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现状调查及其培养策略

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现状调查及其培养策略

时间:2022-08-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为此,笔者选择江西省的一个地方高校——宜春学院来进行调查研究,以期通过个案调查,从中了解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意识和能力现状,以便更好地研究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策略。但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对创业持积极态度,创业意识强,对创业感兴趣,但对创业方面的知识了解少,渴望高校开设创业指导课,渴望创业教育。

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现状调查及其培养策略

宜春学院 肖红伟 李林荣 张朝晖

一、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一)调查目的

进入新世纪,在我国,创业正成为时代的关键词,创业热潮正在各地蓬勃兴起。作为高校大学生,富有创业激情和梦想,他们按捺不住,跃跃欲试,大学生创业已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但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并不多,毕业后走自主创业之路的大学生也不多。这构成一个严峻的现实:一方面,高校急剧扩招后的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加之下岗工人和农民工就业难问题,社会迫切需要更多的人才去创业,去创造工作岗位,去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去推动新一轮经济的发展;而另一方面,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当代大学生大多数又不愿意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自主创业。其中根源在哪里呢?这正是我们想通过实际调查,了解当代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和能力状况,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创业心理需求,探索高校培养造就创业型人才的规律。为此,笔者选择江西省的一个地方高校——宜春学院来进行调查研究,以期通过个案调查,从中了解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意识和能力现状,以便更好地研究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策略。

(二)调查内容

宜春学院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地方综合性高校,它是由原宜春师范专科学校、宜春医学专科学校、宜春农业专科学校、宜春职工大学等4所高校2000年合并组建而成。它不在省城,也不在沿海城市,而是在江西省西边的一个地级市——国家级园林城市宜春市内,2006年在校统招生达16000多人,生源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为了做好大学生创业能力的调查研究工作,笔者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由21个问题组成,分为五大部分:对创业的兴趣、愿望及需求;对自我创业能力的认知评价和需求;对创业风险的认知和心理承受能力;对创业的目的和动力的认知;对创业面临的困难及其主客观原因的认知。

(三)调查对象

本调查于2005年上半年进行,调查对象为宜春学院的在校大学生,涉及的专业有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制药、通讯与可视技术、英语、体育、政史地综合、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物流管理、医学美容技术、麻醉学等。共发放调查问卷700份,回收682份,有效回收率97.4%,实际调查样本的构成情况见表5-2-1、表5-2-2:

表5-2-1 调查样本的专业分布情况

表5-2-2 调查样本的年级、性别分布情况

img48

(四)调查步骤

本调查分三个步骤:第一步,设计调查问卷,精选21个问题,打印700份问卷;第二步,选择调查对象,考虑到调查取样的可信度和广泛性,笔者取样范围涉及大学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学生,同时男女有一定比例,人数达一定标准(详见表5-2-2);第三步,组织人员发放调查问卷,并对收集上来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本研究为探索性调查研究,所得数据按其百分数排序,以获取大学生对创业的态度、兴趣、认识和评价。

二、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现状

(一)大学生对创业的兴趣和态度

虽然我国大学生创业还处于初级阶段,成功的案例不多。但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对创业持积极态度,创业意识强,对创业感兴趣,但对创业方面的知识了解少,渴望高校开设创业指导课,渴望创业教育。在问答“你是否想过自己要创业”的选项中,选择“想过”的同学占74.9%,选择“没有想过”的同学占14.5%,选择“无所谓”的同学占9.8%(见图5-2-1)。在被问及“你对创业感兴趣吗”这个选项时,回答“很感兴趣”的同学占19.2%,回答“感兴趣”的同学占58.7%。二者加起来的比例高达77.9%。

img49

图5-2-1 大学生对创业的兴趣和态度调查

由图表可见,大多数当代大学生都有创业的冲动和梦想,对创业情有独钟。

在被问及“你对创业方面的知识了解多少”这个选项时,回答“很了解”的同学只占2.5%,回答“有一些了解”的同学占58.4%,回答“根本不了解”占33.7%。在问及“如果学校开设创业选修课程,你是否会选修”这个选项时,有67.2%的同学回答“选修”;在问及“你认为学校有必要进行创业教育吗”这个选项时,回答“有必要”的同学占80.9%,只有占5.3%的同学认为“没有必要”,9.4%的同学认为“无所谓”。(见图5-2-2)

