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培养工商管理类学生创业能力

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培养工商管理类学生创业能力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在分析创业能力内涵的基础上,以工商管理专业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改革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有关建议。因此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就显得极为重要。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在创业能力培养方面有独特的学科优势。因此,笔者认为,应把创业能力培养融入工商管理专业教育教学体系,形成培养目标、人才素质结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践性教学活动等诸多方面相互融合的一体化新课程体系。

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培养工商管理类学生创业能力

曾爱民[1]

(浙江工商大学财务会计学院)

摘 要:创业型人才的紧缺,既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也是造成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重要原因之一。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无疑是当前解决就业难题的必要选择。本文在分析创业能力内涵的基础上,以工商管理专业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改革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有关建议。

关键词:工商管理类学生;创业能力;课程体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高等教育人数逐年递增。这一方面提高了全民的素质;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非常严峻的社会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大学生自主创业,一方面可减轻就业压力;另一方面可促进经济繁荣和经济活力的保持。加强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是高校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据调查显示,我国大学毕业生选择创业的人数比例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而发达国家一般占到20%—30%。同时,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也比较低。创业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业者创业能力的高低,同样的环境下,创业能力越强的人抓住机遇、成功创业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就显得极为重要。

一、创业能力的构成

创业能力是创业者拥有的关键技能和隐性知识,是个体拥有的一种智力资本,包含个性、技能和知识,被视为创业者成功履行职责的整体能力。它对个体是否选择创业以及创业能否取得成功具有重要影响。

创业能力是个非常复杂、多维度的概念。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唐靖、姜彦福博士通过对Chandler等(1992,1994)、Chen等(1998)、De Noble(1999)和Man等(2002)研究成果的总结和分析,系统地构建了创业能力的表征维度,并通过收集大样本调查问卷的数据对创业能力概念进行统计检验,构建了二阶六维度的创业能力概念模型。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创业能力维度的构成

显然,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需要完成两大任务:(1)感知、发现和开发机会;(2)运营管理新企业,构建组织能力并获取企业成长。因此,基于整个创业活动过程,可以将创业能力划分为两个部分:机会能力(即与识别和开发机会任务相关的机会识别能力与机会开发能力),以及与运营管理新企业,创建组织任务相关的运营管理能力(包括组织管理能力、战略能力、关系能力和承诺能力),如表1所示。

二、工商管理类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在创业能力培养方面有独特的学科优势。目前,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主干学科是经济学和管理学,学生学习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通常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金融学、财务管理学、经济法等,这类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与创业实践活动联系紧密,是培养创业能力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比如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学、会计学、经济法等课程,可以让学生掌握市场分析定位和企划知识,资金的筹集方式和使用方式以及投资理财知识,拥有分析市场销路和运作风险管理,以及进行商品销售、账款核算、记账、税务登记的能力,懂得如何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经营管理、雇员招聘与成本核算与业绩评估等。再比如,《管理学》能让学生系统地掌握管理全过程的基本原理、一般方法和管理技巧。这些课程为培养学生创业能力中的组织管理能力和战略能力奠定了良好基础。

但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在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六个维度方面亦存在两个方面的明显缺陷。一方面在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中培养学生机会识别能力、机会开发能力、关系能力和承诺能力的课程相对缺乏;另一方面工商管理类专业已有的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都偏重于培养学生适应某一职业岗位的能力,例如会计、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等课程。与之相比,创业能力培养需要在人才培养方案或教学计划中融入模拟企业经营实战、创业实务等课程,使学生深刻理解与掌握一个企业从开创到成长、发展的过程。因此,笔者认为,应把创业能力培养融入工商管理专业教育教学体系,形成培养目标、人才素质结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践性教学活动等诸多方面相互融合的一体化新课程体系。具体构建方法安排如下:

1.在创业课程体系中增加培养学生机会识别能力、机会开发能力、关系能力和承诺能力的课程,比如增加创业市场调查、创业管理入门、创业教育与创新规律、商务沟通与交流、公共关系学、团队训练、拓展训练、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新产品开发、知识产权管理、风险投资等各种通识课和选修课。

2.将一部分重要且专业渗透性强的创业课程设为专业必修课。例如将中小企业管理运作、商业计划书、中小企业融资、创业学原理与应用、创新能力培育、现代技术创新基础等课程设为专业必修课。

3.将一部分创业课程设为专业选修课程,使那些有创业意愿、对创业感兴趣的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课程。例如,将KAB/SYB等实战型创业培训课程设为专业选修课。

4.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方面可以把创业能力培养渗透到第二课堂活动中;另一方面可以开展培养创业能力的教育活动。课程可采取“由创业者讲如何创业”的模式,聘请成功科技企业创办者登台授课。除课堂教学外,该课程还包括“网络教学”“实地考察”“企业家论坛”“创业计划(设计)”等环节,以拓宽学生的学习范围和视野,使课程更具启发性和实践性。

参考文献

[1]唐靖,姜彦福.创业能力的概念发展及实证检验[J].经济管理,2008(9):51—55.

[2]潘文庆.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探讨[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137—139.

[3]尚恒志.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7):7—9.

[4]李桂陵,彭斯超.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创业教育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09(8):120—123.

【注释】

[1]曾爱民,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公司财务、资本市场会计、财务与会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