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研究报告的结构

教育研究报告的结构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研究报告是以事实材料为主构成的。研究报告基本上是假设加上验证,结构比较规范、严谨。教育观察报告是教育观察研究的成果表现形式。该部分也叫“研究程序”,是用以阐明研究的整个过程。教育实验报告,即指实验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

第二节 教育研究报告的结构

研究报告是以事实材料为主构成的。在观察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个案研究或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撰写的报告都属于此类,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均采用实证性方法进行研究。研究者在着手研究时总有一定的设想或假设,希望通过实际操作来进行验证。研究报告基本上是假设加上验证,结构比较规范、严谨。研究报告的格式随着研究对象和方法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无论是何种研究报告都应遵循一定的规范。

一般来说,研究报告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题目、引言、研究的设计和方法、研究结果分析、讨论、参考文献、附录。

(1)题目:题目应力求简练、明确、完整。一般可以直截了当点明主题,或说明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有时由于对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有较多的限制,题目比较冗长时,可以采用正、副标题的形式。

(2)引言:包括研究的背景、前人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存在什么问题、对问题的陈述、研究的目的和理由,以及研究的学术价值、实践价值、现实意义。

(3)研究的设计和方法:这一部分是研究报告区别于学术论文的地方。研究方法的交代要具体,要把研究对象的条件、数量、取样方式、研究时间、条件控制等问题表述清楚。

(4)研究结果的分析:包括研究发现和分析的结果(指标、频度)、图表以及自己的理论概括和思考。在分析结果时,要选用最有代表性的数据,要充分运用数据来显示研究的结果,要注意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相统一。

(5)讨论:既要对研究的结果进行讨论,又要对整个研究过程的利弊得失进行讨论,对所用的研究方法及发现的问题也可以提出来讨论。

(6)参考文献:一般在报告的末尾列出来,要写清楚篇目、作者、出版单位、出版日期,注明页数,以便他人查阅。

(7)附录:一般直接引用原始资料,放在研究报告后面。附录的作用在于使读者更好地理解研究报告的内容,有时它对研究报告的内容也起到补充说明或提供参考资料的作用。(4)

一、教育观察报告的结构

教育观察是观察者针对一定的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教育现象进行观察,作出必要的记录,再根据各项统计指标进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评价的研究方法。教育观察报告是教育观察研究的成果表现形式。教育观察的类型不同,教育观察报告的形式也有差别。下面以教育定量观察报告为例展开论述。

教育观察报告一般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步骤、研究结果和讨论三个主要部分。当然,如同所有的科研论文一样,教育观察报告还包括标题、署名、摘要、关键词及参考文献等。此外,根据具体情况,有些教育观察报告中还将重要数据以附录的形式列出。

(一)研究背景

此部分也叫“问题提出”,是用来说明研究问题的背景。主要包括:本研究所要达到的目的;本研究的研究假设(本研究的研究缘由)、重要性及文献综述;本研究的研究问题及核心概念或关键术语的界定等。

研究目的通常表现为研究者阐明自己感兴趣并且认为很重要的某个领域的某个方面,从而为人类总体知识和实践作出一定贡献。从我国教育研究的现实看,定量研究的比重相对较小,而教育定量观察的比重更小。不过,尽管如此,并不代表教育定量观察不重要。相反,教育定量观察无论是对教育基础学科的建设还是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指导,都具有不同替代的作用。

(二)研究步骤

该部分也叫“研究程序”,是用以阐明研究的整个过程。主要包括:本研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及具体的搜集资料工具;本研究对象选取的方法和程序;本研究程序的细节;本研究的内部效度及数据分析方法。

教育定量观察都需要借助一定的观察工具,如编码体系、记号体系和等级量表等。这些观察工具有的已经比较完善,可以借用。这样既省去了自己开发观察工具所花的时间和精力,还可以把自己的研究结果与已有研究相对比。当然,如果没有适合自己研究目的的研究工具,也可以自己开发,但是在设计和使用的过程中要保证研究的内在效度。

一般来说,研究对象的选取过程就是抽样。定量研究(包括教育定量观察研究)最好使用随机抽样方法。因为这种方法所得的结论能够在可估计的概率下推广到总体。不过,在实际研究中,限于外部条件制约,很难做到。方便抽样是最为经常的选择。不过,作者应该对方便抽样的样本的基本社会属性加以介绍。介绍研究步骤是为了使别的研究者能够重复研究,以证实或反驳本研究的结果。因此,应该包括本研究具体要做什么,什么时候做,在什么地点做及怎样做。

(三)研究结果和讨论

在研究结果部分,研究者呈现自己研究中所搜集到的实证资料;在讨论部分,研究者把研究结果放在更为宽广的范围中,阐述研究结果的意义。研究结果应该是客观性的,至少应该追求客观性,不夹杂主观评论;讨论则包括作者自己的倾向和价值观。教育定量观察研究结果呈现以图表等数量化形式为主,还可以在这些形式下使用文字进一步叙述。

