事件或问题的观点和态度,是赞扬还是反对,赞扬什么,反对什么。同时,还要注意评论是从哪些方面或通过怎样的方式阐述观点和态度的。

注意多报参照阅读。前不久曾有某报报道,一个流氓恶棍在伏法前16年横行乡里的罪恶行径。这个流氓经常到村中学校去纠缠女教师,使6名女教师被迫先后调离学校,搅得学校无法正常上课,作者在报道中痛心地责备这些教师竟然不知道利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最近《中国青年报》发表了《何事“竟然”》一文,尖锐指出:不是群众不想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是他们对我们的执法人员失去了信心。试想面对这位“三进三出”,每次出来都变本加厉地进行打击报复的罪犯,群众怎敢有举动。两文比较,《何事“竟然”》一文看问题就比较深刻,它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将问题的实质揭示出来,以引起人们的注意。显然,长期坚持以一种或两种报刊为重点,同时涉猎多种报刊,有助于对一些重要问题,扩展思路,提高我们的思辨能力。

内容不同的评论,要有精读和略读之分。重要的、与自己生活切近的,可以精读。精读就是要字斟句酌,将上述三个方面读得清清楚楚,不能含糊。离自己生活较远的,可以略读。略读只要抓住评论的关键性语句,弄清主要观点就可以了,这一部分常常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以1990年10月5日《人民日报》来说,有《不到终点不算赢》(今日谈),《“人梯”精神最可贵》(亚运会的启示),《当地百姓感谢谁?》(短评),《配套要成“龙”》(记者述评),《德国分裂与统一大事简记》(编者按)等多篇评论。我们通常是在浏览一下标题之后,选择一两篇精读或略读。

例如,评论《别了,0!》(原载于《中国青年报》1984年7月31日第一版):

是我们,是我们中国人夺得了本届奥运会第一枚金牌!半个多世纪来背着奥运会“0”的包袱的中国人,从此可以吐气扬眉了。

年轻的中国运动员许海峰、曾国强用百步穿杨的绝技和力举千钧的气概,把0的耻辱甩进了太平洋,实现了几代人的夙愿,结束了“万马齐喑究可哀”的局面,开创了中国人夺取奥林匹克金牌的历史。这是响亮的序曲,是更大胜利的前奏。

当地一家报纸评论说:“中国人刚一回到奥运会,就迈出当仁不让的步伐,令人不安。”为什么不安?因为他们目光依旧。要知道当今的中国已跨入了“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时代。

自豪吧,健儿们!自豪吧,青年们!自豪吧!炎黄子孙!因为今天,我们当之无愧地向全世界说:“别了,0!”

这篇评论是针对“奥运会第一枚金牌为我夺得”而写的。标题新颖别致,行文惜墨如金,豪情洋溢。它讴歌了中国运动员夺取奥运会第一枚金牌这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文字不足300,而中国人民在奥运会上告别“0”、夺取“1”的自豪感,却跃然纸上。

不管阅读哪种类型的新闻,都要注意指导学生做好资料积累工作:

①剪贴、摘抄、编写目录或索引,是巩固阅读成果、积累知识材料的有效途径。

在阅读过程中,发现新的、重要的观点、数据、结论、法则、公式、方法、答案、格言、警句、诗文、精采片段、先进人物的先进思想、先进事迹等,可摘记在专题的文摘卡片上。自己订阅报刊是剪辑资料的主要来源,最好是每周剪辑一次。因为你如果是每天剪,拿着报纸一看就剪了,家中其他人就无法阅读,影响报刊利用率;但时间拖长了,资料易散失,也费时间。所以每周利用星期日或一个晚上的时间剪辑整理一次比较理想。如果是图书馆的报纸,则可以复印出来再剪辑。

②读报刊涉及多方面知识,要注意借助参考资料和各种工具书。

以上这两方面的内容已在第五章详细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总之,报刊是中小学生的重要读物,对开阔视野、学习科学知识有重要意义。应指导学生自觉培养良好的阅读报刊的习惯,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尝到“甜头”,有继续阅读、天天阅读的需求;善于利用午间、课后的时间,处理课外阅读报刊与课内学习、其他课外活动的关系;阅读时,态度认真,精力集中,形成良好的阅读程序,尽量做到科学、省时、高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