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建特色专业,培养医学影像学高素质人才

创建特色专业,培养医学影像学高素质人才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结论:本成果经多年实践证实,医学影像学专业建设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适应了影像设备迅猛发展、影像学科建设和培养新世纪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的需要。

创建特色专业,培养医学影像学高素质人才[1]

杨小庆[2]

(东南大学临床医学院、附属中大医院 江苏 南京 210009)

摘 要 目的:紧跟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以学科建设为基础,以专业建设为重点,以能力培养为主线,通过课程体系的改革优化、教学手段的更新,培养基础宽厚、临床实践能力强的医学影像学高素质人才。方法:更新教育理念,遵循医学教育规律,注重传授专业理论基础与新技术、新进展和前沿知识相结合,理论教学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科研能力的培养与临床、教学实践相结合,特别突出对学生基本技能、临床思维能力、科研能力的培养。结果:在教学实践中,整合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在国内较早开设了介入放射学、CT诊断学、MRI诊断学等课程,并形成了以放射诊断学为核心、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要教学手段、配有全套系列教材的医学影像学课程体系,建立了医学影像学电子教学片库,制作了全套多媒体演示型课件和部分网络课程。结论:本成果经多年实践证实,医学影像学专业建设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适应了影像设备迅猛发展、影像学科建设和培养新世纪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的需要。本研究2004年通过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鉴定,达国内领先水平。

关键词 特色专业;医学影像学;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6264(2006)05-0382-04

医学影像学专业是在放射诊断学的基础上伴随现代科学飞速发展应运而生的新兴专业。随着医学影像学设备和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CT(computed tomography)、介入放射学已逐步普及和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国内大量的引进、使用,国家“九五”攻关重大决策将介入放射学单独立项为一级学科,与内科、外科并列为现代医学三大技术。在新世纪,为了适应现代医学发展和社会的需要,进一步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高层次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创建医学影像学特色专业的主要措施

利用教育部和江苏省共同投资建设东南大学,共创世界一流大学的有利环境,依托东南大学工科等综合实力以及我院临床影像科室齐全、人才密集和设备先进的优势,在医学影像学学科为江苏省“135”工程医学重点学科和“面向21世纪医学影像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教学成果的基础上,依据社会需求,紧跟学科发展,以学科建设为基础,以专业建设为重点,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深化教育改革为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基础宽厚、临床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着力整合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课程、教材和多媒体教学课件建设。

1.以学科建设为基础

东南大学医学影像学学科源于1935年创建的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放射科,医学影像学专业创建于1990年9月,分别隶属于原南京铁道医学院、东南大学临床医学院和影像医学与介入放射学学科,下设放射诊断学、超声诊断学、核医学教研室和分子影像实验室,并形成了以介入放射学和消化系影像诊断学为重点的特色学科。学科设备条件优越,已装备了包括1.5TMRI在内的所有大型影像设备,价值达6000万元以上。实验室可进行包括分子生物学实验在内的多数影像学实验研究。

学科临床研究方向有介入放射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消化系统影像诊断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脑功能成像在神经精神疾病的应用研究和三维图像方法及应用技术研究等。

学科基础研究方向有干细胞磁粒子标记与MR示踪的研究;坏死特异性对比剂(necrosis avid contrast agents,NACA)显示心肌及其他细胞存活的MRI研究;支架再狭窄的形成机制研究;肝干细胞移植术的研究;纳米磁粒子热疗治疗肿瘤的研究等。

师资队伍的建设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医学影像学学科具有一支政治思想素质好,学科力量雄厚,学术造诣较深,结构合理的集教学、科研与医疗为一体的专业队伍。35人中正副教授或主任医师18人,博士研究生导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0人;博士10人,硕士21人。与美国、比利时、日本、西班牙等国家6所著名高校建立了国际合作关系,通过国内外交流,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选送优秀教师到国内外知名大学读博、读研,并鼓励年轻教师在职读研,40岁以下非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全部在职读研,使师资队伍更为合理。同时,教师经常性培训已列入日常工作程序中,如新引进的年轻教师实行江苏省教育厅的教师岗前培训、助教(住院医师)实行江苏省卫生厅五年培训计划,积极支持、资助教师参加各类学术会议。4年内已有两人参加并完成了教育部组织的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医学影像学专业骨干教师培训班。

