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语文教学研究课程试卷

语文教学研究课程试卷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82年我结识了青年教师陈军。我在“推荐人语”中说:“小荷才露尖尖角,后面奋斗的日子还长着哩!”他自报家门,说是南陵县教师,叫汤国来,是来听取我对他的文章的修改意见的。前年年初,省、市评选特级教师,我参加评审,遇上南陵县教研室主任,我问及汤国来的情况,主任说:“这是一位很不错的青年教师,埋头搞教学,做学问,写文章,并不常到我们那里去。”

小荷才露尖尖角———汤国来印象

蔡澄清

回忆是很有趣的。1982年我结识了青年教师陈军。经过十年培养和锻炼,他走上了《语文学习》的“青年教师点将台”(1993年5期)。我在介绍文章中说:“十年辛苦不寻常,但一切还刚刚开始。”也就是在这时,我又认识了汤国来。他作为一位年轻的后来者,起步虽迟,但发展较快,时隔五年,他也入选了《语文学习》的“全国优秀青年教师名录”(1997年1期)。我在“推荐人语”中说:“小荷才露尖尖角,后面奋斗的日子还长着哩!”

是的,“小荷才露尖尖角”,这就是汤国来给我的印象。

那是1992年元月,一个枯冷晦暗的黄昏,有人敲门。开门看时,是一位陌生的青年,瘦瘦的,戴副近视眼镜,透着些书生气。我赶紧将他迎进屋。他自报家门,说是南陵县教师,叫汤国来,是来听取我对他的文章的修改意见的。这一提,倒使我想起来了:一个多月前我收到寄自南陵县三里高级职业中学的一封信,并附来一篇研究古诗词教学的长文。信中恳切地要求:继陈军、孔立新之后,愿拜我为师,参与点拨教学的研究,请我对他的论文提出批评修改意见。有感于作者的虚心好学和研究热情,我请一位熟人带信给他,约他参加安徽师大函授学习时抽空来我家面谈。原来现在来的就是他。

坐下后,他告诉我,他的学校地处偏僻农村,学生学习风气淡薄,教师教得也没劲。他想做些事情,一边是要抓抓学生,一边是想在平静的水潭中投一粒石子,看能不能激起几点水花。“先就选了古诗词,收集了些教改材料,确定了思路,凭自己的理解就这么做了。”他说得很随便,却拿出一本笔记本,接过来看,原来是他的古诗词教学的教案设计和“教学附记”。我对这本淡蓝色封皮的笔记本发生了兴趣。他在一边说,我在一边看;说过看过,觉得虽有些不足,但确有不少值得称道的做法。看来,他是动了脑筋,做了深入细致的工作的。我满心喜悦,觉得一个身处农村学校的年轻人,在并无多大压力的情况下,能主动边教书,边研究,积累起这些资料,这本身就很难得。我抬头看他,他却也在看我,镜片后的眼光诚恳而热切。那晚,我们谈了很久,特别是就他寄给我的那篇长文和他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我的一些看法和建议。我指出:他的文章,材料很丰富,但从点拨教学的角度联系课堂教学实践尚显不足,建议他对文章作些修改,从文章的拟题到结构框架都提出了一些调整增删的意见,请他斟酌。他听得很认真,话不多,脑子却转得很快,属于那种一点就明的人。我又送给他一些资料,嘱他好好做下去。他点点头,走了。回去后,根据他的教学实况和我的意见,他又对那篇文章做了一番充实、调整、加工和润色,很快又寄了给我。我发现文章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于是就寄给了《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该刊分两期连载,这就是后来又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学语文教学》分册转载的题为《点拨法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见《中语参》1992年6、7期)那篇长文。这也是他旗开得胜的教学论文处女作。

