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战略决策的价值取向

战略决策的价值取向

时间:2022-07-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5 战略决策的价值取向战略决策是具体的、现实的,是组织生存发展的彰显和表征。为引领组织发展方向,制定好的战略决策,战略决策应有四种重要价值取向,即整体取向,主动取向,前瞻取向和务实取向。而欲达到合理有成的行动,以利于组织发展的积极目的,其战略决策必须以主动为取向。只有战略决策具有主动取向,行动才会占主动。战略决策就是追求发展,而发展的主旨是面向未来。

1.5 战略决策的价值取向

战略决策是具体的、现实的,是组织生存发展的彰显和表征。因此,论及组织战略,必须基于一个简单的前提,就是组织要知道自己前进的方向。如果组织没有发展方向或失去了方向,谈战略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组织发展方向,是靠组织高层管理者通过战略决策来明确,因为战略决策能使领导者深入思考组织使命,鲜明地定义它、建立它。领导者是引领方向的战略者、改革家,而非循规蹈矩的或主持日常工作的管理人员。

在现实中,战略源于社会发展态势和市场需求变化。社会发展趋势先导着组织发展方向,而组织高层领导者掌舵着组织前进的方向。因此,优秀的高层领导者,一定是站在社会的最前线,感知市场的潮起潮落,一定是贴近顾客,探究顾客心智的脉络。亦要有体育精神,主帅亲临现场指挥,捕捉最新的、最前沿的市场信息,洞察市场发展态势,窥视顾客需求变化,从而做出新的发展选择,明确运作或运营方向,进而制定新的战略决策,以不断推进组织创新和发展。实际工作中,组织越大,领导者越有可能与前线失去联系,实行遥控领导,这是制约组织制定好战略决策的根本原因,也是制约组织难以持续发展壮大的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因素。为了获得市场的真实情报,可以暗访、巡访,目的是为了取得市场正在发生的实情。如若不亲临市场(现场),组织管理可能促成宫廷管理,高层领导者如同国王,很难或很少从大臣那里得知真实信息,组织内部就会像宫廷内一样会有太多的阴谋管理出现。

为引领组织发展方向,制定好的战略决策,战略决策应有四种重要价值取向,即整体取向,主动取向,前瞻取向和务实取向。

1.整体取向

整体取向其意为:研究组织发展时,既要认清组织发展所具有的全局性,又必须以系统性的眼光看问题。换言之,组织发展不是纯性的,即不可能是纯政治性的,纯经济性的,纯人文性的,纯社区性的,而是政治性、经济性、人文性、社区性等诸多因素相关的系统整体。因为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事物是多极的,经济是多元的,管理是跨文化的,整个世界行为在全球化,因此研究组织发展所面对的工作或要解决的问题都具有整体性,组织发展是整体性工作,不可能是纯政治性或纯经济性的研究判断和解答,应有整体取向。

在实际生活中,组织特别是大型组织会有专职人员研究组织战略,其职业的专长对战略构建、战略问题的解答都会做出直接或间接的贡献,这是组织生存发展必须应有的分工,但对于组织战略即总战略的研究和制定,又必须由在思想上具有整体取向的高层管理者来负其总责。只有在有整体取向的高层管理者的引导下,组织各部门才能分工合作,发挥协同作用,形成一致性的运作,创造出最佳的组织工作效益。

因此,作为高层管理者并不一定要精通某一门学问,但必须懂管理,懂科学,懂生产,了解社会,更为重要的是要有敏捷的心灵,保证思想上绝对不能钻牛角尖。概言之,高层管理者应是战略家,眼光必须是宏观的而不是微观的,思维必须是发散的、系统的而不是教条的、单纯的。高层管理者的工作品质是从合到分,从大到小,从远到近,从上到下,先考虑全局(整体),后考虑部分,所以,高层管理者的思想是一种系统性思维程序,以最后目标和最高路线为起点,此乃整体取向。

