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行政管理的价值取向

大学行政管理的价值取向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学行政管理的好坏、方向、目标主要决定于一所大学的行政管理价值取向,而大学行政管理的价值取向,又取决于该所大学的理念。由于大学理念是大学行政管理的指南针,是大学这艘大船前行的“航标”。在已往的大学行政管理中,“官本位”思想严重影响学术自由环境的建设,“学术自由”在很多高校是无法得到充分保障,而是受制于行政管理,听命于行政管理的管理需要。

三、大学行政管理的价值取向

大学行政管理的好坏、方向、目标主要决定于一所大学的行政管理价值取向,而大学行政管理的价值取向,又取决于该所大学的理念。因此,一所大学要想在行政管理方面做出有效的成绩,实现大学行政管理目标,就必须确立正确的、能促进大学自身发展的优秀的大学理念。

由于大学理念是大学行政管理的指南针,是大学这艘大船前行的“航标”。因此,大学理念的正确性就成了大学行政管理成败与否的关键。为了正确地理解和认识并确立大学理念,我们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谈谈。

(一)大学理念

1.大学理念的含义。“理念”一词是外来语,根据《辞海》的解释,“柏拉图哲学中的观念通常译为‘理念’,康德、黑格尔等人的哲学中的观念指理念性领域内的概念,有时也译作理念”。由此可见,汉语中的理念,最初是从柏拉图那里译过来的。《辞海》认为,“所谓理念事实上是把人从个别事物中抽象而得到的普通概念,加以绝对化,并把它说成是事物的原型。这种永恒不变的理论的总和构成了理念世界”。康德认为,理念也是处于最高层次并对人的现实行为产生影响的认识。大学理念同理也应该是人们在理性思考和亲身体验基础上形成的关于大学本身价值和价值实现途径的坚定不移的根本性判断和看法。大学理念是对大学的精神、使命、宗旨、功能与价值等大学发展基本思想的概括性论述,其核心包括对“大学是什么”“大学应该怎么做”这两大基本问题的价值判断和识别。对“大学是什么”这一问题可以从大学的性质、功能、特征等角度加以回答,可以称之为生成理念或目标理念;对“大学生应该怎么做”这一问题的回答是在对大学的理性认识的支配下对大学发展策略的选择与认定,可以称之为行为理念或过程理念。[3]

2.大学理念的哲学基础

从哲学基础来说,大学理念则是对学术和政治、求真和求用、自主与控制、社会与个人、传统与创新、继承与变革、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等范畴的哲学思考。著名教育哲学家布鲁贝克认为“在20世纪,大学生确定地位的主要途径有两种,即存在着两种主要的高等教育哲学,一种哲学主要是以认识论为基础,另一种哲学则以政治论为基础”。持认识论哲学观的人强调大学以探索高深的学问和踏实地追求知识为目的,认为大学是一个学术系统,学术发展是其最根本的目的。大学的内在逻辑就是“大学是探索和传播真理的堡垒”。持政治论哲学观的人则强调知识对国家社会的深远影响,追求知识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因而,他们要求大学根本改变以往基本上与世隔绝的封闭状况,从孤芳自赏中走出来,主动融入社会的现实之中。睦依凡认为,当今人们普遍接受的大学理念是认识论和政治论共同影响的产物,它们和谐地并存于大学理念中,从而成为大学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大学作为社会最重要的学术机构,它既必须按照知识发展和传播的内在逻辑保持相对独立性,又必须接受政治和社会对它提出的要求,承受经济压力大众文化的冲击。[4]

(二)大学行政管理的价值取向

从上述睦依凡的观点中,我们得到启示:大学理念的正确性、合理性、有效性不仅取决于大学作为学术机构的本质特征,还要取决于大学所存在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只有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并把各方面因素都融进大学理念中,才能判断其是否具有合理性,才能使该大学理念有效地为大学的发展指明正确的方向。由于大学行政管理的价值取向取决于大学理念,而大学理念又是集大学的教育性特征、学术特征、政治特征、经济特征、文化特征为一体的,因此,大学行政管理也应该充分体现大学理念的要求,在具体行政工作中树立以下几种价值取向:

1.大学行政管理要具有合乎规律的科学取向

大学行政管理是对大学这个综合客体的管理,由于大学是一个综合客体,并集教育性、学术性、经济性、政治性与文化性为一体的综合性机构。因此,进行大学行政管理时,只有充分考虑大学这几个方面的特性才能说其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并且,在谈到充分考虑大学各个方面的特性时,并不是只从口头上、评议上来说,而且要实实在在、深深切切地从各个特征的客观实际和发展规律等方面透彻地掌握并加以遵循,以工作为大学行政管理的准则

