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非师范院校参与教师教育

非师范院校参与教师教育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清末洋务派人物盛宣怀于1897年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内设师范院培养各级教师,拉开了中国师范教育的序幕。上述系列性的政策使非师范院校参与教师教育变得合法化,大量的综合性院校踩着世纪末的脚步又一次投入到教师教育当中。东部地区参与教师培养的综合大学数量接近于西部地区的两倍,说明参与教师教育的综合大学在区域分布上有非常大的差别。因此,综合学院参与教师教育促进了我国教师教育向大学化方向发展和教师教育开放化。

在我国百年的师范教育历史中,教师教育体系走过了“封闭——开放——封闭——开放”的循环道路。清末洋务派人物盛宣怀于1897年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内设师范院培养各级教师,拉开了中国师范教育的序幕。这个时期师范教育以日本为蓝图,初步形成以独立设置师范院校为主体的单一定向的教师教育体系。1922年,北洋政府颁行《学校系统改革案》,标志着我国近代教育由“日本式教育”向“美国式学制”转变的开始,师范教育也不例外经过“高师改大”运动,形成独立设置师范院校,综合大学师范院校并存的开放模式的教师教育体系(刘婕,2002)。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参照苏联的模式,师范院校培养教师,教育学院与进修学院培训教师,重建与发展单一定向的教师教育体系。师范教育支撑了世界上最庞大的中小学教育,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为了进一步提高师范教育水平,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1998年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要加强和改革师范教育,提高新师资的培养质量。实力较强的高等学校要在新师资培养以及教师培训中作出贡献”。1999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加强和改革师范教育,大力提高师资培养质量。调整师范学校的层次和布局,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参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探索在有条件的综合性高等学校中试办师范学院”。同年,在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师范院校布局结构调整的几点意见》中指出:“以师范院校为主体,其他高等学校积极参与,中小学教师来源多样化”是我国师范教育发展的趋势。上述系列性的政策使非师范院校参与教师教育变得合法化,大量的综合性院校踩着世纪末的脚步又一次投入到教师教育当中。

截至2007年,全国培养师范生的综合大学有70所(见附表8)。其中浙江大学、同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兰州大学等4所为“985工程”大学。有14所为“211工程”大学,它们是上海外国语大学、江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延边大学、苏州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郑州大学、西北大学和上述4所“985工程”大学。从综合大学的举办者来看,教育部属院校7所,交通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各1所。另外的61所综合大学分布于24个省市自治区。其他7个没有综合大学参与师范生培养的省市自治区是上海市、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贵州省、安徽省、海南省和福建省。

就区域分布而言,东部地区进行教师教育的综合大学有33所,中部地区有20所,西部地区有17所。东部地区参与教师培养的综合大学数量接近于西部地区的两倍,说明参与教师教育的综合大学在区域分布上有非常大的差别。2007年,70所综合大学共有在校本科师范生13.8万人,专科生2.7万人。平均每校有本科师范生1971人,有专科师范生385人。

高水平的综合大学参与教师教育,使师范教育能够分享综合大学在大学文化、教学质量、科学水平方面的优质资源,从而提高师范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使得师范生具有更为广阔的知识背景和更为灵活的能力,这无疑有助于提高教师教育的质量,为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供高质量的、多元化的师资渠道。就教师培养模式而言,综合大学可以普遍实行“文理学院+教育学院”的专业教育和教师教育分离的培养模式,将会对我国教师培养模式的探索提供本土化的有效经验。此外,实力强的综合大学在社会上比一般性的师范大学和学院具有更高和更广泛的认知度,而从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符号影响力,有助于提高师范生的社会接受性。另一方面,由于高水平综合大学的参与,形成了与师范大学竞争的局面,有助于两类院校通过竞争性的发展提高教师培养质量。

但是,综合大学在教师教育中存在着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如综合大学往往没有认真考虑师范教育的特殊性,把师范生的培养和其他专业的学生同样对待,缺少认真研究和相关的政策支持。对师范教育的研究不够,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跟不上中小学教育发展对教师素质和能力的需要。由于师范生的学费较低,与其他专业相比精力和财力投入较大,所以综合大学的有些学院不愿意开设师范专业,有师范专业的也因生源比例小,不受重视。在综合大学内,教师教育有被边缘化的倾向。(教师教育研究中心,2007)

2007年,全国共有128所综合学院培养本科师范生,其中有106所综合学院同时培养专科师范生(见附表9)。128所培养本科师范生的综合学院分布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其中东部42所,中部47所,西部39所。与综合大学的区域分布一样,西部地区参与教师培养的综合大学和综合学院数最少,所不同的是,中部地区的综合学院最多,而东部地区的综合大学最多。这也说明了不同层次综合院校在区域上分布的差异,越是发达地区,参与教师教育的高层次大学越多。参与本科师范生培养的综合学院最多的省份依次是:广东省10所,安徽省9所,山东省和湖北省各8所,山西省、河北省和四川省各7所。