二、教育调查报告的结构

教育调查报告是指在教育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下,采用问卷、访谈等方式,对某项教育工作、某个教育事件、某个教育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后,将调查中搜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分析研究,以书面形式汇报调查情况的一种文书。根据调查对象及研究目的的不同,教育调查报告有概括调查报告、经验调查报告、情况调查报告、事件调查报告、问题调查报告、政策调查报告等类型。但不论是哪种类型的教育调查报告,其基本结构都大致相同,具体表现如下。

(一)标题

调查报告的标题通常有三种形式:文章式标题、公文式标题和正副式标题。

(二)导语

导语亦称“前言”,是对调查的简要说明,可分为概括介绍式说明和内容提要式说明两种。

(三)主体

根据时间维度和论述内容,主体的结构常见有横式结构、纵式结构和纵横式结构三种。

(四)结语

结语又称“结尾”,是对全文的总结。有的是对全文结论进一步强调;有的是对事物发展进行展望等;也有些调查报告没有专门的结尾,主体部分内容写完就结束。

(五)落款

调查报告的落款要写明调查者(单位名称和个人姓名)及完稿时间。如果标题下面已注明调查者,则落款时可省略。

三、实验研究报告的结构

教育实验报告,即指实验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在教育科研活动中,针对某种教法或某个教育问题,运用以实验方法为主的研究方法对其进行观测、分析、综合、判断,如实地、系统地、科学地将其过程和结果记录下来,写成文章,这就是教育实验报告。根据研究者对实验条件控制程度的不同,可分为控制情景实验报告和自然情景实验报告。其中,控制情景实验报告,定量分析比较多,它对实验过程中所取得的全部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就各种数据和感性材料进行比较对照,找出研究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发现教育现象发展变化的因果关系,从而对假设进行科学的检验。而自然情景实验报告,虽然也有定量分析,但定性描述是比较多的,行文也比较灵活。当前我国发表的许多教育改革实验报告,像综合整体教育实验报告、德育实验研究报告等,均属此类。两种实验报告的格式大致如下。

(一)报告的题目

教育实验报告的题目应当是通报性的,应以简练、概括、明确的语句反映出教育实验的对象、领域、方法和问题,并且能够充分显示出实验的新颖性和研究的独创性,使读者一目了然,判断出有无阅读的价值。

(二)报告的摘要

报告的摘要部分要用言简意赅、准确鲜明的语言对报告进行高度概括,它是对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研究结果的概括总结,以便使读者尽快了解实验研究的问题、方法及结果的解释,阅读完摘要后就能确定是否有必要阅读报告全文。实验报告的摘要字数一般在300字以内。

(三)问题的提出

本部分包括问题的性质及其重要性、对以往研究的评述、本研究的目的与假设、重要名词诠释等内容。

(四)研究的方法

研究方法的陈述和介绍,包括对研究对象、研究工具和研究步骤的交代。

(五)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如果是数据资料,则要把原始数据按一定标准进行比较分类,制成各种图表,使之系统化。对图表,应一事一表,一事一图,以便于说明问题,切忌一揽子表。实验结果如果属于性质描述资料,也应进行整理加工,使其对结果的描述更加概括、准确。

(六)讨论与结论

讨论主要是对实验中观察、记录和测定的结果(各种数据、现象和事实)作出理论的分析和解释。结论主要是回答从实验结果本身概括或归纳出来的判断。下结论要恰如其分,留有余地,既不把问题说得模棱两可,又不要说得太绝对。

(七)参考资料与附录

正文结束之后,如还有需要交代的,可用附录的形成列在正文之后。一般而言,需要交代的东西包括参考书籍、文献目录、问卷及相关量表等。实验如果得到某人的大力指导、帮助,可紧跟在正文后面写上对有关人员致谢的话。

四、个案研究报告的结构

(一)个案描述(案例背景)

个案描述属于背景描述、问题诊断。真实客观形象地描述案例(教育对象问题或事件过程),即教育背景与学生(或事件)的问题分析。这里有以下要求。

第一,对描述对象(学生或事件)必须有周密的观察、详细的调查、深入的了解、心灵的沟通。

第二,有教育对象姓名(化名)、问题、家庭背景等相关情况,以及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过程等要素。不必面面俱到,而是要与事件原因有关,必须将问题清晰地展现出来。