(1)遵循客观的教育发展规律

教育必须促进社会的发展,适应和促进人的发展,这是教育的基本规律。而长期以来形成的“应试教育”模式下的行政管理在教育实践中表现出诸多的非科学性,比如片面强调远景终结性管理而忽视阶段性的过程管理,忽视人的主体以及主体的价值选择,把社会的需要和人的需要对立起来。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特长,更谈不上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大学行政管理实践中,应将远景终结性管理与阶段性过程管理相结合,尤其应突出传统模式下常忽视的阶段性过程管理,建立更为完善,即:德育常规、教学常规、总务常规、校务常规、教务常规等体系。德育常规环节紧扣班会和各教师在上课时穿插落实及学生的反馈,在动态中修正学生的德育偏差,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从而弱化终结性的德育“双差生”。教学常规环节紧扣备、教、批、复,一定期间如一周或二周检查教案和听课笔记,一月一反馈教师教学状况,加大了学校行政过程管理的可控性。遵循客观的教育发展规律是由大学其本身的教育本质属性所决定的。

(2)遵循建设一个有利于学术创新环境的客观要求

大学之不同于中小学的最大特征就在于大学不仅是一个教书育人的机构,而且也是一个学术研究和创造的机构,因此,大学的学术特性也是大学的本质属性之一。从这个角度来讲,大学行政管理绝不能离开大学学术研究这一本质属性来进行。由于学术研究是大学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本质工作,所以,大学行政管理作为一项服务于大学整体目标的服务性工作,也必须服务于学术研究这项由大学本质属性所决定的大学的本质性工作要求,大学行政管理人员不能带有“官本位”的思想,应该树立为学术研究创造优良政务环境和学术环境的服务性思想。在已往的大学行政管理中,“官本位”思想严重影响学术自由环境的建设,“学术自由”在很多高校是无法得到充分保障,而是受制于行政管理,听命于行政管理的管理需要。这就颠倒了大学学术研究与大学行政管理的目的与手段的关系,这不符合大学行政管理作为一个服务性质工作的本质属性,也不利于实现大学整体目标。因此,在进行具体的大学行政管理工作时,为促进学术研究的“百家争鸣”,大学行政管理部门不仅要在思想上正确定位——要服务于学术研究,而且在具体方法上也应设立强有力的学术研究基金,以激励学术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外,对于学术的评估和保护也应该建立健全科学的学术评估机制和学术成果保护机制。只有在思想、原则、方法等方面都对学术研究加以重视并采取科学的管理手段时,才能真正为学术研究提供一个自由而严谨的学术环境,让学术研究作为大学之间相互竞争的有力支撑。

(3)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

谈到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大家可能都会说:“不是说学校是事业单位吗?怎么又和市场经济联系起来了?”从这句话我们可看出,学校作为事业单位“理应”与市场经济规律不相牵连的。但是,这只是从学校整体上作为事业单位的角度来说。如果从学术(特别是大学)作为一个人才生产“工厂”的角度来看,大学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只有在符合社会这个大市场的需要时,才能充分展观其价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向教育提出了新的人才观:一方面,人才的培养必须符合社会对大学提出的专业性要求,为此,各大学都必须在招生方面增加或减少某些专业的人数,或增设或删除某些专业,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大学对人才提供之间的平衡;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大学教育提出的人才要求是——人才的培养必须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化。为此,就要转变传统模式下以培养单一型的人才——升学人才的学校质量管理体系,构建适应市场的管理模式。再者是介入竞争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有限资源的整合作用,又可以形成特色的利益驱动机制、激励机制、风险机制、供求机制和约束机制,从而实现学校管理规律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

(4)遵循一定程度的政治需求

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体制下,大学的教育和学术研究也必将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因此,大学行政管理机构作为服务于大学整体目标的一个部门,也必然要遵循大学整体目标中的时代政治主题的要求,满足大学整体目标中的各项政治工作需要,积极开展各项政治活动,加大各项政治宣传,做好各项政治工作。具体要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体现鲜明的时代精神,向“天时”要特色。现代教育的时代特征,就是邓小平指出的“三个面向”,这就要求我们的行政管理工作以此为指针,在办学方向、培养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的研究和实践等方面创造出符合“三个面向”的学校特色管理模式,没有时代烙印的个性特色是短命的。应当始终坚持“大环境小学校和小环境大学校”的办学管理理念,把动态的时代环境与静态的学校管理相结合,牢牢抓住时代脉搏,适时地变“应该管理”为“素质管理”,变“分数型人才培养目标”为“能力型人才培养目标”。在办学方向、培养目标、教育内容上紧紧立足本校的区位特点的同时,在管理上也要顺应时代的要求。而在时代的要求中,往往是各个时代的政治要求最为重要,往往就是时代特征中的方针、政策是重点。因此,大学行政管理遵循一定程度的政治要求就表现为遵循一定时代的方针政策。