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师科研实力雄厚,近4年在研课题包括国家科学自然基金6项,国际合作1项,省部级以上课题18项,其中获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科技成果奖14项,发表科研论文200篇,出版教材和专著14部,卫生部视听教材1部。

医学影像学专业各教研室全体教师在完成大量医疗、科研工作的同时,积极承担了研究生、各专业本专科生、成人教育各专业等多层次专业的教学,目前,承担了“放射诊断学”、“影像解剖学”、“介入放射学”、“CT诊断学”、“MRI诊断学”、“现代影像新技术学”、“放射技术学”、“医学影像学”、“超声诊断学”和“核医学”等10门课程,每学年完成教学时数在2000学时以上。这需要教师具有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用良好的教学态度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4年来,教师中有10人次获“东南大学—华为奖教金”、“常州政府奖教金”、“东南大学教学工作优秀二等奖”以及“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积极分子”称号等。

东南大学医学影像学科在7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科技的进步,紧跟学科发展,经过几代人的艰辛努力,将医学影像学与介入放射学学科建设为江苏省“135”工程医学重点学科(2001),放射科建设为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2002),2003年成为江苏省唯一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博士研究生学位授予单位,2004年医学影像学科获准为江苏省医学影像学科质量控制中心,使医学影像学专业建设具有坚实的根基。

2.以专业建设为重点

医学影像学专业目前国内外都没有一个理想的办学模式。为了使本专业具有活力、有特色,经15年的探索、实践、研究和建设,使医学影像学专业从无到有,从医学院的特色专业发展到东南大学的特色专业,2003年获准为江苏省普通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3.以能力培养为主线

为培养基础宽厚、临床实践能力强的医学影像学高素质人才,运用现代教育理念,遵循医学教育规律,注重学生基本技能、临床思维能力、科研能力的培养。教学中所有专业课程理论授课与课间实习为1∶1,毕业考试理论成绩与读片成绩也为1∶1。经过数年来的医学影像学专业的教学实践和由各级教学管理人员、各级教学督导员、同行专家和学生参加的教学检查和教学评估,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普遍认为医学影像学专业的教学质量高、教学效果好。自1990年以来共招收五年制本科生680人,在校生110人。已有11届毕业生共570人,近4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为96.4%。通过有关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显示,我们培养的学生质量高,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如在校生参加的网络课程获江苏省多媒体教学课件竞赛好课件奖,在北京大学、协和医科大学、复旦大学等院校都有我们培养的学生攻读其硕士或博士学位且反响良好,我校在读博士生申请到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这些均反映了医学影像学专业的教学质量和特色。

4.深化教学改革

东南大学医学影像学专业一贯注重于教学改革的研究,近4年来主持教学改革课题14项,获教学成果奖15项,其中2项江苏省教委教学科研“九五”规划课题通过成果鉴定结题,均达国内领先水平。“面向21世纪医学影像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和“创建特色专业,培养医学影像学创新人才”两项课题分别于2001年和2005年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在《中华放射学杂志》、《现代医学》和《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等刊物上发表“医学影像学课程体系建设、多媒体课件建设、课程与网络课程建设和师生素质教育”等系列教学改革论文20篇。

二、医学影像学特色专业建设的内容

1.21世纪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修订

医学影像学专业是伴随现代科学飞速发展应运而生的新兴专业。培养和造就高层次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为了培养基础宽厚、临床实践能力强的医学影像学高素质人才的目标,我们在修订医学影像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中围绕以能力培养为主线,运用现代教育理念,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本专业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能力,能在医疗卫生单位从事医学影像学专业工作的临床医师,同时也是医学影像学专业的全科医生。

修订后的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计划充分体现了课程体系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对课程体系进行了科学的调整和优化。打通公共基础,建立通识教育基础平台;拓宽学科基础课,增加基础学科选修课;凝练专业主干课程,加强临床实践环节;前期趋同,宽口径专业培养,后期分流灵活专业方向,实现专才向通才、教学向教育、传授向学习的转变。改变教育教学理念,突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传授专业理论基础与新技术、新进展和前沿知识相结合,理论教学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科研能力的培养与临床、教学实践相结合,特别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即学生基本技能、临床思维能力、科研能力的培养和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在1999年修订的基础上,2003年又在大学的教育平台上重新修订并于当年实施。4年来,医学影像学专业所承担的各专业、班级的考试成绩呈正态分布