第三,描述要有鲜明的主题,所描述的问题或事件是教育管理活动中常见的疑难问题,其处理方法可能考验教师的教育管理的核心理念。

第四,描述必须客观、直接、感性、细腻,即含有直接对话或事件情形,而不全是自己主观的表达。

第五,描述中要对案例进行定性分析和归因分析,明确教育矫正的侧重点。分析原因要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如按放任型、民主型、专制型归类分析学生的家庭教养方式,能够从心理动因、利益动因、情感动因等理性角度去分析学生行为的原因,最好恰当地引用理论原理与观点。

第六,描述要有重点,要突出揭示个案所含的本质问题和关键原因。如果是主题班会式的个案研究教育案例,这一部分的纲可以改为教育背景。这个主题班会应当是有很强的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其教育案例的教育背景所涉及的事件,必须是班级发生的突发事件或某个突发性热点问题(突出现象),对教育案例的事件作定性分析与归因分析时,同样需要深入揭示其本质属性及关键原因。

(二)教育过程

教育过程属于纠正方案、治疗过程。根据一定的理论、思路,对问题的解决实施干预,并展现解决问题的细致过程。这里有以下要求。

第一,要有一个教育思路、策略确定的分析过程。采取的措施、方法必须有一定理论依据,每一步思路都要非常清晰,符合教育规律和先进的教育理念。

第二,要体现出教师在学生教育转变或事件解决中的作用,教育方法、教育过程有创意、见实效,体现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和教师的水平。

第三,对每一阶段的教育措施、教育过程的表述要具体、清楚,有相对完整的情节甚至戏剧性矛盾变化。应突出某个有效的关键教育措施(促进教育对象成功向好的方面转变的对话、交流或教育行动)。

第四,成功的德育过程,是学生思想、道德、情感、价值观的自主内化的过程,教育过程中必须具有这一特点。德育是教育者从一定的思想道德观念和利益出发(按照一定的社会和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思想和道德观念内化为受教育者个体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活动。如果是主题班会式的个案研究教育案例,纲可以改为活动过程,下面还可以列目。这里要努力做到准备充分、材料经典、过程自主、形式生动、情景感人。要积极发挥老师、学生、家长等教育因素的作用,达到触动学生心灵的教育目标,解决好所针对的问题。

(三)教育效果

通过数据、话语、表现等材料对教育对象前后情况作对比性分析,展示教育效果。德育有效性的关键标志是学生自主的感悟,是思想、道德、情感、价值观的内化,并付诸行动。教育效果中应体现出这一点。

(四)教育反思

对个案的情况、原因、类型及教育研究的过程、手段作概括性、学术性(理性)分析,对教育效果作明确的、科学(理性)的评估,指出教育活动有哪些特点和创新性,得出工作经验、原则、教训(理论思考和对实践活动的反思),提出建议。一个能够提供借鉴的教育案例,既可能是教育实践活动中的成功事例,也可能是教育实践活动中遭遇过的失败,前者可以提供经验,后者可以提供教训,都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教育反思的内容要与个案密切相关,不要无限延伸,发挥出与自己的教育个案无关或关联很少的经验和教训来。

如果教育方法、教育过程、教育效果很难分开叙述,或者教育效果部分内容非常有限,就干脆以时间等为线索一并撰写,其纲可定为教育过程。

如果比较简短(1 000字左右),或者个案问题(事件情形)、教育方法、教育过程、教育效果很难分开描述时,还可以将个案研究教育案例结构简化为案例和反思两大板块。案例部分含学生问题或事件情形、定性分析和归因分析、教育方法、教育过程、教育效果等的描述;反思部分含对教育案例的特点的自评、总结,以及教育中获得的经验与教训、建议等。一般来说,反思部分不宜太长。

如果没有统一体例的需要(如出书),也可以像写作文一样写教育案例。这样,就没有纲了。要写好这种教育案例,难度更大。

作为个案研究教育案例,不管有没有纲、多少个纲,个案描述、定性分析和归因分析、教育过程、教育方法、教育效果、教育反思都是文中必须有的。

五、案例报告的结构

案例报告可以是对独立事件反思性评析,也可以涉及多个相关事件,例如横向的差别比较,纵向的改变和进步。无论哪一种教育案例研究,每个完整的项目大体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一)主题与背景

要提炼出一个鲜明的主题,它通常应关系到学校教育的核心理念、常见问题、困扰事件,要富有时代性,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改革精神。

所谓背景,即是向阅读者交代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等。背景介绍也不必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事件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和条件。

(二)细节描述

有了主题,就要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选择最能反映主题的特定内容,紧紧环绕主题把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凸显讨论的焦点。人物的行为是事件的表象,人物的心理则是事件发生和发展的内在依据。面对同一个情景,不同的教师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为什么会有各种不同的做法?这些教育行为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执教者是怎么想的?揭示这些问题的答案,能让读者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三)问题讨论

