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战略管理价值取向的内涵

大学战略管理价值取向的内涵

时间:2022-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价值”的界定大体上有“属性说”、“意义说”和“关系说”几种说法。在各种定义中,“关系说”逐渐成为一种被普遍接受的观点,即价值是主体需要和客体属性之间的现实关系,表示客体的属性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满足主体的需要。在社会大系统中生存的大学组织也不例外,因此,在现实的大学战略管理实践中,功利性的价值取向是最为普遍的。

(一)价值和价值取向

理解“价值取向”这一基本概念,首先需要理解“价值”的含义。关于“价值”的界定大体上有“属性说”、“意义说”和“关系说”几种说法。其中,“属性说”认为价值是事物的某种属性,强调事物的有用性,“价值是指物满足任何社会需要的那种属性,即物对人和社会的有用性,是指对人的生存、发展和享受具有积极意义的一切东西”[1];“意义说”强调价值是事物向主体呈现的意义,“所谓价值,既不是有形的、具体的存在所构成的实体,也不是客观对象与主体需要之间的满足与被满足的关系,而是人类所特有的绝对的超越指向”[2];“关系说”则是以人的主体需要为纽带说明价值的一种界定方式,“价值是指客体的存在、作用以及它们的变化对于一定主体需要及其变化发展的某种适合、接近或一致”[3]。在各种定义中,“关系说”逐渐成为一种被普遍接受的观点,即价值是主体需要和客体属性之间的现实关系,表示客体的属性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满足主体的需要。

价值取向是价值哲学的重要范畴,它是指一定主体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各种矛盾、冲突、关系时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和价值态度。叶澜教授曾指出:“任何事物,其价值的性质与大小至少取决于三个方面。首先是事物本身的构成及其属性,它决定了价值的可能性空间;其次是人对这一事物的认识及自己想从中获取什么的需求的认识,它决定了人对某一事物的价值取向,划出了人对某一事物价值的期望空间;其三是该事物之外的条件,它决定了价值实现的现实空间。”[4]可见,价值取向具有实践品格,决定和支配着主体的价值选择,因而对主体自身、主体间关系以及其他主体均有重大的影响。

(二)大学战略管理价值取向的内涵

“任何自觉的活动都追求一定的价值,都受价值判断的支配,都包含着相应的价值取向。”[5]大学战略管理作为大学主体的一种自觉实践活动,也追求一定价值的实现,在价值判断上也持有相应的立场。具体而言,战略主体所作出的任何一种战略选择,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都会引起大学现实境遇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则是现实之外的价值因素参与战略管理过程的结果。也就是说,战略主体在经历一系列选择时要面对多种相互冲突的因素、关系和问题,比如,哪些方面在未来的发展中获得优先权?哪种因素或关系得到重点关注?这些在选择时都直接受到战略主体价值标准和价值取向的影响。

爱因斯坦曾经表达过这样的忧虑:手段的完美与目的的混乱,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特点。“在一个复杂的、相互联系的世界里,种种新的现实不断涌现,人们的价值体系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一种回避处理价值紧张的方法是避免做适应性的工作,这是通过把全部注意力和精力转向技术性修补而实现的,也就是说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手段上,而不是用来澄清目标。”[6]在渴望快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组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提炼和重新界定它们的身份和价值体系,它们需要清楚地表明自己的主张和奋斗目标及需要与哪些利益相关者协调好关系。拥有明确的、合理的价值取向是大学当局进行战略管理的必要条件,否则战略本身就会陷入混乱,失去其应有的内在逻辑。布罗日克指出:“目标明确的行为还是在价值取向的基础上产生的,这种价值取向是具有自我意识的主体的、自觉的、有目的倾向性的结果。”[7]合理的价值选择是大学战略管理活动价值实现的前提,而一旦选择错误或者出现偏差,就会严重影响大学战略管理价值的实现,进而对大学自身乃至对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消极影响。

大学战略管理的价值取向包括应然的价值取向和实然的价值取向,前者是战略主体根据大学的现有条件和外部环境要求所提出的某种带有倾向性的价值取向,它反映的是战略主体对外部环境的期望结果,表达了战略主体的一种主观愿望或意向;后者是指战略主体在自己的战略行为中实际追求的目标,它是大学正在实践和操作的价值取向。任何组织所能拥有和利用的资源是有限的,在生存和发展中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功利性选择。在社会大系统中生存的大学组织也不例外,因此,在现实的大学战略管理实践中,功利性的价值取向是最为普遍的。在功利性价值取向背景下,战略成了使大学组织能够尽可能地获得最大效益的工具,能否实现“效益最大化”成为检验大学战略有效性的一个外在标准。于是,“在理性模型的引导之下,我们所关心的是达到既定目的之手段,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忽略了对于目的本身的关注。单独地以效率为中心,我们将无法充分履行我们的民主责任。另一方面,工具理性下的行动将使我们很难去促进社会价值的表达,而只考虑如何以最小的成本完成我们的既定目标。因此,纵然运作得十分有效率,但也许会发现我们所追求的目标(如果能够适当地加以了解的话)竟然和社会价值——也就是我们的价值——大相径庭”[8]。在功利化思想整体泛滥的时代,作为社会良心和时代指针的大学,在其战略管理活动中更应该提倡一种理想化的价值取向。也就是说,大学的战略管理活动应紧紧围绕保证人才培育质量、提升学术研究水平、升级社会服务品质等方面的工作来展开,关注自我完善需求的满足,而不是为了另外的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