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参与教育的特性

参与教育的特性

时间:2022-02-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校推行的参与教育是依据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生活实践,在具体体验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它呈现出了自主性、全员性、差异性、愉悦性、创新性5个基本特性。我校参与教育的重要实现途径就是努力营造宽松、愉悦、和谐的校园生活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求知的过程和各项校园活动,形成积极的学习观、价值观,促进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参与教育的特性

人并非是生而知之者。小学教育阶段是对每个人踏入知识大门的启蒙教育时期,它不仅关系到学生的个人前途命运,而且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希望与幸福。我校推行的参与教育是依据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生活实践,在具体体验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它呈现出了自主性、全员性、差异性、愉悦性、创新性5个基本特性。

1.自主性

“自主性”是指在参与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生活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增强学生的主动意识。其实质就是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来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自主习惯,使其成为一个会学习、会生活且具有主体性人格的人。我校参与教育的重要实现途径就是努力营造宽松、愉悦、和谐的校园生活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求知的过程和各项校园活动,形成积极的学习观、价值观,促进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

课程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应该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发展放在中心地位。我们的课程内容也主张建立在学生自愿和感兴趣的基础上,采用自主学习的模式,体现教育的平等性、民主性。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索性活动,给他们一定的空间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创设新颖的、巧妙的、有趣味的、针对性强的或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或探究性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同时,借助问题更好地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效益。

六年级的陈小宇同学这样描述过他们的自主课堂:

这节课我们上语文,老师让我们自学练习七。老师刚布置完任务,我们便运用各自喜欢的方式热火朝天地学了起来。有边走边背的,有边写边背的,有两人一组互相帮助的。我们组的宋文虽说平常很淘气,但此时的他,早已顾不上玩了,正在专心致志地读背呢!啊,好一片热闹的学习美景!而此时老师早不知跑到哪儿去了,哦,原来她在和一个小组的同学讨论问题,现在的老师竟也成了我们学习的好伙伴。

自学时间结束了,老师说可以起来展示了,大家都不示弱,连平时只会坐着听书的学生也站了起来。最后,张琳以独有的优势赢得了5分,同学们的兴趣更浓了。我组的范明明不甘示弱,大胆地站起来背诵成语,竟也得了5分,我高兴地朝他投去了赞许的目光,他欣慰地笑了,这是我见他笑得最灿烂的时刻。他告诉我这正是小组成员给了他力量,或许这就是自主学习的魔力吧,使所有的同学如此自信、活跃!

可见,充分地发挥了学生自主性的课堂,确实是快乐而精彩的,这是传统课堂所不及的。其实人的学习来自人本能的需求,要是孩子自己想学习就一定能学好。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形象地说明了兴趣在人的求学获智中的积极功能。为每一个学生搭建多姿多彩的平台,激发学生参与其中的兴趣,让他们自主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赢得成功和自信,这正是我校参与教育的精髓所在。

2.全员性

小学教育作为人生成长历程中的基础教育,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素质。我们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好的,都有成功的潜质。因此,我们想尽一切办法,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激励所有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校活动中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体验中得到快乐成长,这就是参与教育的全员性。还记得这样一个故事:

暴风雨后的清晨,海滩浅水洼有些被风浪卷上来的小鱼。它们被困在浅水里,回不了大海了。用不了多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被干死。有个小男孩不停地捡起小鱼送回大海。有人说:“孩子,这水里有几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我知道。”“那还要救,谁在乎呢?”“这条小鱼在乎!”男孩边捡边回答,“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条有生命的小鱼,他们在乎教师每一个关注的眼神,每一次鼓励的爱抚;在乎每一次自我成功的喜悦,每一回失落的感伤;在乎学校每一项活动的开展,每一次公开的表彰……尊重生命,面向全体,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学校的一切学习活动,是我校开展教学和各项活动的基本出发点。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尊重学生”“以人为本”……平时我们反复说、反复写的这些话,可不是口号,而应是行动,应该体现在学校办学的个个细节中。通过我们教育者的努力,让每一朵鲜花都能在蓝天下自由地绽放,幸福地成长,这是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初衷和永恒追求

