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方高校“科研教学”的互动与并进

地方高校“科研教学”的互动与并进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前的高等教育实践中,高校普遍存在着教学与科研相互分离、关系失衡和评价偏差等突出问题,导致高校教师“重科研,轻教学”。本文针对目前高校在教学与科研内存在的“科研—教学失衡”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科研—教学并进”的思路并分析其机理。最后提出地方高校在改善科研—教学失衡的现状、实现科研—教学并进中应采取的一些措施。

回归理性:地方高校“科研教学”的互动与并进[1]1

董亚娟[2]

(浙江工商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

摘 要:科研和教学是现代大学的两大基本职能。当前的高等教育实践中,高校普遍存在着教学与科研相互分离、关系失衡和评价偏差等突出问题,导致高校教师“重科研,轻教学”。本文分析了“科研—教学失衡”现象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提出“科研—教学并进”的思路并分析其机理。最后提出地方高校在改善科研和教学失衡现状、实现科研教学并进中应采取的一些改进措施。

关键词:科研;教学;高等教育

科研与教学是现代大学的两大基本职能。探讨高校教师如何处理科研和教学的关系,使二者形成良性互动关系,一直是高等教育研究者关注的问题。在当前的高等教育实践中,高校普遍存在教学与科研相互分离、关系失衡和评价偏差等突出问题,导致高校教师“重科研,轻教学”。因此如何正确处理好高校教学和科研的关系,对于提高高校的教育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目前高校在教学与科研内存在的“科研—教学失衡”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科研—教学并进”的思路并分析其机理。最后提出地方高校在改善科研—教学失衡的现状、实现科研—教学并进中应采取的一些措施。

一、高校“科研—教学失衡”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科研与教学环境的分离

教学是科研的基础,科研在教学基础上提高。现在教学课堂上,教师仍以古板的教材内容在课堂上讲授,由于教材内容滞后于社会的发展,使得学生对课堂上教师的讲授知识缺乏兴趣爱好,于是睡觉、玩手机和聊天等现象频频出现。教师对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失望,认为现在的大学生不如自己当年了,另一方面学生认为老师上课的知识太陈旧。有些教师可能自己所从事的科研工作就是本专业或本研究方向的前沿,而且研究成果非常丰富,但在课堂上的知识压根和自己的研究问题没有关系,只是以教材内容为主,这样的科研与教学环境的分离是现在高校中的一种普遍现象。长期下去,教师的教学内容可能远远滞后于自己的科研工作,以至于难以进一步提高科研水平。反过来,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上引入自己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并且把自己在科研工作中的体会和心得和学生一起分享,将会取得非常好的效果。科研活动与自身的教学内容关联性不高,甚至没有任何关联性。这就出现一种现象,某些高校教师的科研成果非常丰富,而且还主持国家或省部级课题项目,但这些科研成果根本就和自身的教学内容无关,所带的本科生或研究生对他所从事的科研根本就不了解。由此所进行的教学活动与培养具有创新性人才没有联系起来,不利于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

(二)高校教师评价体系失准

随着现代高校教育理念的转变,高校在相关的科研和教学制度设计上,极端重视科研成果,在相关的科研和教学的制度设计、教师职称的评定中,均普遍表现为“重科研,轻教学”。这些机制的设计导致高校教师认为教学只需完成规定的课时即可,无需花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完成各种项目、课题、论文申报奖项等方面。这种制度对高校教师具有极强的导向性,导致完成的一些科研成果都是盲目的、无用的,同时忽视教学工作,引起教学质量难以提高甚至下滑现象就不可避免。同时高校重视科研成果激励,忽视教学激励的机制,也促使教师将自身的工作重心调整到科研上。

(三)高校自身评价体系失准

社会对高校的认识及评价体系导致了高校对科研职能的强化。社会评价(自2004年来每年出版的“中国大学排行榜”)一所大学的办学水平越来越看重科研实力和水平,进一步强化了高校科研与教学的失衡。在“中国大学排行榜”的各项指标中,和科研学术相关的指标占75%。因此,各大学为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突出声望,为吸引生源和海内外优秀人才,需要获得大量的科学研究成果、研究项目。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大学机构会不遗余力地加大科研的投入,加强科研职能,而学术声誉提高可以形成一定的社会影响和获得政府的财政支持,有助于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和强大。因此高校把对自身的评价高低归因于科研实力的强弱。

二、“科研—教学并进”的机理分析

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中,依据履行职能的不同,分成了教学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和研究型大学三种不同的类型。但不管什么类型的大学,人才培养始终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同样没有高水平的科研就没有高质量的教学,二者是互相促进、相得益彰的。在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科研—教学并进”已经具备了自身发展的机理。

