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专题法”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实施及教学效果探讨

“专题法”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实施及教学效果探讨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采取“专题法”教学能够较好地解决该课程当前存在的矛盾与困难,较好地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效果。在纲要课教学中,采用何种教学手段与方法,必须依据该课程的性质、特点,学生的总体状况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总体设置的现状。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早已被人们普遍接受,中国近现代史理论的学习研究最终也须与实际相结合,以史为鉴,为现实服务。

“专题法”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实施及教学效果探讨

夏凤珍[1]

(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 要:怎样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实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教学的良好效果?专题教学法能够较好地解决该课程目前面临的一些困难与矛盾,达到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法;效果与建议

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下达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决定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中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程。根据这一文件精神,纲要课从2006年进入我校学生课堂。总结三年多的教学实践深深感到:寻找适合该课程特点的教学方法非常重要,因为“方法是内容的灵魂”。采取“专题法”教学能够较好地解决该课程当前存在的矛盾与困难,较好地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一、实施专题教学法的现实前提

在纲要课教学中,采用何种教学手段与方法,必须依据该课程的性质、特点,学生的总体状况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总体设置的现状。

(一)纲要课的性质与特点

纲要名为历史课,实际是政治理论课,它肩负这样的教学目的:通过该课程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从而树立起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而奋斗的信念。因此,无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都不能离开这一中心。同时,纲要课堂授课时数较短,按教育部要求应该是34课时,我校基本保证32课时。但是,该课程内容的时间跨度从1840年到改革开放时期近170年的历史,经历了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建设及改革开放五大历史时期,呈现出时间长、内容多、课时少、教学任务重的特点。

(二)学生的现实状况

2006年开设纲要课以来,接受该课程教育的学生基本是出生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学生。我校把纲要安排于大一阶段,这阶段的学生大多还带着中学的学习习惯,同时,他们在中学阶段都学过中国通史,对中国近现代史内容都有所了解。由于他们在高二年级时文理分班,因此,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又有很大差别,文科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学习历史的兴趣浓厚些;而理科生普遍基础薄弱,兴趣也小。进入大学后,这些学生又有文、理、工等不同专业的分类,总体上,文科专业班级在学习该课程时的状况比理、工类专业的班级强。

(三)学科之间内容的重复问题

根据《意见》的要求,高校既开设纲要,同时开设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课(以下简称《当代》)。两门课一些教学内容上有重复现象。

因此,实施纲要教学,首先必须面对上述三大主要现实问题,实际上也是绕不开的三大难题。如果按常规的章节方法从头至尾,事无巨细地授课,课堂教学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

二、实施专题教学法的优势

专题教学法是相对于章节教学法而言的,它是指围绕教学目的,以历史理论为主体,以历史史实为依据,以历史发展规律为主线,围绕教学重点与难点,在全盘把握教材的基础上,以一个主题为核心进行授课的形式。因此,它具有独特的优势。

在教学过程中,施行该教学方法后,比较好地解决了前述的三大难题。

(一)抓住了主要矛盾

专题教学可以抓住授课内容的核心,把一些次要的、非核心的内容布置给学生自学,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集中时间、集中力量解决关键问题。如教材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主要围绕一个主题: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怎么样选择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及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在讲授的过程中,要给学生分析介绍20世纪初,多种西方社会思潮、观念、主义同时传入中国,在传播的过程中,它们之间的碰撞与论战,总结中国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二)更好地解析了难点,较好地贯彻了主题思想教育

纲要课不是纯粹的历史课,它有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在讲课时,偶尔可以讲些历史故事以活跃课堂气氛,但是,授课的重点应放在解难释疑上面。如教材第一章第一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在这部分内容中,目前有一种观点很盛行,即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带来近代文明。为了反驳这一观点,可以把题目改为“帝国主义侵略到底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本学期讲这部分内容时,正遇上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对中国输美轮胎加征35%关税的事件。以此热点为切入点,利用倒叙历史内容的方法,重点讲授了近代史上美国在华的活动及其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最后由学生总结出这个观点:帝国主义侵略是中国形成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的根本原因。同时,形成了这样一个思想: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现在,只要存在国家利益,就会有利益斗争。通过对历史史实的分析,提高了学生的是非辨别能力。

(三)更具系统性和完整性

专题授课与章节教学法相比,由于每一专题有一个主题,围绕该主题组织史料,进行理论分析,强调史料,可以加强课程的理论深度,因此,在史论结合上更显完整性和系统性。保证了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系统的历史知识,强化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理论水平。这是章节授课法难以企及的效果。

三、实施专题教学法应该注意的问题

任何一种好方法,如果运用不当,就不会有良好的效果。为进一步发挥该授课方法的效果,还需注意三对关系。

(一)理论与实际的关系

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早已被人们普遍接受,中国近现代史理论的学习研究最终也须与实际相结合,以史为鉴,为现实服务。正如该学科的专家沙健孙老师曾说过:中国不是孤立存在的,“不联系中国所处的时代历史条件和国际环境,中国的许多问题就讲不清楚”。当然,在联系实际时,这个实际的问题要选得准,选得巧。若理论与实际联系得好,既能吸引学生,又能加深对理论的分析理解。

(二)纲要课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课教学内容的关系

根据《意见》,目前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纲要与当代之间,有些内容比较容易重复,这给两门课的授课教师在备课及授课中带来一些困难,也不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如纲要中的“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的成立”与《当代》中的“毛泽东思想”部分,也就是以前常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部分,老师在备课授课过程中,试图在内容上完全不重复真的很难。因此,建议两门课老师在讲授前作协调,这部分内容重点由纲要课老师来讲授,而当代课老师侧重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内容。

(三)专题授课与考试的关系

任何一门课程,学期结束时都应该有个考核,以确定教师的教学成果及学生的学习效果。目前,我校学生学习纲要课的总评成绩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30%,期末卷面成绩70%。学校为教师课堂教学已提供了先进的教学设备,多媒体设备有利于教师生动地讲授纲要。从2009/2010年学年第一学期开始,我校又给纲要多设了一次(2课时)社会实践课。

不过,由于施行“专题法”授课,必然不可能兼顾教材中的细节,如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等,因此,该课程的考试方式应有所改变。

1.扩大平时成绩比例。鉴于该课程的一些特点及问题,也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结合贯彻我校“读、写、议”的教学要求,建议该课程的平时成绩占40%,期末卷面成绩占60%。这样可以进一步敦促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加强自学。

2.优化期末试卷卷面题型。按照学校期末试卷题型多样化的要求,目前该课程的期末试卷卷面题型基本为四种:单选题、多选题、论述题、材料题。出卷的要求是尽量减少学生死记硬背内容,多些分析理解的内容。这形成了一个比较尴尬的出卷状况:如果照顾试卷题型的多化性,难免会有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题,如果强调分析理解能力的提高,难以顾及题型的多化性。因此,建议该课程用两种题型:论述题及材料题。

纲要要实现课程的开设目的,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单一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不一定完全行得通,因此,在现阶段,专题教学法还是不错的选择。

参考文献

[1]黑格尔.小逻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2]沙健孙.“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若干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7(6).

【注释】

[1]夏凤珍,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