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概况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概况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美国新泽西州教育技术学出版社还发行了大批教育技术学和计算机辅助教育方面的论著和教学用书。多媒体技术和信息高速公路已经介入教育领域,这两项高新技术,一旦应用在教育领域,将使教育技术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纪元,这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电化教育的出现和发展,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和广泛的影响。同时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得到大量的引进,促使教育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第二节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概况

一、国外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教育技术最早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不过不叫教育技术,它的前身是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视听教学、个别化教学和系统设计教学。经过半个世纪各自独立发展,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随着系统科学理论的引入,三种方法逐渐交叉融合,在此基础上诞生了教育技术学。至今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已有30余年的历史,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现代教育技术的初创时期(20世纪60年代)

这一时期以广播录音教育和电视教育的应用与研究为主,当时的广播教育节目在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盒式录音磁带在教育上使用,给语言教育带来了方便,因此在这期间语言实验室发展很快,在欧、美、日本的中小学中得到普遍的使用。

1960年美国总统签署了通信法案,规定拨发给教育电视台的经费达3200万美元,顿时美国的教育电视台猛增到125座,面向600万户家庭播放教育节目。随着录像机技术也开始应用在教学上,闭路电视也获得了很快发展,同一时期,该系统达4000个,为1400万用户播放教育节目。当时,美国家庭拥有电视机的达到88%以上,从此,电视已真正成为大众传播媒体的主流,给远距离教学带来了极大的的方便。电视台提供的教育课程丰富多彩,满足了不同教育对象的需要,使得电视机和录像机成为在教学上十分重要的而且受人喜爱的实用媒体。

值得注意的是,20世纪60年代中叶人造通信卫星的发射成功,使电视教育发挥了更大的作用。由于通信卫星系统的迅速发展,1965~1970年间,拥有接收设备的国家从5个增加到30个,租用线路频道从150个增加到4259个,为卫星电视教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卫星电视教育发展的同时,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也开始建立和发展起来了。

2.第二阶段,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奠基时期(20世纪70年代)

这一时期在技术应用上主要是录像设备、卫星电视教育系统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日本,据1979年的统计,有72.2%的初中和92.3%的高中都拥有录像设备,87%的小学教师经常使用录像进行电视教学。卫星电视教育发展更快,到1974年美国发射的实用技术卫星ATS-6用于普通教育、职业培训和成人教育,被人们称为“真正的宇宙学校”。1972年美国科学基金会决定拨款支持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PLATO-V型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它拥有数千个教学端遍布北美各大城市和少数欧亚城市,教学能力强。据1975年统计,美国已有数以万计的微型PLATO教育系统并作为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的主力。英国在1973~1978年间,投资200万英镑进行计算机辅助教育系统的研制。有80所学校研制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297个。

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在这一时期开展了教育技术定义和研究范围的讨论,并陆续出版了日本坂无昂等编写的《教育工艺学》八卷本,日本Fujlta编著的《教育信息学》和德国Frank编著的《教育控制论》。美国新泽西州教育技术学出版社还发行了大批教育技术学和计算机辅助教育方面的论著和教学用书。因此,70年代成为现代教育技术学科理论基础的建立时期。

3.第三阶段,现代教育技术广泛应用时期(20世纪80年代之后)

在北美,中小学都普遍配备了电视摄录像系统,储存在大量的录像带。微型计算机也正在中小学普及,美国和加拿大的每所中小学一般拥有数台至数十台的微型计算机,各科教师也不同程度地应用了微机辅助教学。1980年英、法、日、新加坡、印度也以巨大投资发展计算机教育、远距离卫星电视教育和培养使用“新教学具”的教师,十分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随着教育技术的应用和理论研究的迅速发展,教育技术人才培养也倍受重视,在美国有千余所大专校设置了教育技术专业,还有百余所大学设有教育技术硕士和博士学位专业,每年培养数以万计的本专科生和研究生。

当前,计算机科学与电子技术的发展促使了多媒体技术的突破。在美国,1993年9月美国总统向国会发表国情咨文报告时,提出了兴建“信息高速公路”的计划或意向。我国在建设信息高速公路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多媒体技术和信息高速公路已经介入教育领域,这两项高新技术,一旦应用在教育领域,将使教育技术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纪元,这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我国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教育技术作为一个新兴的实践和研究领域在美国开始于视听教育运动,在我国则是以电化教育的出现为标志。电化教育的出现和发展,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和广泛的影响。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际学术交流的增多,我国的电化教育工作者研究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和理论成果,在政府有关部门支持下努力发展电化教育。同时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得到大量的引进,促使教育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我国教育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即电化教育的出现与初步发展(1920~1968年)以及改革开放后电化教育技术的全面发展(1978年至现在)。