从图表可以看出,大学生对创业抱有兴趣和热情,但另一方面,他们对创业知识的了解十分有限,迫切希望学校开设创业选修课程,加强创业教育。

img50

图5-2-2 大学生对创业的兴趣和态度调查

(二)大学生对自己创业能力的评价

尽管多数大学生有着强烈的创业意识,但在评价自己的创业能力时,大多数同学对自己感觉一般,缺乏自信,创业行动胆小谨慎,感到有压力和迷惘,没有把握,难以胜任,迫切希望学校能提供创业能力训练课程。

在被问及“你认为自己的创业能力如何”这个选项时,回答“很强”的同学只占5.1%,回答“强”的同学占12.5%,而回答“一般”的同学占57.5%,回答“较差”的同学占14.5%,回答“差”的同学占5.9%,回答“很差”的同学占4.1%,后四项加起来高达82%。在回答“如果让你管理一家公司团队,你感觉能胜任吗”这一选项时,回答“没把握”和“不能”的同学占到56.6%(见表5-2-3)。

表5-2-3 大学生创业能力调查表

img51

在被问及“如果让你去自主创业,你感到风险压力大吗”这一选项时,回答“很大”的同学占23.2%,回答“大”的同学占58.6%。在被问及“你对自己实现自主创业的前景预测有何感觉”这一选项时,回答“自信”的只占14.4%,而回答“迷惘”的占35.5%,回答“有压力”的39.7%(见图5-2-3)。

img52

图5-2-3 大学生创业能力调查

上面两个图表说明,大多数同学由于感觉自己缺乏创业能力,信心不足,一旦真正要进行自主创业时,则感到压力大,感到迷惘、困惑、有很大风险,因而在行动上表现出谨慎胆小,不敢闯不敢冒。

当被问及“如果你想创业,你希望得到学校哪些帮助”这一项选项时,人数比例最高的依次是:创业能力训练(占84.3%)、创业实践活动(占82.6%)、创业知识(占68.9%)、创业政策支持(占65.1%)、创业资金支持(占63.3%)、专家咨询指导(占52.8%)、创业场所支持(占46.8%)(见图5-2-4)。

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迫切需要学校在创业能力训练、创业实践活动、创业知识培训等方面给予帮助和支持。当代大学生最希望学校加强对大学生的创业能力训练、创业实践活动训练、创业知识培训,这从另一方面反映了高校在这几方面的教育缺失。

图5-2-4 大学生创业能力调查

(三)大学生对创业的目的与动力

在大学生创业目的与动力的调查中,选择“展示自我价值和才能”的同学比较多,占37.5%,其次是选择“发财致富”的占28.9%,选择“理想抱负”的占19.8%,选择“兴趣爱好”的占13.2%,选择“谋生”的占6.7%,选择“出名”的占3.9%(见图5-2-5)。

图5-2-5 大学生创业目的与动力调查

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对创业的目的与动力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反映出时代的鲜明个性特点。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更多的同学把自我实现——“展示自我价值和才能”作为创业的目的和动力,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更高目标追求,富有理想色彩。大学生年轻气盛,血气方刚,通过创业获得自我实现,符合人性的发展。同时,也有不少同学追求“发财致富”,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务实的态度,这也是人之常情。

img54

(四)大学生对影响创业的原因认识

大学生之所以出现创业意识较强,积极渴望创业,但不轻易走上创业之路,是因为他们对创业的客观环境及自身的主观评价不高。他们对自己总体评价不高,资金缺乏,能力不强,最主要的客观原因是:创业资金缺乏;最主要的主观原因是:创业能力不足。

