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青少年体育活动的参与兴趣

青少年体育活动的参与兴趣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我国研究人员对青少年体育活动参与兴趣问题的关注不减。Boiche等运用自我决定理论构建青少年体育活动参与坚持性的观测指标,通过纵向模型对体育朝向的自主动机在锻炼时间与其他时间发生冲突情况下产生的效应进行了验证。结果发现,这种与主动的体育兴趣有关的自主动机能够很好地调节体育活动的参与行为。这些理论的实证研究表明青少年体育活动参与兴趣在体育活动参与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青少年体育活动的参与兴趣_当代体育社会心理探索:从理论到实践

5.3 青少年体育活动的参与兴趣

理论框架的提出

兴趣是在一定需求的基础上,通过社会互动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心理倾向,具有行为动力的特征,表现为个体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根据兴趣的定义,体育活动参与兴趣是指人们积极主动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获取与体育有关的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并且促进体育活动参与行为发生的重要动力。人们通常通过自身和社会学习,来了解体育活动,获得积极的体验,进而形成一定的心理朝向。一旦对体育活动产生兴趣,人们就会主动对与体育活动有关的信息表现出特别的关注,并且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养成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近年来,我国研究人员对青少年体育活动参与兴趣问题的关注不减。通过“中国知网”等文献数据库,对以“体育兴趣”为题目的文献进行检索发现,1979—2012年已积累了580篇论文。这些论文大多是有关体育兴趣的调查和培养。部分论文涉及影响因素,但也只是简单的问题调查,或停留在经验的理性推理上。总体上讲,缺乏较有深度的实证数据理论研究。

国外对体育活动参与兴趣方面的研究主要从参与行为动机的角度切入。例如,Kimbal等运用“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对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自治性”(autonomy)在环境不利活动参与情况下的心理过程进行了探索。根据自我决定理论,自治是一个关键要素,也是人们从事活动的主要动机。在对被试的访谈中,Kimball等发现体育活动参与过程中与自治有关的形式主要表现为三种,即“个人自治”(personal autonomy)、“关系自治”(relational autonomy)和“缺乏自治”(lack of autonomy)。其中,学生在这些自治方面的认知成分主要包含了与他人的关系和寻求关系的认同感。同时,认知程度主要取决于个体对体育锻炼生活方式的接受能力以及自我认知的能力。然而,这些能力的培养是靠体育兴趣来维持的。Stensaasen等把这种与有助发展社会关系能力有关的体育兴趣称之为“主动的体育兴趣”(active sport interests)。根据Stensaasen等的解释,主动的体育兴趣主要由积极的体育态度和经历固化而来,是自主体育活动参与动机的表现。Boiche等运用自我决定理论构建青少年体育活动参与坚持性的观测指标,通过纵向模型对体育朝向的自主动机在锻炼时间与其他时间发生冲突情况下产生的效应进行了验证。结果发现,这种与主动的体育兴趣有关的自主动机能够很好地调节体育活动的参与行为。另外,Allen等对青少年体育活动参与的“社会动机”(socialmotivation)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社会动机的结构能够很好地解释青少年的体育活动参与兴趣,与Boiche等研究基本一致。这些理论的实证研究表明青少年体育活动参与兴趣在体育活动参与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然而,对于中国学校的学生来说,由于对体育活动的社会体验相对较少,在体育活动内容了解和技能掌握方面都显得比成年人少。加之他(她)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大多还停留在“感觉有趣”的直接兴趣水平上,对体育活动意义的理解不够深入,因此他们对体育活动参与的兴趣很容易受到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影响,从而发生改变。虽然近年来的研究对我国中学生体育兴趣影响因素有所探索,但受到方法学上的限制,难以为理论构建提供效度较好的实证数据。所以,以下我们来讨论一个青少年体育活动参与兴趣的研究。这是我们最近完成的一项实证性调查的理论构建研究,通过讨论影响要素的实证理论构建,为体育运动与锻炼参与行为理论提供实证依据。

由于青少年体育活动参与行为存在着地域差异,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都没有发展现存的体育活动参与兴趣影响要素的理论模型,根据已有研究成果的讨论,该研究借助体育活动参与行为和动机影响要素研究来进行假设模型的构建。首先,关于参与行为影响因素的构建,基于简明的划分,Courneya等曾建议了一个环境和个人的双因素划分。Rohodes等曾运用计划行为理论来研究体育锻炼的参与行为,认为态度和主观规范会通过意向间接影响锻炼行为。其中,态度包括个体对锻炼行为的情感体验和对环境的评价,而主观规范则是个体对社会关于体育活动参与评价的认知。但是,他们的研究发现个体自身特点可以直接影响锻炼行为,这说明个人因素对行为影响值得关注。然而,如前面研究的讨论,国外调查归纳与参与行为有关的因素还包含性别、年级、社会经济状况、学校、家庭等。其次,从参与动机方面考虑,Mellett等的实证研究表明,运动参与的动机分为内部调节动机、外部调节动机、内向投入调节动机、认同调节动机、获取信息动机、完成任务动机,以及体验刺激的动机。其中获取信息动机、完成任务动机及体验刺激的动机与兴趣两者并无严格的区分。根据Mellett等的解释,兴趣对个体活动,特别是对个体的认知活动有巨大的影响,兴趣会逐渐发展成为个体活动的动机。而且,影响个体活动参与动机的因素也会直接或者间接影响个体的兴趣。因此该研究同时也从参与动机的研究角度切入,对参与兴趣的影响因素进行理论的构建。Hassandra等在影响学生体育参与动机因素的研究中指出,个体差异和环境是影响学生体育参与动机的两大因素。个体差异包括:体态素质认知、目标定向、效能感知、心理体验感知;环境因素包括:校内因素和校外因素。校内因素包括运动器材、课堂内容、教师和同学;校外因素包括社会价值观、家庭支持、校外活动以及媒体。