(一)电化教育的出现与初步发展阶段

1.电化教育的出现

早在20世纪20年代,受美国视听教育运动的影响,并且伴随电影、幻灯等先进媒体传入我国,在我国一些大城市的学校或教育机构中开始使用幻灯和无声电影等进行教育,标志着电化教育开始萌芽。1922年,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开办农业专修科,从美国农业部购买了幻灯片、电影片,用唱片酌音工播映员口头讲解到呼地宣传科学种棉的知识,这大概是最早在大学中应用视听媒体来进行的教学。1932年中国教育家陶行知在长沙、烟台、嘉兴举办大规模的千字课教学试验。在嘉兴试验时用了幻灯。1930年金陵大学理学院引进了若干专业无声影片,结合课程放映,并与上海柯达公司合作,翻译60多本教学影片。1932年成立了中国教课电影协会。到30年代广播教学亦开展起来,1935年6月,教育部要求中等学校和民众教育馆分别装设收音机,并定购下发一千多台收音机,聘请了专家通过广播电台播放教育节目,1937年7月建立了播音教育员会。同时,一些民众教育馆也开始运用幻灯、电影、播音等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如江苏民众教育馆将大礼堂作为放映厅,规定时间轮流放映教育影片和教育幻灯片,他们还动手安装了巡回施教车,外出巡回展出图片、照片、实物、模型、放映幻灯和电影。1940年,教育部将电影教育委员会和播音教育委员会合并,成立了电化教育媒体得到了初步的推广应用,“电化教育”的名称得到了确立。一些电化教育刊物相继出版,个别学校开始设立电影播音课程,开办电影播音专业,培养电教专业人才。由于旧中国经济不发达,科学技术落后加下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不足,电化教育未能大面积推行。

2.电化教育的初步发展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教育事业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电化教育进入初步发展的新时期。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社会电化教育的发展:利用无线电广播开展俄语广播教育、文化补习函授等。20世纪60年代起一些省市相继设立了电视大学,开展电视教育。

(2)学校电化教育的发展:有的高校开设了电教课程,有的高校建立了电教馆、电教室,将现代教育媒体用于教学。在普通教育中,相继在北京、上海、南京、沈阳、哈尔滨、齐齐哈尔成立了电化教育馆,负责推动基础教育中的电化教育工作。

总之,从建国后的1950年到1965年间,我国电化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并加快步伐向前发展。但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爆发,使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摧残,电化教育的发展被迫停滞下来。

(二)电化教育向教育技术的全面发展

1978年后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拨乱反正的政策和措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邓小平同志在会议上提出了要制定加快发展电视广播等现代化教育手段的措施,确定了新时期发展教育事业的方针大计,给我国教育现代化提出了一条发展的道路,使我国的电化教育迅速进入了向教育技术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具体表现在:

(1)学校教育中大力开发和运用现代教育媒体,特别是大专学校、中小学校计算机应用获得了很快发展。

(2)随着远距离教育的发展,远距离教育系统逐渐形成,卫星电视教育网全面建立。1979年2月创办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截止到1989年,已发展成为一个由中央电大、43所省(计划单列市)电大、575所地市级电大、1500多个县级电大组成的远距离高等教育系统,形成一个覆盖全国城乡的广播电视教育网络。国家教委在1986年2月开播教育节目,1987年正式建立了中国教育电视台,并相继成立了中国电视师范学院,各地也陆续建立了教育电视台、收转站、接收站、放像点,形成了中国卫星电视教育网络。为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3)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的发展。1983年至1986年先后有华南师大、华东师大、西北师大、东北师大、北京师大、南京师大等一批院校经批准设立了电化教育(教育技术)系,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30多所院校开设了电教专业,有9所高校招收了硕士研究生,还有一所高校招收了博士研究生,进行了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与此同时开展了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与讲座在全数十种中央或地方的刊物上发表了大批的论文,反映教育技术的专著、译著和教材也相继问世。如《教育技术学导论》、《教育传播学》、《教育设计》、《电化教育管理》等著作概括了全国教育技术工作者的研究成果,初步形成了学科理论体系。在实践上,应用教育技术学的有关理论进行的课程开发、多媒体教学设计等亦取得了不少成果。

总之,我国教育技术在1966年前以电化教育的概念和形式出现并得到了初步发展;1978年后教育技术在计算机辅导教学、学校电化教育、远距离教学和教育技术学科等几方面获得了发展;80年代后各方面相互影响借鉴,从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理论——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中汲取营养,来改善教学。随着电化教育工作理论研究和实践范围的扩展,电化教育正在向教育技术全面过渡。

三、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以及教育技术相关理论基础的研究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正朝着网络化、多媒体化,理论研究科学化、系统化方向发展。

