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武术专业人才的培养

武术专业人才的培养

时间:2022-03-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武术专业人才的培养二 武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教学活动是以学校为载体,由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来共同完成的。不过中国武术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有其独特性的一面,虽然正规的体育学校培育师资存在一定时间和空间的条件限制,但是从中国武术作为一种文化、一种体育项目在清末民初的民间群众活动开展是非常广泛的,因此其传授者也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完全可以胜任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一般武术教学活动工作。

武术专业人才的培养

二 武术专业人才的培养

教学活动是以学校为载体,由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来共同完成的。但是师资的缺乏是清末民初教育系统的通病。当1915年中国武术进入学校体育的文件下达后,各地区各级学校都积极努力开展武术的教学活动。但是从当初社会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来看,中国教育系统刚刚建立不久,正规的武术教师很难在短时期内完成培训,并进入工作岗位。不过中国武术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有其独特性的一面,虽然正规的体育学校培育师资存在一定时间和空间的条件限制,但是从中国武术作为一种文化、一种体育项目在清末民初的民间群众活动开展是非常广泛的,因此其传授者也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完全可以胜任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一般武术教学活动工作。因此,中国武术能在短时间进入学校体育课程中,并能够持续开展,与中国武术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分不开的。

(一)学校武术教师的来源

清末民初,学校武术教师的来源有三:一是直接从民间武坛聘请拳师;二是从武术社团聘请教员;三是各级国术馆和体育专门学校的毕业生。

民国初年,直接从民间武坛聘请拳师的情况比较普及。到民国中、后期,仍然存有此类情况。武术各拳种的名家如刘殿琛曾先后受聘于北洋法政学校和清华学校任武术教师;靳云亭受聘于河北赵县中学;郝月如、马金镖受聘于南京中央大学;李雅轩受聘于南京国民体育学校;梁振蒲受聘于河北省立十四中学和束鹿女子师范学校;刘凤春受聘于北京体育学校;纪德受聘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医学专门学校和北京体育学校;陈子正受聘于黑龙江第一中学、第一师范和上海广肇公学、圣约翰中学;于振声受聘于南京高等师范,等等。(22)(www.guayunfan.com)上海精武会、北京体育研究社、济南武术研习所,以及后来相继成立的国术馆系统,都先后应一些学校邀请,派员前往任教。据北京体育研究社有关记载,“自民国纪年,吾社成立,京师各校渐向社中聘请教员,教授斯术(武术)”。另济南武术传习所设立后,“各省各学校、各军队、各机关、各团体,在该所邀请教员者,不胜枚举”,其他武术社团的情况,也多如此。

(二)培养武术师资的教育机构

学校武术的勃兴,需要大量的武术教师,同时也要求教师既擅长武术又能兼教其他体育项目。培养武术师资的教育机构应运而生。这种机构分为以下两种:

1.以原有的师范院校体育系科为基地

根据国民政府教育部1915年统令:“此项教员于各师范学校养成之。”1916年,南京高等师范增设体育科,开设武术课。1917年,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增设体育科,开设武术课。1934年3月,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师范学校体育科教学科目及各学期每周教学时数表》。其中,国术课时,每学期每周均为2学时,这与田径运动及基本练习以及球类运动的课时相等。1942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简易师范学校体育课程标准》,规定国术在体育教材中的比例,四年制男生占15%,女生占10%;三年制男生占10%,女生占5%。这样培养出来的体育系科学生,大多能兼武术。

2.以武术为重点的体育学校

(1)北京体育研习社

1917年,北京体育研习社附设体育讲习所,培养擅长武术、体育的师资。1920年春,改名为北京体育学校,许禹生任校长,学制初为一年半,旋改为二年,后定为三年。

该校全部课程,分为学科、术科两种。学科包括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各种教授法、体育原理、武术理论、中外体育史、生理学解剖学、运动生理学、国文等27门。术科包括:①国技: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少林十二式、马刀、枪术(二十四枪)、棍术(夜叉棍、少林棍)、戟术、剑术(剑术基本练习、七剑、十三剑、神禹剑、飞龙剑、乾坤剑)、锏术、器械对手(十二棍兼枪棒、太极枪、单刀对枪、双刀对枪)、新武术(棍术、剑术)。②体操(兵式训练)、徒手教练、持枪教练、徒手及游技(各种徒手操、各种球术及各种游技法、轻器械和重器械体操)。③童子军。④田径赛。⑤日本柔道

北京体育学校的毕业生主要有两方面去向:一是留在北京公立中、小学任体育教员;二是回原所在省(市)充任中等学校体育主任或教员。国立国术专科学校的毕业生主要有三方面去向:一是在中等以上学校任教员;二是担任为公共体育场指导员;三是担任军队教官。

(2)中央国术体育传习所

1922年,由张之江提出成立中央国术体育传习所。1933年,中央国术馆在南京紫金山创办“国术体育传习所”。1934年改名为“中央国术馆国术体育专科学校”。1936年易名“国立国术专科学校”。该校南迁至重庆北碚后,又于1941年改名为“国立国术体育师范专科学校”。该校名称的变化,正好揭示出其办学目的是为培养兼擅体育和武术的教师。

该校学制初为3年,后增设5年制,3年制招收高中毕业文凭者,5年制招收初中毕业文凭者。该校课程分为学科和术科。学科包括国术理论、国术史、国术教学法、教育概论、体育原理、运动生理学等21门,后又增设英语等7门。术科包括:①国术:腿法、拳法、刀、枪、剑、棍、摔跤、搏击、击剑、劈刺等。②体育:柔软体操、器械体操、游戏舞蹈、田径运动、篮球足球、排球、垒球、棒球、网球、游泳等。③军事训练和童子军。

除上述两校外,精武会曾办警务体育师范学校,中央国术馆设有教授班和师范班,济南武术传习所等也曾向全国招生培养武术师资。他们都向各地学校输送武术师资,为学校武术的开展作出了贡献。(2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