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评价主体取向的发展

教育评价主体取向的发展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育评价是对“教育工作中的活动、人员、管理和条件的状态与绩效”进行的分析和判断。为了全面地搜集评价信息,充分尊重被评价者,教育评价的主体应该是多元的,多方参与的,这样才能客观、全面、公正地进行分析和判断。传统教育评价主体基本上是单一的、自上而下的,大多是教育行政部门评价学校和校长,校长、教研部门评价教师和教学,教师评价学生。当前,让被评价者成为自我评价主体的意识和尝试已经屡见不鲜。

四、教育评价主体取向的发展

教育评价的主体是指由谁来评价被评价者。教育教学是诸要素的结合体,其主要因素有校领导、教师、学生、课程、教育方法、教育环境、教育技术等。可以说,这些要素都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决定着教育质量,都是教育评价必须考虑的因素。

教育评价是对“教育工作中的活动、人员、管理和条件的状态与绩效”进行的分析和判断。因此,教育评价的对象不单是教学、课程、学生,而且包括各种教育活动(如学科教学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体育活动、课外活动、勤工俭学活动)、各种教育工作人员(如教育行政领导、校长、职工、教师、学生)、各种管理工作和办学条件。教育评价可以是对某一活动或某种人员的评价,也可以是多方面或全面的评价。为了全面地搜集评价信息,充分尊重被评价者,教育评价的主体应该是多元的,多方参与的,这样才能客观、全面、公正地进行分析和判断。

传统教育评价主体基本上是单一的、自上而下的,大多是教育行政部门评价学校和校长,校长、教研部门评价教师和教学,教师评价学生。在评价校长和教师的过程中,校长、教师被排斥在评价主体之外,成了被动接受评价的对象,没有发言权,主体性得不到发挥,因而也难以得到激励和鼓舞,没有达到改进与提高的目的,更谈不上获得专业发展方面的指导与引领。

当前,让被评价者成为自我评价主体的意识和尝试已经屡见不鲜。评价开始关注被评价者自我反馈、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认同的作用,强调被评价者的积极参与意识;开始关注被评价者对于评价结果的认同问题,强调主体间的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和评价改革的推进,教育评价的主体开始多元化,而且评价主体之间通过双向互动、多元互动交换信息。如:学生将参与对自己、对同伴的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并有权对教师教学状况提出看法;学生家长、校长,以及其他有关人士也可以从不同角度参与学生的学业评价。教师仍会在教学评价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不再仅仅充当裁判员的角色,只对学生的学业水平作出判断;作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教师通过评价一方面指出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及时给予矫正,另一方面也可以据此调整自己的教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