2.大学行政管理要具有真挚的人本取向

自从“以人为本”思想被提出以来,其被全社会各界一致认可,并以之为工作的口号与具体工作相结合。大学作为一个以培养人才为主要目的的机构,培养人才理所当然应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并以之为指导方针。教育人本论的基本思想对加强与改善为大学教育整体目标服务的学校管理工作是完全适用的,即管理人本论。

“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中人性的回归,体现了教育现代化的自由精神。同时,管理人本论的教育理念也必然体现对人之个性的尊重,倡导高素质、多层次的管理模式。

一是对教师的人本管理。教职员工是学校各项工作中起决定作用的物质资源,加强对人的管理,合理组织学校的人力资源,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群体,是学校管理的首要任务。一方面注重培养群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把学校荣誉归功于集体智慧的结晶,把个人成就植于集体的“沃土”,饮水思源;另一方面发挥工会、教代会的“家庭功能”,想教师所想,急教师所急,解除教职工的后顾之忧,淡化领导管理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界限,减少和消除工作中的矛盾和冲突,产生融洽的心理气氛,增强凝聚力、自觉性和义务感。在行政管理实践中,我校充分发挥工会、教代会的人本管理功能,即做到三重:第一,偏重参政职责,审议学校重大决策;第二,学校成立经济审查委员会等,确保学校各类事务的公开,体现教师的学校主人翁地位;第三,再向学校提建议偏重于协助学校行政调节政群关系,把发动教职工落实学校的行政决策作为“两会”的重要义务。

二是对学生的人本管理。学生管理人本论的精神集中体现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必须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育者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和学生的主动精神。把学生的学习过程看做是主体满足内在需求的主动探索过程,此乃教学人本论。而管理人本论则主要是把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管理,即学生也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并非纯粹的管理客体。在管理实践中,要强化学生的自我教育,坚持正面教育,使学生做到自尊、自爱、自强、自立,最后达到学生的管理自治,将学校非实质性的管理放权于校团委和学生会,充分发挥校团委和学生会的自治功能。在大学行政管理实践中,应具体区分校团委和学生会的职能和功能,校团委负责学生的思想管理自治,用党的思想理论武装和激励学生,用团队纪律约束学生。学生会负责学生日常管理的自治,充分利用学生会与学校管理,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减少了学校行政管理层次,提高了学校管理的效益和活力。

3.大学行政管理要具有鲜明的特色化取向

首先,从教育实践客体的层次性和不均衡性必须带来教育实践的个性化,因而要求大学行政管理要具有特色取向。从大学的教育对象的层次性和不均衡性方面来看,分为专科教育对象、本科教育对象和研究生教育对象。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大学行政管理就该有不同的管理特色,具体表现为采用的管理方法与模式和管理目的的不同。例如,针对专科教育与本科教育的不同目的,从而根据其教学目的规定不同的教育年限,然后再根据教育年限确立大学行政管理部门的各项管理权限的分配和管理权的有效分配。研究生教育与本科生和专科生教育又有很大的区别,应该给予更多的自由空间,确保研究生能有充足的时间做学术研究。因为,从一方面来说,研究生由于已经达到成熟的年龄阶段,加上研究生中学生的年龄差距也很大,并且他们自己也更需要有独立的时间和空间,因此,大学行政管理就不必管得过多;另一方面,从研究生教育的特点来看,研究生教育并不局限于课堂教育,课堂教育对于研究生来说并不是越多越好,特别是一些低质量的课堂教育不但不能给研究生增添什么,反而是一种时间的浪费。所以,应该让研究生把大部分时间投入自己的学术研究中去,并给予其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为了保证研究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学术研究,大学行政管理部门就应该给研究生提供宽敞宿舍,一般以每间宿舍二人为宜。有关科学研究证明,动物在小于必要空间内生存,容易产生急躁性情绪,人作为动物(虽是高级动物但也不例外)。因此,充足的空间是学术研究成功的保障。此外,在供水供电等方面,也应该为研究生提供更多方便,不能让这些琐事而影响研究生的学术研究。再者,作为研究生学术研究的重要基地——图书馆,理所当然应为他们提供更多方便,如在开放时间上,应给予他们更多优惠;在借书期限、借书类别、借书权限等方面也应为其提供更多优惠。