3.差异性

差异性强调参与教育要承认人的个体差异,要关注人潜能开发和多样性的统一,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充分的发展。

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同一班级学生的学习水平不会在同一水平线上,即使同一学生也存在课程间的不平衡。我们遵循着学生的这一特性,为学生提供特殊的学习环境,在校本课程开发上实施多样性教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这样,给学生留出了自主参与活动的广阔空间,从而极大地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求知的需求。

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允许学生自我选择课程,是我们学校参与教育的一个重要特性。学校规定,每门校本课程聘任两人以上的辅导教师,学生既可以选择课程又可以选择教师。学生在学习期间,如果发现老师教学束缚了自己个性的发展或对某一门课程不适应,缺乏兴趣,可以重新选择。这些办法很受学生欢迎,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了大大张扬。一到校本课程活动时间,学生都有一种按捺不住的激动,携带着活动用品,乐滋滋地跑出教室,涌进书法教室、阅览室、语音室、微机室、舞蹈室、科技活动室……校园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阳光地带。显然,尊重了学生个性差异的教育,才是最适合孩子发展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关注每一个个体的生命质量,才能更加满足每个生命成长过程的不同需要。

4.愉悦性

人总是喜欢做快乐的事,学生也不例外。只要学习的过程是快乐的,校园生活是快乐的,学生自然就会喜欢学习,喜欢学校,而喜欢就会做好,就会进步,就会成功。“我学习•我向上•我快乐”“我参与•我体验•我成长”是我校学生的成长理念,即让学生在自主参与中激发兴趣,生成喜悦,获得成功,体验快乐,这也是我们参与教育“愉悦性”原则的内涵。

我们强调参与教育要关注人的幸福感,不仅要关注人的生存环境,更要关注人的心理环境,创造学生愿接受的教育,让学生主动参与、愉悦体验,让学生体验学习及人生成长的快乐。这种理念的核心就是关注人的个体幸福和个体价值,是人本化、个性化的办学理念,它为学校参与教育的实践与探索提供了坚实的文化观念基础。

为了让学生喜欢学校的生活,我校打破了以往竞技选拔性质的校园活动局面,开展了各种全员性、趣味性活动,学生们从中感受到了校园生活实实在在的快乐。参与教育的快乐不仅赋予了孩子,还通过孩子将快乐传递给我们的老师和家长。体育节、艺术节,老师、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同台同乐,我们的校园欢歌荡漾。孩子们对校园生活的喜爱也是真正由心而发。因此,参与应是轻松的、快乐的,失去了快乐性的参与必定也会失去教育的真正意义。

5.创新性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创新能力是在智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它是人的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它已成为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任。参与教育的创新性是指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让所有学生都能在学习生活的和谐参与中,生动活泼、自主充分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内在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学生是创新的主体,创新能力潜伏于每个学生身上。只有在适宜的环境中,创新才会被激活,从而释放出来。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生命活力在校园的学习生活中自由发展。结合参与教育新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我们提出了“学生走上前台,教师退到幕后,让学生来当小老师”这一全新的教学理念。具体到每一节课堂教学,就是要求学生实现“四有目标”,即有参与、有言论、有发现、有创新。

有参与,就是诱发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学习过程,尊重人人参与的权利,强化人人参与的意识,生成人人参与的智慧,展示人人参与的成果。

有言论,即是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善于提出不同的问题,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人人都有说的权利,在言论面前人人平等。

有发现,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都能围绕所学知识的核心,从不同角度都能发现新问题、新现象、新答案或新结论。

有创新,则是在学习研究新知识的过程中,诱发学生大胆想象,敢于“异想天开”,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和见解,推动学生去学习、思考、想象、创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