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都是把复杂的现象或问题加以简化,把个别问题孤立起来(独立出来),然后寻求解决方法。把问题分解开来处理,只能算是战术思维而不是战略思维。战略思维具有系统性、整合性和整体性,即战略决策所要求的方法是把许多个别问题纳入一个系统中,拟定长期计划以解决整体问题。亦战略思维是一种辩证法,分离的和矛盾的因素能合而为一。不要单独地只想解决某一问题,或对某一事件做孤立的思考,不要只寻求部分的解决,而不考虑对整体的影响。出于政绩的考虑,有的高层管理者,工作的追求往往都是以眼前业绩为目的,以短期利益为管理决策,成为一种当今领导作风,因此,不应仅以眼前所能见者为限,而拟定行动范围时,必须具有勇气、魄力和想象力,必须保持“朝大处想”的心态,必须心胸广大,眼光远大,方能识大体、顾大局、成大事。对于组织发展的整体取向实为任何高层管理者的焦点。

2.主动取向

战略决策的本质是指导行动,使行动者的执行趋于科学、客观、可行、有效,以顺利地实现预期目标。战略决策就是为组织在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竞争日趋激烈中应如何行动,即制定怎样的战略服务于行动。而欲达到合理有成的行动,以利于组织发展的积极目的,其战略决策必须以主动为取向。既不可坐以待变,也不可以应变为满足,而必须采取主动积极的行动,以求控制时局的演变,引导组织的走向。只有战略决策具有主动取向,行动才会占主动。战略决策的主动取向,表达了对形势的反映,对事态的认知,走在了竞争的前头,是先知的,而先知就是在时间方面的主动,亦占了事物发展的先机,“先下手为强”。进一步而言,当处在某种情境中,组织的行动自由受到限制,为了提高行动的价值,就不能消极忍受某种行动限制,而要积极努力改变自由度,争取行动自由,为此必须有以主动取向的战略决策。

3.前瞻取向

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人类社会被发展神速的科技推着跑,不仅在许多方面改变了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而且还从整体上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所以必须彻底改变我们的思维习惯,要有未来意识即前瞻性取向,只有这样,才能把握正确的观念方向。

首先,必须重视未来。战略决策就是追求发展,而发展的主旨是面向未来。因此,战略决策不能依赖任何历史先例,也没有永恒不变的标准原则;不能仅以已有经验为基础,有时必须以假定为基础,即要深谋远虑,任何情况都有可能发生,而且形态和时机也常出乎意料之外。所以战略决策必须经常考虑变化中的现实,一方面是不可把眼光只集中在某一点之上,而必须同时考虑多种不同的变局,必须尽量放大思考范围,不企图做任何精确预测,而只希望把一切可能发展的方向都列举出来;另一方面不仅限于可以想见的未来,还应当连多少年后的可能性也应包括在内。所以,无论哪一种趋势都应同样列入思考范围之内,切不可有所疏忽。

其次,必须思考如何发挥潜力。对组织发展特别是未来的发展,不应该以所能使用的现有的资源为限。因为,即令在当前的发展中,也还有较多的潜力不曾受到应有的重视,或未能做合理的开发,那么,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当有更多的资源其可以发挥的潜力就更难预料。因此,战略决策必须有考虑如何发挥新的潜力的前瞻取向,做远程思考。

再次,必须考虑到行动所需的前置时间。战略决策的终极目的就是为采取行动以改变发展的演进趋势。但任何行动从开始到完成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即其间必然会有一段时差,而且因行动情境的不同,所用的时间也不同,行动愈艰巨,所需时间愈长。换言之,在战略领域中,实施行动很难求速效,必须考虑到行动所需的先导时间(前置时间),否则就会赶不上预定的时间表,其行动也就会大打折扣,达不到应有的效应。在事物发展中,立竿见影的行动很少或没有,更没有天方夜谭中的阿拉丁神灯来立即创造奇迹。有道是“明者远见于未萌,知者避危于无形”。

4.务实取向

战略决策具有高度的抽象和概括性,但这并不意味战略决策是纯理论化,或战略决策就是理论化的“经世之学”。战略决策的实质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绝不可流于空洞的幻想。战略决策无论多么高度概括,有怎样的理化趋势,也必须具有务实取向。

