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本教育的主体分析

人本教育的主体分析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职生是人本教育的主体所在。传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中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小学教师。人本教育的主体是成长中的中职生,成长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因此人本教育也是不断发展的教育,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中逐步走向完善的,所以人本教育的逐步完善也需要一个长期努力的过程。

第一节 人本教育的主体分析

中职生是人本教育的主体所在。中职生是指在中职学校学习或毕业的学生,在以下几种学校中学习的都可称为中职生:

——中等专业学校(简称“中专”)。这类学校以招收初高中毕业生为主,学制两年或三年。传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中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小学教师。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培养目标已扩大到各类技能型人才。

——技工学校。这类学校主要招收初高中毕业生,学制两年或三年,培养目标是中级技术工人。

——职业高级中学(简称“职业高中”)。这类学校是在改革教育结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部分由普通中学改建而成,一般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也有两年和四年的。培养目标与中专和技工学校类似,以生产服务一线的操作人员为主。

——成人中等专业学校(简称“成人中专”)。这类学校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发展起来的,最早定位是把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成年人(在职人员为主)培养成中等技术人员。由于形势的变化,其招生对象已经以应届初中毕业生为主,学制两年或三年。

一、人本教育的主体是成长中的中职生

中职生是特殊的学生群体。这个年龄阶段是中职学生“心理上的断乳期”和第二次危机时期。这是他们由“自然人”向“社会人”发展、完成社会化任务的关键时期。在此,他们将面临许多发展方面的问题,并且还面临着“特定的教育目标”。这一目标又会给他们带来更多的特殊性。大多数中职生经历过中考失败的沉痛,带着某种遗憾与失落走进中职大门。由于长期受到初中教师对“优差生”偏见的影响,他们长期都将自己定位于“后进”的角色,一直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失败者”。尽管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得不到社会的重视和认可,但实际上他们从未丧失对生活的幻想。人本教育的主体是成长中的中职生,成长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因此人本教育也是不断发展的教育,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中逐步走向完善的,所以人本教育的逐步完善也需要一个长期努力的过程。

一般而言,刚来中职学校读书的学生对校园生活都满怀憧憬。虽然在学历教育中他们是失败者,但每个人生来在世上都是有意义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只是这种优势因人而异,而且表现的方式和层次不一样。

(一)天赋潜藏,有待开发

学生是一个具有生命价值的人,是独立、发展、完整、以学习为主、有一定地位的个体。中职生虽然学习成绩不好,但他们愿意到职业学校来学习一技之长,服务社会,改造自己的命运。从多元智能理论的视角而言,很多中职学生在美术方面、音乐方面、亲自动手设计方面等等都很具有优势,还有的学生从小就具有明显的天赋。实际上,每个学生都是一块璞玉,职业教育重技能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环境,把中职生从升学压力中解放出来,使其可以充分发展自己的特长,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只是有的学生有幸被发掘出来并得到雕琢成为不朽的艺术品,而有的却永远被淹没在浩瀚的宇宙中。

(二)善于交往,渴望独立,勇于表现自我

善于交往是中职生的一个明显特点。无论是任课教师还是班主任都能感到,中职生很喜欢跟人打交道,而且很善于跟人打交道。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中职生更擅长“察言观色”,更能够善解人意。一方面,他们乐于进行人际交往,交往频率高,交往能力强;另一方面,交往的对象更加广泛,不仅仅是教师、父母、同龄人。

中职学生依赖性逐渐减少,独立性增强。学生独立生活能力不断提高,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逐渐形成,社会经验逐渐丰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增强。

(三)兴趣广泛,职业能力初显

中职生的兴趣爱好广泛,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思维敏捷灵活,因而敢于创新。职业教育是一种定向明确的教育,系统的专业学习为中职生思维品质等认知能力的发展打上了专业的烙印,他们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时多了一些专业的新视角,与职业相关的心理品质与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培养。中职学校实施的校企合作,将企业文化引入学校,培养中职学生的“职业性”,在此过程中,让中职学生职业能力初显。

人本教育以中职生为主体,尤其是成长中的中职生,他们的性格并没有最终定型,而且没有失去对生活的幻想,只要通过正确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给他们尽可能多的人文关怀,一定可以促进他们心灵的健康发展,帮助他们重拾信心,热爱生活。

二、中职生的幻想是主体成长的动力

虽然中职生在进入学校的时候经历过诸多挫折,经常被老师批评,家长责骂,社会歧视,但他们依然有自己的理想,否则他们不会选择继续留在学校学习,这说明学生并没有对学习生活完全丧失信心,他们依然渴望幸福的生活。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个体,在进入课堂学习之前,并不是一片空白,而是已经开始了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变,是初步实现了社会化的未成年的“人”。一方面他们已经具备了一些基本的、简单的生活实践经验;另一方面,他们也是身心发展有待完善的人,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社会主体,需要社会化程度较高的成人也就是教育者对他们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和帮助。因此,我们应该尊重学生在教育中的地位,肯定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应有的权利和义务,而不仅仅把他们当作学习的工具和器物。