2007年,128所综合学院共有在校师范生44.8万人,其中本科师范生26.5万人,平均每校2072人;专科师范生18.3万人,平均每校1726人。综合学院中本科师范生占全体师范生总数的59.2%,所培养的本科师范生比例高于专科师范生约10%。平均每校有在校师范生3500人。由于至少一半的开展教师教育的综合学院由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升格形成的,所以综合学院平均每校师范生数远远高于综合大学。

原有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综合学院提升了师范院校的发展层次,而原来并不参与教师教育的综合学院加入,丰富了师资的来源渠道。因此,综合学院参与教师教育促进了我国教师教育向大学化方向发展和教师教育开放化。

综合学院开展教师教育面临许多重大的难题。如考生报考师范类专业的热情不高,师范专业经常完不成招生计划。缺乏健全的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能保证教师培养的质量。教师薪酬与社会地位不高,教师职业的吸引力不高,很多师范毕业生未从事教育工作。(教师教育研究中心,2007)

独立学院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教育投资多元化条件下产生的新兴办学方式。教育部于2003年颁布的《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独立学院是专指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试办独立学院要一律采用民办机制运行。2007年开展师范生培养工作的独立学院有35所,全部属于本科院校的二级民办院校(见附表10)。35所院校的区域分布是,东部地区7所,中部地区22所,西部地区6所。可见开展本科师范生培养的绝大部分独立学院在中部地区。2007年独立学院有本科师范生6.0万人,平均每校有1710人。其中有7所独立学院培养专科师范生,共0.3万人,平均每校452人。

35个独立学院的举办者中有20个是师范大学和师范学院,因此,这些独立学院培养师范生其实是师范大学或师范学院教师教育资源由公共领域向非公共领域的扩展和共享。在性质上,因教师教育的最终服务对象——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公共性,我们一般把教师教育作为准公共产品。独立学院参与教师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教师教育的公共性。这说明在经济不如东部发达的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以及东部的某些地区教师是具有相当吸引力的职业。

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学生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教育部,2000)。2007年全国有102所高等职业学校培养师范生(见附表11),这些学校是职业技术学院和职业学院,只培养专科师范生,不培养本科和中专层次师范生。102所高等职业学校中东部地区有28所,中部地区41所,西部地区33所。分布在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其中高等职业学校开展教师培养工作最多的省份是:广东12所,陕西和黑龙江各8所,四川、河南和湖北各6所。没有高等职业学校开展教师培养工作的7个省市自治区是北京、天津、重庆、海南、陕西、贵州和西藏。

2007年,全国高等职业学校有在校师范生11.0万人,平均每校1075人。西部地区高职学校有在校师范生4.1万人,平均每校1465人;中部地区有在校师范生4.0万人,平均每校984人;西部地区有在校师范生2.8万人,平均每校858人。就每校在校师范生规模而言,东部地区明显地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西部地区最低。

1999—2005年期间共有85所中等师范学校转为或并入高等职业学校,所以,大部分进行教师培养的高等职业学校前身是中等师范学校,这有助于高等职业学校延续和借鉴中等师范学校优良办学传统。高等职业学校在办学中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如何吸引优质的生源,同时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学校办学经费紧张,学校教师的专业水平需要持续的进修与提高。

2007年,全国有21所分校、民办高等职业学校和其他院校的大专班培养专科师范生。这21所学校是:北京科技大学延庆分校、河北省广播电视大学、石家庄计算机职业学院、石家庄外国语职业学院、石家庄法商职业学院、石家庄科技信息职业学院、内蒙古丰州职业学院、江苏教育学院、应天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工业大学浙西分校、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福州黎明职业技术学院、江汉大学实验师范学院、四川科技职业学院、贵州广播电视大学、昌都地区职业技术学校、那曲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西藏山南职业技术学校、西安师范学院大专班和西安海棠职业学院。2007年,共有在校专科师范生2.3万人,平均每校1076人。

始于1999年的我国教师教育大规模的制度重建,政策诉求是开放体系、提升层次和促进职前和在职教育一体化。经过近10年的改革与发展,在师范院校体系内,中等师范学校规模急剧缩减,高等师范院校数目有较大幅度增加,在师范院校中实现了师范教育由中专、大专和本科三级向专科和本科两级过渡。但是,在开放教师教育体系的政策空间下,非师范院校大规模地参与中师生的培养。2007年,参与中师生培养的非师范学校数达到2002所,是中等师范学校数的10.2倍。在242所培养中师生的中等职业学校中,在校中师生数小于50人学校占30.6%,达到74所。非师范学校培养中师生的局面较为无序,许多学校的教师队伍、课程建设等办学条件和水平达不到培养合格师范生的要求,违背教师培养工作的内在规律。

不论是学校数还是在校中师生数,职业高中在培养中师生的非师范院校中都最高。2007年,培养中师生的职业高中数达到了919所。举办者分别为教育部属1所,国家林业局办2所,民办154所,其他762所由26个省市自治区举办,平均每个省市自治区举办29个培养中师生的职业高中学校。全国没有举办培养中师生的职业高中的5个省市自治区为:上海市、福建省、海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