当问及“如果你不想创业,你认为最大的问题是什么”这一选项时,选择“资金缺乏”的同学占33.6%,选择“经验不足”的同学占29.9%,选择“能力不足”的同学占25.1%,其他因素如“没有信心”“亲友反对”“没有机会”则选择的比较少。当被问及“你认为影响大学生创业最主要的客观原因是什么”这一选项时,选择最多的是“创业资金”(占41.3%),其次是选择“创业机会”(占39.3%)。

当问及“你认为影响大学生最主要的主观原因是什么”这一选项时,选择最多的是“创业能力”(占37.8%)(见表5-2-4)。

表5-2-4 大学生对影响创业的原因认识调查

img55

这说明“资金缺乏”成为影响大学生创业的第一大客观因素,而“能力不足”成为影响大学生创业的第一大主观因素。因此,如何解决当代大学生的创业资金和创业能力问题,就成为高校大学生创业的关键所在。

(五)大学生对创业的意志力表现

由于创业能力和创业经验的不足,导致大学生对创业有所畏惧,缺乏自信,对创业前景有所迷惘,不敢闯不敢冒,意志薄弱,有矛盾心态。

当被问及“如果有较好的工作单位时是否选择创业”这一选项时,“选择工作单位”的同学占大多数,占61.7%,而“选择创业”的只占22.9%(见表5-2-5)。这说明,大多数大学生还是有求稳怕担风险心理,意志薄弱,没有将创业作为自己人生最大追求。而当问及“假若有一个很好的创业机会,又有一个很好的就业岗位摆在面前,你会选择哪个”这一选项时,选择“创业”的同学占59.5%,而选择“就业”的同学占24.8%(见表5-2-5)。

表5-2-5 大学生对创业意志力表现调查

img56

这说明,大多数大学生有矛盾心态:一方面富有创业梦想和激情,若有创业机会时,想选择创业;另一方面,由于能力不足,缺乏信心,意志力不强,加之创业风险大,资金缺乏,怕承受很大压力,因此,若有较好的工作单位时,大多数同学还是选择工作单位而不是选择创业。大学生这种矛盾心态是可以理解的,也是符合他们实际状况的。因为年轻大学生生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也可以说生活在全球创业时代,他们有创业梦想和激情,想展示自我价值和才能,想发家致富。然而,他们恰恰又是在应试教育中成长的,高分低能,实践经验少,市场经济意识淡薄,怕担风险,怕承受很大压力,因而又想找一份相对稳定的好的工作。

(六)当代大学生崇尚和渴望创业能力的培养

当问及“在下列能力中如果让你挑选十项作为创业必备的能力,你会选择哪十项”这一选项时,选择比较多的选项依次是:第一,人际沟通能力,占78%;第二,领导决策能力,占76%;第三,组织管理能力,占75%;第四,创新创造能力,占68%;第五,捕捉机会能力,占66%;第六,投资理财能力,占64%;第七,团队合作能力,占60%;第八,抗压抗挫能力,占54%;第十,市场营销能力,占54%;第十一,业务谈判能力,占53%;第十二,计算机操作能力,占53%;第十三,口头表达能力,占52%;第十四,不断学习能力,占47%;第十五,外语能力,占42%。(参见图5-2-6)。

img57

图5-2-6 大学生渴望的十大创业能力调查

这说明,当代大学生渴望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特别是崇尚和渴望与创业能力密切相关的十大能力(即:人际沟通能力、领导决策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创新创造能力、捕捉机会能力、投资理财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专业技术能力、抗压抗挫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等)能得到培养和锻炼。这些能力仅仅在课堂上是学不到的,必须有持之以恒的科学有效的教育训练内容和方法。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当代大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还是有自信的,甚至还有点过于自信,以至于在十大必备创业能力中,连“不断学习能力”这么重要的一项都没有被选中。这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了当代大学生对创业过程中,需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这一点认识不足。

