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重点难点研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重点难点研究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从2005年秋季新学年开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进行了统一调整,在这一轮的教学改革中,增设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开设“纲要”历史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和意义。由此可见,“纲要”课教学,主要是通过对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及其规律的阐述和分析,使学生做到“两个了解”,领会“三个选择”。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重点难点研究

刘雅丽

根据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从2005年秋季新学年开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进行了统一调整,在这一轮的教学改革中,增设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程。开设“纲要”历史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和意义。这是党中央根据时代的要求作出的审慎决策,以构筑完整的马克思主义体系、对高校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提高他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为目的,其意义伟大而深远。

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目的

教学工作必须围绕教学目的展开,没有明确的教学目的,不仅会导致教学工作的紊乱,而且也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从这种意义上讲,确定教学目的是组织和实施教学工作的首要环节,具有统领全局的作用。《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明确规定:“纲要”课“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可见,“纲要”课教学,主要是通过对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及其规律的阐述和分析,使学生做到“两个了解”,领会“三个选择”。具体地说,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充分认识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正义性、必要性和进步性,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内容的民族精神。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帝国主义侵略是造成近代中国贫穷落后和各种祸端的总根源,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相互勾结,使中国社会长期陷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不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腐朽社会制度,不革命、不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发展社会生产力,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以此加深学生对近代中国革命发生、发展规律及其必然性的认识,自觉继承和发扬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中所形成的光荣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时代的使命感、责任感。

第二,了解近代先进中国人探索挽救民族危亡的重大斗争,明确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必然性。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近代中国社会各个阶级、阶层和集团都进行过挽救民族危亡的英勇斗争,提出并实施了种种救国方案,但无论是“和平式”的救国方案(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还是“革命式”的救国方案(如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都避免不了失败的命运,即使像辛亥革命那样一场比较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最终也只能以失败而告终。由此使学生懂得没有一个先进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没有一套科学的革命理论作指导,要想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联合统治,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不可能的。因此,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中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就成为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以此增强学生拥护党的领导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坚定信念。

第三,全面了解和掌握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史实,加深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真理的认识。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伟大实践,加深对党的先进性的理解,进而懂得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为了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对中国革命的新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唯一正确的革命道路。为了中华民族的利益,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旗,进行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英勇斗争,为夺取抗战胜利、实现民族独立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期的艰苦斗争,最终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实现了彻底解放,以此增强学生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一历史性真理的认识,自觉地继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所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与党中央保持政治上的高度一致。

第四,充分认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和进步性,深刻领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一真理。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内外形势及特点,加深对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历史必然性的认识,明确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同时,更要使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深刻理解“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一真理,以此增强青年学生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

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内容

选择教学内容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纲要”课是一门“寓教于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跨度一百六十多年,史实浩如烟海,涉及范围极广,而教学时间只有三十多个课时。在此情况下,要在有限的时间内组织和实施教学,必须加强对教学内容的研究。根据本课程的主题主线和教学目的与要求,结合教育部组编的通用教材,讲授本课程既要注意基本历史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第一,围绕近代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条主线,阐明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及其内在规律性。中国近代史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挽救民族危亡是这段历史的核心内容。因此,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在对中国社会性质、基本矛盾和主要任务掌握的基础上,着重阐明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社会所造成的灾难,近代先进中国人探索国家出路的主张、实践及教训。辛亥革命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及启示,为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提供了客观的历史依据;要紧密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所处的国内外环境,阐明中国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必然性,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必然性及其伟大意义,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及作用,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要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前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的比较和分析,阐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第二,围绕中国人民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条主线,阐明中国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中国现代史是指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走现代化之路是这段历史的核心内容。因此,在教学中,要在紧密联系建国初期我国所处的国内外环境的基础上,着重阐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和进步性,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苦探索及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辟及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绩,以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社会主义道路是发展中国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唯一正确之路。

第三,围绕历史和现实中的重大是非问题,释疑解惑,澄清认识。“纲要”课表面上看是一门历史课,但实际上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史育人,提高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水平是这门课的出发点。因此,讲授“纲要”时,必须对历史和现实生活中困扰学生的一些重大是非问题,以历史事实为依据,从正面加以阐述和分析。这些问题主要有:(1)革命和现代化的关系;(2)帝国主义入侵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3)“和平式”救国方案为什么在中国行不通;(4)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及教训;(5)中国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6)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及意义;(7)中国革命新道路开辟的正确性;(8)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经验;(9)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及结局;(10)中国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和进步性;(11)对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评价;(1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得与失。在讲解具体内容时,应主要围绕着“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原因、教训”,“中国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和进步性”,“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极端重要性”,“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经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正确认识毛泽东领导时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的历史”,“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就”等重大理论问题选择适当的视频加深印象。这样,既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课堂效果,又能够达到教学的目的。

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各章重点及难点

上编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教学重点: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特点、阶级状况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教学难点: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

2.两大历史任务的关系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教学重点:

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危害

2.近代中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的斗争

3.近代中国对外战争屡战屡败的原因

教学难点:

近代中国对外战争屡战屡败的原因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教学重点:

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的意义及失败的原因

教学难点:

理解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可能带领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教学重点:

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

2.同盟会的成立和“三民主义”

3.辛亥革命的爆发和意义

4.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原因

5.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教学难点:

1.三民主义的内容和局限

2.辛亥革命的意义及失败的原因

3.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中编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教学重点:

1.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的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

2.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必要性

3.近代中国存在的三种建国方案,实际上是两个命运两个前途的决战

教学难点:

1.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必要性

2.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取得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教学重点:

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历史意义

3.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特点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教学重点:

1.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原因、过程及理论内容

2.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4.新民主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教学难点:

1.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原因、过程及理论内容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教学重点:

1.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不断加深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及重大意义

3.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4.中国共产党开辟敌后战场,进行持久抗战的依据以及战略和战术原则

5.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和基本经验

教学难点: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及重大意义

2.开辟敌后战场的依据及战略战术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教学重点:

1.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国内和平所做的努力

2.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原因

3.民主党派的形成、主张及中间路线破产

4.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制的形成、特点

5.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教学难点:

1.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原因

2.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制的形成、特点

下编综述 辉煌的历史征程

教学重点:

1.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成就

教学难点:

新中国成立后的曲折历程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教学重点: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伟大历史意义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3.我国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

4.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过程、经验和不足

教学难点: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2.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过程、经验和不足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教学重点: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阶段取得的理论成就和经济成就

教学难点:

1.“大跃进”的主要内容及危害

2.“文化大革命”的教训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教学重点:

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转折

2.改革开放的全面开展和巨大成就

3.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教学难点:

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