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系头八年的机械系

建系头八年的机械系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58年至“文化大革命”中期,我在江西工学院机械系工作十多年。在南昌大学建校90周年之际,我把形成于2006年的一段文字整理如下,以纪念当年同事们作出的成绩,供机械系的老校友们追忆;其中也涉及办工科教育的点滴体会,或可融入南昌大学那厚重的办学历史之中。院党委组建后,在专业系科设置上,决定设置机电、冶金、化工、土建等系。抗战胜利后在南昌大学工学院任机械系主任。机械系建有机床实

建系头八年的机械

刘 贵

1958年至“文化大革命”中期,我在江西工学院机械系工作十多年。这期间我大部分时间担任机械系的总支书记或系主任,和师生们共同生活与学习,留下了珍贵的回忆。机械系在困难中创办,在摸索中前进,我们共同努力,挫而不折,苦中有乐,我们见证了机械系的成长,我们为机械系的发展奠立了初步的基础。在南昌大学建校90周年之际,我把形成于2006年的一段文字整理如下,以纪念当年同事们作出的成绩,供机械系的老校友们追忆;其中也涉及办工科教育的点滴体会,或可融入南昌大学那厚重的办学历史之中。

1958年我国开始第二个五年建设计划时,江西省内没有独立的工科高等院校,其他院校也未设机电类专业。为了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中共江西省委决定创办江西工学院,填补江西工科高等教育的空白,结束江西省当时没有工科高等院校的历史。

院党委组建后,在专业系科设置上,决定设置机电、冶金化工、土建等系。1959年,院党委又决定撤销冶金系,设置电机系,将机电系改为机械系,设置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铸造工艺与设备、锻压工艺与设备三个专业。

“文化大革命”前,机械系按专业设有三个教研组,另设机械制图(画法几何)、金属工艺学、热工动力、机原机零、金相与热处理等五个技术基础课教研组。这段时间,机械系有教学行政管理干部5名,实验、技术人员8名,教师91名。

1958年12月江西省人民委员会(省人民政府)下达了省长邵式平任命我为系主任的任命书,副主任是南昌航校支援调入的;系总支书记、教学行政管理干部是由院党委和人事部门调配的;实验技术人员是南昌航校(现南昌航空大学)等专业学校分配来的毕业生。

91名专业、技术基础课教师自1958年至1966年分批陆续调入配齐。其中一部分是在尊重人才、尊重知识、任人唯贤的思想指导下,由院系领导亲自到老校求援聘请,按规定办理调动手续来系任教的,如:陈庆来老师由上海某工科学校来到江工机械系开金属工艺课;铸造专业教研组长罗继文老师由哈工大来到江工机械系筹建铸造专业;蒋式良、王秉钊老师由南京工学院来到江工机械系开机床设备和机制工艺课,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太原工学院、华中工学院均有老教师被聘请调入,万泉生教授(教授三级)1964年由华中工学院调来任系主任。万先生20世纪30年代留学德国,就读柏林大学,专攻航空机械喷气式发动机。七七事变全国掀起抗日高潮后回国,在中山大学任教。抗战胜利后在南昌大学工学院任机械系主任。新中国成立后随院系调整去华中工学院。李汉麟教授,由华中工学院调整来到江工机械系任铸造课老师。李先生是前苏联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铸造工艺学研究生。

教师中一部分是清华大学选送出国深造的研究生,学成回国,来到江工机械系任教的;一部分是名牌老校的研究生、本科优秀高才生毕业后分配来到江工机械系,如清华大学欧阳锦堂、宋兆荣、包忠诩、何成宏、徐立强,华中工学院陈玉轓、芦伯机;一部分是从本系学生中选拔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生,送国内名校作为师资培养,学成回系任教,如从南京工学院毕业回系任教的朱秉辉。还有一部分是本系重点培养的高才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如熊瑞文、武代洪、李陞堂、胡庭蔚等。

91位教师组成了一支实力很强的师资队伍,绝大多数都能做到为人师表,兢兢业业“传道、授业、解惑”,遵照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保证质量圆满完成各个环节的教学任务。他们教书育人,能教书,会管理,能文能武,许多老师是多才多艺的复合型人才。

他们能领会教学计划的指导思想,把握住教学大纲的要求,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认真备课,集体讨论教案。青年教师认真试讲,互相听课,做到了新老教师互相帮助。青年教师吃苦耐劳,老教师勇挑重担。

三年困难时期,粮食定量低,吃不饱,营养差,但全体教师对教学工作仍十分认真负责,满负荷运转,周学时数高达12节以上,而且大部是白天课堂讲授,课后晚自习仍要进行辅导。个性化专业辅导以及思想教育,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增进了师生情谊。学生毕业离校后,仍频频写来书信,难忘恩师的哺育教导。

丁年雄老师领导机制教研组,不但首先按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开出了全部专业课,还进行了机制专业63、64级教学环节上的改革,加强实践性教学内容,增加实验课的学时、增加专业劳动时间,对65级两个班进行半工半读试点教学等等,并尝试机制专业全面的教学改革,开全校教改的先河。

老教师蒋式良在机制专业教研组,除带好青年教师上好专业课,还不断改进专业课的教学方法,对教学内容如何形象化和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等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带动了全系教学方法的研究活动。1964年我为他整理了题为《少而精园地开红花》的专题记述,老师们说这是我在学习中总结出的“蒋式良教学法”。

