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教育结构须调整

教育结构须调整

时间:2022-02-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呈现多学科交叉的特点,一批学术水平一流、杰出人才荟萃、在国际上有重要地位和影响的著名大学,基本上都是综合大学。
教育结构须调整_现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

二、教育结构须调整

教育应当为经济建设主战场服务,它应当持续不断地培养出由于科技发展而不断调整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所需的各种类型的人才。目前,我国的教育结构尚有不合理的地方,亟须加以改革。

1.层次结构上,高等职业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仍须积极发展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产业升级势所必然。第三产业迅猛发展,第四产业即信息业迅速兴起。第一、第二产业也会得到改造,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急需高层次的实用人才。我国对世界的科技贡献率虽不高,科技实力也仅排名世界第13位,但每年单是国家级重大科技成果也有3万件以上,而这些成果却大部分没能转化成实际生产力。撇开其他原因不提,缺乏技术创新人才,缺乏既能理解科学成果的理论意义又能明了其技术价值的高等职业技术人员才是我们最大的缺憾。即使科学成果得以顺利转化,若没有熟练的高级技术人员的示范性指导和操作,生产出来的也只能是次品。正如美国著名的辛辛那提机床公司主管技术的副总裁A·施普德丁所说:“企业纵有周密的发展规划和蓝图,有最先进的设备,但如果生产现场缺乏足够的有独到能力的操作工人,企业的一切努力将是事倍功半,甚至导致公司计划的夭折。”按照《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设计,高职教育可分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两种。学历教育的发展途径,除“三改一补”之外,部分本科院校可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另外就是建设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而非学历教育主要是进行职业资格证书教育。无论是学历教育还是非学历教育,高职教育必须办出特色,突出“高职”和“实用”两点,为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培养具有高等职业技术的实用人才。

知识经济就是创新经济,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作为一个总体目标,到2010年前后,“力争使我国被《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科学论文总的排名进入世界前10名,专利指标的国际竞争力进入世界前10名,科技的国际竞争力进入世界前10名。”要实现知识创新的总目标,非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不行,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应是长远之计。研究生教育要瞄准高科技发展方向和应用学科,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信息科学技术、包括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光纤、卫星通讯技术是当代高新技术的主导和灵魂,是一个新时代的标志,在时代进步和转换中起着重大作用,它无疑要成为我们研究生教育的重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对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要求越来越高,研究出的计算机的运行速度也是越来越快,奔腾3、奔腾4为主的计算机已经大量生产,IBM公司使用了五个氟原子研制出的量子计算机已经试验成功,商业化的生产在近几年内也会实现。生命科学是又一个知识集中增长点,并有望成为21世纪科学革命的中心。美国权威的科学信息研究所(SI)出版的《科学观察》期刊,对全世界所有学术论文不分学科进行综合统计和分析,发现近几年热度最高的研究课题为信息传导、基因组和分子化学,均为生命科学领域的工作。另据报道,1996年美国全国自然科学领域中51%的博士学位获得者的工作出于生命科学领域。这些很可能反映了21世纪科学革命的中心将转移到生命科学的重要趋势,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对此要高度重视。从应用学科来看,研究生教育要多培养工程、医学、农学硕(博)士,为基层、为实际工作部门服务。

2.科类结构上,减少专业种类,拓宽专业口径,增强适应能力

中国现有普通高等学校1 000多所,成人高等学校1 000多所,在校生规模600万人以上,可谓一个高等教育大国。但又不等于是高等教育强国,高等教育的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在1952年院系调整时,照搬苏联模式,实施“专才教育”,科类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工科院校、师范院校等专门学校大量增加;1958年“大跃进”,工、农、林、理、医、体育、艺术七大科类又急剧发展,后虽经屡次调整,但仍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就学校性质来讲,“重专轻综”,办学效率低,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的学校,除按工、农、医、师等科类设置外,甚至是按生产行业而设,如地质、石油、化工、纺织、钢铁等学院。这样不仅分散了力量、削弱了基础,培养的人才知识面窄、适应力差,而且很多学校规模不大,办学效率欠佳。随着人类从工业化向信息化的过渡,学科从细分走向综合。近二十年来,高等学校自身及其与科学研究院所和大型企业之间合作的发展趋势是很明显的。以德国为例,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工学院改为工业大学,进而改为综合大学的例子很多。我国教育部也在最近几年间积极推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高教管理体制改革经历了一个酝酿、探索、推进、艰苦而又漫长的过程。最初提出了共建、合作、划转、合并和协作办学五种形式。在改革的诸多形式中,合并无疑是组建多科性、综合性大学,迅速提高高校综合实力的最佳形式。高校合并实际是一种教育资源的重组,是联合办学、优化资源配置的最高形式,是体制变动最深、涉及各方利益最深的一种形式,中国高等院校布局方针的调整,近年来加快了步伐。这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呈现多学科交叉的特点,一批学术水平一流、杰出人才荟萃、在国际上有重要地位和影响的著名大学,基本上都是综合大学。世界一流的医学院绝大多数都建在综合大学,著名的综合大学大多数都有高水平的医学院。因此,中国需要尽快建成一大批层次高、规模大、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大学。1992年首先在广东试点,教育部与广东省共建华南理工大学和中山大学;几年来,全国已有一千余所大专院校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通过合并,普通高等院校减了一百多所,一批文、理、工、农、医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重新涌现。随着这一改革进程的持续,现有中国教育资源将全面地得到合理调整和配置,从而充分发挥效用,为构筑未来中国高等教育体制的基本框架打下良好的基础。1997年李岚清副总理在实践基础上提出了“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的八字方针,要求到2002年左右基本完成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布局结构的调整,形成综合性大学、多科性大学和单科性大学比例合适的新格局。这是1952年院校调整以来,中国高校布局进行的最大的一次改革。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大学与北京医学院合并时给该校的贺信中说:国之兴旺,教育为本。综合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传播、知识创新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应该成为科教兴国的生力军。

3.形式结构上,要在巩固和完善各种办学形式的基础上,积极发展非学历的成人高等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多形式的高等教育除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外,广播电视大学、职工大学、管理干部学校、教育学院、夜大、高等函授教育以及自学考试均得到飞速发展。由于发展过猛、过快,从而使高等教育的形式结构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各类成人高等教育出现生源不足、经费困难、质量不高、缺少特色等现象,若不改革完善,势必影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因此,各类成人高校一方面要在发挥各自特有优势的基础上加强横向联合、优势互补、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另一方面要以非学历教育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求得发展。

通过建立现代企业教育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采用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对在职职工进行终身教育。针对目前国有企业改革中下岗和转岗人员增多的情况,各成人高校更应加大改革力度,狠抓教学质量,全面提高教师素质,设置与经济建设和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应用性专业,使学生学到真本事,不能像目前有些学校让学生拿了文凭而学不到真本事。要对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教育,增强学生在人才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鼓励学生独立创业,以减轻企业负担,为再就业工程服务。农村的成人教育更要讲求实用,形式更需多样化。职业培训要能使学员掌握一两项生产致富的实用技术,也要为乡镇企业和农村产业升级提供充足的、适用的技术和管理人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