其次,从各个高校所设置的专业来说,有的大学是综合性大学,有的大学是专业性大学。但综合性大学也并不是意味着其所设置的所有专业都是其强项。因此,综合性大学应在综合发展各个专业的同时,努力打造自己的特色专业。而各专向性大学生,在发挥自身特色同时,也应该设置相关专业,一方面可以增加学校的综合实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专业特长来辅助其他专业的成长,这也是发挥特长专业的应有之义。大学行政管理部门作为服务于大学整体目标的工作部门,也必然要根据大学整体来策略。因此,大学行政管理也应该结合本校的专业设置情况判定行政管理规划。例如,对于一个专业外语学校,其对行政管理的要求与一般学校是不同的,要求配备更多的语音设备。而理工科大学与文科类大学在行政管理方面的区别就是要求配备更多必要相应的实验设备。

再次,从大学所处的地理位置来说,要强化管理效益,就要注意因地制宜,体现浓郁的地方色彩,向“地利”要特色。不同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本身就是“人无我有”或“人有我优”的特产。因此要善于发掘各地的地理、人文、经济及教育环境之所长,融入学校管理模式之中,从而形成个性化的行政管理特色。例如,在沿海成立的大学,就可以设置海洋管理专业,海洋生物研究专业及船舶制造等专业;而在西部地区,如西藏、新疆等地区的大学,就可以更多地设置关于畜牧业、植被培植等专业,这在广东海洋大学和新疆大学已有体现。因此,大学行政管理部门在开展管理工作时就应该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己的地方优势,实现自己的地方特色。

4.大学行政管理要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取向

创新教育是现代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要素,作为大学教育的行政管理层,应遵循创新的价值取向,这不仅是大学学术管理方面的需要,也是大学生存发展的生命力。大学行政管理应当使相对稳定的行政管理模式能不断适应动态的社会变化,通过管理创新出质量、出效益、树形象。

行政管理的创新价值取向。首先要求行政管理层具有创新的精神,表面上看,行政管理具有保守的一面,但保守只是获得发展的一种手段。稳定是管理过程的一种特殊状态,变革才是管理的本质要求。如果管理层只将传统的管理模式套之于不断变化的大学教育需求,必将束缚现代大学教育,导致其畸形地发展。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大学行政管理不但要在管理模式上下工夫,改变不适应时代的管理模式,建立与时俱进的管理模式,还要培养行政管理层的创新精神,加大创新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提高管理层的理论水平,在管理实践与理论学习相结合中,培养创新精神。其次,要求行政管理层创新管理机制。对教师要完善竞争机制和差别管理机制,在竞争机制上,可以引入“末层淘汰制”“定岗定编定职”和“差额竞选制”。在差异管理机制上按班级、科目、教师级别、学生层次确定管理目标,制定不同的终端评价制度,将学生的起始点和终结点相结合,再参考过程特点的变异,达到较科学的考评目的。使学校教师队伍不断优化,使人事管理机制更趋附民主化、规范化,从而形成教育资源的合力。对学生要建立以创造性思维训练为载体的全方位、主体化的创新教育新模式,树立创新教育价值观和创新教育多元观,从而真正推进和贯彻大学教育的创新理念。

5.大学行政管理应该遵循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价值取向

遵循这一价值取向,也是与时俱进的要求。随着大学生就业难度的逐渐增加,很多大学生甚至研究生都不能在毕业时马上找到工作,这对大学和学生来说都是不利的。工作对于学生来说,是他们的衣食之托,生存之本,与他们的命运息息相关。而对于大学生自身来说,大学生的就业率一方面关系到大学自身的形象即社会各界对大学的评价;另一方面,大学生的就业率也关系到大学所设置专业是否合理。因此,无论是从大学生就业方面来说,还是从大学的长远利益来说,在行政管理中,都需要把大学这所“工厂”的供(招生)、产(培养)、销(就业)三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以“销”定“产”,以“销”定“供”,在确定量和质方面,使三个环节,环环相扣,相互配合,以实现招生、培养、就业的最优配置,这对整个社会来说,也是人才资源、财物资源的优化配置。为了解决现实社会中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大学行政管理就必须树立创新的价值取向,为大学生就业创造出路,而不是一味地把责任归于大学生自身,因为从对整个社会负责的角度来说,大学作为一个“人才加工厂”,在供(招生)、产(培养)、销(就业)三个环节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占有绝对性优势。招生人数的多少,及招生专业都决定于这个“加工厂”的策划,而作为未踏进大学校门的中学毕业生,他们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未经事的孩子,对社会的大体形势还不能完全了解,因此,对“供”“产”“销”这一关系不是非常明白,起关键作用的还是大学的招生“政策”,引导中学毕业生进入大学,最终导致这种“供过于求”“供销脱节”的局面。因此,加强大学行政管理,必须把提高学生就业率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来衡量大学招生就业方案的合理性。

总之,大学行政管理的管理层只有确立上述正确的、科学的价值取向,并遵循这些价值理念办事,才能提高大学行政管理的效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