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等若干问题分析——以浙江工商大学大学生创业实验园为例
陈 漭[1] 吴 晔[2] 刘志春[3]
(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
摘 要:高校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其中创业意识和能力问题是关键。本文根据浙江工商大学大学生创业园学生创业实践的相关实例,分析了当前高校大学生创业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进而提出了营造良好创业环境以提升大学生创业意识与能力的若干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创业意识;创业能力
大学生创业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同时也是推动大学生就业、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为促进大学生创业,政府部门及各个高校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和措施,如杭州市2008年出台的《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在杭自主创业的若干意见》和2009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在杭自主创业工作的通知》,以及其他相应的辅助政策,对于促进大学生创业,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环境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各个高校也根据实际建立大学生创业实验园,不但成为学生创业实践的主要场所,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项目孵化器的功能。
一、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浙江工商大学学生创新创业实验园”围绕自主创新、市场前景、商业模式和社会经济效益预测等方面,用项目立项申报制度,面向市场并具备一定技术含量或创新性的科技类、文化创意类和商业模式创新等项目入园,选拔了第一批项目入园实践和孵化,并重点帮扶。2010年6月8日,创业园2010年入园项目评审工作顺利结束,创业园管理委员会邀请了杭州市人事局、杭州市财政局、浙江大学、浙大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共计12位校外专家,从33个申报项目中评审出菲儿舞台服装设计租赁部、ME-Life高校手机报互动平台、博派高校正装等8个入园项目,主要涉及电子商务、文化创意和教育培训多个类别。入园期间,学校不仅提供专用机房、创业教育拓展教室、创业孵化场地、创新创业交流展示区等上千平方米的硬件设施,同时用电、用网等均免费,并不定时地提供创业项目的培训及各类服务。
从本期入驻大学生创业园的项目以及运作效果来看,主要存在的问题在于目前创业园内项目的经营内容基本是低端商品,创新不足,科技含量也不高,与学校的专业和优势资源没有有效融合,无法突出学校特色。此外,虽然学校提供了经营场地以及相关费用的减免,然而创业资金投入不足仍然是学生创业园面临的最大困难,导致经营项目和规模受到较大限制,并且与政府和企业联系较少,难以得到相应的赞助与扶持。同时另一方面不容忽视的是大学生创业园仅接受在校学生的创业项目,为期只有一年的时间,倘若下期没有入选,或者毕业以后,都有可能导致创业过程中断,难以持续发展。总之,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创业能够坚持下去、做大做强的很少,很多创业项目仅仅维持几年的时间,即使仍然在经营的项目,其发展空间和潜力也极为有限。
二、当前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创业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以及高校的支持,甚至企业和相关的风险投资都对大学生创业表现出极大的认可和鼓励,然而大学生创业项目真正能够做大做强的并不多,但是将原因简单归结为创业资金的投入以及软硬件设施不足等还远远不够。从大学生创业园运作的特点和实际效果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来看,当前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业者及其团队成员的能力不足
相对于就业而言,大学生创业更具难度。不仅需要一定物质条件,同时对创业者及其团队成员的能力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因而也造成大部分大学生创业的失败。主要表现为:
1.创业所需的能力不足。大学生知识结构比较单一,知识面比较狭窄,社会经验尤其是创业经验和市场经验缺乏,考虑问题容易简单化、理想化,导致在项目选择、规划设计、市场运作等方面出现困难;另一方面对于团队的协调以及做出决策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相对缺乏,市场判断力和创新能力不足。再者由于活动范围有限,大学生人际关系相对单纯,人际交往经验不足,对于创业也很不利。
2.抗创业风险能力薄弱。由于创业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创业过程中复杂性,创业者及其创业团队的能力与实力的有限性,不可避免会产生各种创业风险,而大学生的抗风险能力明显不够。这些创业风险包括技术风险、市场风险、投资风险、政策风险等。大学生创业存在很多风险,特别是由于学识和社会经验等方面的限制,未必对创业风险具有清醒的认识,因而是否具备风险意识和规避风险的能力,将直接影响创业的成败。一些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一旦遇到困难和失败,往往感到茫然不知所措,直至最终选择了放弃。
(二)创业项目选择不清晰
选择好的创业项目不仅能够有效地减少创业的不确定因素,也是创业能否成功的关键。选择创业项目需要把握住几个关键:第一是风险。创业者要正确看待创业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要有抗拒风险的心理承受能力;第二是创业者的实力。创业者要对自己的创业实力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选择与自身实力相当的创业项目;第三是信息渠道的畅通。创业信息的有效沟通和交流能让创业者很好地了解外部市场动向,更能有效地降低风险,引导成功。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要对项目的发展前景有充分的认识,是否有所创新或者具有别人难以企及的技术高度、资源优势、进入壁垒或其他别人难以模仿的产品。
而当前大学生创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对市场的需求调研,对行业、业务的流程和标准、项目未来发展趋势的了解和把控不够,对运作模式、盈利点、投入产出等一些创业应该考虑的基本问题还考虑不到。或者项目本身缺乏商业前景,经不起市场考验,因而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大部分的创业项目的客户群局限于本校或周边区域,技术含量低、发展潜力不足,这些都是导致大学生创业很难持续发展的原因。
三、营造良好创业环境以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与能力
有调查显示,目前中国大学生每年选择创业的比例为5%,成功率在2%~3%,但离发达国家20%的成功率差距还很大。大学生创业能力是大学生创业所必须具备的,对其创业能否成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而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至关重要,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一)创业意识的培养