三、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转变教育理念,调整对创业教育的认识

1.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地方高校一个重要的职能就是为地方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培养所需人才,这一点,已成为大家的共识。问题在于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或者说地方高校应制定什么样的人才培养目标,关于这一点,很多地方高校并没有明确,即使提出了也是很模糊,没有自己的特点。有的地方高校盲目向重点研究型大学攀比,人才培养目标也定位在研究型人才培养上;有的地方高校提出来的人才培养目标千篇一律,没有特色,没有具体要求而显得模糊不清。事实上,人才市场的就业岗位是呈金字塔形的,对地方高校应届大学毕业生提供的就业岗位,90%以上是面向一线、面向基层做起的岗位(金字塔的中、底部),都必须在这些岗位上磨炼和考验一段时间才能得到重用(在企业被称之为储备干部),才能成为未来的高级人才。即使是自主创业,创业者也大多要先从一线、从基层创业起。胸怀大志,又从小事做起,从基层做起,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学习与思考,勇于改革与创新,思想素质过硬,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有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优秀人才是当今我国人才市场迫切需要的人才,地方高校应培养出众多这样的优秀人才!

2.树立新的人才教育观。从被动就业型人才向自主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转变,首要和根本的问题在于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人才观念,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邓和平提出,时代需要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从教育观念上看,器具型教育应被智慧创造型教育所取代;从教育目标上看,知识型、专才型应被复合型、创造型、发展型和国际型培养目标所取代;从教育过程看,知识灌输式和知识习得式教育应被知识激发式和知识识得式教育所取代”。(见《从就业型教育到创业型教育》[N].光明日报,2004-03-24)

3.改革封闭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所谓“开放式”,是指高校实行开门办学,一是对外开放,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与沟通,开成合力,为学校培养人才服务;二是学校内部开放,加强部门之间、员工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形成合力,资源共享。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实行的是封闭式办学,具体的教育行为也多是采用封闭式人才培养方式,像高高的大学校园围墙、远离社会的大学新校区就是一个象征。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时期,在全球经济和科学技术教育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期,我国地方高校办学要有市场观念,要面向市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理论联系实际,打破人为的教育障碍和“围墙”,实行“开放式”办学。只有这样,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办学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

4.建立教育服务的管理思想。作为教师和教育行政工作者,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他们都是管理人的生命的管理者,确切地说是管理学生的管理者。在教育活动中,对学生生活如何进行管理呢?纵观古今中外,无外乎就是两种教育管理观,一种是把学生不当成“人”,即“非人”来进行教育管理;另一种是把学生当成“真人”来进行管理。把人当成“非人”的教育管理观,有个共同的特征即非人性化管理,压制人性,扭曲心灵,摧残生命,过分强调秩序、标准、划一、纪律、制度、服从、外在功利目的以及强制、惩罚等。处在这样教育关系中的青少年的生命体验无疑是痛苦不堪的,恐惧不安的,没有意义和幸福感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他人,为了某种目的,生命中唯独没有自我,没有个性,没有差异,生命成了一个有待加工的“原材料”,学校变成了“加工厂”,正如叶澜教授指出的那样:“学校可以成为孕育人的精神生命的‘宝地’,也可以成为扼杀人的精神活力的‘屠宰场’。”“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学生在教学中的积极主动参与,教育就可能蜕变为‘驯兽式’的活动”。(见《“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三联书店,1999:55.214)

另一种教育管理观,则是把学生当成一个“真正的人”来对待,认为学生是一个丰富的、流动的、有多种发展可能性的不断成长中的生命,是一个有独一无二价值的充满生命力的有个性的生命,是一个追求自由与完整、快乐与成功的鲜活的生命,是一个可爱的生动活泼的会淘气犯错的能知错就改的生命,是一个不断实现着创造着的有多种需要与冲动的大写的“人”!因此,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提供教育优质服务,让学生生命快乐成功,实现他自身,成为一个完整的独特的“这一个”!在学校家庭教育管理中,要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呵护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启迪生命,激发生命,帮助生命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创新与创造,帮助生命更好地不断地体验做“人”的快乐与成功!

