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入职教师需要怎样的培训者

新入职教师需要怎样的培训者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那么,笔者就以上海市松江区2010届新教师培训活动亲历者的视角,探讨新入职教师心目中理想的培训者形象。除了周老师,在松江区2010届新教师的培训者队伍中,就有区教育局长、市特级教师、区首席教师等。当然,身为师傅的培训者应该是校内优秀的骨干教师,具有丰富的带教经验,能够根据新教师的不同特点制定专门的培

新入职教师需要怎样的培训者

上海市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 刘钦腾 何建英

【摘 要】新入职的教师必须接受科学的、系统的培训,而能够胜任这项任务的必须是优秀的培训者队伍。作为各自专业领域的精英,这些培训者需要具备高水平的专业素质,能够清晰地给自身和培训对象定位,制定详尽的培训方案,拥有丰富多样的培训策略和方法,为培训对象提供长期的专业支持,通过多途径的评价制度挖掘出优秀的教育从业者。这样的培训系统需要各有关部门和人员共同努力与互相协调才能建构起来。

【关键词】新教师 入职培训 培训者

对于刚刚从事教育工作的新教师来讲,第一年的工作是纷繁复杂的,需要较长时间来适应,尤其是对于那些并非师范类的大学毕业生就更是如此,因为他们在大学里可能缺少相应的学校实践经验。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新教师入职培训就是各级各类培训机构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可是,长久以来,有些教师培训机构往往“一厢情愿”地随意安排培训活动,鲜有调查、论证和反馈,缺少与被培训者的有效沟通,导致对培训的实际效果不得而知。相反,成功的培训则一定是把先期的调查、精心的设计、系统的实施以及科学的评估等各个环节都尽量做到完美才行。那么,笔者就以上海市松江区2010届新教师培训活动亲历者的视角,探讨新入职教师心目中理想的培训者形象。

一、个体的培训者必须是某领域的专家

新教师入职培训的意义就在于: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让这些缺乏经验的新手尽快熟悉职业特点、岗位特色、工作要点,迅速适应教师这个职业,完成从学习者到教育者的角色转换。而最能够帮助这些年轻人的,就是那些在教育一线工作过若干年,具有丰富教学和研究经验的优秀教师。他们是各自专业领域的专家和领军人物,在较广泛的区域内具备公认的权威性,形成了系统的教育思想,取得过丰硕的教育业绩。事实证明,这样的专家型培训者很容易让缺乏经验的新教师所信服和接受。

比如,在2010年12月19日,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的周雪忠研训员给区2010届全体新教师做了题为“做一个善于反思的教师”的报告。周老师曾经是一位优秀的地理老师,他理性而不失灵活,严谨而不失风趣,深受学生喜爱,取得过斐然的成绩,是一位在中学地理教学领域出类拔萃的教学明星。成为研训员之后,他依然活跃在教学一线,研究学科教学的科学发展之路,还经常与年轻教师在一起探讨教师专业发展的秘诀。在他那天的报告中,既有丰富的案例,也有扎实的理论,他将实践与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学员们听起来十分过瘾,受益良多。除了周老师,在松江区2010届新教师的培训者队伍中,就有区教育局长、市特级教师、区首席教师等。这样的专家型教师往往能够深入浅出地把他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传递给新入职的教师们,这至少在内容上保证了培训肯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培训者集体应是一个精诚合作的优秀团队

目前在上海地区,教师培训者主要以市、区两级的教研员和研训员为主,有时还会邀请大学等教科研机构的专家和一线优秀教师作兼职。可是实际上,即使在教研员和研训员的队伍中,专职从事教师培训工作的也只占少数,大多数培训者的日常工作以“研究”为主,“培训”为辅。因此,更多的时候,培训者集体并不是一个常态化的有机组织,甚至只是一些临时加入、各自为政的“个体户”。这样做的弊端就是在确定培训课程和方案时缺少集体商议这个环节,培训者互相不清楚其他人的培训重点是什么,导致整个培训安排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有待商榷。曾有接受培训的新教师坦言,有些培训者的观点和做法各执一端,完全相反,搞得新教师们一头雾水,本来还挺清楚的,后来就彻底迷茫了。

那么,理想的培训者团队应该是怎样的呢?