表3-5 2007年职业高中学校及在校中师生数

续表

2007年,职业高中有在校中师生16.8万人,平均每个学校有在校中师生183人。在校中师生数少于50人的学校有209所,占职业高中数的22.7%;在校中师生数少于100人的学校有409所,占职业高中数的44.5%。有50%培养中师生的职业高中学校在校生规模在114人之内。说明培养中师生的职业高中规模效益不高。2007年,职业高中毕业中师生4.8万人,招生7.0万人,招生数是毕业生数的1.46倍,说明职业高中培养中师生的规模仍在增长。

职业高中参与培养中师生与新世纪以来我国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优秀教师趋势相去甚远。大量没有开展职前教师培养的职业高中在短期内参与教师教育,并不符合师范生培养工作的规律。实际上,职业高中在办学中存在着不能形成办学规模,办学理念滞后,生源质量差、潜力不足,专业教师能力不足而又缺乏持续进修的资金和机会,办学条件落后等诸多问题(教师教育研究中心,2007)。

成人中等专业学校主要是为成人在职或脱产进修和补偿学历的学校。2007年,全国有259所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培养中师生,其中东部地区有56所,中部地区有163所,西部地区有50所,中部地区占59.1%。举办者为教育部办1所,国家林业局办1所,民办18所,其他139所由20个省市自治区举办。举办较多的省份为:河南47所,河北32所,湖南20所,山东17所。

2007年,成人中等学校有在校中师生7.1万人,平均每校在校中师生272人。在校生数低于50人的学校有60所,占培养中师生成人中等学校总数的23.2%;低于100人的有106所,占培养中师生成人中等学校总数的40.5%。2007年招生数低于30人的有94所,占36.3%,其中66所没有招生。

在2007年的259所培养中师生的成人中等专业学校中有162所是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在1999年之前,职业高中和教师进修学校并不培养中师生。就县级教师进修学校而言,过去很长时期内存在着职前和在职培训质量倒挂的现象,在开放教师培训体系的情形下,教师进修学校涌入教师职前教育,这在提高教师培养质量的情境下,教师进修学校参与中师生培养是一种历史倒退现象。

2007年,全国有230所中等技术学校培养中师生,其中东部地区65所,中部地区101所,西部地区64所,中部地区学校占总数的43.9%。举办者为农业部1所,民办56所,其他173所由26个省市自治区举办。举办较多的省份是,山东省和河北省各17所,湖北省16所,广东省和河南省各15所。没有中等技术学校培养中师生的5个省市自治区是北京、上海、海南、福建和广西。

2007年,230所中等技术学校有在校中师生4.5万人,校均196人。在校中师生数低于50人的学校有64所,占27.8%;在校中师生数低于100人的学校有107所,占46.5%。2007年毕业中师生1.2万人,招生1.9万人,有44所学校没有招生,说明虽然招生校数在减少,但是中等技术学校的在校中师生规模在增加。

中等技术学校培养中师生与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和职业高中一样,受到的普遍质疑是注重实用技能的培养理念和模式,很难保持应有的师范性,很难培养出具有一定理论素养和合格教师。在培养中师生的中等技能学校中有服装学校、工程技术学校、造纸专业学校、旅游学校等,这些学校要具备培养合格教师的各种条件需要较长时间。

2007年,全国共有241所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中师生。这些学校不论在区域,还是省份上的分布都比较集中。其中东部地区占绝大多数,有169所,广东省63所,福建省60所。中部地区仅9所,均由湖北省举办。西部地区有63所,广西21所,甘肃12所,青海10所。还有民办学校55所。

2007年,中等职业学校有在校中师生3.5万人,平均每校145人。在校中师生少于50人的学校有74所,占培养中师生的中等职业学校总数的30.7%;少于100人的120所,占49.7%。2007年有85所学校没有师范毕业生,有41所学校没有招收师范生。这说明中等职业学校参与中师生培养的工作并不稳定。

除了上述职业高中学校、成人中等专业学校、中等技术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等四类非师范学校培养中师生外,还有各种综合学院、师范学院、职业技术院校、甚至是中学的分校和教学点也在培养中师生。培养中师生的分校高达353个,分布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东部地区有110个,中部地区有135个,西部地区有105个。

2007年,353个分校共有在校中师生15.3万人,平均每校有435名中师生。在校中师生少于50人的学校有74个,占培养中师生的分校总数的21.6%;少于100人的分校有118个,占培养中师生的分校总数的33.4%。2007年有98个分校没有中师毕业生,占培养中师生的分校总数的27.8%,有106个分校没有招收中师生,占培养中师生的分校总数的30%。

1999年开放教师教育体系,非师范院校表现出了很高的参与热情,本科、专科和中专等不同层次参与教师教育的非师范院校数都远远高于师范院校数,特别是层次越低,参与的学校类型与数目越多。非师范院校参与教师教育,丰富了教师资源配置的渠道,从长远看,也有利于增强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对教师教育的投入。但就近些年的经验看,由于缺乏教师教育机构资质标准、完善的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许多并不具备条件的学校因为利益的考虑参与教师培养,从而影响教师培养的质量,形成了非师范院校参与教师教育的无序状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