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的要素结构

教育的要素结构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素是构成活动必可不少的最基本的因素,认识教育的基本要素是认识教育活动结构的基础。因此,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其主体性表现为:第一,教育者启动和调控着教育活动。教育内容是教育者用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也是受教育者学习活动的对象。在教育活动发生前后,教育内容的性质并不完全相同。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

二、教育的要素结构

要素是构成活动必可不少的最基本的因素,认识教育的基本要素是认识教育活动结构的基础。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教育中介系统。

(一)教育者

凡是能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产生教育影响作用的人,都可称为教育者。从这个意义上说,父母是个体的第一任也是最经常的教育者;社会教育中的师傅以及起到教育作用的其他人员,都是教育者。但是,自从学校产生以后,教育者就主要是指学校中的教师和其他专职教育工作的人员。

教育者是构成教育活动的一个基本要素。尽管教育的过程是致力于受教育者的发展,但是受教育者的发展,既可能受自发因素的影响,也可能受自觉因素的作用。并非所有对个体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行为都是教育,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活动,它由教育者所促成。换言之,如果没有教育者有目的的引导活动,也就不存在教育过程,而只能称为个体的发展过程。

教育活动是教育者自觉地、有意识地、想方设法以其自身的活动来引导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朝向预期方向发展的过程。因此,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其主体性表现为:第一,教育者启动和调控着教育活动。第二,教育者还利用自己的生活经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乃至人生信念和社会理想,加上对受教育者身心特点和需要的了解,对教育内容进行再加工,以便受教育者更易于理解。第三,教育者还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和调动受教育者学习的主体性。因为,教育活动的最终目的要落实在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上,如果失去了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自我建构,教育将是一句空话。由是观之,教育者不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也主导着教育活动的进展,在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并且,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的主导作用与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发展程度呈反向关系,即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和能力越弱,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就表现得越明显、越重要,反之亦然。

(二)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学校中学习的青少年和儿童,也包括社会上各种形式的教育中的成人。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价值指向,因此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必不可少的要素。缺少这一要素,就如无的放矢,教育活动也就不复存在。

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价值指向,是教育者“教”的作用对象。但是,受教育者也是社会的现实的人,他们不是没有思想、感情的物体,因而不可能是教育者可以任意涂抹的白板或加工的素材。在教育活动中,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者的引导进行学习的时候,往往会带上他们自己的社会生活经验和个人的需要、兴趣、情感与希望,乃至会有自己的判断、选择、建构与评价。而且,越是随着受教育者意识水平的发展和提高,这些因素会表现得越突出、越明显,且对教育效果的影响越大。也可以说,教育活动就是促使受教育者将一定的外在的教育内容和活动方式内化为他们自己的智慧、才能、思想,同时又将他们的思想、需求与创造才能外化为他们改造客观事物的实践活动过程。毫无疑问,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受教育者的自我建构和自我努力是不可或缺且非常关键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受教育者不仅是教育者“教”的作用对象,更是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是“学”的主体。

(三)教育的中介系统

教育中介系统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联系与互动的纽带,也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对象,包括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式。

教育内容是教育者用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也是受教育者学习活动的对象。它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两种。有形的教育内容通常以课程(如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科书、教学参考书等)和其他形式的信息载体(如广播、电视、报刊、电影等)来表现,还体现在经过选择和布置的具有教育作用的环境(如教室、阅览室、校园等)中。在教育活动发生前后,教育内容的性质并不完全相同。在教育活动开始之前,教育内容仅仅是一个客观的独立的存在物,反映的是编著者的意图。进入教育活动以后,教育者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经历和教育的目的并结合受教育者的身心特点等因素,将其转化为“教”的内容呈现给受教育者。此时的教育内容,也就是教育者所“教”的内容,与未进入教育活动之前的教育内容之间并不能完全画等号,至少不能百分之百等同。同时,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并不总是全盘接收教育者所“教”的内容,受教育者通常会依据自身的经验、兴趣、思想等来理解教育者所“教”的内容,至此,受教育者所理解的教育内容或者说受教育者所“学”的内容与教育者所“教”的内容又会出现差异。此外,教育者在与受教育者的交往互动中,他自身所拥有的知识、经验、言谈举止、思想品质和工作作风也影响着受教育者的发展,因而也是教育内容的组成部分,是教育内容中的无形部分。

教育中介系统的另一部分就是教育活动方式。关于这个部分,多数教材将其概括为教育方法与组织形式以及教育手段等教育活动中的一切物质条件。但是,王道俊和郭文安主编的《教育学》中将其概括为教育活动方式。本书也赞成此观点。毕竟,在教育活动中,除了教育内容可以独立存在发挥作用外,单一的教育方法、形式与手段从来都不能作为独立的因素而对教育效果产生实际的影响,产生影响的是上述几种因素的合理组合。教育活动方式涉及教育基本要素的组合与教育工具和手段的应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动态形式,在一定意义上说,教育活动方式就是教育活动本身。它涉及四个相互制约的环节:一是教育活动的实际目的,即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活动目的;二是教育活动的方式与方法,即与教育内容、活动目的相适应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理的和行动的活动方式与方法;三是教育活动的评价,包括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活动的评价,以及对受教育者身心所获发展状况的评价;四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和关系。譬如,语文课上,如果目的是认字、识字,那么就必须让学生去实际操作,才能达到理想效果;如果目的是陶冶思想,教育活动的重点就必须放在范文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上,使学生进行情感体验、价值观照,否则,就会事倍功半。可以说,教育者对教育方式的选择与设计直接关系到教育效果的差异,进而深刻影响到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选择一种教育活动方式就意味着为受教育者选择一种发展方式和结果。因此,要不断思考和探索“什么教育活动方式最有价值”的问题。

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教育者既是“教”的主体,也发挥着主导作用,他组织和领导着教育活动,他掌握着教育的目的,采用适当的教育内容,选择适宜的教育活动方式,创设必要的教育环境,调控着受教育者和整个教育过程;受教育者既是“教”的作用对象,也是“学”的主体,整个教育过程如果失去了受教育者的自我建构,教育的意义将不复存在;教育中介系统既是教育者活动的客体,也是受教育者活动的客体,如果没有了它,教育活动就成了无源之水、无米之炊,一切教育意图都将无法实现。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只是一种对教育活动的过程结构的抽象分析与概括,各个要素本身及其关系是随着社会历史条件和现实选择的变化而变化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