爱幻想是每一个青少年孩子的共性,心理学家认为,人脑有四个功能部位:一是以外部世界接受感觉的感受区;二是将这些感觉收集整理起来的储存区;三是评价收到的新信息的判断区;四是按新的方式将旧信息结合起来的想象区。只善于运用储存区和判断区的功能,而不善于运用想象区功能的人就不善于创新。据心理学家研究,一般人只用了想象区的15%,其余的还处于“冬眠”状态。开垦这块“土地”就要从培养幻想入手。

想象力是人类运用储存在大脑中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推断和设想的思维能力。在思维过程中,如果没有想象的参与,思考就发生困难。特别是创造想象,它是由思维调节的。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就是从他幼时幻想人跟着光线跑,并能努力赶上它开始的。世界上第一架飞机,是从人们幻想造出飞鸟的翅膀而开始的。幻想不仅能引导我们发现新的事物,而且还能激发我们作出新的努力去探索,去进行创造性劳动。

青年人爱幻想,要珍惜自己的这一宝贵财富。幻想是构成创造性想象的准备阶段,今天你还在幻想中的东西,明天就可能出现在你创造性的构思中。

幻想是一种变向的想象,幻想、理想与梦想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爱幻想是一件好事,当然需要一些附属的条件,实践出真知,只想不做是万万不行的。因此有时候喜欢幻想被称为是一种变向的自我堕落,但实际上幻想可以为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起积极作用。

据调查显示,中职生大部分都想过幸福的生活,幻想是学习的动力,是中职生进步的动力,也是他们成长的动力。因此为了能过上期待中的幸福生活,就会不断地努力学习,就会不断地发愤图强,也就会好好的爱惜身体,从而有益于身心健康。

学生以自己的幻想,以自身的发展为成长的动力,这是实现人本教育的内部动力。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内在根据。内因是事物存在的基础,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本质,是事物运动的源泉和动力,它规定着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基本趋势。因此,我们说中职生的幻想是主体成长的动力,而且是内部动力。

三、人本教育为主体成长设定成才标准

人本主义教育是指以人为本的教育,它把促进人的完善作为教育的最终目的,强调人的发展,这里的发展主要是指人的理性、道德性和精神性的发展。其基本主张有:①教育目的永恒不变,在人本主义教育家看来,教育目的之所以是永恒不变的,是因为人性是不变的。新托马斯主义(属于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马利坦认为:“人在历史中发展,但是他的本性,他在宇宙中的地位和价值,他作为一个人的尊严、权利和期望,以及他的命运并不改变。”②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得到发展和完善。人本主义的教育目的观重视人的价值,认为人是万物的中心,因而教育的目的是塑造人,使人得到完善和发展。③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人本主义教育的目的观所珍重的人是作为个体的人,认为教育首先是为个人发展服务,其次才是为社会发展服务。

许多人认为成才标准就是有知识、有学历,而事实上拥有这些东西还远远不够,除了知识学历之外,还应该具备各方面的能力,例如,思考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交际和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和处事能力、应对突发事件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生存能力和预防疾病的能力等等。

对于青少年而言,成才的标准则表现为专业过硬,知识广博;有创新意识;有过硬的领导、组织、管理能力。受过良好的教育,掌握了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有组织能力、有领导才能、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知识成为生活的必需品,学习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以开拓创新和实现自我为人生目标;忠诚、合作、开放、敬业;具有知识经济时代的生活和消费观念

联合国给我们制定的成才标准,简单明晰。这是无数教育专家几代人归纳总结的结果,仅仅四条: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相处;学会学习。

学会做人,可以解释为道德水准。一个人的道德水准显然是文明社会的第一要求,顺理成章地成为成材的第一标准。我们可以没有文化,但不可以没有道德。请注意,道德水准与文化没有必然关系,一个博士生可能道德水准低下,为人类不齿;而一个未曾见过世面的文盲,可能成为道德楷模。这就是为什么“学会做人”是成才的首要标准。

学会做事。形象的表述是,做事要有条理性。学会做事,首先要多思考。

学会相处。独立思考很重要,但合作精神更重要。独立精神仅仅是一种人格体现,并不是处世的法宝。我们的处世法宝理应是合作,所以相处成为当今社会的生存艺术。

学会学习。也许我们经常羡慕别人的成功,但事实上那只是个结果。我们真正应该羡慕的是他人学习的过程,学会学习。只要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有强烈的学习愿望,成功就指日可待。

归根结底,标准其实只是判定是不是某一事物的根据,一切外在的事物都必须通过学生主体才能发挥作用。内因才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外因可以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进程,比如成才标准的存在,事实上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准则,一个可以为之奋斗的方向、动力、目标。因此,我们说,成才标准为主体的成长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