实践数据的验证

这样,根据国内外已有的研究,结合我国中学生的心理特征、社会背景、教育环境,我们编制了中学生体育活动参与兴趣影响因素调查的问卷。以信函的方式向有关的研究人员,以及教龄在10年以上的体育教师征询建议,并参考参与动机、兴趣培养等相关研究,初步提出了反映中学生体育活动参与兴趣影响因素的47个条目。采用自评式5点评定式方法记分,对122名高中学生进行小样本测试。根据因素分析理论,以及专家建议,对问卷指标进行了筛选,剔除在因素分析中因素负荷偏小(这就保证了剩下的指标对所属的因素有着很好的反应强度),以及意义重叠的19个指标。再进行因素分析,提取6个因素,得到修改后的问卷,包含28个条目。最后,根据因素分析结果,结合理论和逻辑上的考察,将中学生体育活动参与兴趣的影响因素构建为2个层次6个维度的结构。另外,再根据以上相关研究的讨论,考虑到性别和年级的因素,整理成2阶6维度和2个附加因子对主因子影响关系结构图来反映体育活动参与兴趣影响因素的型(见图5-3)。

img68

图5-3 高中学生体育活动参与兴趣影响因素假设模型

通过理论探索性地构建中学生体育活动参与兴趣影响因素包括了6个主要方面:“身体形态的认知”、“身体素质的认知”、“活动参与的体验”、“学校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体育活动项目因素”。另外,模型附加性别和年龄作为理论因子。对解释模型的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出的因子结构与我们假设的因子结构一致,初步验证了理论构想的合理性。采用样本2数据进行的验证性因素分析,进行性别分离建模并除去年级因素处理后,也发现数据与理论假设结构模型拟合很好。在运用性别指标进行验证分析时,运用男、女两分别模型处理,其拟合指数分别为:男性模型χ2/df=3. 12<5,RM SEA=0. 06<0.08,CFI=0. 98,IFI=0. 98,NNFI=0. 96>0. 90;女性模型χ2/df=4. 21<5,RM SEA=0. 07<0. 08,CFI=0. 96,IFI=0. 96,NNFI=0. 93>0. 90。说明构建的模型均具有很好的拟合性。

需要指出的是,个人影响因素中身体素质和身体形态因素反映自我对身体的认知,并不是可观指标,属于身体自我概念的一部分。基于图5-3的结构,通过实证的数据对其进行验证,得到了图5-4至图5-7的男、女体育活动参与兴趣影响要素的基本模型。从整个理论构建的角度来看,我们研究构建的杭州中学生体育活动参与兴趣影响因素模型具有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证据。首先,研究理论构建和问卷的编制过程比较严格。通过文献分类整理、开放式调查、专家咨询和个别访谈形成初步的维度与指标,并以此编制初始问卷。经1155名学生样本的数据构建和验证了2阶6因素结构的合理性。

img69

图5-4 男性学生体育活动参与兴趣影响因素的1阶6因素结构模型图(M1模型)

img70

图5-5 女性学生体育活动参与兴趣的1阶6因素结构模型图(M1模型)

img71

图5-6 男性中学生体育活动参与兴趣影响因素的2阶6因素结构模型图(M2模型)

img72

图5-7 女性中学生体育活动参与兴趣影响因素的2阶6因素结构模型图(M2模型)

以上模型反映了高中学生体育活动参与兴趣影响因素的构成。1阶影响因素由个人因素类属的个人体育活动体验、身体素质、身体形态,以及环境因素类属的学校环境、社会环境,体育活动项目构成。2阶影响因素包含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另外,性别因素作为对主模型的附加效应形成各自独立的关系模式。由于本研究是对体育活动参与兴趣影响因素理论性探索的尝试,不免存在不足之处。例如,数据仅限于杭州市的中学生。后续的研究需要扩大样本,验证我国的地域性因素是否存在影响效应。另外,我们的验证分析拒绝了年级因素预测效应,这可能是由于变量跨度过小所致。由于我们没有考虑到与年级类似的年龄变量,可能是模型构建的一个缺陷。今后的研究应该进一步发展这方面的探索。最后,心理的影响仅限于部分自我身体概念的因素,而其他的心理因素(如自我意识、自我展示、自我效能等)可能会更有效地预测体育活动参与兴趣。在未来的理论研究中,应该进一步探索其影响结构,寻求更系统的理论模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