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在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调查与分析

在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调查与分析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全国大学生创业热情感召下,河北省及河北省各大高校也陆续开始了自己的大学生创业大赛,并鼓励和政策支持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自此河北省的高校大学生创业开始由纯粹的个人行为发展为由学校或高校大学生创业园组织的团队行为。但是,由于河北省的高校大学生创业起步稍晚,所以体系还不够完善,其中地方性院校尤甚。

张素薇 耿文娟 郭文飞

在国家政策大力倡导下,从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开始的大学生创业运动便在全国掀起了热潮,并且收获颇丰。然而笔者调查结果显示:地方院校在这一成果中所占比例甚微。针对这一现象,笔者选择了距离京津最近、发展水平中等的河北省地方院校为研究对象,对院校的大学生创业体系现状做了调查了解,并深入分析了影响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诸多因素。

一、河北省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体系现状调查

在我国,大学生创业最早起源于1997年清华大学研究生发起的首届“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并且在两年之后,清华大学的杨锦芳、慕岩、王科、邱红云4名在校生共同注册了“视美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这是中国首家大学生创业公司。大学生创业也因此由幕后转到了台前,由理论走向了实践。在这之后,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异常火爆,不但一些省份和高校成功地举办了自己的大赛,而且全国性的“挑战杯”创业大赛也成功举办了十届,参加院校已达500多所。在实践中还逐步形成了以高校为依托的大学生创业中心。大学生创业已形成全国之势。

在全国大学生创业热情感召下,河北省及河北省各大高校也陆续开始了自己的大学生创业大赛,并鼓励和政策支持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自此河北省的高校大学生创业开始由纯粹的个人行为发展为由学校或高校大学生创业园组织的团队行为。但是,由于河北省的高校大学生创业起步稍晚,所以体系还不够完善,其中地方性院校尤甚。针对此问题,笔者重点对河北省地方性院校中发展水平较高、发展规模较大的石家庄学院、保定学院、衡水学院、邯郸学院、邢台学院、承德民族高专、沧州师专等同等发展水平的院校做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第一,在大学生创业指导上,地方院院校给予的实质性帮助较少。

在这些地方性院校中,都有大学生创业的身影,而且有的学生创办的企业已初具规模。但是他们成果的取得基本属于个人行为,学校给予他们的实质性帮助很少,来自学校的更多的是就业指导课教师理论层面上的系统教育。更进一步说,就业指导课的师资队伍偏于年轻化,而且很少有人有过创业的经历或是身边缺乏创业环境。这些因素就决定了地方性院校对大学生创业的理论指导不可能深刻,实践指导又经验不足。

第二,地方性院校大学生创业体制不完善。

地方性院校没有建立大学生创业园,即便建立了也是空有虚名。更是缺乏大学生创业基金和大学生创业相关的配套机构链,有的仅是专门负责大学生就业的部门,而这一部门基本还保留了传统的工作模式,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办理大学生就业协议书、报到证和组织大学生招聘会上,创新的部分就仅有组织级别不同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和创业大赛了。

第三,地方性院校大学生创业实践不足,学校重视不够。

地方性院校大学生创业团队少,创业项目比较单一,几乎全是服务类项目。创业过程持续时间短,一般是一两年。大学生创业持续时间短,原因有多种。有的是因为所选创业项目市场前景不好,有的是因为资金周转困难,还有的是因为经营管理不善和创业团队的新老交接处理不当。地方院校的大学生创业在实践中显得有些疲软。评价地方院校的大学生创业,学校领导一是显得信心不足,二是认为大学生创业必定影响学业。

二、影响地方高校大学创业能力培养的因素

1.学校环境分析

(1)大学生方面的因素

在中小城市,就在校生而言,所谓的工作实践也莫过于当家教和去饭店、超市等服务性行业做一些不需要专业知识的劳动,几乎没机会锻炼自己的专业能力;更何况,中小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适合大学生现在创业或是将来创业的项目不多。因此对地方院校大学生创业的一种描述就是:更多是老师创业教育模式下慷慨激昂的创业热情,但缺乏具体可行的创业实施方案。

(2)物质利益与师资队伍的年轻化

地方院校为了能在现有师资力量条件下把就业指导课水平提到最高,愿意选择年龄较大、生活阅历较深,或是二级学院或系部从事学生工作的教师来兼任。但是地方院校课时费标准较低,更有甚者,行政岗教师上课,课时费折半,缺少了物质利益的刺激,就使得一些职称、职务高的老师对这门新开课根本提不起兴趣,这一任务自然落在了年轻教师肩上。再者,河北省政工岗已经停开停聘,待续新文件迟迟未出台,为了自身前途考虑,一些年轻政工岗教师不得已走上讲台。这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就形成了地方院校师资队伍年轻化、不专业化倾向。

(3)地方高校缺乏强有力的组织领导

在全国高等院校中,已经创立大学生创业园和大学生创业基金,并开始在校大学生创业的有几百所,这些大学中,几乎都是国家重点大学、211大学和省部共建大学,地方院校所占比例很低。而在这比率极低的地方院校中,大多还是坐落于沿海地区的经济发达城市(比如:上海),几乎没有内地的经济发展中或落后城市。大多地方院校的大学生创业还处于一种分散状态,属于大学生自己的个人行为。他们创业的原动力大多是受了家庭文化或家庭文化之外的其他接触人群创业文化的影响,却很少来自自己的团体组织。

地方院校作为一个强大的地方团体,为了保证其机能的正常运转和发挥最大的边际效应设置了许多部门,各部门各司其职,但部门之间有时又会有职责交叉,遇到问题时要么互相竞争,要么互相推诿,对于某一问题缺乏统一领导和管理。其次,地方院校受多方管制,创业基金几乎得不到官方的支持。再者地方院校知名度低,社会认可度不高,从社会上筹措资金也不容乐观。再次,地方院校的校领导对大学生创业信心不足。这些都会影响地方院校大学生的创业。

2.社会环境分析

(1)周围环境缺乏创业实践场所

中小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低,企业相对较少,服务业相对落后,而机关事业单位又不需要这种短期的没有任何经验的大学生,因而大学生外出打工锻炼的机会较少。再者,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低,创业空间小,适合创业的项目就少,适合在校大学生创业的项目则更是少之又少。一般大学生创业都愿意选择投资少、见效快的项目作为自己的创业起步项目,而符合这一基本条件的项目只有在第三产业领域。而第三产业的发达程度又要以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为依托。

(2)地方缺少实质性支持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地方也同意大力倡导在校大学生创业。但就目前来看,还是缺少具体的政策法规和资金支持,总体上行成一种“在校大学生创业热情高涨、创业实践不足”的大气候,在这种环境下,很难让地方院校在校大学生真正掀起实质性的创业高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