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二语文《扬州慢》一课教研教学案例与评析

高二语文《扬州慢》一课教研教学案例与评析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校高二语文组对《古代诗歌散文鉴赏》中《扬州慢》一课安排了集体备课,组织了公开教学,进行了课后反思与评价。生2:我们二三组认为扬州地处京杭运河与长江交汇处,交通便利。生17:扬州的地理优势是连接长江和运河。教研组教师集体评课,反思,研讨。指出课堂教学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找出与备课时预期的效果存在的差别,提出改进方法与措施。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应与教学研讨、课堂教学紧密联系。

高二语文《扬州慢》一课教研教学案例与评析

高台县第一中学葛生禄

我校高二语文组对《古代诗歌散文鉴赏》中《扬州慢》一课安排了集体备课,组织了公开教学,进行了课后反思与评价。

案例

一、集体备课阶段

(一)第一轮备课

个人初备。由教师自己研读教材,独立备课,搜集相关资料,记录有疑问之处。

(二)第二轮备课

集体备课。高二教研组集体讨论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本课教学的三维目标及重难点,确立以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原则。

附:合作探究指导要点

1.在对学生合理分组的基础上明确小组职责。

2.激发学生的合作意愿。

3.引导学生针对主要问题进行合作交流,有效利用学习时间。

4.对小组活动进行正确评价。

5.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第三轮备课

个人调整。教师根据授课班级学生的实际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使之适应学生。

二、上课阶段

【片段一:创设情境,教学导言】

师:王之涣一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使原本名不见经传的鹳雀楼名扬天下;柳永一句“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让杭州的秀丽繁华尽人皆知。这种楼阁、城市、山水因诗人名句而闻名的现象实在很多,大家能想到哪些呢?

(学生回答王勃与滕王阁、范仲淹与岳阳楼、崔颢与黄鹤楼、李白与敬亭山、柳宗元与永州、苏轼与黄州等)

师:很好,大家都能将所学知识活学活用。我们可以说,这些楼阁山水和城市是幸运的,因为有诗人为它们原本就具有的秀美上又增添了文化的色彩。就这个意义上讲,扬州也是一座幸运的城市。唐代诗人杜牧曾在扬州生活多年,公务之余,常流连于扬州的青楼酒肆之间,饮酒赋诗,放歌挥毫,留下了许多诗作。其中,描写扬州夜景最出名的一句是“二十四桥明月夜”。(幻灯展示效果图)此句融合了明月、小桥、流水这些清新的意象,意境清丽美好,纤尘不染。……

【片段二:分析杜牧笔下的扬州】

师:在杜牧的笔下,扬州的景象可以描述为“十里长街,楼阁参差,青楼遍布,歌舞处处,市井阜盛,游人如织。”我们简要概括成四个字?

生(共同回答):繁华……繁荣……人烟阜盛……繁华兴盛

师:对,繁华兴盛。那么唐代的扬州为何繁华兴盛?

(学生思考)

师:各组讨论一下,有答案就相互交流。大家可以考虑一下历史和地理因素。

(教师幻灯展示唐代地图,标记出扬州。)

(学生按组讨论后组间交流。教师向各组询问结果。)

生2:我们二三组认为扬州地处京杭运河与长江交汇处,交通便利。在地理上,两江交汇处,往往能催生出繁华的城市。

生4:我们第六组认为在唐代扬州是当时重要的港口城市。

(教师表扬后展示扬州资料,强调唐代扬州经济繁华是盐业、商业、手工业和交通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片段三:分析表现手法】

(学生回答分析“对比反衬”手法之后。)

师:还有什么手法?

生9:还有情景交融的手法。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众生笑)

师(笑):生9同学已经学会“引经据典”了……很好。从景与情的关系上来说是以萧条冷清之景来抒发凄凉感伤之情,确实是情景交融。那么你能从文中举个例子吗?

生9:“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师:对。具体分析一下好吗?

生9:二十四桥仍在,天上的冷月仍在,只是桥下的流水已不是以前的流水,游人也不是以前的游人……(表达不下去了)

生13(同组):桥在人亡,物是人非。

(掌声)

师(惊叹地):精练之极,准确之极。当然,还有更好的团结互助精神。

(学生笑。教师板书“情景交融”后询问:还有没有其他手法?)

(生5回答“以动衬静”,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认识“以动衬静”手法亦属于“反衬”手法。)

生14:还有虚实结合的手法。

师:是你个人的认识还是你们第五组讨论的结果?

生:是我们组内讨论的。

师:很好。看来集体的智慧就是强。

(生笑)

师:请你具体分析一下,词中是怎样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的?