张云英老师除负责开好《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外,还负责筹建这门课程的实验室,从提出筹建计划到安装调试、开出实验课,全程亲自领导和参与实际工作。此外,还同潘秀明老师一道安装全校教学区的自备电源——组合发电机组,解决了教学区不能及时供电的难题,为全校的教学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孙达圻老师虽然是机制专业教师,但他掌握了强电(市电)弱电(无线电等)技术。除了专业课教学外,还进行了机床实验室程控车床的课题研究,在当时比较艰苦的条件下,仍然获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

三年困难时期,粮食限量供应,学生因营养不足,浮肿病患者一天天增加,校领导高度重视,决定将学生食堂分散下放各系管理以保证学生饮食健康。此事刻不容缓,系里派李陞堂、徐立勋两位老师到食堂当管理员。他们不负众望,愉快地服从调配,接受了新任务,动脑筋,想办法,精打细算,杜绝浪费。粮食不足就设法多购进瓜菜,改进烹调方法,合理分配。学生们在当时艰难的条件下能填饱肚子,逐渐消除浮肿病,健康状况有了好转,就是因为学生伙食较早得到改善,我们依靠自己的努力,渡过了难关,保证了教学计划按质按量完成。

于修德老师不但是铸造专业的骨干教师,同时也是受学生尊敬的好老师,他能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专业教学辅导和思想教育工作,因此,他所教过的铸造专业班总是系里的先进班,在民兵训练等各项活动中都名列前茅。

机械系建有机床实验室、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实验室、铸造工艺实验室、材料力学与锻压工艺实验室、金相与热处理实验室、机原机零陈列室、金属工艺学陈列室、制图与模型陈列室、专业图书资料室。这些实验室与陈列室,基本能满足教学需要,设备、仪器、模型、挂图比较齐全。每门专业课、技术基础课都有实验课教学大纲,院、系制定有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低资易耗品管理制度、危险品管理制度、实验员、保管员工作守则、学生实验守则等。这些硬件和软件,不但保证了课堂上的教学质量,为真刀真枪的毕业设计、科研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条件,还能为工业生产提供服务。

机床实验室进行了程控车床的研究,还能对外加工,接受高精密度齿轮的加工业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实验室,经常为系办工厂检测精密零件。机原机零陈列室的动平衡测试台,为社会测试5公斤以内的轴类零件的动平衡。金相与热处理实验室,能接受零件的硬度测试。锻压工艺实验室,能接受零件的拉伸和压缩测试。

机械系于1958年夏就开始参加全省统一招生,1958、1959两年学制是四年,1960年开始,学制改为五年。1958年,根据省委决定,由各有关工厂推荐三级以上技工46名,成立机制工人班,学制三年。

1958年至1966年,八年招生(包括工厂推荐,1960年江西科技大学合并两个班到江工机械系,1962年土建系又调整四个班到江工机械系)共1500多名。

经过四年、五年在校学习,少数学生由于成绩、健康、严重违规等原因被淘汰,完成学业的毕业生是1411名(其中有四个班因师资、设备等原因,于1962年放长假一年,因而推迟一年毕业)。

1958年机制专业录取新生252名,除送到重点大学——上海交大、南京工学院、华中工学院培养师资,以及因病、因事退学和留级自然淘汰外,实际毕业生153名。

教学计划学时分配情况,以58级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为例:该专业在校学习四年,196.5周,生产劳动22周,假期21.5周,参加社会活动2.5周。总学时2,826课时,学生基本学到了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内容;通过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的专业训练,毕业设计经过真刀真枪的系统练兵,最终达到了教学计划所设定的培养目标。

机械系建系之初,办学条件尚不完全具备。在“大跃进”的形势下,时不我待,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因此58级、59级学生入学后,采取边学习、边建设、边完善的办学方针。豫章机床厂(后改为省第三机床厂)就是58级工人班同学在教师带领下,在原江西省工农中学的食堂里办起来的,土法上马生产了水泥车床。后来迁至北京东路谢家村,与江西工业劳动大学机械厂合并,生产了C618、C616车床,从此学生有了专业的实习基地。

58级机制专业四个班的学生参加了建机械大楼的劳动,大楼基础是他们用普通的锹和镐挖出来,用水泥砂石夯实的。他们还外出参加了南昌钢铁厂的建设——参加建高炉挖地基挑土方的劳动,在工地吃住一个多月完成任务才回校。

59级学生入学后的课堂,是用食堂改建的。当时开学典礼露天举行,来宾、领导、师生大家只有蹲坐在水塘边和田坎上,致贺词,表决心,共同祝贺新学年开始。他们还参加了校园建设和市政建设,为院内的“红专大道”和从八一桥头到瀛上的庐山大道挑土方、夯基础。

学校通过政治教育课和个性化的思想工作,通过参加校内外的劳动,培养了同学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树立起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好学风。

学生参加校内外劳动和社会公益活动,虽然挤占了一部分课堂的教学时间,但因为有好的学风,专业教学并未受到影响。如铸造专业詹葆愷同学的毕业设计选题为《管材的连续铸造工艺》,该工艺和为其配套设计的震动铸管设备,被南昌铸管厂采用多年;其他专业真刀真枪的毕业设计,也多数被工厂采用。

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办教育,特别是办工科类教育,不能单是书本知识技能的传授,也应该通过劳动、社会公益活动、政治教学活动等环节,以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素质教育为主线,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才能培养出品学兼优的优秀人才。学校在边学习、边劳动、边完善的办学方针指导下,进行素质教育,树立良好的学风,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能继续修身立志,爱岗敬业,报效国家,事业有成,硕果累累。

(刘贵,原江西工学院机械系主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