(一)培养人才的目标是“科研—教学并进”的内动力

英国人文主义学者纽曼在1853年出版的《大学的理想》中指出,大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然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大学科研活动的育人功能没有得到有效的目标牵引,导致教学与科研相冲突。从价值规范角度出发,高校的科研与教学活动均有着共同的价值指向,这种指向是“培养人才”和“科研—教学并进”的内在动力源。同时高校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通过自身科学素养的提升,再进一步通过师生交往过程、论文指导等方式,必然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应从培养人才的共同目标出发,来解决科研与教学的冲突。

(二)科研活动为教学服务的双重优势

较强的科研能力可以反哺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具有为教学服务的双重优势。高校科研活动的成长性决定了科研活动的育人导向,而科研活动所隐含的独特的知识体验功能是科研活动反哺教学活动最直接、最有效的资源优势。长期以来,我们倡导体验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和实践性教学。提升科研能力有助于提高专业实力和特色,吸引和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爱好,帮助高校培养更多的优秀学生。

(三)高校教师“科研—教学并进”具有必然性

高校教师的科研活动对其教学能力的提升具有必然性。这种必然性体现在:第一,有效改变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的单一灌输模式。灌输模式是中学教师应试教育的一种方式,高校教师对知识进行灌输讲授,难以激发学生的知识认同和逻辑思维能力,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的主动性,不利于培养创新性人才。第二,课堂上的教学活动是自身科研活动的一个应用。教师的科研活动经历通过在课堂上的运用和讲授,形成了对知识的认知和对知识评判的思维逻辑,从学生的认识中反思科研活动的问题,可以获取科研活动的新思路。第三,提高教师课堂教学信心。科研能力较强的学者和专家对问题的深入看法,容易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有效地领会所学知识,同时获取自身的价值感,提升教师人格魅力。因此,加强科研积累是大学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地方高校形成“教学—科研互动、并进”的改进措施

全国“985工程”或“211工程”高校多以研究型大学为主,地方高校多坚持“教学科研型”的办学理念,因此地方高校的教师更面临着“重科研轻教学”的问题,地方高校有义务在形成和培养“教学—科研”良性互动关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主要改进措施有:

(一)以科研内容为引导,更新教学内容

在课堂上要鼓励教师将科研内容直接引入教学过程,优化教学内容。让教师能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在科研活动中的优势,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引入课堂中,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教师未来需要的研究助手。同时要支持学生承担教师所主持的研究课题,增加实践机会。例如,浙江工商大学统计学院教授朱灵老师,在线性代数课堂上介绍自己所研究的一个不等式问题,引起学生对基础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后来数学专业有一个学生在大四时就发表了一篇SCI文章并考入浙江大学基础数学专业攻读研究生。这样以科研引导的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创新性人才。

(二)建立科技实践学分制,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高校能针对不同专业和不同类型学生的特色,建立科技实践学分制,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企业的科研项目研究中,实现科研活动与课堂学习内容的对接。通过合理地评价科技实践活动,学生也能得到相应的学分鼓励。这种形式的高校学习方案有利于鼓励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独立进行研究或参与各种科技活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科研活动中来,让科研活动又回归到课堂活动中去。高校要积极制定鼓励大学生科研助手制度和方案,建立学生科技创新基地。

(三)回归理性:构建高校教学科研等效评价机制

地方高校通过制定学校长期发展的制度和评价体系,引导社会和教师在高校和教师评价中平衡教学和科研的关系。首先,评价内容应该体现教学科研的平衡关系,选择适合自身的等效评价指标和内容。其次,评价方法要多元化,实行多角度、全方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这样在合理的评价体系下,高校教师才能在科研和教学活动中找到平衡,实现教师自身的价值,同时使得现代大学教育能在正常的轨道上发展,回答并解决“钱学森之问”——“中国为什么出不了大师”!

参考文献

[1]张炳生.高校科研教学一体化机制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2):19—21.

[2]王李金.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中需要重视的几对关系[J].高校理论战线,2010(6):19—21.

[3]郭石明,王思清.大学教学科研等效评价机制及其路径选择[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10 (3):241—245.

[4]吴薇.中荷研究型大学教师教学科研关系观之比较——基于莱顿大学与厦门大学的调查[J].高等教育研究,2010(5):90—97.

[5]魏红,程学竹,赵可.科研成果与大学教师教学效果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 (2):85—88.

[6]杨燕英,刘燕,周湘林.高校教学与科研互动:问题、归因及对策[J].教育研究,2011(8):55—58.

[7]李俊杰.科研反哺教学的合理性及地方高校因应策略[J].教育研究,2012(3):53—56.

[8]刘献君,张俊超,吴洪富.大学教师对于教学与科研关系的认识和处理调查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2):35—42.

【注释】

[1]浙江工商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项目:高水平的教学和科研团队带动机制研究——科教互动,培养创新人才,项目编号:Xgz1103。

[2]董亚娟,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经济统计方法与应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