首先,培训者的来源要多元化。包括大学教授、教育主管部门领导、教研员、研训员、一线教师,校长和教材编写者等。其次,培训者要建立沟通机制。培训机构最需要做的就是在这些培训者之间建立沟通的渠道和平台,保持信息畅通,为共同制定培训方案搭建商讨的平台。不过,这些培训者都日理万机,工作繁忙,如何将他们凝聚起来,的确需要培训机构动动脑筋。再次,这些专家型培训者也需要接受培训机构组织的统一培训,即对培训者的培训,从内容到形式上给予一定指导,便于明确工作方向。

三、培训者应采取丰富有效的培训措施

以往在有的地区,新教师的入职培训主要以讲座的形式进行,这样集约型的活动既节省双方时间,又扩大了宣传范围,看起来似乎能够达到效率的最大化。譬如,请来一位专家为全体新教师做一场两小时的讲座,讲完就散会。那么,散会后的新教师究竟能“消化”多少内容?听讲时的热情能延续多长时间?甚至是否每个讲座都会引起学员的兴趣呢?其实,培训的手段也应该多样化,这需要培训机构在前期准备过程中精心设计,为学员量身定做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措施,目的是使培训不仅引人入胜,而且具有理论的指导意义和方法上的可操作性。在这一点上,松江区的经验值得借鉴。

一是区级层面。就在2010年暑假的8月19日至23日,192位2010届新教师在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的安排下,在松江五厍素质拓展基地开始军事训练和业务学习,为入职做好充分准备。入职之后,区级培训至少每月一次。在形式上,除了讲座报告之外,主要让新教师通过“同伴互助”的形式组成“学习共同体”,在区级指导教师的协助下,一起解决问题,共同促进专业发展。比如,在“开放空间”活动中,每位组员既是求助者,也是助人者,同伴在交流中互相启迪,引发思考。再如,在“即时策略”活动中,针对每组成员前一天的工作日程安排和值得记录的教育教学细节,进行组内交流互动,目的是要养成及时反思的良好习惯。又如,在确定班会主题的活动中,新教师们根据学段分组,采取“交换主持”的办法进行各组间“串联式的”互访、互评,促使各组成员间取长补短,提高活动设计能力。另外,进修学院还特意为新教师们组织了“松江文化游”、“新年联欢会”、“基本功大赛”、“网络论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项目助推培训。

二是校级层面。为了尽快让新教师适应学校的各项工作,学校专门给每位新教师都安排了教学指导教师和教育指导教师,从各个细节手把手地给予具体的指导,他们会被亲切地称为“师傅”,教育师傅和教学师傅实际上就是新教师在单位里的培训者。相比于区级培训,“师傅式”的校级培训最大优点就是及时而有针对性,可以在最快和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这其实也是对区级培训的有力补充。当然,身为师傅的培训者应该是校内优秀的骨干教师,具有丰富的带教经验,能够根据新教师的不同特点制定专门的培训计划,耐心地带领新教师尽快“入门”。

四、培训者应建立支持学员专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第一年的紧张工作会让新教师疲惫不堪,而这一年里林林总总的培训也会让新教师应接不暇,喘不过气来。如果从第二年开始,培训强度突然减弱甚至取消,那么新教师势必会松懈下来,遇到问题也多半只能靠自己解决。这样肯定对新教师的专业发展不利。因此,有必要在教龄为1—5年的年轻教师群体中,继续开展不同层次的培训活动,建立支持学员专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具体而言,一要形成市、区、校三级培训机构的联动机制,在充分调研基础之上,统一思想,明确方向,沟通信息,为每批新教师制定详细的培训规划和具体方案。二是创新和丰富培训模式,促进培训者和被培训者的有效互动,融合集体培训和个体培训多种途径,在多层次的培训网络中带动新教师的持续发展。三是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科技优势,借助网络课堂、论坛、博客、微博、聊天工具等信息化平台,吸引年轻一代的新教师们加入“培训共同体”,不仅缩短时空距离,还可以让培训和互助更加及时有效,增强解决问题的时效性。四是健全和完善评价制度,以多种方式考核新教师的专业化进步程度,激励和促进年轻教师早日升级为骨干教师和专家教师。

如果能做到以上几点,培训者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如果能在“细节”上花费更多的心思,新教师们也许将会感到更受用。例如,有人对比研究了美国德州的新教师入职培训,发现他们的培训特别地细致和具体。在入职之前,培训者要强化记住班级学生的名字,互相督促微笑训练,熟练掌握40句夸奖和鼓励学生用语,了解所在社区和学校的文化传统等。实际上,现阶段中国的教师培训更多是理论上的,而实际应用方面的指导则是未来教师培训的重要发展方向。

总之,教师需要专门的培训,而培训教师的人也需要被培训,这种多层级的培训系统一旦建立和完善起来,上海乃至中国的教育才能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快速发展,才能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参考文献

[1]代蕊华.教师专业发展与校本培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3 12.

[2]李方.教师培训管理工具箱[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45 49.

[3]王辉.校地合作: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的新探索[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129 140.

[4]李方,钟祖荣.教师培训研究与评论(第一辑)[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56 73.

[5]朱荣欣,朱振欣.教师岗位培训教程[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132 151.

[6]汤新华.美国教师的入职培训[J].中小学管理,2009.7:46 4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