一方面是,战略决策是简化而不是抽象化或哲学化。许多人认为,战略是一个深奥、高度抽象的东西,其实真正伟大的战略只有一个鲜明特征,即“简单”。如毛泽东提出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农村包围城市”战略,简洁明了地表达出革命取得胜利的途径、方式、力量、目标。对于战略决策与实施而言,只有“简单”的战略决策才能体现其价值,才能凝聚、整合各方力量得以充分发挥和释放应有的作用。因此,战略决策是一种思想方法和智慧,它需要进入执行者的心智,被大家所认识、理解和掌握,才能转化为组织力量,即战略决策的大众化需要简单而毋庸置疑。因此,战略决策的要求是简化、清晰,易于人们感知事物的真正因果关系,从而被全体成员所接纳并内化为各自的行为规范准则。简化是令复杂事物明晰易懂,在信息泛滥的社会,战略决策能从亿万条信息中,能从纷繁复杂的事物中甄别出最重要的有效信息,选择出最需要的关键事物,使问题变得简单。简化明晰的东西贴近和符合事实真相是显而易见的,对自己是显而易见的,对别人也是显而易见的,这就是事实,显而易见的战略决策在执行过程中会格外有效。如果战略决策是高度抽象化的或哲学化的,除战略决策者懂,而很难被别人接受,这种战略决策就是“天书”,是没有用的。因此对高层管理者而言,既是战略决策最终的制定者,也是战略决策首要的实施者,保持战略决策简单至上的价值观,将会赋予组织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的力量。

另一方面是,必须实事求是,否则战略决策就会不切实际。订立目标、追求增长和壮大规模是组织的一种发展形式,因而也反映在战略决策的制定上。组织发展目标是依据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所作的运作规划,目标不当是运作流产失败的主因,战略决策反对订立不切实际的目标。设立目标意味着要达成什么,这就使得组织设法做一些事情或强迫一些事情发生,而不顾现实是否如此,最终会忙于设法达到那些不现实的目标,将所有极端的手段用上;订立目标的直接反映就是追求增长,而增长应该是把事情做好后的顺带(连带)结果,其本身不值得作为目标追求,更不是设立目标而刻意达到的一种结果。那种为了用业绩获取政绩以保证任期和继续晋级并获取更高报酬来设定以求的增长,恰恰是损害组织行为的根源。在追求“增长”的同时,企图又要做“大”,壮大规模,求得规模效益。规模的壮大也同增长一样是将事情做好后的顺带结果,决不是刻意的行为。组织的规模大,就必须施行复杂的等级制度等措施,而实施等级性管理往往难以控制忠诚度,凝聚力不十分强。再者,组织一般是不大愿意抛弃既有概念而构建新概念,或说不愿意创新而引发既定利益改变。于是对新事物表现出极大的麻痹和迟钝,忘记了新事物经改进后能成为新生力量,能改变发展的格局。对于一厢情愿的订立目标,追求增长和壮大规模的行径,犯了同一个战略错误:脱离现实,这是战略决策最为反对的。

再一方面是,持续性发展(运作)。只有持续的发展,才能成就事业,才能基业长青。而战略决策是着眼发展长期性,亦长期性发展是战略决策务实取向的一个重要内容,战略决策不可求速效,不是“速溶咖啡”现冲现喝,更不是一次性消费,即用即弃。所以,战略决策必须思考具有连续性,对于组织虽然并非要采取战略行动,制定战略方案,却必须作连续不断地战略思考,这样才能不断完善、充实、提高,积蓄更大的力量,实现组织可持续发展。

第四方面是,柔性处事。发展的态势充满了不确定性,不仅不能或很难预测未来的变化,也无法控制竞争者的意图,同时意外更是始料未及,随时随地都可能会发生。这就要求,战略决策必须保持充分的灵活性和弹性,能够随机应变。能适时有效地应对事态的变化就是一种务实取向。所以战略决策者必须有广博的见识、敏锐的心灵、富有弹性的战略思想。

总之,战略决策的价值取向分析是确立组织战略的基石和始点。只有这样才能深入到事物表象之后,分析组织发展压力的来源和在行业内处于竞争最佳定位的原点。对于现象之后的压力来源和定位原点的认识可使组织的强项与弱项、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暴露出来,使组织能更加科学、客观地在发展中、在竞争中定位,使可能产生更大创新回报的领域清晰化,同时也会使发展趋势中最具有机遇和威胁的领域突现出来。战略决策的价值取向结构如图1-2所示。

图1-2 战略决策思维取向结构分析

【注释】

[1]雷恩著:李柱流译,《管理思想的演变》,47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2]《毛泽东选集》,第一卷,5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7。

[3]杰克·特劳特:《什么是战略》,14页,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4]钮先钟:《战略研究》,320-321页,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