(二)整合校内资源,构建创业教育的实现机制

1.实行课程改革。课程是地方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地方高校设立什么专业、开哪些专业课程、怎样设计专业教学与实践计划、开设的课程又上哪些内容、要采取怎样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块去实现教学计划?这些正是地方高校要致力改革的地方。长期以来,我国地方高校往往照搬多年不变的陈旧的专业培养计划,很少做人才市场需求和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需求的调查研究,往往是关起门来搞专业设计。地方高校的课程改革归根结底要紧紧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以人才市场为导向,以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和大学生学习需求调研为依据,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集中专家学者的智慧,为大学生设计出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

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的内容主要在四个方面,即:树立创业意识、培养创业心理品质、提高创业能力、形成创业知识结构。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注意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智力教育与非智力教育相结合,普及性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既要有面向全校大学生的创业公选课,又要针对有强烈创业愿望大学生的创业核心课程。厦门大学林金辉教授提出:“建立大学生创业保障机制,成为高等教育与创造教育的当务之急。”“建立保障机制,必须重视四种机制的构建,即:教学保障机制;激励机制;导向机制;评价与监督机制。”(见《大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4,18)

2.进行教学方法的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是“创业教育”成功的关键。从原则上讲,一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少讲结论,多讲过程,多讲方法,多提问题,让学生多思考,多争论,多实践,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要大力提倡采用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课外训练式、情景体验式、创业基地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法,鼓励学生逆向思维,使学生从被动学习状态转向主动学习和探讨学习;二是教会学生自学,使学生能掌握获取新知识的方法,最终达到终身自学的目的;三是改进教学手段,将现代化技术运用于教学,积极开展CAI教学、仿真训练教学、情景模拟实战训练等,善于利用信息网络系统,增强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供空间;四是要改革考试方式,克服单一的闭卷考试迫使学生死记硬背,导致学生“高分低能”的状态,应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习要求,采取开卷、口试、小作文、大作业、模拟情景实际操练等多种形式的考核方法,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和科学思维能力,真正使学生把知识学好、学活、学到手,最终提升学生的“十大”方面的创业能力。

3.建设适应创业教育的师资。长期以来,地方高校只注重引进研究型师资,而很少考虑引进适应创业教育的师资。地方高校必须尽力创造条件,采取多种方式,使教师得到深造和实践,以提高他们的水平和素质,并通过教学、科研、实习和技术开发、企业挂职锻炼、产学研合作等形式,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创业教育教师。

4.确保教育实习质量。近几年来,地方高校由于扩招,大学生人数激增,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服务跟不上,导致教育质量下降。尤其是在大学生教育实习、教育实践这个重要教学环节上,不少地方高校不重视,实习实践基地很少,满足不了大学生能力培养的需求,大学生最后一个学期的实习基本上是放任自由,没有作为。

教育实习教育实践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地方高校要改变以往刻板单一、学用分离、简单管理的传统,矫正学与用、教与产、校与企在空间上互不搭架、时间上互不衔接的分离局面,建立从实际出发、灵活多样、工学交替、分段完成学业和实习的新体制。要将平时实习与集中实习、假期实习与分段实习结合起来,既可以把实践操作搬进课堂,也可以在生产经营第一线开展教学与培训,还可以让学生在学校学习一段时间,停学到社会工作一段时间,再回到学校继续学习,最后再下去实习,进行分段式学习和实习。

5.建立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地方高校要大力创办高校科技创业园区,建立师生创业实践平台,让园区成为师生创业的“孵化器”,并制定在校师生科技转让和创业的激励政策,成立相应的师生创业服务指导机构,建立产、学、研一体化教育模式,充分利用校内资源与场所建立创业实训基地。一是学校的科研实验室要全天候地向学生开放,让学生了解科研前沿,演示高精技术设备,展示最新科研成果。同时鼓励教师科研课题研究接纳部分优秀大学生。二是利用校内资源组织学生进行创业实践体验,让大学生虚拟创业公司,地方高校还可以成立让学生自主管理、自主经营的科技服务公司,建立大学生超市、食堂、书亭、家教服务中心、教育培训中心等实体,在创业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在实践中处于主体地位,体验创业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

有条件的高校还要加大经费投入,建立创业基金,想方设法为师生创业排忧解难,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创业政策、创业资金、创业培训、创业服务等方面的支持。