这以后,我们开始了频繁的通信和密切的来往。我发现他是一个很踏实、很勤奋的人。也许是那旗开得胜激励了他,使他坚定了教学与研究的信心,竟一发而不可收地接二连三地给我寄来了许多文章,长长短短,言之有物,我也不断地帮他做点修改,向各家语文刊物推荐。也许是他运气好,竟不断地被刊登发表。如果统计起来,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竟在《语文学习》《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六七家刊物上发表了近20篇教学教研文章,其中如《点拨法与文学欣赏教学》(载《阜阳师院学报》1993年3期,后又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局限说”的局限》(载《语文学习》1993年7期)等,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他的这些文章中,我发现他思维敏捷,基础扎实,颇有发展潜力,但也时刻提醒他,不能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而要戒骄戒躁,不断奋力开拓前进。他很明智,文章写了,发了,但并不躺在文章上做梦,该做什么还是做什么。这两年,结合教学,他做过几项专题探讨: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的研究、激发学生写作需要与潜能的研究、语言“综合力”训练研究、综合性课堂讨论研究,等等。探讨的结果便是他在刊物上发表的那些文字。这些工作,有些他征求我的意见,听取我的看法;有的则仍旧是“凭自己的理解就这么做”,再以文章的形式向我“汇报”,“汇报”后再在实践中加以调整修正。我很欣赏他的工作热情,而这种先做后说的作风,在对事业的追求过程中无疑显得十分重要。

在六年多的交往中,汤国来给我的印象就是:他默默地教书、读书,默默地研究、写作,刻苦、勤奋、扎实、认真,教研成绩很突出。但我们毕竟身居异地,相隔甚远,我对他的教学实际情况了解不多,他的书教得究竟怎样?别人对他的评价如何?这也是我心中始终记挂着的事。前年年初,省、市评选特级教师,我参加评审,遇上南陵县教研室主任,我问及汤国来的情况,主任说:“这是一位很不错的青年教师,埋头搞教学,做学问,写文章,并不常到我们那里去。”这我可以推想到,他不是那种发了几篇文章就沾沾自喜、到处张扬的人。恬静,淡泊,与世无求,不善于周旋,是他性格的重要方面。唯其如此,他才能有比较空明澄静的心境,不计得失,去做他的事。但也正是这一性格,使他受到不少限制。比方说,有人说他有点“傲”,其实这是他寡言、内向带来的结果。如果他是真“傲”,也许就不会向我“求教”“拜师”了。我一直觉得这样一个青年人,有志于事业,又有点才气,是很值得我们关心和扶持的,人才难得啊!正是从这点出发,我曾写信给南陵县教委,建议调他去南陵中学(市重点)任教,以更好地发挥他的作用。我也表示,如果县里放行,我们芜湖一中也乐意接受他来校工作。后来,他调入南中,市教研室薛政民副主任和语文教研员前往南中听了他的语文课,回来后对我说:汤国来的课教得不错,他很善于组织和驾驭教材,教学很民主,课堂很活跃,教学中很注意自己的感情投入,效果很好,他绝不是只会写文章而不会教书的人。这个评价才使我放下心来。据说,南陵中学的教导主任也曾前往三里职高听汤国来执教李渔的《芙蕖》,听课后的评价是连声说“享受,享受”。了解到这些,我才理解他在三里职高为什么会当上语文教研组长,党组织为什么会发展他入党,1993年他为什么会被评为南陵县“优秀园丁”,1994年又被评为南陵县“十大青年标兵”之一。这一切证明:汤国来是一个很会教书育人的优秀青年教师。

汤国来比陈军小两岁,刚跨过“而立”之年。同陈军相比,起步是晚了一些。前些年,教学之余,他的精力主要用在读书、学习上。他考过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生,读了不少书,做了一大堆笔记,可惜英语不过关,未能如愿。有时说起来,他深为自己盘桓时日而懊悔。不过,我总是劝慰他:能在年轻时集中读一些书,这是一件大好事,对你教好书,做好学问,写好文章,都大有用处。你有今天的成绩,还有明天的发展,都与这些是分不开的。你有志于语文教学点拨艺术的研究,有志于不做教书匠而争当教育家,我赞赏,我欢迎!我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坚持努力,必有所成!作为一名年轻的中学语文教师,汤国来现在已成为芜湖市“语文点拨教学实验研究课题组”的骨干成员,正在自己所在学校踏踏实实地研究,勤勤恳恳地实验,我们之间仍保持着密切的来往与切磋,我希望他奋力开拓,继续前行。

“芳林新叶催陈叶”,青出于蓝,后来居上,这就是我寄希望于陈军、孔立新和汤国来的!

(载《中学语文教学》1998年11期“青语园地”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