1.网络化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开始组建最早的国际互联网络。目前该网络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国际性计算机网络,其发展速度十分惊人,已联接150多个国家5000多万台电脑,有1亿多个用户,而且以每月100万个新用户的速度在增长。Internet已成为联接世界各国的信息纽带和向全球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重要网络。美国的大中小学已于1997年全部接通Internet网,英法德日发达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也广泛使用了Internet网,我国目前也开始发展国内的计算机网络并与Internet联接。目前我国网络建设已初具规模,建成了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中国公用计算机网CHINANET等,其中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用户是中国目前最大的Internet网用户群。

网络系统进入教育领域,使得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变革。基于网络环境的教育模式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使教育的全民化、终身化、多样化、自主化、国际化成为可能。在这种教育体制下,每个人都能得到每个学科第一流老师的指导,可以向世界上最权威专家请教,可以借阅最著名图书馆藏书甚至拷贝下来,从世界上的任何角落获取最新信息资料,每个人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通过网络自由学习、工作或娱乐。基于网络环境的环境式,可以是个别化教学,亦可以是协作型教学,还可以将个别化和协作型二者结合起来。

2.多媒体化

“多媒体”不是多种媒体的简单组合,而指以计算机为中心处理和应用多媒体信息(如符号、文字、图形、动画、声音、图像和视频影像等)的一种综合技术,通过人机交互方式实现同时采集、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信息媒体的技术。多媒体技术为人机之间的信息交流提供了全新的手段,包括高保真的声音、达到照片质量的图像、二维和三维动画,甚至是活动影像。近年来,关于教育技术的国际性刊物或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的论文中有70%~80%都与多媒体有关。多媒体教育应用正迅速成为教育技术中的主流技术,国际上的教育技术迅速走向多媒体化。

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系统由主机、输入输了设备、控制以及各种功能卡和软件组成。与应用其它媒体的教学系统相比,它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1)允许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与自己的学习经验和风格选择感知方式。

(2)对不学习者提供多重感官刺激。

(3)高保真的声音、高质量的活动影像、二维与三维动画等使学生更有兴趣学习。

(4)丰富的交互方式更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

(5)为教师和学生建立了资源丰富的教学环境。

(6)有助于学生进行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培养探索的精神。

(7)多媒体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结合,在教学中将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多媒体系统在教学中形成了不同教学模式,主要有课堂教学模式、虚拟现实教学模式等。课堂教学模式利用计算机媒体与其他教学媒体相结合共同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以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虚拟现实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仿真技术形成交互式人工世界,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受,使学习者亲自体验现实中无法实现的经历,变抽象内容为具体内容,提高学习效果。网络学习模式集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消除了时空距离,实现自由自在的对话,使师生之间、学员之间的双向交流成为现实,是一种最富有前景的远距离教学模式。

3.理论研究科学系统化

(1)重视教育技术自身理论基础的研究,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关于教育技术定义及研究领域和研究内容的不断深入。美国AECT协会针对微机的普及对教育技术带来的冲击和影响,从1989年开始整整花费5年时间,组织百名教育技术领域的著名专家参与调研,先后召开几次会议,在此基础上由西尔斯和里奇将讨论中达成的共识加以总结整理、提高并写成专著《教育技术的定义和研究范围》,最后该书经AECT审定通过之后,以AECT学会的名义发表。它给出了教育技术全新的科学的定义,与此同时从五个方面对教育技术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范围作了明确的界定。该书不仅是美国教育技术界的重要理论成果,也是当今国际教育技术界的重要理论研究成果,它对整个90年代及至21世纪初的教育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有力推动作用,对我国教育技术事业的发展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加强将认知学习理论应用于教育技术实践的研究。40年代视听教育关心的是媒体使用方法及其效果,它的理论基础是“经验之塔”。到了20世纪50年代,视听教育工作者开始将注意力转向对传播理论的研究,将教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注重教学信息双向流动,强调学习者对信息反馈。20世纪60年代,程序教学运动迅速发展,与视听教育一道形成教育技术发展的高潮,程序教学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习指导,以强化学习者行为为目的,是一种行为科学概念的教育技术,行为主义构成了教育技术的基础,推动了以科学为基础的教育技术的发展。80年代后,认知学习理论逐渐取代了行为主义理论,强调对学习者内在心理活动过程的研究。这一变化主要涉及教育技术学的下列领域:首先,关于学习环境和教学模式的设计,随着认知和认知学习理论的普及,人们认识到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不可能向学生直接灌输知识,必须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理想的交互方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其次,关于教学媒体的设计,包括教学媒体选择与媒体内容呈现方式的设计。为了使媒体的利用能在教学中发挥最佳效果,教学媒体设计除了要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外,还须以认知心理学为依据。仔细分析注意、知觉、记忆、概念形成等四种心理活动所具有的特性以及与媒体呈现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出一批有价值的结论,这些结论对教学媒体的设计有直接指导作用,使教学媒体设计建立在坚定的理论基础之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