2.通过课程体系的改革优化,促使了课程群的形成

21世纪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修订,必然涉及教学内容的更新。其突出点在于,为了适应影像设备迅猛发展、影像学科建设和培养新世纪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的需要,大幅度减少放射诊断学的课程内容,增加CT诊断学、MRT诊断学和介入放射学的教学内容。通过整合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在放射诊断学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形成了医学影像学课程群。在国内较早开设了介入放射学、CT诊断学、MRI诊断学等课程并形成了以放射诊断学为核心,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要教学手段,配有全套系列教材的医学影像学课程体系。

放射诊断学是医学影像学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医学影像学专业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经过几代人的奋斗,放射诊断学课程在2000年江苏省普通高校一类优秀课程的基础上,2002年获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优秀研究生课程,2003年获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研究生开放课程。由放射诊断学、影像解剖学和介入放射学等课程组成的医学影像学课程群为东南大学优秀课程群。

3.新的课程体系需要配套的教材来支撑

21世纪教学体系改革,重要的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这其中教材建设至关重要。我们在积极牵头、组织和参与编写江苏省高等医学院校医学影像专业统编教材一套,包括《放射诊断学》、《CT诊断学》、《MRI诊断学》、《介入放射学》、《影像设备和技术学》、《影像解剖学》、《医学影像学专业实习手册》和《医学影像学英语阅读》等共8个分册400余万字;副主编21世纪高等医学院校教材《医学影像学》;副主编、参编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医学影像诊断学》和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医学影像学》等教材。在文字教材建设的基础上,主编《腰椎间盘摘除术》卫生部视听教材1部,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2004年11月获东南大学多媒体教学课件一等奖及江苏省多媒体教学好课件奖。系列教材的使用,对提高教学质量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4.更新教学手段,实现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现代化

根据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需要大量影像图片的特点,创建医学影像学电子教学片库,内存教学图片2万余套,制作了全部课程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全部课程内容实现了多媒体教学,包括放射诊断学(180学时)、影像解剖学(54学时)、介入放射学(36学时)、CT诊断学(62学时)、MRI诊断学(32学时)、医学影像学新进展(32学时)等演示型教学光盘各1套并已应用到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经对1994—2002级教学实践,多方教学信息反馈认为教学效果良好,完全能满足教学要求;影像解剖学、超声诊断学网络课程获江苏省多媒体教学好课件奖,医学影像学网络课程已通过东南大学验收;放射诊断学、MRI诊断学和CT诊断学等网络课程制作正在后期完善中。

我们深深体会到,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尤其是医学影像学专业属于临床医学系列,教师首先要从事大量的临床工作,课件的制作可能主要利用的是业余时间,完成这项任务没有一点敬业精神是不行的。只有树立起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积极投入到多媒体教学中,才能掌握多媒体教学的方法,改进教学方式和手段,提高师资的整体素质,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5.加强基础建设,保障教学的稳定

根据专业不同层次的教学需要,建立了人体断层标本室、核医学实验室和示教室,专业教学仪器和设备总价值150万元。完善的教学环境、国内先进而齐全的教学设备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创建了国内首家分子影像实验室,有利于学生进行高质量的科学研究。2001年以来,学校为医学影像学专业的建设投资60余万。教育部“985”工程一期拨款400万用于我校医学影像学学科建设,“985”工程二期业已获得通过,充足的经费保证对医学影像学特色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小庆,季红.东南大学医学影像学专业(本科五年制)教学计划的构思[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23(4):267-270

[2]靳激扬,滕皋军,杨小庆,等.网络版影像解剖学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38(7):742-745

【注释】

[1]本文原发表于《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第25卷第5期。

[2]杨小庆(1955— ),男,回族,宁夏银川人,教授,研究方向为腹部影像学诊断和医学教育研究。作者基金项目:2005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课题(7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