虽然我国在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上已经取得了较大进步,在教育理念、教育模式、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创业氛围等方面做得较好,但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意识还较为薄弱,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在就业态度上,传统教育忽略了学生个性发展,使学生不愿意承担创业风险而选择就业;即使选择了创业,在创业项目的选择上,也想当然地做自己认为能够赚钱的,而不考虑市场需求是否已经饱和。
创业意识的培养还需要政府、学校、企业等各方主体共同努力,在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过程中,政府可以通过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扶持措施等,并在大学生中进行广泛的宣传,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创业实践和创业活动;学校可以通过开展相关的宣传创业教育,开设创业培训课程及讲座,并指导学生积极实践、培育校园的创业文化氛围;企业通过与学校合作,在高校建立各种创业实践基地、举办创业大赛、建立创业园区等措施,鼓励大学生参与创业实践,不断提高大学生创业意识。
(二)创业教育的落实
创业教育是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新事物和新教育理念,它目的是要教育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锻炼创业能力,学习掌握必要的创业知识和技能,训练其市场开发和经营能力,锤炼培养其创业心理品质。从本质上说,创业教育是指以开发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为目标,培养他们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知识,使其成为具有开创性的人才。
当前大学生创业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是社会和高校对创业教育尚未真正重视,仅把创业教育视为就业指导的补充策略。一种观点是认为大学期间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好专业知识,创业是毕业以后的事情,创业教育可有可无;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创业教育模式老化,方法或途径单一,缺乏系统的学科体系,导致学生创业教育跟不上社会主流,缺乏创造性、创业的思路以及创业过程中遇到的种种挫折和问题都难以应对,最终导致创业的失败。因此高校需要加大对学生创业教育的关注和支持力度,真正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条件。
(三)环境的营造
创业环境的完善是创业成功的重要外部基础,也是政府就业政策体系中有关创业政策的切入点。创业环境是指政府和社会为创业者创办新企业所搭建的一个公共平台。创业者可以借助这个平台,最有效地获得创业所必需的人才、技术、资金等各种资源,并整合这些生产要素,使得新公司有可能获得生长空间。一方面,需要政府部门及整个社会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定的条件和发展空间,政府部门在场地的供应、企业登记及税率等方面提供便利,企业也可以通过与大学生创办的企业有效合作,从业务上支持大学生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要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观念,不仅形成支持大学生创业、鼓励创业的机制,营造一种有利于创业的氛围,同时也要能够宽容失败,激励大学生在创业失败后能够再接再厉。
创业本身是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路程,特别是正在大学或者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所以它要求大学生具有良好的规划,从进入大学开始就应该有初步的计划,要选择自己熟悉又喜欢的事业,最好与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想契合,能够慢慢付诸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在正式步人创业的阶段后,根据创业计划逐步拓展,并不断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自身发展进行阶段性调整,从而不断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蔡鑫萍.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0(9).
[2]陈彩娟.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的调查及思考——以杭州市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1(16).
[3]韩力争.大学生创业动机水平调查与思考[J].江苏高教,2005(2).
[4]矫辉.大学生创业面临的问题探析[J].辽宁警专学报,2011(5).
[5]李远贵.论大学生创业教育[J].西华大学学报,2005(6).
[6]李彩虹.试论大学生创业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J].职业技术教育论坛,2010(3).
[7]李锦生.大学生自主创业状况调研报告[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12).
[8]李静,李寿泉.大学生创业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9]孙志艳,索志林,韩雪.哈尔滨市大学生创业意识瓶颈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8).
[10]唐英千.高校学生创业园发展规划方案[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4).
[11]徐华平.试论中国高校的创业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04(2).
[12]王晓华.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园的实证研究——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9(11).
[13]姚圣梅.前大学生创业的机遇和挑战[J].思想教育研究,20l0(5).
[14]张俊华.关于构建大学生创业支撑体系的实践与思考——以杭州市为例[J].当代经济,2010(8).
[15]张云川,周雪敏,方登科,黄志敏,李丹.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武汉高校的调研分析[J].西部论坛,2011(4).
[16]张日恒.学生创业园的定位与运作问题探析[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6).
【注释】
[1]陈漭,副教授,全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理事、浙江社区研究会副秘书长。
[2]吴晔,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3]刘志春,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