生14:词中“所见”“所闻”部分是实写眼前之景,而“所想”部分是虚写。(生2纠正“所闻”非“眼前之景”。)

(教师在肯定表扬生14和生2的表述后在“名都”“空城”之间划箭头,板书“虚实相生”。)

……

【片段四】(教师小结本课后学生朗读全词)

师:扬州是一座幸运的城市;扬州也是一座不幸的城市,它屡遭兵燹,战乱连连。我们先前分析了杜牧所处的唐代,扬州兴盛是因为它发达的盐、商、手工业和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地位。而南宋姜夔则将扬州的衰落归因于金人入侵,即原文所谓的“胡马窥江”。那么姜夔的认识客观完全吗?

(学生分组讨论。)

生11:金兵南侵等战乱应该是主要原因。课文注释里面指出金兵曾两次攻破扬州,烧杀掳掠,破坏得很厉害。

生15:除战争外,扬州的最大港口城市地位在南宋时被泉州替代,也是扬州变得萧条的原因之一。

师:生15同学的历史地理知识非常丰富。扬州的港口地位在南宋时已不如广州和泉州等城市了。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迁?

(生思考讨论。)

生16:南宋时定都临安,就是现今的杭州,它才是南宋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钱塘自古繁华”,在地理区域中比扬州的优势明显。

生1:扬州有些接近宋金边境,这对商业发展不利。

(教师表扬以上同学。提醒学生继续利用历史地理知识进行思考。)

生17:扬州的地理优势是连接长江和运河。唐代这儿要运送钱粮到中原地区。南宋时中原被金人占据,运河已“英雄无用武之地”,扬州也就逐渐荒废了。

(教师肯定表扬以上同学。由生17综合以上同学的发言对扬州衰落的原因进行总结。学生掌声鼓励。)

师:从本词的表现效果来说,如果将扬州变成“空城”的原因归结为迁都、运河荒废、靠近边境等因素和金人南侵共同作用的效果好不好?

(生思考)

生17(再接再厉回答):不必交代太多。因为“胡马窥江”正是造成南宋迁都、运河荒废的主要原因。

生12:不好,那样的话会喧宾夺主,使“胡马窥江”的这一原因表现不明。

生18:写文章要突出重点。本词的重点就是要抒发山河残破的哀思。因此只突出表现“胡马窥江”这一原因即可。

师:很好。诗词创作也罢,作文练笔也罢,要突出重点,就要懂得选材的精当。这一点在我们今后的作文训练中也要注意借鉴。

……

三、评课反思阶段

教研组教师集体评课,反思,研讨。指出课堂教学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找出与备课时预期的效果存在的差别,提出改进方法与措施。

评析

一、学生有较强的合作探究意识和能力

课堂中,学生能通过组内讨论、组间讨论有效地解决独立学习时存在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围绕中心论题,各抒己见,互相启发,通过交流而巩固旧知识,获取新知识,结合教师的点拨与指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合作探究学习可以使学生通过共同的探讨、交流而扩大知识的辐射面,挖掘知识的深度。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探究学习中,教师恰当地评价学生,关注学生的隐性表现,在客观公正的基础上鼓励赞赏学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课堂充满乐趣和活力。

二、较好地实践了多学科整合的新课改理念

课堂教学片段二、片段四中学生对扬州唐代繁盛而南宋衰落的原因进行分析时,能综合运用语文和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的相关知识,显示了课堂的包容性,也显示出新课改下学生具有较好的知识技能迁移能力。

多学科整合,增强了教材的整体性,使教材内容跨越语、数、外、政、史、地等学科间的道道鸿沟,最大限度地还原了知识原本的“整体”面目,实现了知识的学科内综合与学科间整合,强化了学科间的横向联系。同时,多学科整合也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和生生间的合作,体现了多学科知识学习的浸透性原则,有利于实现跨学科领域的学习和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发展性地应用已有知识。

三、教师角色定位准确。

案例中,教师在创设情境、组织学习、问题设置、学情评价等方面处于引导地位,使课堂基本在教学构想的范围内进行。同时在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问题解决等方面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避免了传统教学的一言堂、满堂灌等误区。

四、将教育教研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在经过集体与个人三轮备课后,科任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能总体把握课堂,充分调动学生,较好地完成了教学构想,实现了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显示出了较强的学科专业、教育专业能力和对新课改理念的正解理解、综合运用。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应与教学研讨、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在课前集体备课与课后反思研讨的“教研——教学——教研”程式中,富有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与理念更新的新教师优势互补,互促共进,有效地推进了新课改理念在教学中的贯彻落实。同时,“以教促学”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方略也助推了新教师的成长,有利于全体教师形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