(三)优化校外环境,发挥政府和社会的力量

1.做好创业政策的落实与完善。近几年来,党和政府大力倡导全民创业、建设和谐社会,并制定了鼓励创业(包括大学生)的许多优惠政策,各级地方政府也相应出台了创业政策。在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过程中,一方面,地方政府在创业政策服务方面主要做三件事:一是为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创业政策,要把各级政府推出的一些诸如减免税收、创业援助、创业贷款、社会保障等方面政策,进行收集整理,汇编成册,免费发放给大学生;二是为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运用政策,通过举办创业形式分析会、报告会、创业政策讲解课等形式,帮助大学生理解创业政策、运用创业政策;三是积极帮助大学生争取创业政策,针对大学生创业政策的某些空白和缺位,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要出台相关大学生创业政策,比如,实行弹性学分制,创业实践课可计学分,在校大学生可以申请办理休学保留学籍去创业等。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要优化社会创业环境,制订和完善市场竞争规则,规范公务员工作行为,对扰乱市场发展的违法乱纪行为给予有力打击等。同时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大力营造以创业为荣以及“八荣八耻”为主题的社会氛围和文化环境。

2.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为帮助大学生缓解筹资压力,顺利迈出创业的第一步,光靠地方高校设立一定的创业基金是远远不够的,地方政府对创业基金的投入十分重要,在这方面应该大有作为。地方政府可采取类似发达国家的政府、社会、银行三条渠道争取专项基金和贷款的做法,可设立一定资金规模的“大学生创业基金”。还可以在实践中探索出三种筹资方式:一是由政府、企业或学校担保贴息贷款。就是对大学生创业所需资金不足部分由政府、企业或学校作为贷款担保,银行提供减息让利,必要时组织提供贴息。二是信用担保贷款。就是将学校评选出的青春创业号、青春创业之星以及向社会举荐优秀大学毕业生等,作为无形资产担保贷款。三是由政府组织设立科技创业园区,还可以将政府高新开发区作为创业园区,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实践平台和“孵化台”,并减免创业科技园场地租金、加盟费和保证金,降低大学生创业门槛。四是对大学生创业行为大力支持,降低大学生市场准入条件,减少公司注册资金,减免大学生到工商、税务等部门办证的相关费用。

3.强化创业培训。与发达国家青年创业培训只需要在技术性环节提供帮助不同,地方政府和地方高校对大学生创业行动的培训要渗透大学生创业的每一个重要环节。一是针对思想观念保守、创业意识不强的大学生,要通过举办创业论坛、创业大课堂、创业典型报告会、创业训练营等形式,引导大学生转变观念,增强创业意识。二是针对有创业意识但缺乏创业能力的大学生,要开展系统的创业素质和技能培训,并有针对性地组织他们到当地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创业园区见习、实习和工作。三是针对在创业中缺少经验的大学生,要为其配备创业导师,进行“一对一”的创业辅导。

4.完善服务体系。与发达国家已经拥有的比较完备的青年创业服务系统不同,地方政府要注重从基础环节入手,逐步强化和完善五项服务。一是提供创业信息。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传媒,发布创业项目,提供创业信息咨询。二是建立创业项目经理负责制。组织若干名专职创业指导老师,具体指导,跟踪服务。三是建立“大学生创业超市”。就是把大学生创业行动的项目、信息、政策、资金以及服务等内容整合在一起,实行资源共享,供创业大学生选择。四是成立法律援助中心。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法律咨询和维权服务。五是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六是制定奖惩政策激励各级企事业单位积极接纳大学生到本单位参观见习和实习工作,努力实现全社会资源共享,调动社会一切积极因素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服务。

总之,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和就业的机会,取决于地方经济发展、企业扩张和学校发展的水平和速度。当前我国经济正在飞速发展,很多地方政府、大中型企业和学校纷纷推出扩张计划,希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政府主导的全民创业社会发展计划陆续出台,为大学生创业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众多的实践舞台。更令人欣喜的是,2004年2月10日,经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颁发了《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其中特别强调了要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增强国民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政策是党的生命,通过科学的创业教育政策推动我国整个教育体制从被动就业型教育到自主创业型教育,已势在必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