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安工业大学师生“三观”现状的成因分析

西安工业大学师生“三观”现状的成因分析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现代信息技术的创新性突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给广大师生正确“三观”的形成带来多方面影响和新的严峻挑战。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社会发展中,大学生“三观”状况变化的脉络既表现出连贯性、统一性,又表现出阶段性、层次性的特点。但整体上呈现了对“三观”的迷茫。

二、西安工业大学师生“三观”现状的成因分析

(一)思想文化上的冲击与挑战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现代信息技术的创新性突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给广大师生正确“三观”的形成带来多方面影响和新的严峻挑战。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1.全球化的经济环境

要求我们解决民族精神和民族自信心的问题。既要使我们的师生有国际眼光、世界意识,又要有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这是一个挑战。

2.市场化的社会环境

要求我们解决师生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问题。市场经济崇尚多元经济、多元利益。如何在多元之中有主导,多样之中有主体,多变之中有主线,在利益多样化条件下如何坚持弘扬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价值取向,这对德育工作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3.数字化的生活环境

要求我们解决师生正确判断选择的问题。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思维乃至话语系统。面对大量信息,使部分大学生不知所向、无所适从,有的甚至陷入网络不能自拔。大学生面对现实、理想和虚拟三个世界的碰撞和冲突,如何引导大学生处理好现实与虚拟的关系?这是个更深层的问题。

4.个性化的学习环境

要求我们解决师生合作意识、团队精神的问题。由于大学生个性发展的差异性,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学生群体也往往具有共同的兴趣取向,如何在尊重个性发展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这就要求“三观”树立和思想政治教育进宿舍、进社团、进网络,贴近师生生活。

5.多样化的成长环境

要求我们解决大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完善的人格问题。现在的大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主要有四种类型:独生子女家庭;经济困难家庭;单亲家庭;流动家庭。师生之间思想差异、城乡差异、兴趣差异、贫富差异越来越大,出现了不同类型的学生群体。特别是独生子女多,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现实。

(二)三十年来高校师生思想嬗变轨迹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常常成为新思想的先行者和先进文化的传播者,他们的政治思想、价值取向与道德风貌等群体特征表现往往直接反映社会动向和大众情绪的变化。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社会发展中,大学生“三观”状况变化的脉络既表现出连贯性、统一性,又表现出阶段性、层次性的特点。青年大学生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总的看法经历了四个大的阶段:

1.困惑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标志,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的开端。这一时期,大学生在政治思想上的明显特征是反思文革和反思历史,在对社会政治关注的同时,也产生了对党的领导、对社会主义制度和对马列主义认识的模糊甚至质疑,也受到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冲击。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受到强烈的时代性格和薄弱的主体意识双重影响,在价值取向上变得复杂和多样:既有张海迪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潘晓“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论调;既有“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互助精神,也有“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信条;民主意识、竞争意识、主体意识和自立意识都显著增强。在道德风貌上,尽管在校大学生存在着经历和年龄的特殊性、道德认识水平的差异性,但总体上对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以及集体主义价值观表示认同。客观的说,这是一个充满困惑的年代。

2.迷茫

20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期,前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低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大学生在政治思想上存在着矛盾性:坚信党的领导而又主张以改善党的领导为前提,积极认同马克思主义但又存在认识和理解上的偏差。由此导致怀疑和否定社会主义人数增加,政治态度变化、分散和混乱一度导致学潮迭起,终于酿成了1989年严重的政治风波。在价值取向上,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严重泛滥,由于否定“集体主义”而导致个人主义价值观充斥着学生头脑,走向了对个人价值的绝对肯定。然而,在社会价值观上却又表现出多元化倾向,如“民主是以自我为主,自由是随心所欲,理想是自我实现,前途是自我设计”。在道德风貌上,更加讲求实际与重视自我,要求把个人、集体和国家利益结合起来,实现自我与社会的统一、贡献与索取的一致。但整体上呈现了对“三观”的迷茫。

3.失所

90年代中后期,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引起了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促使人们在思维方式、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以及人生态度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但受国际国内形势的影响,政治热情一度消沉后又消极回升,随即怀疑、背离和否定四项基本原则的政治倾向仍较严重,对改革开放缺乏充足信心,对党风不正和腐败现象蔓延表示强烈不满。在市场经济负面作用的影响下,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潮仍有市场,追求个人同社会利益的一致性,讲实用、图实惠倾向明显。不同程度存在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大学生迷恋网络、谈恋爱、打工、追星等现象严重,不专心学业,辍学、留级现象进一步增加,很多青年学生守不住精神家园,“失所”成为一种有代表性的现象。

4.回归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三峡”工程的胜利竣工,青藏铁路的顺利通车,西气东输工程的全面完成,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抗震救灾取得阶段性成果,中华民族的自尊心与自豪感得到了极大的激发。以德治国、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犹如一条完美的弧线勾勒出中国社会在新世纪发展的轨迹与取向,“三观”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得到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国富民强、政通人和,呼唤着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和道德的尊崇。这一时期大学生对党和政府充满信心,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充满希望。在价值观念上个人目标选择趋于理性和务实,成才愿望迫切。在道德上能够坚守基本道德规范和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人心。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的价值得到巩固,无私奉献与艰苦奋斗精神得到重拾,诚实守信的社会交往原则得到广泛认同。这一时期高校师生的思想观念在历经艰难之后,终于走向回归之路。

(三)大学师生正确“三观”树立的目标思考

上述环境和历史的变迁,对“三观”的冲击和影响可以归结为四句话:开放环境的多维参照与比较;竞争环境的强烈激发与推动;信息环境的迅速流动与冲击;网络环境的多重影响与诱导。时代和环境呈现出的特点是:多样、多变、多重、复杂化、形象化和感性化,既为“三观”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机会,也为“三观”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高校是育人场所,这就必然要求我们在新的时代主题下,对大学生德育目标进行重塑,扎实开展“三观”教育,完成教育“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历史使命。

1.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

要求师生懂得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了解国内外形势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对社会思潮有一定的辨别是非能力,有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社会主义事业心、责任感;

2.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

要求师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勤奋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有强烈的爱校意识和爱岗敬业精神

3.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

要求师生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诚实守信,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使广大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使广大学生“热爱学习,追求真理”。

4.以遵纪守法教育为保障

增强师生的民主法治意识,要求学生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高校管理的有关规定,遵守学术规范,遵守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有关要求。

5.以传统文化教育为根基

深入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重视师生的励志修身与人格培养,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处事、做人、齐家、治世的思想与文化。

6.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作为学生发展的最终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