应围绕案例主题,设计一份讨论的作业单,然后提出建议讨论的本体性问题及扩展性问题。

(四)诠释与评析

对案例做多角度的解读和反思,回归到对课堂教学基本面的探讨才能展现案例的价值。案例研究所得结论可在这一部分展开。评析是在叙述的基础上的议论,表明对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的看法和分析,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评析可以是自评,就事论事,有感而发,也可请专家点评。

六、经验总结报告的结构

教育经验总结是对教育经验活动及经验认识进行分析、加工、制作、整理,形成较为系统的、合乎逻辑的认识。经验总结报告是对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积极探索而积累起来的经验的系统化、理论化的书面材料。经验总结报告的基本结构大体有以下几个部分。

(一)题目

题目可以是既定的科研项目,即专题经验总结;也可以是对某一阶段(如一学期、一学年等)全部工作的回顾。从中找出成效较大、印象较深,且富有新意的东西来确定总结的题目。

(二)引言

引言没有固定的表达方式,大多数以凝练简洁的语言交代本篇经验总结的背景、写作目的、取得的主要成绩等,使读者一开始就判断出有无参考价值。

(三)正文

正文部分应该围绕经验总结的主题(总观点)组织材料,可在文中设小标题,但要注意所叙述的若干个问题的内在联系。经验总结既要有典型的事例,又要通过分析研究,加以理论概括,做到内容生动,有理有据,说理性强,使人在思想上受到启迪,工作上可资借鉴。

(四)结尾

结尾是经验总结的精髓和结晶。它是通过正文的典型材料及对其分析而概括出的结论,是从大量具体事实中找出的规律性的东西,它应反映作者的独到见解。

至此可见,各种类型的科研报告的写作形式是不尽相同的。尽管如此,它们却可以归结为前言、正文、结论这个三段式的基本格局。如调查报告可分为引言、正文、结论三个部分。实验报告可分为引言,实验的方法、过程和结果,讨论和结论等三个部分。经验总结报告可分为情况概述、经验总结、存在问题和今后意见等三个主要部分。当然,这只是科研报告习惯格式的沿用,并不能限制文章结构形式的创新。科研报告的结构可以根据内容和体裁的不同而灵活掌握。只要能够达到结构完整、层次分明、逻辑缜密、条理清楚的要求,在写作形式上是可以有所不同的。

一篇完整的教育科研报告,除了上述几个组成部分外,还应有署名和参考资料两个部分。

(五)署名

署名的目的是表示对报告负责,并表明对报告的所有权。署名应写明研究者的工作单位和真实姓名。如果研究者有多人,可商定署名的先后次序,逐一写清。对全面工作不太了解,不能对研究全面负责的人,可以不署名,但在附注中可说明其贡献。署名也便于读者与之联系。

(六)附录和参考资料

附录是指内容太多,篇幅太长,不便于写入研究报告又必须向读者交代的一些重要材料,如测试试题、原始数据、研究记录、统计检验等内容。参考文献是指在实验报告中参考和引用别人的材料和论述,应注明出处、作者、文献标题、书名或刊名、卷期、页码、出版机构及出版时间。如引用未经翻译的外文资料,应用原文注释,以资查证。

七、行动研究报告的结构

行动研究报告有基本的结构框架,但没有固定的格式。一般来说,行动研究的结构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绪论

绪论部分要对研究动机、研究目的、研究问题(问题描述)、基本概念、研究范围等作简要论述。

(二)文献探讨

文献探讨,即是探讨文献,具体而言是对与当下课题研究有关的国内外文献进行综述与评析。

(三)研究设计

研究设计部分要对研究的方法、研究架构、研究流程、研究工具等作简要交代。

(四)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本部分要对研究结果进行展示,并分析和讨论结果产生的原由及其意义。

(五)结论与建议

本部分需要明确阐述研究结论,并提出进一步改进某些问题或现象的对策与建议。

八、质的研究报告的结构

质的研究报告的写作风格很多,但不论研究者采取什么样的写作风格,研究报告通常包括下面六个组成部分。(5)

(一)问题的提出

问题的提出,即提出需要研究的问题。在本部分需要指出准备研究的现象及问题。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在这部分内容里,研究者通常需要阐明开展当下研究的两类目的(即当下研究的个人目的和公众目的),以及两类意义,即当下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背景知识

背景知识部分应该包括文献综述,研究者个人对研究问题的了解和看法,以及有关研究问题的社会文化背景等。

(四)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在这部分内容中,研究者应该阐明抽样标准、进入现场的方式,以及与被研究者建立和保持关系的方式、搜集资料的方式、分析资料的方式、写作的方式等。

(五)研究的结果

质的研究结果应该包括研究的最终结论、初步的理论假设等。

(六)研究的评价

在质的研究报告中,一般强调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评价,包括对研究结果的检验,讨论研究的效度、推广度和伦理道德问题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